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乔思宇
周丽丽
+2 位作者
范昊明
贾燕锋
武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土壤无机磷是生态系统中磷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冻融作用是土壤无机磷赋存形态与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黑土为试验土壤,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研究冻融前后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冻融后无机磷各组分绝对含...
土壤无机磷是生态系统中磷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冻融作用是土壤无机磷赋存形态与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黑土为试验土壤,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研究冻融前后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冻融后无机磷各组分绝对含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冻融前后相对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均呈现出O-P>Fe-P>Al-P>Ca-P;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Al-P、Fe-P为有效磷源,并且直接影响有效磷含量,而O-P、Ca-P与Al-P有较大的通径链系数,即O-P、Ca-P通过Al-P间接影响有效磷含量;冻融循环条件下Olsen-P(Y)与有效磷源Al-P(X1)、Fe-P(X2)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黑土
无机磷
分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
被引量:
7
2
作者
杨泽发
马泽林
乔思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开采沉陷影响边界(沉陷边界)是地表建(构)筑物损害鉴定的重要依据。传统沉陷边界划定方法大都依赖于矿区地面实测沉降或地下开采进度等资料,对于缺乏地表实测资料的矿区则难以采用传统方法划定沉陷边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
开采沉陷影响边界(沉陷边界)是地表建(构)筑物损害鉴定的重要依据。传统沉陷边界划定方法大都依赖于矿区地面实测沉降或地下开采进度等资料,对于缺乏地表实测资料的矿区则难以采用传统方法划定沉陷边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通过存档的SAR影像“回溯”矿区高空间分辨率历史变形信息,为不依赖矿区实测资料的沉陷边界划定提供了新契机。然而现有的InSAR沉陷边界划定方法通常以忽略地表东西向和南北方向水平移动的矿区InSAR沉降为基础,采用下沉1cm等值线作为阈值划定沉陷边界。该方法未顾及InSAR观测误差差异,导致其划定的沉陷边界可靠性不高,容易“误导”开采损害鉴定。为克服该局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首先,仅忽略InSAR不敏感的南北向水平移动分量,通过融合升降轨InSAR观测值获取矿区历史沉降,提高InSAR沉降监测精度;其次,以非形变区监测值为样本自适应评估InSAR开采沉陷估计值的整体精度;然后以不同的置信区间为指标选取等值线阈值,并据此划定矿区沉陷边界;最后通过模拟试验和唐山某矿区的真实数据试验进行了方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99%置信区间(约2.58倍InSAR沉降标准差)为阈值划定的InSAR沉陷边界与参考边界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SBAS-InSAR
沉陷边界划定
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AIC准则的煤矿区单点动态沉降时间函数优化选取
被引量:
1
3
作者
乔思宇
杨泽发
+3 位作者
李志伟
朱晓峻
牛晶晶
钱雨扬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时间函数法是最常用的煤矿区地表动态形变预测方法之一。其中,描述地表单点“S”型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选取直接影响时间函数法的形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现有研究大都以拟合残差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正或引入“S”型增长数学模型提高时间...
时间函数法是最常用的煤矿区地表动态形变预测方法之一。其中,描述地表单点“S”型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选取直接影响时间函数法的形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现有研究大都以拟合残差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正或引入“S”型增长数学模型提高时间函数法的预测精度。然而,该方式容易导致“过拟合”现象,增加模型复杂度和参数反演难度。为克服该问题,引入了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2个关键的优化选取指标,以来自7个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103个观测点时序沉降值为样本,采用理论分析与赤池信息量准则探讨了12种常见“S”型增长模型在煤矿区地表单点沉降过程描述中的优化选取。结果表明:①12种模型中,5个四参数模型的平均拟合残差为3.51 cm,明显优于二参数Knothe模型(14.10 cm),但仅略优于6个三参数模型(4.78 cm);②在兼顾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的准则下,三参数模型普遍优于四参数和二参数,说明三参数模型比较适合描述矿区地表单点动态沉降过程,而四参数和二参数模型则分别存在“过拟合”(过度参数化)和“欠拟合”现象;③在6个三参数模型中,模型的优化选取与覆岩岩性有关。其中,软和中硬覆岩条件下,目前尚未被引入时间函数法的三参数Hossfeld模型能够较好地兼顾拟合残差小和模型复杂度低2个关键指标,但在坚硬覆岩条件下,Weibull模型表现则优于Hossfel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动态沉降预测
时间函数
赤池信息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乔思宇
周丽丽
范昊明
贾燕锋
