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膜松弛症下睑缘位置及张力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雅静 张兴儒 +3 位作者 项敏泓 李青松 许琰 周欢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寻求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对241例(479眼)结膜松弛症(conjunctivochalasis,CCh)下眼睑位置及下睑缘张力检查。将下睑缘位置分为3型:角膜缘下型、角膜缘上型及角膜缘型。将下睑缘张力分为5型:下睑缘内翻型、...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寻求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对241例(479眼)结膜松弛症(conjunctivochalasis,CCh)下眼睑位置及下睑缘张力检查。将下睑缘位置分为3型:角膜缘下型、角膜缘上型及角膜缘型。将下睑缘张力分为5型:下睑缘内翻型、下睑缘内倾型、下睑缘正常型、下睑缘外倾型及下睑缘外翻型。结果:下睑缘位置以角膜缘型伴有下睑缘内倾型发生结膜松弛症最多(20.2%);其次为角膜缘下型伴下睑缘内倾型(17.3%)。角膜缘上型伴下睑缘外倾型最少(1.5%)。结论:下睑缘张力高是结膜松弛症发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下睑缘位置 下睑缘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组织等效电学参数的计算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滚 李斌 +2 位作者 严雅静 杨思凡 庞小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3-155,159,共4页
Maxwell-Garnett复相体系等效介电常数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解释了众多的复相体系的介电特性,利用该理论建立了人体组织的等效电学模型,综合考虑人体组织的电导率和介电率,计算了人体对于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 Maxwell-Garnett复相体系等效介电常数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解释了众多的复相体系的介电特性,利用该理论建立了人体组织的等效电学模型,综合考虑人体组织的电导率和介电率,计算了人体对于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人体组织对于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吸收比率依赖于人体组织的电学参数以及电磁波本身的特性。研究结果为电磁辐射健康标准限值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电磁参数 吸收比率 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兴儒 李青松 +4 位作者 蔡瑞霞 俞彰 项敏泓 王宝华 严雅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采用PAS和AB染色,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5±...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采用PAS和AB染色,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5±2.68)/100个上皮细胞,对照组为(4.64±3.25)/100个上皮细胞,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17)。随着结膜松弛症程度加重,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Ⅰ级(3.90±2.40)/100个上皮细胞,Ⅱ级(2.96±0.72)/100个上皮细胞,Ⅲ级(2.05±0.86)/100个上皮细胞,Ⅳ级(1.33±0.96)/100个上皮细胞。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细胞层有鳞状化改变,细胞层数较厚,为4~15层,固有层很薄,电镜观察结膜松弛症杯状细胞胞质内大量浆液性分泌颗粒,线粒体少。而正常对照组球结膜上皮层较薄,为4~5层,电镜观察杯状细胞胞质中有黏液小滴,并有丰富的线粒体,杯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结论结膜松弛症中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及超微结构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杯状细胞 组织病理 超微结构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黑鳃金龟消化与解毒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严雅静 胡飞 +2 位作者 陈浩梁 苏卫华 魏兆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57-59,112,共4页
[目的]明确大黑鳃金龟幼虫消化酶和解毒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中肠特异表达基因。[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大黑鳃金龟幼虫中肠消化酶(胰蛋白酶、氨肽酶、羧肽酶)基因和解毒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 [目的]明确大黑鳃金龟幼虫消化酶和解毒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中肠特异表达基因。[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大黑鳃金龟幼虫中肠消化酶(胰蛋白酶、氨肽酶、羧肽酶)基因和解毒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大黑鳃金龟的6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中肠中都有表达,有3个基因在中肠中特异性表达。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CYP 6A20和CYP 4C1 2个基因在中肠中特异表达,3个氨肽酶基因(APN1、APN2和AP2)只在中肠中表达。[结论]大部分大黑鳃金龟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鳃金龟 中肠 基因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静磁场对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滚 严雅静 +1 位作者 韩曙光 庞小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4-896,共3页
电气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类频率的电磁污染,为了探讨静磁场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发生机制,从实验上研究了0.17 T静磁场曝露作用30天后对于大鼠脑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1549 cm-1附近的酰胺... 电气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类频率的电磁污染,为了探讨静磁场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发生机制,从实验上研究了0.17 T静磁场曝露作用30天后对于大鼠脑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1549 cm-1附近的酰胺Ⅱ带吸收峰有较为明显的红移现象,在1635 cm-1处为蛋白质酰胺Ⅰ带峰位置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利用二阶导数谱分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分子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这些变化可以反映脑组织在静磁场曝露作用前后组成成分的变化,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是研究电磁场不同生物效应的发生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磁学 电磁场生物效应 红外光谱 静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背景下矿业类大学生力学课程应用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康 严雅静 赵晓东 《中国冶金教育》 2016年第6期35-37,41,共4页
在基础力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针对矿业类学生专业背景,提供相关工程案例,让学生将所学力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以矿山采空区覆岩为研究对象,将梁弯曲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程现场,建立了符合工程实际的覆岩力学模型。该... 在基础力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针对矿业类学生专业背景,提供相关工程案例,让学生将所学力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以矿山采空区覆岩为研究对象,将梁弯曲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程现场,建立了符合工程实际的覆岩力学模型。该教学改革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力学理论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工程领域的能力,增强了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应用能力 矿业 教学改革 采空区覆岩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促咽侧体素受体基因克隆及发育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娜莎 刘畅 +1 位作者 严雅静 魏兆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7-1121,共5页
文章克隆得到家蚕(Bombyx mori)神经肽促咽侧体素受体基因(Allatotropin receptor,Bommo-ATR),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54bp,编码416个氨基酸。Bommo-ATR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为7次穿膜蛋白,符合GPCR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 文章克隆得到家蚕(Bombyx mori)神经肽促咽侧体素受体基因(Allatotropin receptor,Bommo-ATR),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54bp,编码416个氨基酸。Bommo-ATR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为7次穿膜蛋白,符合GPCR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家蚕脑-咽下神经节复合体中的ATR mRNA在5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蛹后期,蛹前期和成虫阶段表达量最低。其中5龄幼虫第2天表达量最高,1~5d持续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保幼激素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促咽侧体素受体 发育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严雅静 顾水杰 +2 位作者 于祥 周昀 赵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6,共7页
金属矿山地下围岩的稳定程度是矿山开采设计、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围岩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且该类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和隐蔽性,无法进行定量表征,因此,给围岩稳定性评价带来了挑战。为对江西省某地下钽铌矿山... 金属矿山地下围岩的稳定程度是矿山开采设计、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围岩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且该类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和隐蔽性,无法进行定量表征,因此,给围岩稳定性评价带来了挑战。为对江西省某地下钽铌矿山围岩稳定性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的优点,构建了该矿山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评价的综合模型。采用差异系数法对G_1法和熵值法计算出的主观、客观权值进行优化组合,确定评价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未确知测度;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考虑各影响因素,筛选出以岩石质量指标RQD、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地应力、隙壁状态和地下水状况6项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最后基于最小未确知测度距离判别准则,对该矿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该中段围岩的稳定性等级为III级(基本稳定)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矿山后续开采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围岩稳定性 稳定性评价 未确知测度 G_1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