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的化学转化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乐传俊 王丽 +1 位作者 苏杨 朱少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6,共10页
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的大量甘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源甘油是一个多功能的绿色"平台分子",通过对其还原、氧化、重整(分解)、脱水、醚化及与其它试剂的反应可生成许多以石化为原... 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的大量甘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源甘油是一个多功能的绿色"平台分子",通过对其还原、氧化、重整(分解)、脱水、醚化及与其它试剂的反应可生成许多以石化为原料的产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由甘油转化为各种化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甘油 催化化学转化 化学应用 石化原料替代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氯制备苯甲腈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乐传俊 马正华 +1 位作者 毛雪 壮亚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3-866,共4页
研究了一锅法苄氯经氨化和碘氧化制备苯甲腈工艺的绿色化改进。实施了三氧化钼催化双氧水氧化碘离子以实现碘的循环使用而完善了后处理;在高压反应釜中优化工艺条件,提高苯甲腈产率到82%以上,碘的回收率都在98%以上,实现了碘的循环使用... 研究了一锅法苄氯经氨化和碘氧化制备苯甲腈工艺的绿色化改进。实施了三氧化钼催化双氧水氧化碘离子以实现碘的循环使用而完善了后处理;在高压反应釜中优化工艺条件,提高苯甲腈产率到82%以上,碘的回收率都在98%以上,实现了碘的循环使用。该改进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和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 苯甲腈 碘氧化-还原 工艺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ey Cu的Cu/MgO制备及双功能催化甘油氢解性能
3
作者 乐传俊 苏扬 +1 位作者 朱少萍 王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174,共3页
采用湿混法以MgO修饰RaneyCu制备Cu/MgO双功能催化材料。通过XRD、TEM和BET对Cu/MgO进行了织构表征,借助H2-TPD、CO2-TPD和NH3-TPD对其表面吸氢和酸碱性进行了物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MgO很好地分散在RaneyCu骨架孔道内,并增强了Cu和MgO... 采用湿混法以MgO修饰RaneyCu制备Cu/MgO双功能催化材料。通过XRD、TEM和BET对Cu/MgO进行了织构表征,借助H2-TPD、CO2-TPD和NH3-TPD对其表面吸氢和酸碱性进行了物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MgO很好地分散在RaneyCu骨架孔道内,并增强了Cu和MgO的接触界面,形成了新物相Cu-MgO,改变了RaneyCu表面性质。该催化材料用于甘油催化氢解表现出了温和条件下的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EY CU 湿混法 双功能催化材料 CU MGO 甘油氢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的N—H键活化及其实现的催化有机反应
4
作者 乐传俊 张珂 +2 位作者 王晋方 张震威 卞恒伟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9期553-560,共8页
分子氨易得、通用,基于氨N—H键活化后参与的有机反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氨的N—H键的活化方式及其在不饱和化学键的氢氨化、芳卤氨化、氨羰基化和氧化偶联等催化有机反应上构建C—N键的进展。
关键词 N—H键活化 催化氨化 C—N键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学位移和酸度关系探讨
5
作者 乐传俊 壮亚峰 +1 位作者 朱少萍 叶文玲 《大学化学》 CAS 2014年第5期79-81,共3页
讨论有机化合物氢化学位移和其酸性的关系,推导并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酸离解常数(pKa)、酸值(pH)和氢化学位移值(δ)间的定量式,确定了有机物酸离解常数与酸值是不同的,指出用酸离解常数表达有机物酸度的不足。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酸度 化学位移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的合成及其热色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少萍 冯玉英 +2 位作者 乐传俊 杨梅 高振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82,102,共3页
合成出含杂环的席夫碱类化合物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其结构。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原位升温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其热色性能,探讨了变色的机理,并对变色前后以... 合成出含杂环的席夫碱类化合物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其结构。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原位升温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其热色性能,探讨了变色的机理,并对变色前后以及恢复原色后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标题化合物在甲苯溶液中也显示出热色性。结果表明:此类席夫碱是由于邻羟基的存在而导致热色性,恢复原色后与原化合物的结构一致,这也是其热色性具有高重复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席夫碱 合成 互变异构 可逆热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塑料制品中的双酚S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 乐传俊 王雯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20-122,共3页
