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严世贵 吴琼华 +1 位作者 方向前 杨泉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早期髋关节脱位 原因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 被引量:16
2
作者 严世贵 张起南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229-231,共3页
邻关节骨囊肿是骨的肿瘤样病变,病变位于关节软骨下,临床上少见。本文报告15例16处病变,其中髋臼4例,内踝2例,胫骨上端4例,腕骨3例,跟骨及趾骨各1例。14例为特发型,1例为穿透型。13例采用刮除、自体骨植骨术,1例单纯刮除术,1... 邻关节骨囊肿是骨的肿瘤样病变,病变位于关节软骨下,临床上少见。本文报告15例16处病变,其中髋臼4例,内踝2例,胫骨上端4例,腕骨3例,跟骨及趾骨各1例。14例为特发型,1例为穿透型。13例采用刮除、自体骨植骨术,1例单纯刮除术,1例刮除及骨、骨膜反置移植术。10例获随访3~10年,无复发。作者认为一旦发现邻关节骨囊肿,尤其位于髋部者,宜尽早手术治疗。本文还重点讨论了邻关节骨囊肿的临床特征、分型、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诊断 外科手术 邻关节骨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步国 严世贵 +4 位作者 王祥华 吴浩波 吴立东 何荣新 戴雪松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2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全陶界面全髋置换术治疗67例8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共获得有效随访55例74髋,男30例,女25例;年龄19~58...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全陶界面全髋置换术治疗67例8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共获得有效随访55例74髋,男30例,女25例;年龄19~58岁,平均32,6岁。其中应用全生物型假体6l髋,混合型假体13髋。进行最少5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2+8.6)个月。对有效随访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0.8±7.0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2±5.5;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总和)由术前(21.2±8.5)。提高至术后(142.0±10.2)°。以翻修为终点的5年假体生存率为95.9%。1例因外伤致陶瓷内衬破裂而翻修,1例因术后感染翻修,1例因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而翻修。1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成功;3例术后关节异响,非手术治疗后消失。7例术后异位骨化,无临床症状未处理;2例术后大腿疼痛,保守治疗好转。其余病例无论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假体周围无骨溶解,股骨侧和髋臼侧假体均无松动和下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的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其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陶瓷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步国 薛德挺 +1 位作者 王祥华 严世贵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7期609-614,共6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一2(COX一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0)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u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和非...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一2(COX一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0)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u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tatal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不同Brooker分期的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异位骨化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71~1.64,=O.73),重度异位骨化发病率(BrookerU,Ⅲ)(RR=0.83,95%CI:0.48~1.42,P=0.49)和任意Brooker分型的H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研究中,16例接受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患者(4.4%)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中10例患者(2.7%)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同样有效。考虑到非选择性NSAIDs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消炎药 非甾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随访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3 位作者 钱志钢 吴立东 严世贵 王祥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帕金森病骨关节炎患者的中期随访和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5 位作者 宋柏杉 端木群立 夏燕飞 乔松 严世贵 王祥华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帕金森病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的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19例(21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61~8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帕金森病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的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19例(21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61~83岁,平均71.3岁,术前及术后查影像学结果,评估影像学表现。采用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SS评价临床效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1期3例,1.5期4例,2期5例,2.5期4例,3期2例,4期1例。结果: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7年,平均4.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有膝前疼痛,其中轻度疼痛1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8.4±1.3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3.1±1.2(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43.6±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1.8±10.6(P<0.05)。帕金森病情在药物控制下进展不明显。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期随访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帕金森病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的双钢板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占丰 邢时通 +3 位作者 严世贵 吴立东 吴浩波 施利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内外侧双入路组(双入路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63~79(67.2±5.9)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33-A2型11例,33-A3型4例;摔伤12例,交通伤3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治疗。