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箍缩初级实验平台模块样机 被引量:29
1
作者 丰树平 李洪涛 +6 位作者 谢卫平 邓建军 夏明鹤 计策 王勐 关永超 何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3-467,共5页
正在研制的Z箍缩实验装置(Z-pinchPrimaryTestStand,PTS装置),由24个基于Marx发生器和水线的性能、结构相同的模块组成,各模块产生的大电流脉冲在绝缘堆上汇集后经磁绝缘传输线汇流到负载区,要求在不到0.2Ω的低阻抗负载上得到8MA以上电... 正在研制的Z箍缩实验装置(Z-pinchPrimaryTestStand,PTS装置),由24个基于Marx发生器和水线的性能、结构相同的模块组成,各模块产生的大电流脉冲在绝缘堆上汇集后经磁绝缘传输线汇流到负载区,要求在不到0.2Ω的低阻抗负载上得到8MA以上电流,电流上升时间小于90ns。研制的样机模块由Marx发生器、中间储能器、激光触发开关、脉冲形成线、水介质自击穿脉冲形成开关、三板型脉冲传输线组成,样机模块输出电流450kA、输出电压2.2MV、输出脉冲功率0.95TW,从触发激光器信号输出到负载电压上升的系统延迟时间抖动小于6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PTS装置 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 三板传输线 MARX发生器 抖动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箍缩实验装置高压低抖动Marx发生器 被引量:19
2
作者 丰树平 李洪涛 +5 位作者 曹文彬 计策 谢卫平 夏明鹤 卫兵 田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中物院的初级实验平台(PTS)低抖动Marx发生器由60个标称电压为100 kV、电容量为1μF电容器和30个低抖动环轨式场畸变开关构成,采用以S型线路为基础的超前触发型电路。近千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欠压比71%、触发电压200 kV的条件下,Marx... 中物院的初级实验平台(PTS)低抖动Marx发生器由60个标称电压为100 kV、电容量为1μF电容器和30个低抖动环轨式场畸变开关构成,采用以S型线路为基础的超前触发型电路。近千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欠压比71%、触发电压200 kV的条件下,Marx发生器的建立时间175 ns,抖动极差小于±10.0 ns,均方根抖动小于7.0 ns。Marx发生器的串联电感13.5μH,串联电阻3.2Ω,在电容器充电80 kV时,实验测得输出电压4.3 MV,Marx发生器电压建立时间175 ns,与电路模拟结果(输出电压为4.6 MV,电压建立时间160 ns)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实验平台 Z箍缩 超前触发 抖动 欠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Z箍缩驱动聚变能源需求的超高功率重复频率驱动器技术 被引量:49
3
作者 邓建军 王勐 +13 位作者 谢卫平 周良骥 邹文康 郭帆 章乐 李逢 丰树平 陈林 夏明鹤 计策 袁建强 宋盛义 黄显宾 彭先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共13页
针对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对驱动器的总体要求,对可能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评述,结合当前在单脉冲超高功率Z箍缩驱动器和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混合模式直线变压驱动器概念设计思想,分析了主要的技术难点... 针对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对驱动器的总体要求,对可能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评述,结合当前在单脉冲超高功率Z箍缩驱动器和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混合模式直线变压驱动器概念设计思想,分析了主要的技术难点,明确了相应的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同时对Z箍缩驱动器的总体发展计划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 混合模式直线变压驱动器 脉冲功率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良骥 邓建军 +5 位作者 陈林 邹文康 王勐 谢卫平 丰树平 杨礼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7-1953,共7页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TD)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脉冲功率技术。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快脉冲LTD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快脉冲LTD在Z箍缩和闪光照相两个应用领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装置的概念设计及研究进展;...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TD)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脉冲功率技术。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快脉冲LTD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快脉冲LTD在Z箍缩和闪光照相两个应用领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装置的概念设计及研究进展;对快脉冲LTD技术所涉及的开关、触发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快脉冲LTD技术研究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及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Z箍缩 闪光照相 多级多通道开关 多路同步触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kA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模块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林 周良骥 +7 位作者 谢卫平 丰树平 任靖 吴守东 李晔 邹文康 戴英敏 秦卫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7-1410,共4页
