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下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的合成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学江 汪建新 +4 位作者 李玉宝 冯健清 严永刚 黄玫 杨爱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92-94,共3页
通过使用一种易于重复的合成工艺 ,在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 ,这种纳米级针状晶体在形态 ,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组织中纳米针晶非常相似 ,利于发挥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能用于研制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的复合人工骨... 通过使用一种易于重复的合成工艺 ,在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 ,这种纳米级针状晶体在形态 ,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组织中纳米针晶非常相似 ,利于发挥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能用于研制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的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 ,所用的制备工艺有助于简化这种类骨复合材料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羟基磷灰石 针状晶体 生物相容性 类骨复合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硫化钠法常压合成线型高分子量聚苯硫醚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谢美菊 严永刚 +3 位作者 余自力 伍齐贤 陈永荣 李继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0-172,共3页
以精制工业硫化钠和对二氯苯为原料,采用多组分催化剂,在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中进行常压溶液缩聚,合成了线型高分子量的聚苯硫醚(LHPPS)。研究了单体的配比、工业硫化钠的脱水和体系中含水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探索... 以精制工业硫化钠和对二氯苯为原料,采用多组分催化剂,在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中进行常压溶液缩聚,合成了线型高分子量的聚苯硫醚(LHPPS)。研究了单体的配比、工业硫化钠的脱水和体系中含水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探索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分子量的增长状况。测定了合成产品的熔融粘度和溶液粘度,应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用DSC和TGA测定了树脂的熔点Tm和初始热失重Td,通过熔融挤出考察了树脂的加工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合成的树脂为线型高分子量PPS树脂,具有优良的热性能和加工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硫化钠 聚苯硫醚 高分子量 线型 聚缩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涂层/金属基体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继红 侯灿淑 +4 位作者 余自力 谢美菊 严永刚 陈永荣 陈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4-96,99,共4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聚苯硫醚(PPS)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和PPS与不锈钢、铸铁、A3碳钢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PPS在300℃以上发生了氧化交联和氧化反应,反应中有C-O-C、Ph-SO-Ph和Ph-S...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聚苯硫醚(PPS)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和PPS与不锈钢、铸铁、A3碳钢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PPS在300℃以上发生了氧化交联和氧化反应,反应中有C-O-C、Ph-SO-Ph和Ph-SO2-Ph基团生成,涂层界面的Ph-S-Ph中的S有23%生成了Ph-SO-Ph和Ph-SO2-Ph。同时初步解释了PPS涂层与金属界面的结合是由于PPS中S原子的孤对电子和金属基体的Fe3+发生配位,生成具有一定数量的多核大分子配合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涂层 界面 金属基体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表面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彭雪林 李玉宝 +2 位作者 严永刚 张利 魏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38-42,共5页
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6 6 (n HA/PA6 6 )复合材料体外模拟体液 (SBF)浸泡实验 ,以聚酰胺 6 6 (PA6 6 )为对照 ,用IR、XRD、SEM和ICP等手段对材料的表面组成和形貌变化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PA6 6和n HA/PA6 6复合材料的表面生物活... 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6 6 (n HA/PA6 6 )复合材料体外模拟体液 (SBF)浸泡实验 ,以聚酰胺 6 6 (PA6 6 )为对照 ,用IR、XRD、SEM和ICP等手段对材料的表面组成和形貌变化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PA6 6和n HA/PA6 6复合材料的表面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n HA/PA6 6复合材料在SBF中其表面形成的HA沉积物为部分碳酸基团取代的磷灰石 ,而PA6 6在浸泡过程中Ca、P不在聚合物表面沉积 ;n HA/PA6 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作为骨组织修复或替代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 模拟体液 SBF 生物活性 骨组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A-66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候灿淑 李继红 +3 位作者 余自力 严永刚 伍齐贤 朱居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用X射线衍射、SEM和FT-IR研究了PPS/PA-66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相形态和共混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PA-66含量增大,共混物的结晶性更好;PPS/PA-66共混体系属于多相体系,含微量支化或... 