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声能比评价小学教室中的汉语语言清晰度 被引量:4
1
作者 彭健新 严南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共5页
针对2、4、6年级学生(7-12岁儿童)在9所小学的28间教室进行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并测量听音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和背景噪声,计算不同听音条件下不同听音位置的不同早期声能时间限值的有益有害声能比Ut,从而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主... 针对2、4、6年级学生(7-12岁儿童)在9所小学的28间教室进行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并测量听音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和背景噪声,计算不同听音条件下不同听音位置的不同早期声能时间限值的有益有害声能比Ut,从而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主观汉语语言清晰度得分与有益有害声能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而言,早期声能时间限值为50 ms和80 ms时的有益有害声能比(U50、U80)均能较好地评价儿童教室室内汉语语言清晰度;在相同的有益有害声能比条件下,儿童主观汉语语言清晰度得分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2、4、6年级儿童在教室内达到95%的汉语语言清晰度得分需要的U50值分别为7.4、4.5、2.8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言清晰度 有益有害声能比 小学教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