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甲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电特性与内部多物理场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博涵 刘畅 +2 位作者 王朝阳 刘明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0,共12页
为揭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不同种类燃料供应时电池内部多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建立并验证了多场耦合的三维平板式SOFC单电池模型,对比研究了以氢气、甲烷、甲醇为燃料的SOFC稳态性能差异,获得了电池内部温度场、浓度场分... 为揭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不同种类燃料供应时电池内部多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建立并验证了多场耦合的三维平板式SOFC单电池模型,对比研究了以氢气、甲烷、甲醇为燃料的SOFC稳态性能差异,获得了电池内部温度场、浓度场分布特性和碳氢燃料在电池中的积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燃料的预重整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放电能力,预重整度提高20%,电池最大输出功率提高8%。与甲烷相比,甲醇燃料的预重整对电池输出功率影响较小。采用甲烷燃料能够降低电池因温度梯度过大而损坏的风险,电池阳极-气体流道交界面的最大温度梯度为10 K/cm,相比于以氢气作为燃料时的22 K/cm有明显的下降。研究获得了不同电压下电池内部的积碳速率分布特性,运行电压U降低会增大电池内部的积碳速率,U=0.5 V时甲烷燃料的积碳速率约为U=0.9 V时积碳速率的2倍以上。相比于甲烷作为燃料,选取甲醇作为SOFC电池的燃料时,电池内部具有更低的积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甲烷 甲醇 积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
2
作者 任效效 李小龙 +4 位作者 薛凯 吴炫 韩小渠 王进仕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其供能系统。建立了包含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等指标的优化目标体系。制定了两种考虑负荷特... 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其供能系统。建立了包含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等指标的优化目标体系。制定了两种考虑负荷特征的运行策略,采用改进的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对系统容量配置进行求解。为了分析优化目标和运行策略对系统优化的影响,通过组合不同优化目标和运行策略形成了多种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进行评价排序。针对青海省某数据中心的案例,获得其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方案。研究表明:运行策略主要影响吸收式制冷机和地源热泵的容量,而优化目标主要影响储能设备的容量;在相同的运行策略下,增加优化目标可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对于不同的方案,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等基础优化目标值变化较小,而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变化较大;通过实施五目标优化,即在基础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热量浪费率、电网购电率,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热量浪费率和电网购电率分别降低了62.30%和25.92%,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增加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 优化设计 运行策略 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碱金属Na定量检测
3
作者 沈思劼 李驰 +5 位作者 周王峥 王珍珍 严俊杰 侯宗余 王哲 出口祥啓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62-2270,共9页
低品质煤等高碱燃料在热利用过程中释放的碱金属化合物会影响热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低品质煤中碱金属质量分数的快速在线检测对控制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释放具有重要意义。以碱金属Na元素为检测对象,采用不同比例的石墨与氯化钠粉末的... 低品质煤等高碱燃料在热利用过程中释放的碱金属化合物会影响热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低品质煤中碱金属质量分数的快速在线检测对控制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释放具有重要意义。以碱金属Na元素为检测对象,采用不同比例的石墨与氯化钠粉末的混合样品为试验样品,研究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测量样品中Na元素的影响因素。对比了2种信号强度的计算方式对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试验参数对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Na元素的定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Na元素的特征谱线Na I 588.995 nm和Na I 589.592 nm适合作为主要分析谱线,采用Na元素双线特征谱线的面积强度作为信号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稳定性。当激光能量为60 mJ、延迟时间为1 000 ns时,光谱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较低且信噪比高。以光谱信号强度为输入量,样品中Na元素的添加量为输出量,采用传统定标法、偏最小二乘法(PLS)及支持向量机(SVR)建立定量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各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样本数量少而输入量多的情况下,PLS模型会出现过拟合现象。SVR模型的拟合精度为0.978 3,训练集的根均方百分比误差为13.42%,测试集的根均方百分比误差为13.51%;相比传统的定标模型,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SVR模型精度最高,可以更好地校正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提高低品质煤中碱金属定量检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低品质煤 碱金属 定量分析 多元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熔盐储能的燃煤机组多区间变负荷瞬态特性
4
作者 王珠 刘双白 +3 位作者 胡娱欧 崔福博 刘明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2,共11页
