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有机肥和羊板粪对高寒矿区人工草地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乔千洛 武燕茹 +6 位作者 李钦瑶 张阳灿 寇伟良 何欣婷 李希来 寇建村 杨文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9-2669,共11页
为提高木里矿区人工草地土壤肥力,促进矿区可持续修复,在青海木里矿区修复时进行了商品有机肥、羊板粪、商品有机肥+羊板粪3种施肥处理,以未施有机肥为对照,分析生长2年的植被、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施肥显著(P<0... 为提高木里矿区人工草地土壤肥力,促进矿区可持续修复,在青海木里矿区修复时进行了商品有机肥、羊板粪、商品有机肥+羊板粪3种施肥处理,以未施有机肥为对照,分析生长2年的植被、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施肥显著(P<0.05)提高了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并改善了土壤肥力,且以两种肥料混施效果最好。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丰富度(P<0.05),但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无影响。3种处理均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情况与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机肥通过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植被生长。因此,高寒矿区生态修复时施有机肥有利于人工植被生长,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以商品有机肥+羊板粪混施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人工草地 商品有机肥 羊板粪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不同退化高寒草甸植物与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帅 杨文权 +7 位作者 蔺宝珺 乔千洛 武燕茹 李钦瑶 张生祥 韩显忠 李希来 寇建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0-1538,共9页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特征及土壤养分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edundance analysis,RDA)探究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未退化草甸植被以莎草科、禾本科为...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特征及土壤养分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edundance analysis,RDA)探究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未退化草甸植被以莎草科、禾本科为主,随退化程度的加重,禾本科植物逐渐被豆科、杂类草(如菊科)所取代,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逐渐增加,与未退化高寒草甸相比,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61.3%,43.8%,土壤容重上升了37.8%;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受到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速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高寒草甸的退化机制以及退化预测、管理和恢复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程度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草基质对木里矿区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乔千洛 杨文权 +6 位作者 赵帅 傅文慧 柴港宁 鱼杨华 蔺宝珺 李希来 寇建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82-1792,共11页
渣土改良是矿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掌握不同的渣土改良方法对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探究适宜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基质。选用羊板粪、颗粒有机肥对木里矿区渣土进行改良,构建不同种草基质,定量分析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渣土改良是矿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掌握不同的渣土改良方法对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探究适宜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基质。选用羊板粪、颗粒有机肥对木里矿区渣土进行改良,构建不同种草基质,定量分析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渣土+颗粒有机肥/羊板粪,可提高种草第1年矿区土壤有机质、全效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颗粒有机肥与羊板粪同施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肥力效果均优于单施;渣土直接种草第6年,矿区植物群落盖度、产量、生物量、密度降低,但植物物种数增加,植株较高,生物结皮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增加;追施氮肥可明显改善矿区植物群落结构;缓坡地和平地的植被和土壤恢复效果较陡坡地明显。综上,渣土/渣山塑形(较小坡度)+颗粒有机肥+羊板粪,是研究区适宜的植被恢复基质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羊板粪 颗粒有机肥 渣土 土壤肥力 植物群落 生物结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沙地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盛琦 傅文慧 +3 位作者 寇建村 白玛嘎翁 乔千洛 杨文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7,共8页
[目的]明确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枯落物对沙地水文效应的影响,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后生态水文效益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枯落物覆盖样地为... [目的]明确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枯落物对沙地水文效应的影响,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后生态水文效益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枯落物覆盖样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裸沙地作为对照,利用熵权法探究枯落物覆盖对沙地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1)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和最大吸湿比均表现为:白羊草>小叶杨>柠条,但枯落物持水量和拦蓄量则表现为:小叶杨>柠条>白羊草。(2)枯落物覆盖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平均入渗速率。(3)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值表现为:柠条枯落物覆盖样地(0.889)>小叶杨枯落物覆盖样地(0.484)>白羊草枯落物覆盖样地(0.228)>裸沙地(0.038)。(4)稳渗速率、土壤有效持水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水源涵养功能权重比例最高,分别为15.3%,14.8%和14.8%。[结论]枯落物有效地改善了沙地水文效应,在优化水源涵养功能的条件下,建议适宜种植灌木,可搭配种植乔木和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水文效应 熵权法 涵养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