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价值的研究综述——基于伯利和米恩斯研究范式 被引量:2
1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02,共7页
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研究范式是建立在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研究公司全体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的一种范式.该范式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管理者持股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88 ~201... 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研究范式是建立在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研究公司全体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的一种范式.该范式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管理者持股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88 ~2010年26篇实证文献的归纳,发现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价值大致存在四种关系:(1)管理者持股影响公司价值,主要结论有倒U形相关、正相关、U形相关、N型相关和W型相关;(2)公司价值影响管理者持股,主要结论有正相关和负相关;(3)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价值相互影响,主要结论是双驼峰曲线相关;(4)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价值无关.控股股东、外部股东、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持股 公司价值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指数泛函的飞机金属表面振动鲁棒性控制算法
2
作者 严继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飞机金属表面振动的运动的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和自扰动性,通过鲁棒性控制,保障飞机稳定飞行,提出一种基于李雅普洛夫指数泛函的飞机金属表面振动鲁棒性控制算法。通过算法改进和仿真实验,实现飞机控制系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控... 飞机金属表面振动的运动的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和自扰动性,通过鲁棒性控制,保障飞机稳定飞行,提出一种基于李雅普洛夫指数泛函的飞机金属表面振动鲁棒性控制算法。通过算法改进和仿真实验,实现飞机控制系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的鲁棒性较好,飞机扰动误差收敛到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雅普洛夫指数泛函 飞机 金属振动 鲁棒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铟二级微纳米层固液扩散互连方法
3
作者 肖金 翟倩 +4 位作者 周艳琼 陈伟全 严继超 李武初 方湘怡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8,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特殊形貌铜铟二级微纳米层的液固扩散互连方法。将两块具有针状阵列结构的铜铟二级微纳米层的基板表面相互接触,对接触区域进行加热以进行固液互连。这种铜铟微纳米层具有二级结构,第一级为细小均匀的圆锥形阵列铜针层,第... 提出一种基于特殊形貌铜铟二级微纳米层的液固扩散互连方法。将两块具有针状阵列结构的铜铟二级微纳米层的基板表面相互接触,对接触区域进行加热以进行固液互连。这种铜铟微纳米层具有二级结构,第一级为细小均匀的圆锥形阵列铜针层,第二级为镀覆铜针层上的铟微米层,其能有效防止铜层氧化。在互连温度260℃下,铟变成液态,互连时液态铟浸润铜针层,形成金属间化合物Cu_(2)I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焊接强度测试仪分别分析了互连界面的显微组织,金属间化合物和剪切强度变化趋势。发现随着互连时间的延长,互连界面组织均匀,剪切强度增加,互连质量良好。这归因于铜针层结构与铟层形成物理互锁界面,铟在界面处与铜形成金属间化合物Cu_(2)In。Cu_(2)In是一种优质相,具有良好的塑性,提高了互连质量。热处理实验表明这种铜铟微纳米层互连技术短时热处理即可获得较好的互连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固液互连 铜-铟微纳米 互连强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肖金 汤启明 +3 位作者 梁金辉 童兴 陈权坤 严继超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2年第11期218-220,共3页
图纸是工程界的语言,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然而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存在教学难度大,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较短,学生学习效果差、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异大,学习兴趣的不足等问题。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机械制图课... 图纸是工程界的语言,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然而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存在教学难度大,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较短,学生学习效果差、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异大,学习兴趣的不足等问题。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文章首先分析机械制图课程现状,随后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希望能够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P视角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晓丽 严继超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第9期174-175,共2页
高等院校学生在完成了EGP(通用英语)教学打下语言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后,应按需求分析为背景来确定教学重点及方针进行ESP(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SP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各专业和特殊需求的学习者,通过依据不同专业及职业的需求... 高等院校学生在完成了EGP(通用英语)教学打下语言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后,应按需求分析为背景来确定教学重点及方针进行ESP(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SP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各专业和特殊需求的学习者,通过依据不同专业及职业的需求,“量身定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英语课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今后具体实践工作过程中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把专业知识与英语学术知识相联接。在信息化背景下,AI(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已被广泛使用,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教学特点,通过智能化采集,统计分析来处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全过程的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能力精准判断,从而为学生提供定制式的服务,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英语学习的互动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和英语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资能 ESP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