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象征的接受与阐释 |
刘锋杰
严云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2
|
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2
|
|
3
|
略说诗词中的水意象 |
严云受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4
|
论《醒世姻缘传》的因果报应与思想意义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5
|
唐人诗论中“境”的几种含义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1
|
|
6
|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
严云受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1
|
|
7
|
陈子昂的“风骨”说与唐代诗学 |
严云受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8
|
金圣叹的小说创作论 |
严云受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9
|
容本《忠义水浒传》与袁本《忠义水浒全传》批语作者问题补考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0
|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与时代性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1
|
略论经济的发展与文学的繁荣——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规律的一点探讨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2
|
文学形象的喻象暗示模式 |
严云受
刘锋杰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9 |
0 |
|
13
|
《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补考 |
严云受
|
《蒲松龄研究》
|
2000 |
1
|
|
14
|
《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续考 |
严云受
|
《蒲松龄研究》
|
2000 |
0 |
|
15
|
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
4
|
|
16
|
漫谈十七年的长篇小说——驳“文艺黑线专政”论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7 |
3
|
|
17
|
论晴雯 |
严云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