用X射线衍射、SEM和FT-IR研究了PPS/PA-66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相形态和共混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PA-66含量增大,共混物的结晶性更好;PPS/PA-66共混体系属于多相体系,含微量支化或交联键的PPS占50%时,为分散相,PA-66占75%时,PPS成为连续相;随着PA-66含量增加,PPS的苯环C-H振动705cm-1峰位向低波数移动,随PPS含量增加,PA-66中酰胺的C=O1639cm-1峰位向低波数移动,酰胺基团与苯环上的C-H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熔融流动性、流变性和冲击性能试验证明,共混物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尼龙66 共混物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常压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左奕 李玉宝 +1 位作者 魏杰 严永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的溶剂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分析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Ca(OH)2)的溶剂反应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细针状的纳米晶体,具有弱结晶结构,为非化学计量,其钙磷摩尔比约为1.66。这种纳米磷灰石晶体... 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的溶剂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分析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氢氧化钙(Ca(OH)2)的溶剂反应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细针状的纳米晶体,具有弱结晶结构,为非化学计量,其钙磷摩尔比约为1.66。这种纳米磷灰石晶体和自然骨中的磷灰石晶体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常压 人工合成 结构表征 生物材料 针状晶体 非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制剂对改善茶饮料浊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欢 周新明 +1 位作者 严永刚 邱海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茶饮料生产中使用酶制剂以改善茶饮料浊度。结果表明 ,酶制剂能有效改善茶饮料浊度 ,除去混浊质 ,提高茶饮料的稳定性。
关键词 酶制剂 茶饮料 浊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蒋佳春 吕国玉 +2 位作者 严永刚 伍登学 刘少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2,共7页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BHA/PAA)复合材料。采用1 H核磁共振(1 H NMR)、红外光谱(IR)、X-ray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组成结构、热性能、...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BHA/PAA)复合材料。采用1 H核磁共振(1 H NMR)、红外光谱(IR)、X-ray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组成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HA颗粒均匀分散在PAA基质中,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复合材料的无机相和有机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键相互作用;由于BHA的引入,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加快,整体结晶度下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随着BHA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抗弯强度略有减小,当BHA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41.02MPa和86.32MPa,力学性能与人体皮质骨相匹配;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BHA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降解速率加快,且在降解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在骨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氨基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反应型高分子量聚苯硫醚合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杰 罗美明 +2 位作者 余自力 严永刚 陈永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1-276,共6页
本文以硫磺和对二氯苯为原料,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合成聚苯硫醚(PPS),加入含活性基团的二卤代苯作为共聚第三单体。研究表明,2,5-二氯硝基苯是一种较好的扩链剂,-NO_2在反应中将被还原为-NH_2,且-NH_2在高温... 本文以硫磺和对二氯苯为原料,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合成聚苯硫醚(PPS),加入含活性基团的二卤代苯作为共聚第三单体。研究表明,2,5-二氯硝基苯是一种较好的扩链剂,-NO_2在反应中将被还原为-NH_2,且-NH_2在高温下与芳环进一步发生支化反应。当2,5-二氯硝基苯含量低于2%时,控制反应条件,能制得性能优良的支化反应型高分子量PPS树脂。由于共聚第三单体量少,共聚物与中等分子量PPS树脂具有相近的结构,而热稳定性则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共缩聚 扩链剂 二氯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氨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孝军 李鸿 +3 位作者 张刚 龙盛如 杨杰 严永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5,共3页