介绍了100 kA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原型模块及其采用的200 kV多级多通道气体开关的设计和初步实验结果。该模块由20台100 kV/20 nF电容器按10个支路并联组成,其中每个支路包括2台电容器、1只多级多通道开关以及相应的传输线。模块直径... 介绍了100 kA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原型模块及其采用的200 kV多级多通道气体开关的设计和初步实验结果。该模块由20台100 kV/20 nF电容器按10个支路并联组成,其中每个支路包括2台电容器、1只多级多通道开关以及相应的传输线。模块直径约1.5 m,厚度仅为20 cm。采用B-dot探针诊断负载电流。当充电电压为±90 kV时,在1.1Ω负载上可得到102.2 kA的峰值电流,上升时间为53.6 ns,脉冲宽度为133 ns。实验结果表明,该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模块具有较好的快脉冲输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多级多通道开关 抖动 磁芯 B-dot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模块的原理及实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良骥 邓建军 +6 位作者 陈林 谢卫平 丰树平 关永超 吴守东 任靖 李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49-1752,共4页
介绍了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产生快脉冲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优势,阐述了快脉冲LTD模块设计的要点,设计了输出脉冲上升时间小于100ns的快脉冲LTD模块,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得到该LTD模块充电士16kV时,短路放电的电流峰值... 介绍了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产生快脉冲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优势,阐述了快脉冲LTD模块设计的要点,设计了输出脉冲上升时间小于100ns的快脉冲LTD模块,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得到该LTD模块充电士16kV时,短路放电的电流峰值为23.7kA,电流振荡1/4周期为69.6ns;充电±50kV驱动0.850负载时,电流峰值为41.4kA,上升时间为36.8ns(10%-90%)和60.8ns(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快脉冲模块 磁芯 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装置工作模式及波形调节 被引量:18
7
作者 夏明鹤 计策 +4 位作者 王玉娟 王勐 李逢 丰树平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68-2772,共5页
为了对即将建成的PTS装置的实验能力进行分析,对装置的工作模式及波形调节能力进行了分析。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短脉冲模式、长脉冲模式和波形调节模式。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装置可以进行不同负载的实验研究。在基本工作模式下,在15n... 为了对即将建成的PTS装置的实验能力进行分析,对装置的工作模式及波形调节能力进行了分析。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短脉冲模式、长脉冲模式和波形调节模式。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装置可以进行不同负载的实验研究。在基本工作模式下,在15nH负载上输出前沿90ns、幅值8~10 MA脉冲电流。通过电路模拟,对装置在三种工作模式下预计的负载电流输出进行了分析,短脉冲模式下装置负载电流的上升时间约90ns,长脉冲模式时约200ns,波形调节模式时可以达到400ns。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激光触发气体开关的触发方式和脉冲输出开关及装置其他参数,PTS装置可以输出脉冲前沿100~400ns、波形形状在一定范围可调的强电流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装置 工作模式 波形调节 激光触发气体开关 水介质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全固态Marx发生器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洪涛 王传伟 +9 位作者 王凌云 刘金锋 姜苹 刘宏伟 袁建强 黄宇鹏 丁胜 康军军 丰树平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7-920,共4页
500kV全固态Marx发生器采用Z型电路结构,以28个最大工作电压达22kV、满载最高连续重复运行频率达200Hz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组件作为脉冲控制开关,采用以金属化膜电容器和线绕电感构成的梯形脉冲形成网络作为储能和脉冲形成器件。目前... 500kV全固态Marx发生器采用Z型电路结构,以28个最大工作电压达22kV、满载最高连续重复运行频率达200Hz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组件作为脉冲控制开关,采用以金属化膜电容器和线绕电感构成的梯形脉冲形成网络作为储能和脉冲形成器件。目前已实现500kV脉冲输出,在50Hz的重复频率下实现数十个脉冲的猝发输出。该发生器的输出脉冲电压峰值与已有文献报道的最高功率固态Marx发生器技术指标相近,输出脉冲电流峰值提高1倍,达到1000A,发生器输出脉冲功率峰值达到500MW。在采用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时,此Marx发生器输出脉冲宽度可在3~10μs范围内连续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 MARX发生器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特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洪涛 王玉娟 +3 位作者 丰树平 谢卫平 邓建军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23-1926,共4页