熔盐储能与燃煤机组的集成系统在多区间变负荷下的瞬态特性不明是制约系统灵活高效运行的关键问题,为了阐明集成系统在多区间变负荷瞬态过程中的灵活性提升潜力与能耗特性,采用重构负荷指令的控制策略进行集成系统的升、降负荷过程,随... 熔盐储能与燃煤机组的集成系统在多区间变负荷下的瞬态特性不明是制约系统灵活高效运行的关键问题,为了阐明集成系统在多区间变负荷瞬态过程中的灵活性提升潜力与能耗特性,采用重构负荷指令的控制策略进行集成系统的升、降负荷过程,随后分析了不同负荷区间运行时集成系统的变负荷性能,获得了集成系统的最大变负荷速率与系统能效。研究结果表明:在某660 MW燃煤机组中,高、低负荷区间下集成系统的最大降负荷速率均可提升至7.0%min^(-1),此时蒸汽分流比分别为0.5、0.6;高负荷区间运行时集成系统的平均煤耗率比低负荷区间低7.0 g·(kW·h)^(-1)以上;高负荷区间升/降负荷时集成系统煤耗率降幅/增幅大于低负荷区间,约为1.0 g·(kW·h)^(-1);高负荷区间运行时集成系统的往返平均煤耗率低于低负荷区间,约为7.0 g·(kW·h)^(-1)。满足变负荷速率要求的前提下,为降低集成系统煤耗率,应选择较小的低压缸入口蒸汽分流比与较大的凝结水分流比。获得的集成熔盐储能的燃煤机组变负荷性能为集成系统的灵活高效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熔盐储能 瞬态特性 变负荷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罐斜温层厚度和[火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徐灿 张继红 +1 位作者 刘明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以斜温层厚度和[火用]效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斜温层储热罐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储热温差、储热质量流量和径向圆盘型布水器结构对储热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温层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储热质量流量和布水器圆盘直径的影响,储热温差的影响... 以斜温层厚度和[火用]效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斜温层储热罐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储热温差、储热质量流量和径向圆盘型布水器结构对储热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温层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储热质量流量和布水器圆盘直径的影响,储热温差的影响较小,初始斜温层厚度随着雷诺数Re和弗劳德数Fr的增大而增大;储热过程的[火用]效率可定量反映斜温层形成及发展过程的不可逆性,总体呈现先快速升高,后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并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即储热过程的[火用]耗散主要发生在斜温层形成时期;综合考虑储热时长和[火用]效率,储热过程的优化参数范围为雷诺数Re为2372~3320、弗劳德数Fr小于0.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罐 斜温层厚度 [火用]效率 弗劳德数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能水电联产系统的变负荷动态特性与灵活运行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6
作者 吴青阳 李根 +3 位作者 刘明 韩小渠 张玉峰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为消纳大规模并网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核电机组参与调峰成为大势所趋,但频繁调节反应堆功率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通过水电联产和功率控制策略优化提升核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结合案例核电机组,动态模拟了1%~5%FP/min(FP... 为消纳大规模并网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核电机组参与调峰成为大势所趋,但频繁调节反应堆功率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通过水电联产和功率控制策略优化提升核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结合案例核电机组,动态模拟了1%~5%FP/min(FP,额定负荷)不同变负荷速率的变负荷性能,定量分析了变负荷过程中燃料棒中心温度变化偏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控制策略可实现核电机组在65%FP到90%FP的变负荷区间能灵活调节,提高了核能水电联产集成系统的运行灵活性,且在变负荷过程中可维持反应堆满负荷运行,提高了核能利用率,同时减少了控制棒的频繁移动,提升了反应堆的运行安全性;耦合控制策略相比原控制策略,变负荷过程燃料棒中心温度降低了41.24%~45.28%,降低了包壳承受的交变应力,进而延长了燃料棒包壳寿命以及提升了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海水淡化 灵活性 集成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暖风器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多参数设计与变工况运行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珣 封又琳 +2 位作者 杨凯旋 刘明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针对前置暖风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建立了多参数设计优化与变工况特性计算模型,开展了系统的多参数优化,并提出了运行参数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多参数优化后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节煤率为3.67 g/(kW·h);多参数优化后的系统在变工况下... 针对前置暖风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建立了多参数设计优化与变工况特性计算模型,开展了系统的多参数优化,并提出了运行参数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多参数优化后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节煤率为3.67 g/(kW·h);多参数优化后的系统在变工况下虽能保持较高的节煤率,但系统的安全性受到环境温度和负荷的严重制约;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使系统在100%额定负荷下,安全运行的环境温度下限从24℃扩展至-3℃,显著提高了系统优化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前置暖风器 余热回收 多参数优化 变工况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升压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俊杰 刘继平 +2 位作者 邢秦安 陈国慧 林万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通过对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中的升压过程的实验研究 ,得到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变截面通道中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与出口压力、进水流量无关 ,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进水温度和进... 通过对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中的升压过程的实验研究 ,得到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变截面通道中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与出口压力、进水流量无关 ,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进水温度和进汽压力 ,同时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的渐缩部分的压力可以近似认为不变 ,凝结激波发生在变截面通道的喉部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通道 超音速两相流 升压过程 激波 喷射 压力分布 出口压力 进水流量 蒸汽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严俊杰 刘继平 +2 位作者 林万超 陈国慧 邢秦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对实现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利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其升压性能的计算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并定量计算了升压效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 ,通过实验对理论模型的... 对实现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利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其升压性能的计算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并定量计算了升压效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 ,通过实验对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效果随低压进口水温的增加而降低 ,随混合腔出口截面积的减小而增加 ,随高压蒸汽压力的增加和低压进口水流量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值 .本实验得到的升压比最高可达 2 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升压 汽液两相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理论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严俊杰 刘明 +1 位作者 种道彤 肖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58,共6页
