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钱柳离体胚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1 位作者 王新民 许天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71,共4页
以青钱柳离体胚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其萌发和成苗的4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有利于青钱柳离体胚的萌发,基本培养基种类是影响青钱柳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后的离体胚适宜培养基组合为改... 以青钱柳离体胚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其萌发和成苗的4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有利于青钱柳离体胚的萌发,基本培养基种类是影响青钱柳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后的离体胚适宜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6-BA 1.0 mg/L+NAA0.5 mg/L、萌发率达97.5%,适宜成苗的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NAA0.5mg/L、成苗率达93.33%,而6-BA对离体胚成苗则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离体胚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召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青钱柳生长环境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1 位作者 许天运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27-9928,共2页
通过对伏牛山系南召宝天曼保护区内野生青钱柳生长环境和土壤养分的调查,掌握野生青钱柳的生长环境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青钱柳适宜生长在海拔800 m以上的河谷溪流旁的林缘、林内;土壤中性;有机质丰富,平均含量为17.90%;碱解氮含... 通过对伏牛山系南召宝天曼保护区内野生青钱柳生长环境和土壤养分的调查,掌握野生青钱柳的生长环境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青钱柳适宜生长在海拔800 m以上的河谷溪流旁的林缘、林内;土壤中性;有机质丰富,平均含量为17.90%;碱解氮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平均为3 354.00 mg/kg;中量元素钙、镁含量较高,尤其是镁元素含量极为丰富,达到4 536.60 mg/kg;青钱柳生长地的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铬的含量也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生长环境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下脚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卿梅 王迎春 +1 位作者 程茂高 李晶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8-71,共4页
为了探讨党参下脚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提高药材的附加值,试验选取来源广泛、外观性状差异较大、具有广泛代表性的11个批次党参下脚料为供试品,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党参项下质量控制指标,对下脚料中的水分、总灰分... 为了探讨党参下脚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提高药材的附加值,试验选取来源广泛、外观性状差异较大、具有广泛代表性的11个批次党参下脚料为供试品,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党参项下质量控制指标,对下脚料中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下脚料中的多糖、粗蛋白、粗脂肪和部分矿质元素。结果表明,党参下脚料中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7.56%、6.25%和39.92%,多糖、粗蛋白、粗脂肪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2.20%、9.90%和3.20%,钙、钾、镁、锌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但党参不同批次之间差异较大,其中以直径0.2~0.3 cm的根段、药材破碎组织和碎末为主的下脚料浸出物和多糖含量较高,总灰分含量较低;以狮子盘头或者直径0.2 cm以下细根及其碎末为主的下脚料浸出物和多糖含量较低,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如能科学管理、严格规范中药材下脚料的贮存和养护,提升下脚料的品质,党参下脚料仍具有一定兽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下脚料 质量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裕丹参药材适宜产区区划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志华 王新民 +4 位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刘永录 谢彩香 陈士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4-25,F0002,共3页
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河南方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为分析基点,选取温度、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对裕丹参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以及主产区河南省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 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河南方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为分析基点,选取温度、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对裕丹参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以及主产区河南省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裕丹参适宜产区面积很大,在10个省份均可生长,相似度为90%~100%时裕丹参在全国9个省的适宜区分布面积理论值可达309 205 km2,以四川、陕西、江苏、湖北和河南分布范围最大,面积均达到24 000 km2以上;相似度为80%~100%时裕丹参在河南省内适宜区域集中在方城、淅川、邓州、信阳和南召县,与裕丹参道地产区相关资料记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丹参 TCMGIS-Ⅰ 产地适宜性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实验技能多维度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1 位作者 李巧枝 何金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673-11674,共2页
根据高职高专农业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实验类型进行分级管理,优化实验项目,精心调整与选择实验内容,建立量化的实验操作规范,科学分配考核指标,建立了完善的多维度实验技能考核体系,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定量... 根据高职高专农业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实验类型进行分级管理,优化实验项目,精心调整与选择实验内容,建立量化的实验操作规范,科学分配考核指标,建立了完善的多维度实验技能考核体系,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定量化的良性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能 考核体系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乔卿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1002,1027,共3页
简述了我国鸢尾属植物遵循的分类系统和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归纳了鸢尾属植物的景观、生态、药用及其他价值,提出了鸢尾属植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鸢尾属植物 分类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根际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1 位作者 王新民 韦小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83,共3页
研究了1年生和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防风生长年限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有所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显著降低,放线菌略有升高,原有的细菌种群优势逐渐被放线菌所替代;反硝化细菌、氨... 研究了1年生和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防风生长年限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有所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显著降低,放线菌略有升高,原有的细菌种群优势逐渐被放线菌所替代;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氮菌、厌气性固氮菌等呈增长趋势,其中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的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分别是对照土未种植防风地块土壤的5.77倍、9.01倍、14.13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先增后减、总体锐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先急剧上升后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根际 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飞蝗蝗蝻不同体色的AFLP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1 位作者 原国辉 吕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不同种群的东亚飞蝗5龄蝗蝻的9种体色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飞蝗不同体色的蝗蝻中,浅绿色、黄色、红色、黑色种群与散居型相关的绿色关系较近,而赤褐色、红绿色、灰色种群与群居型相关的褐色关系较近。
关键词 东亚飞蝗 体色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软化方法对干燥骨碎补石蜡切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3 位作者 魏志华 韦小敏 杨瑾 李苗青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29-30,共2页
采用7种不同方法对干燥骨碎补进行软化处理,并在一定的固定时长下制作石蜡切片,并对骨碎补真伪品进行显微结构鉴别。结果表明,采用煮沸0.5 h、水浸泡36 h、再用15%氢氟酸溶液浸泡10 h进行软化处理,流水冲洗1-2 h后在甘油-乙醇溶液中固定... 采用7种不同方法对干燥骨碎补进行软化处理,并在一定的固定时长下制作石蜡切片,并对骨碎补真伪品进行显微结构鉴别。结果表明,采用煮沸0.5 h、水浸泡36 h、再用15%氢氟酸溶液浸泡10 h进行软化处理,流水冲洗1-2 h后在甘油-乙醇溶液中固定14 d,可以获得理想的石蜡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软化方法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0
作者 李先芳 魏志华 +3 位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韦小敏 许舒娅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33期91-92,共2页
医学生培养时侧重实践能力培养,但却存在忽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况。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培养时侧重实践能力培养,但却存在忽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况。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在日后岗位工作中合理运用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现状 改革方法 创新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