报道了4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的结构设计和初步的实验结果及分析。该开关采用轴向聚焦触发方式,设计为匀场结构,采用场调整环与匀压环调整开关间隙电场分布,电极-绝缘子序列采用堆栈结构替代榫接结构,独立定位、紧固。实验结果表明... 报道了4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的结构设计和初步的实验结果及分析。该开关采用轴向聚焦触发方式,设计为匀场结构,采用场调整环与匀压环调整开关间隙电场分布,电极-绝缘子序列采用堆栈结构替代榫接结构,独立定位、紧固。实验结果表明:4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的自击穿电压偏差小于5%,自击穿电压与工作气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触发延迟时间约25 ns,极差小于±2.5 ns,抖动1.5 ns;等工作电压-气压比条件下,随着气压和工作电压的上升触发延迟时间及其抖动趋向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触发 多级多通道开关 触发延迟 抖动 自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A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模块设计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良骥 邓建军 +5 位作者 陈林 戴英敏 王勐 谢卫平 丰树平 杨礼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68,共4页
介绍了输出电流幅值为1MA,电流上升时间为100ns的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模块的设计。模块由48个子块并联组成,每个子块由2个电容器和一个多级气体开关串联组成。48个开关由8路高压脉冲触发,每路高压脉冲(100kV/50ns)触... 介绍了输出电流幅值为1MA,电流上升时间为100ns的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模块的设计。模块由48个子块并联组成,每个子块由2个电容器和一个多级气体开关串联组成。48个开关由8路高压脉冲触发,每路高压脉冲(100kV/50ns)触发6个开关。电路模拟显示,在充电90kV条件下,输出电流幅值为1.04MA,电流上升时间为84.5ns(0-100%)和52ns(10%~90%)。电路模拟时的参数设置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开关的工作条件与已研制成功的100kA—LTD模块中的开关工作条件近似,模块设计工作于腔体注油状态以保证高压运行安全,能够保证模块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 多级气体开关 电路模拟 机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纳秒脉冲高电压测量探头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卫兵 方东凡 +3 位作者 卿燕玲 孙奇志 丰树平 杨礼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7-1501,共5页
为测量紧凑型快前沿高电压脉冲源的输出电压,设计了D-dot电压探头。分别进行了刻度因素标定和频响标定,采用前沿约50ns的高压脉冲信号对探头进行在线标定确定探头的刻度因素。将探头安装在阻抗为50Ω的传输线上,用亚纳秒脉冲源进行频响... 为测量紧凑型快前沿高电压脉冲源的输出电压,设计了D-dot电压探头。分别进行了刻度因素标定和频响标定,采用前沿约50ns的高压脉冲信号对探头进行在线标定确定探头的刻度因素。将探头安装在阻抗为50Ω的传输线上,用亚纳秒脉冲源进行频响标定,表明该探头的响应约为150ps。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该探头能够正确获取高电压快脉冲信号,工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秒脉冲高电压 D-dot探头 频率响应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Z-pinch装置5MV主开关及开关区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洪涛 王玉娟 +11 位作者 夏明鹤 关永超 傅贞 丁胜 任靖 孟维涛 戴英敏 韩文辉 丁伯南 丰树平 谢卫平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9-462,共4页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过电压波击穿原理研制了应用于高功率“Z-pinch”装置的22级5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采用钳位环技术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匀场问题,过压自击穿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80,激光触发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56,由...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过电压波击穿原理研制了应用于高功率“Z-pinch”装置的22级5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采用钳位环技术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匀场问题,过压自击穿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80,激光触发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56,由绝缘部件沿面电场强度决定的系统安全系数约为0.8。根据J.C.Martin公式和静电场分析计算结果,解决了高功率“Z-pinch”装置主开关及开关区的工程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 开关区 钳位环 绝缘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功率三平板传输线电压测量探头的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卫兵 刘其能 +5 位作者 关永超 傅贞 卿燕玲 顾元朝 李洪涛 丰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5-1228,共4页