在碱性条件下,双酚S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峰发生红移,从257 nm移至293 nm,据此建立了简单、灵敏、快捷、选择性较好的测定双酚S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氨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酚S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3 nm,... 在碱性条件下,双酚S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峰发生红移,从257 nm移至293 nm,据此建立了简单、灵敏、快捷、选择性较好的测定双酚S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氨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酚S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3 nm,线性范围是0.6 mg/L^7.2 mg/L,相关系数r为0.997 3。这种方法简单快速,结果稳定准确,为塑料制品中双酚S的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S 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移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杂环类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少萍 张秋云 +1 位作者 廉鹏程 乐传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合成了3-(2-(5-硝基噻唑)偶氮)-2-氨基-4-羟基吡啶、5-(2-(5-硝基噻唑)偶氮)-8-羟基喹啉、3-(2-(5-硝基噻唑)偶氮)-4-甲基-2-氨基吡啶、3-(2-(5-硝基噻唑)偶氮)-5-甲基-2-氨基吡啶、3-(2-(5-甲基噻唑)偶氮)-2-氨基... 合成了3-(2-(5-硝基噻唑)偶氮)-2-氨基-4-羟基吡啶、5-(2-(5-硝基噻唑)偶氮)-8-羟基喹啉、3-(2-(5-硝基噻唑)偶氮)-4-甲基-2-氨基吡啶、3-(2-(5-硝基噻唑)偶氮)-5-甲基-2-氨基吡啶、3-(2-(5-甲基噻唑)偶氮)-2-氨基吡啶、3-(2-(5-甲基噻唑)偶氮)-5-甲基-2-氨基吡啶(以下分别简称为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化合物E,化合物F),采用IR和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研究了其光致变色的性能。结果显示: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具有较为明显的光致变色的性能。在重氮环上引入吸电子基,而在偶合环上引入供电子基时,有利于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在520~550nm出现顺式吸收峰,表现出光致变色的性能。化合物E和化合物F的重氮环和偶合环上都引入供电子基,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受阻,没有出现顺式吸收峰,因而不具有光致变色性,重氮环上的取代基的种类对光致变色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偶氮化物 光致变色 取代基效应 反-顺光致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偶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少萍 赵波 乐传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95,113,共3页
采用冰浴法合成了偶氮化合物,再与2-羟基-1-萘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2种偶氮类席夫碱化合物A和B。并研究了光照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溶于二甲亚砜(DMSO)的化合物A和B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 采用冰浴法合成了偶氮化合物,再与2-羟基-1-萘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2种偶氮类席夫碱化合物A和B。并研究了光照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溶于二甲亚砜(DMSO)的化合物A和B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2种化合物的小于400nm的峰强降低,而大于400nm的峰强增加。随着溶液pH值增大,其UV-Vis吸收光谱的最强的吸收峰都出现明显红移。研究表明2种偶氮席夫碱类化合物都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性以及受pH值调控的光致变色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pH值调控的变色 偶氮席夫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安全的绿色化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黎萍 乐传俊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21-25,I0002,共6页
化工安全备受关注。基于化工安全现状而引起了对化工评价体系及其评价过程的思考,化工安全评价是集技术、法律和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考量,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评价过程却日渐复杂而有偏差。绿色化赋予了化工安全评价新的内涵并... 化工安全备受关注。基于化工安全现状而引起了对化工评价体系及其评价过程的思考,化工安全评价是集技术、法律和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考量,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评价过程却日渐复杂而有偏差。绿色化赋予了化工安全评价新的内涵并使之全面且简洁化,从静态的化学品到动态的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安全评价,系统性好、程序前后连贯和科学性强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安全 安全评价 绿色化工 绿色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合物模板尺寸可控制备纳米SnO_2纳米颗粒及自组装行为
11
作者 张震威 张金涛 +2 位作者 乐传俊 胡建恒 郑世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1-204,共4页
以Pebax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尺寸可控合成了SnO_2纳米颗粒。随Pebax用量增加,SnO_2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由于Pebax在溶剂中的浓度决定体系黏度,体系黏度越大,SnO_2纳米晶核在体系中越不易聚集生长,合成的纳米晶颗粒越小。最小粒径为... 以Pebax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尺寸可控合成了SnO_2纳米颗粒。随Pebax用量增加,SnO_2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由于Pebax在溶剂中的浓度决定体系黏度,体系黏度越大,SnO_2纳米晶核在体系中越不易聚集生长,合成的纳米晶颗粒越小。最小粒径为5.5nm左右。Pebax在合成过程中性质稳定,回收利用率为72%。Pebax分子具有亲水亲油性质,体系中少量水存在时,Pebax与SnO_2发生自主装现象生成纳米空心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ax SNO2 粒径 自主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