以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多元氨基酸共聚物,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多元氨基酸共聚物在常温下可微溶于某些非质子有机溶剂及质子强酸,... 以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多元氨基酸共聚物,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多元氨基酸共聚物在常温下可微溶于某些非质子有机溶剂及质子强酸,提高温度可明显提高其溶解性;所合成共聚物为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其结晶部分主要为6-氨基己酸的均聚分子链段;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0.0℃,熔点(Tm)为173.3℃,最大分解温度(Td)为416.6℃;由于在本体聚合过程中有低分子量物质和微量水分的残留,材料的热稳定性并不理想,其经熔融加工后分子量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氨基酸共聚物 聚集态结构 热性能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共混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伍齐贤 严永刚 陈永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简述 聚苯硫醚共混方法的基础上,评述了共混对聚苯硫醚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改善及应用。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共混 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pH、防腐剂对饮料防腐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欢 钱坚庭 +1 位作者 梁英钟 严永刚 《饮料工业》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分析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pH和防腐剂条件对饮料防止细菌、酵母污染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饮料的pH <3 5 ,二氧化碳含量 >2 0倍容积时 。
关键词 饮料 防腐能力 二氧化碳 PH值 防腐剂 细菌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间苯硫醚和聚对苯硫醚的对比表征
13
作者 杨文彬 谢美菊 +3 位作者 余自力 严永刚 陈永荣 伍齐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6-408,共3页
聚对苯硫醚[poly(pphenylenesulfide),简称pPPS]的分子链是由对苯撑基和硫原子交替连接构成而使制品抗冲击能力差[1](有些研究者用共聚或共混的方法在pPPS中引入间位结构来达到减少其结晶度,增强韧性的目的)。余自力等[2]用硫磺溶液法... 聚对苯硫醚[poly(pphenylenesulfide),简称pPPS]的分子链是由对苯撑基和硫原子交替连接构成而使制品抗冲击能力差[1](有些研究者用共聚或共混的方法在pPPS中引入间位结构来达到减少其结晶度,增强韧性的目的)。余自力等[2]用硫磺溶液法合成了mPPS、pPPS及其共聚物,认为在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硫醚 聚对苯硫醚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溺网行为矫治
14
作者 严永刚 《社会工作》 2007年第08S期59-60,共2页
目前我国大学生已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溺网就是指网络消费对象盲目、过分地沉溺在虚幻网络当中以至于对于自己的网络行为的失控表现。这种表现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溺网行为往往会使... 目前我国大学生已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溺网就是指网络消费对象盲目、过分地沉溺在虚幻网络当中以至于对于自己的网络行为的失控表现。这种表现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溺网行为往往会使溺网对象表现出对网络的过分依恋,造成溺网者的心理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矫治 大学生 网络行为 上网用户 学生生活 消费对象 互联网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可吸收止血材料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星陶 李漱阳 +1 位作者 熊熠 严永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素基可吸收止血材料已获得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CMC的止血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微球(mBN)/CMC纳米复合海绵,并对其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BN为平均粒径100 nm左...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素基可吸收止血材料已获得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CMC的止血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微球(mBN)/CMC纳米复合海绵,并对其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BN为平均粒径100 nm左右、粒径分布均一的规则球体,内部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852 m2/g;mBN的引入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孔径、孔隙率和表面负电荷密度。动态全血及血浆凝固实验表明,mBN的引入主要通过内源性途径显著提高了材料的体外促凝血效果,而对外源性和共通途径无显著影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CMC相比,mBN/CMC细胞相容性更好,并对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mBN/CMC有望作为高性能可吸收止血材料获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生物玻璃微球 可吸收止血材料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田伟 王劼 +3 位作者 樊晓霞 李鸿 严永刚 吕国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8,62,共5页
本文以辛酸亚锡(Sn(OCt)_2)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引发剂,首次采用减压辅助法合成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dioxanone),PPDO),并系统研究了引发剂、减压时间及引发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光谱(1H NMR)、特... 本文以辛酸亚锡(Sn(OCt)_2)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引发剂,首次采用减压辅助法合成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dioxanone),PPDO),并系统研究了引发剂、减压时间及引发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光谱(1H NMR)、特性粘度(η)、X射线广角衍射(WAXD)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及热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讨。IR、1H NMR及WAXD测试结果表明:减压法能够得到高纯度且晶型相同的PPDO产物。且在减压12h时,单体转化率达到最大值(86.5%)。引发6h时,单体转化率达到84.5%。而未加引发剂时,单体转化率仅为81.1%。DSC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的熔融温度(T_m)与结晶温度(T_c)均随减压时间及引发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相比传统方法,减压辅助法能够获得更高的产率。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溶解-沉淀提纯而引入的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辛酸亚锡 乙二醇 减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