为测量高功率水介质三平板传输线的电压,设计、标定了一种D-dot探头,安装在三平板线的入口和出口处,探头感应脉冲电压的微分信号。探头与基座之间的绝缘层为浇注的环氧树脂,可以在满足密封去离子水的要求下,使探头对地电容较小,从而获... 为测量高功率水介质三平板传输线的电压,设计、标定了一种D-dot探头,安装在三平板线的入口和出口处,探头感应脉冲电压的微分信号。探头与基座之间的绝缘层为浇注的环氧树脂,可以在满足密封去离子水的要求下,使探头对地电容较小,从而获得良好的高频响应。利用ANSYS对探头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三相点位置的电场强度得到有效降低。使用经线下标定过的电阻分压器进行标定。实验中采用电容器放电,用一段高压电缆作为脉冲形成线获得逐级上升的快前沿(约70 ns)电压脉冲,并将之作为标定信号源,标定得到三平板线入口、出口探头的灵敏度分别为386 kV/V和402 kV/V。探头测量结果与电路模拟结果一致。在三平板线耐压实验中,板线出口电压达到了3.1 MV,探头的绝缘结构设计能够满足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探头适合高功率三平板传输线电压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测量 D-dot探头 脉冲传输线 电路模拟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测量纳秒脉冲信号衰减的数字补偿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佳斌 卿燕玲 +2 位作者 卫兵 杨礼兵 丰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6-2830,共5页
为了减小较长的信号传输电缆对纳秒量级前沿测量信号波形的畸变,提出了一种同轴电缆信号衰减数字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信号在电缆中传输的衰减特性,结合标定或者扫频所得频响进行拟合,得到电缆的频响特性函数,再对电缆的出口信号进行... 为了减小较长的信号传输电缆对纳秒量级前沿测量信号波形的畸变,提出了一种同轴电缆信号衰减数字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信号在电缆中传输的衰减特性,结合标定或者扫频所得频响进行拟合,得到电缆的频响特性函数,再对电缆的出口信号进行反补,可以重建入口信号。经过实验验证,此补偿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信号传输系统的频响特性,对于实验中的100m的SYV-50-7-2同轴电缆,补偿前传输带宽-3dB约在40MHz处,补偿后传输带宽约为1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同轴电缆 信号衰减 数字补偿 傅里叶变换 频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芯伏秒数对直线变压器驱动源输出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良骥 邓建军 +6 位作者 陈林 谢卫平 丰树平 关永超 吴守东 任靖 李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介绍了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TD)中磁芯的工作原理,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磁芯伏秒数对LTD输出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整磁芯伏秒数、磁芯复位状态和负载阻值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判断磁芯饱和的依据主要有输出电压显著降低... 介绍了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TD)中磁芯的工作原理,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磁芯伏秒数对LTD输出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整磁芯伏秒数、磁芯复位状态和负载阻值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判断磁芯饱和的依据主要有输出电压显著降低、输出脉冲脉宽减小及回路过阻尼状态下出现反向脉冲等;反向电流对磁芯具有复位效应,一定条件下可将磁芯完全复位。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的结果。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利用磁芯饱和效应进行波形调节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磁芯 伏秒数 饱和 波形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装置绝缘堆工作性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勐 李逢 +4 位作者 卫兵 夏明鹤 计策 丰树平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67-2771,共5页