利用等效热降法建立了回热抽汽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模型,并给出了褐煤预干燥的节煤条件.利用该模型对某600 MW机组采用回热抽汽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在额定工况下节煤... 利用等效热降法建立了回热抽汽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模型,并给出了褐煤预干燥的节煤条件.利用该模型对某600 MW机组采用回热抽汽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在额定工况下节煤量为11.21 g·(kW·h)-1;烟气温度每变化10℃节煤量约变化1.5 g·(kW·h)-1;从1 kg褐煤中每多干燥出0.1 kg水节煤量增加3.3 g·(kW·h)-1;从褐煤中干燥出1 kg水分需要的蒸汽量越少,热经济性越好,并且褐煤的干燥程度越高,其对经济性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热降法 预干燥 褐煤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严俊杰 王金华 +1 位作者 邵树峰 刘继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5-1168,1181,共5页
针对供热机组进行电水联产的参数特点,综合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MSF)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LT-MED)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的改进系统(MSF-E),其改进方法是利用供热汽轮机0.12~0.25 MPa的供热蒸汽作为热源,将各级闪... 针对供热机组进行电水联产的参数特点,综合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MSF)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LT-MED)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的改进系统(MSF-E),其改进方法是利用供热汽轮机0.12~0.25 MPa的供热蒸汽作为热源,将各级闪蒸室中闪蒸出的二次蒸汽的一部分引到下一级闪蒸室中用来加热循环盐水,同时以供热机组凝汽器的循环海水代替原海水作为多级闪蒸系统的补充水,并建立了MSF-E系统性能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MSF-E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与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有MSF装置进行对比,在引出份额达到理论最大值0.743时,造水比可提高42.6%,各级闪蒸室中盐水的质量分数平均下降22.1%,可以更好地发挥供热机组进行电水联产的优越性,为MSF-E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水联产 多级闪蒸 海水淡化 造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竖直圆管内正癸烷对流换热不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严俊杰 赵然 +2 位作者 闫帅 祝银海 姜培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0-456,共7页
以超临界压力正癸烷为工质,在内径2mm的竖直圆管内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流动与换热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两种原理的不稳定性现象。转捩型是由于流动状态由层流向湍流转变引起,多为随机的小幅震荡,约在Re=5000左右出现;物性型由... 以超临界压力正癸烷为工质,在内径2mm的竖直圆管内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流动与换热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两种原理的不稳定性现象。转捩型是由于流动状态由层流向湍流转变引起,多为随机的小幅震荡,约在Re=5000左右出现;物性型由准临界温度附近剧烈变化物性所致,具有较大振幅和固定周期,约8~15s。增强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进口流体温度、升高压力或者采用向下流动方式。实验还发现在振荡区间内存在稳定区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流体 碳氢燃料 对流换热 不稳定性 超燃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厂最佳负荷分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严俊杰 邢秦安 +1 位作者 林万超 陈国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9-104,共6页
提出了一种热电厂负荷分配的新方法──将供热机组的热耗分解为热化发电部分和凝汽发电部分,从而将热电厂负荷的分配简化成为热负荷和电负荷两种相对独立的分配.并给出了该分配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 热电厂 运行 经济调度 负荷分配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温度梯度的竖直壁面Marangoni凝结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严俊杰 王进仕 +1 位作者 胡申华 刘继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69,共7页
对水-酒精混合蒸气在表面存在温度梯度的竖直壁面上的Marangoni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观测了混合蒸气的凝结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凝结表面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不同,温度梯度大的位置凝结换热系数较大;当酒精蒸气的质量分数wv=0.5%... 对水-酒精混合蒸气在表面存在温度梯度的竖直壁面上的Marangoni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观测了混合蒸气的凝结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凝结表面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不同,温度梯度大的位置凝结换热系数较大;当酒精蒸气的质量分数wv=0.5%,1%时,凝结换热系数随过冷度单调减小;当wv≥2%时,凝结换热系数与过冷度的关系为含有最大值的非线性特性关系;在相同条件下,wv=1%时的凝结换热系数最高,wv=0.5%时的次之,wv≥2%以后,凝结换热系数随酒精含量的升高而减小.与仅由浓度梯度引起的Marangoni凝结相比,本实验中由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驱动的凝结换热更强.初步的理论分析也表明,凝结表面上的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作用使水-酒精凝结液表面的表面张力梯度增大,Marangoni对流加强,凝结换热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蒸气 凝结 温度梯度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俊杰 李运泽 林万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3,共5页
