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卢实春 蔡建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经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肝切除或肝移植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为了提高肝癌总体人群的远期生存率,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就《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以来新的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就相关要点的修改、增补达成新的共识,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肝切除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 被引量:81
2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性肿瘤防控学组 丁惠国 屠红 曲春枫 曹广文 庄辉 赵平 徐小元 杨永平 卢实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 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的肝癌风险人群辨识特征。在医院和社区人群中筛查伴肝癌风险的患者,并科学地进行分层监测。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指南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指南部分推荐意见的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慢性 筛查 监测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