绝缘堆为PTS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TS装置整机的运行状态。在前期整机调试的基础上,对PTS装置绝缘堆的工作性能进行了介绍与初步分析。基于真空沿面闪络的统计学经验公式和瞬态电磁波分析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 绝缘堆为PTS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TS装置整机的运行状态。在前期整机调试的基础上,对PTS装置绝缘堆的工作性能进行了介绍与初步分析。基于真空沿面闪络的统计学经验公式和瞬态电磁波分析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两种典型异常电压波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验证了环间闪络引起的瞬态电磁波在绝缘堆内部不同介质中传输、衰减与合成的规律。实验表明,在最高2MV的工作电压下近30发的实验中,绝缘堆未出现贯穿性闪络现象。在实验中也观测到,随着发次的累积,绝缘堆的环间闪络会在随机分布的基础上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堆 初步工作性能 闪络 异常电压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高电压幅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卫兵 卿燕玲 +3 位作者 傅贞 顾元朝 李洪涛 丰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61-1565,共5页
在脉冲高电压幅值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中,从测量和标定溯源的角度出发将不确定度来源分为示波器测量不确定度和探头不确定度。以初级实验平台单路样机三板线入口电压的测量为例,按照探头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分析了三板线电压测量随机效应... 在脉冲高电压幅值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中,从测量和标定溯源的角度出发将不确定度来源分为示波器测量不确定度和探头不确定度。以初级实验平台单路样机三板线入口电压的测量为例,按照探头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分析了三板线电压测量随机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D-dot探头和电阻分压器标定时的系统效应和随机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示波器和衰减器的校准不确定度,示波器的分辨力不确定度。同时进行了测试和标定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以证明被测信号在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之内。以相关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按工程测量要求取包含因子为2,可得三板线入口电压测量值为1.89 MV,扩展不确定度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高电压 测量 标定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三平板型水介质脉冲输出开关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明鹤 孟维涛 +10 位作者 丰树平 王玉娟 卫兵 计策 傅贞 田青 任靖 卿艳玲 谢卫平 李洪涛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04-1408,共5页
设计了用于脉冲功率装置的4 MV水介质同轴-三平板型输出开关。该脉冲功率装置将由24路相同的独立模块组成,每路模块由Marx发生器、中间储能器、激光触发气体开关、脉冲形成线、水介质脉冲输出开关、脉冲传输线等组成。水介质脉冲输出开... 设计了用于脉冲功率装置的4 MV水介质同轴-三平板型输出开关。该脉冲功率装置将由24路相同的独立模块组成,每路模块由Marx发生器、中间储能器、激光触发气体开关、脉冲形成线、水介质脉冲输出开关、脉冲传输线等组成。水介质脉冲输出开关是同轴-三平板结构水介质多通道自击穿开关,由输入输出电极、预脉冲屏蔽板和连接部件组成。进行了有预脉冲屏蔽板结构和无预脉冲屏蔽板结构的自击穿水开关实验研究。有预脉冲屏蔽板结构开关的输入、输出电极都是半球电极,直径分别是8 cm和5 cm;无预脉冲屏蔽板结构开关为针-板结构,输入电极为平板电极,输出电极为直径3 cm的电极棒。Marx发生器充电70 kV,开关的击穿电压为3 MV,放电电流为450 kA。在3 MV等级的击穿电压下,有预脉冲屏蔽板结构开关的抖动约6 ns,没有预脉冲屏蔽板结构开关的抖动减小至3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击穿开关 去离子水 预脉冲 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合金在短时高温下的热软化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宗德 丰树平 +2 位作者 张宁 韩铭宝 孙承纬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4,共8页
利用冲击大电流电阻加热法,研究了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升率下的弹塑性热软化性能。发现了这三种合金的屈服强度随温升率提高而明显提高的现象;分析了温升率高低对金属再结晶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弹性热软化的估算公式及屈服温度上下限的... 利用冲击大电流电阻加热法,研究了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升率下的弹塑性热软化性能。发现了这三种合金的屈服强度随温升率提高而明显提高的现象;分析了温升率高低对金属再结晶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弹性热软化的估算公式及屈服温度上下限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升率 热软化 屈服温度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大电流高加热率实验装置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宗德 丰树平 +1 位作者 孙承纬 韩铭宝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研究了两种能对金属快速加热的高加热率实验装置。第一种RL装置能对试件产生几十至五千℃/s范围内调节的中等加热率。第二种RLC加热装置能对试件产生10 ̄5~10 ̄7℃/s的超高加热率。两种装置均能在加热过程中使试件产生... 研究了两种能对金属快速加热的高加热率实验装置。第一种RL装置能对试件产生几十至五千℃/s范围内调节的中等加热率。第二种RLC加热装置能对试件产生10 ̄5~10 ̄7℃/s的超高加热率。两种装置均能在加热过程中使试件产生一个近似均匀的温度场,且均可和常规的力学加载装置配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热率 冲击电流 金属 热冲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