针对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新蒸汽再热的特点 ,利用压水堆二回路加热器抽汽效率的概念 ,提出了带工质热量进出热力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 ,建立了压水堆二回路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数学模型 ,得出了一套概念清晰、计算简捷的压水堆核电机... 针对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新蒸汽再热的特点 ,利用压水堆二回路加热器抽汽效率的概念 ,提出了带工质热量进出热力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 ,建立了压水堆二回路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数学模型 ,得出了一套概念清晰、计算简捷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的定量分析方法 ,为优化设计、经济运行、经济性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实例计算 ,验证了所提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二回路 经济性 诊断 核电机组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用于供暖系统的性能改进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严俊杰 邵树峰 +1 位作者 刘继平 林万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根据不同地区供暖系统对供回水温差的要求绘制出了最小供回水温差曲线,发现随着室外计算温度的升高,供回水最小温差由6 37℃逐渐增大至14 13℃;某一确定地区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差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现有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 根据不同地区供暖系统对供回水温差的要求绘制出了最小供回水温差曲线,发现随着室外计算温度的升高,供回水最小温差由6 37℃逐渐增大至14 13℃;某一确定地区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差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现有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应用于供暖系统时,针对其存在不能满足整个供暖期供回水温差要求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两级进水对现有升压装置进行性能改进,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其升压、加热性能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其用于供暖系统的性能.研究与计算结果表明:当进汽压力在0 3~0 6MPa之间变化时,两级进水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供水压力高于0 4MPa,供回水温差在14~25℃之间,满足供暖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 性能改进 供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极限升压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俊杰 刘继平 +2 位作者 邢秦安 陈国慧 林万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81-884,共4页
根据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及研究表明:极限升压能力随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被升压的低压水流量和蒸汽喷嘴压比增加而降低,随环形水喷嘴间隙的变化出... 根据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及研究表明:极限升压能力随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被升压的低压水流量和蒸汽喷嘴压比增加而降低,随环形水喷嘴间隙的变化出现了最小值;计算得出变截面超音速汽液两相流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可达26;在设计升压装置时应尽可能选取较大的蒸汽喷嘴压比和较小的环形水喷嘴间隙.同时给出了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对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技术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 激波 超音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诊断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俊杰 刘继平 +2 位作者 邢秦安 陈国慧 林万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0-63,共4页
从供热机组的经济指标着手 ,提出了一个转换系数λ ,使复杂繁琐的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彻底转化成了凝汽机组的分析 ,从而有效地统一了供热机组和凝汽机组的经济性诊断方法 .
关键词 供热机组 热经济性 诊断 热力系统 火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系统中水膜闪蒸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严俊杰 李鲁宁 +1 位作者 胡申华 郭迎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6,共5页
针对开式系统中水膜闪蒸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选择如下:循环水过热度为1~15K;闪蒸室压力分别为20.4、30.2、47.4kPa;水膜厚度分别为100和300mm;循环水流量分别为0.028、0.056、0.083kg/s.实验结果表明:闪... 针对开式系统中水膜闪蒸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选择如下:循环水过热度为1~15K;闪蒸室压力分别为20.4、30.2、47.4kPa;水膜厚度分别为100和300mm;循环水流量分别为0.028、0.056、0.083kg/s.实验结果表明:闪蒸换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0~140kW/(m^2·K),并随过热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闪蒸室内饱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水膜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基于闪蒸过程类似核态沸腾,给出了换热系数与各影响参数之间关系的实验关联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 换热系数 过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乏汽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参数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俊杰 杨建军 +2 位作者 张朋飞 李小龙 李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5,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收缩角,喉嘴面积比和汽、水喷嘴面积比3个结构参数变化对低温乏汽回收利用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存在最佳汽、水喷嘴面积比使装置的性能最好,但不同进口工质参数下的最佳汽、水喷嘴面积比值不同;随着收缩角(14... 通过实验研究了收缩角,喉嘴面积比和汽、水喷嘴面积比3个结构参数变化对低温乏汽回收利用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存在最佳汽、水喷嘴面积比使装置的性能最好,但不同进口工质参数下的最佳汽、水喷嘴面积比值不同;随着收缩角(14°-22.7°)的增大,引射系数逐渐降低,而阻力系数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并且不同收缩角对应的最佳汽、水喷嘴面积比值随着收缩角的增大逐渐减小;引射系数随着喉嘴面积比(1-5.44)的增加而升高,阻力系数却先降低后升高.这些研究结果为低温乏汽回收利用装置的优化设计和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汽回收 结构参数 引射系数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