武敏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256
41471225)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054)资助
文摘
土壤无机磷是生态系统中磷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冻融作用是土壤无机磷赋存形态与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黑土为试验土壤,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研究冻融前后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冻融后无机磷各组分绝对含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冻融前后相对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均呈现出O-P>Fe-P>Al-P>Ca-P;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Al-P、Fe-P为有效磷源,并且直接影响有效磷含量,而O-P、Ca-P与Al-P有较大的通径链系数,即O-P、Ca-P通过Al-P间接影响有效磷含量;冻融循环条件下Olsen-P(Y)与有效磷源Al-P(X1)、Fe-P(X2)间呈线性关系。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黑土
无机磷
分级
有效性
Keywords
Freezing-thawing cycles
Black soil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Efficiency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
被引量:
7
2
作者
杨泽发
马泽林
乔思宇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0400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0JJ4699)
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编号:2021zzts0840)。
文摘
开采沉陷影响边界(沉陷边界)是地表建(构)筑物损害鉴定的重要依据。传统沉陷边界划定方法大都依赖于矿区地面实测沉降或地下开采进度等资料,对于缺乏地表实测资料的矿区则难以采用传统方法划定沉陷边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通过存档的SAR影像“回溯”矿区高空间分辨率历史变形信息,为不依赖矿区实测资料的沉陷边界划定提供了新契机。然而现有的InSAR沉陷边界划定方法通常以忽略地表东西向和南北方向水平移动的矿区InSAR沉降为基础,采用下沉1cm等值线作为阈值划定沉陷边界。该方法未顾及InSAR观测误差差异,导致其划定的沉陷边界可靠性不高,容易“误导”开采损害鉴定。为克服该局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首先,仅忽略InSAR不敏感的南北向水平移动分量,通过融合升降轨InSAR观测值获取矿区历史沉降,提高InSAR沉降监测精度;其次,以非形变区监测值为样本自适应评估InSAR开采沉陷估计值的整体精度;然后以不同的置信区间为指标选取等值线阈值,并据此划定矿区沉陷边界;最后通过模拟试验和唐山某矿区的真实数据试验进行了方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99%置信区间(约2.58倍InSAR沉降标准差)为阈值划定的InSAR沉陷边界与参考边界较为接近。
关键词
开采沉陷
SBAS-InSAR
沉陷边界划定
标准差
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SBAS-InSAR
subsidence boundary delimit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AIC准则的煤矿区单点动态沉降时间函数优化选取
被引量:
1
3
作者
乔思宇
杨泽发
李志伟
朱晓峻
牛晶晶
钱雨扬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0400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JJ4699)
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21RC3008)。
文摘
时间函数法是最常用的煤矿区地表动态形变预测方法之一。其中,描述地表单点“S”型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选取直接影响时间函数法的形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现有研究大都以拟合残差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正或引入“S”型增长数学模型提高时间函数法的预测精度。然而,该方式容易导致“过拟合”现象,增加模型复杂度和参数反演难度。为克服该问题,引入了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2个关键的优化选取指标,以来自7个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103个观测点时序沉降值为样本,采用理论分析与赤池信息量准则探讨了12种常见“S”型增长模型在煤矿区地表单点沉降过程描述中的优化选取。结果表明:①12种模型中,5个四参数模型的平均拟合残差为3.51 cm,明显优于二参数Knothe模型(14.10 cm),但仅略优于6个三参数模型(4.78 cm);②在兼顾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的准则下,三参数模型普遍优于四参数和二参数,说明三参数模型比较适合描述矿区地表单点动态沉降过程,而四参数和二参数模型则分别存在“过拟合”(过度参数化)和“欠拟合”现象;③在6个三参数模型中,模型的优化选取与覆岩岩性有关。其中,软和中硬覆岩条件下,目前尚未被引入时间函数法的三参数Hossfeld模型能够较好地兼顾拟合残差小和模型复杂度低2个关键指标,但在坚硬覆岩条件下,Weibull模型表现则优于Hossfeld模型。
关键词
地表沉陷
动态沉降预测
时间函数
赤池信息量准则
Keywords
surface subsidence
dynamic subsidence prediction
time function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
乔思宇
周丽丽
范昊明
贾燕锋
武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影响边界划定方法
杨泽发
马泽林
乔思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AIC准则的煤矿区单点动态沉降时间函数优化选取
乔思宇
杨泽发
李志伟
朱晓峻
牛晶晶
钱雨扬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