髌旁内侧入路组(单入路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61~74(64.6±6.0)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33-A2型3例,33-A3型3例;摔伤5例,交通伤1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3、12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双入路组随访时间12~18(14.2±2.6)个月,单入路组随访时间12~16(12.6±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07.2±10.4)min、(213.9±30.4)ml,单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5.4±12.8)min、(256.8±3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时双入路组HSS评分分别为82.9±5.7、84.8±7.1,单入路组HSS分别为83.6±6.1、86.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HSS评分,双入路组优2例,良13例;单入路组优1例,良4例,中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5,P=0.1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双入路组2例出现并发症,单入路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能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髌旁内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内外侧双入路术后引流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翻修的股骨假体柄的形态及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闵重函 张洪美 +6 位作者 周瑛 严世贵 秦宏敏 叶先才 朱振康 荆琳 赵革军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 :根据全髋关节翻修所得资料,分析人工股骨柄在生理应力作用下的状态,讨论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选择53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74.66岁... 目的 :根据全髋关节翻修所得资料,分析人工股骨柄在生理应力作用下的状态,讨论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选择53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74.66岁(61~84岁)。人工关节平均使用年限18.24年(3~27年),首次置换术后初始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1 d(5~16 d),翻修的主要原因为自发松动和外伤。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直观所见进行分析,并根据组织学病理做出推断。结果:股骨柄假体在生理应力下存在微动沉降,其二次稳定与股骨柄设计、患者动态、骨质和骨长入性状有关。直柄假体有利于生理性沉降,实现紧密接触的骨长入稳定,可以在患者条件允许下早期负重锻炼。有领假体和结合内固定假体限制股骨柄沉降,其稳定性取决于首次安置时的压配和后期骨长入支撑,对该类患者建议延长非负重时间。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股骨假体和下地负重时机可以延长股骨假体的使用年限,减少松动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5 位作者 夏燕飞 刘小利 宋柏杉 乔松 严世贵 王祥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帕金森病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LC-MS/MS技术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组织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雷 杨国敬 +1 位作者 王珺 严世贵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探寻与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相关的蛋白质。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从非创伤性ONFH(男7例,女3例)和新鲜股骨颈骨折(男、女各5例)而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例,平均年龄分... 目的:应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探寻与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相关的蛋白质。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从非创伤性ONFH(男7例,女3例)和新鲜股骨颈骨折(男、女各5例)而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2岁和63岁。术中取ONFH患者股骨头中坏死骨组织为试验组,取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中的正常骨组织样品为对照组。用四步溶剂法提取骨组织总蛋白,经SDS-PAGE分离和酶解,应用多维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组织蛋白,以TPP软件检测两组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水平,并用Turbo SEQUEST软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同时Western免疫印迹验证质谱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样品中分别鉴定二肽段以上的高可信度蛋白质数量1233个和999个,假阳性率0.8%。试验组中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192个,其中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蛋白点107个,下调3倍以上53个,其中34种蛋白质与ONFH密切相关。Western免疫印迹证实试验组样品中GPCR26和CHST2表达量下调,与质谱结果一致。结论:非创伤性ONFH存在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极有可能成为ONFH早期临床诊断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蛋白质组学 色谱法 光谱分析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上端表面压应力和折弯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闵重函 周瑛 +6 位作者 张洪美 严世贵 叶先才 应祖光 秦宏敏 朱振康 赵革军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 :实体测试股骨上端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了解骨质极限应力状态,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 :选择60例新鲜中国人尸体骨股,去除表面肌肉、韧带等组织,供体年龄36~72岁,平均56.4岁,其中男性41根,女性19根,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力学... 目的 :实体测试股骨上端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了解骨质极限应力状态,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 :选择60例新鲜中国人尸体骨股,去除表面肌肉、韧带等组织,供体年龄36~72岁,平均56.4岁,其中男性41根,女性19根,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力学专业实验室以专业设备进行压应力和折弯应力的力学测试,搜集单位应力下各测点的受力值。结果:股骨上端耐受压应力的能力较耐受折弯应力强,压应力主要受力区域为股骨颈基底部内外侧和小粗隆截面内侧;折弯应力主要受力区域为股骨颈基底后侧以及小粗隆截面后侧。主要受力区域有较强的骨质强度,目前主流的粗隆骨折内固定物和人工股骨柄均以此为生物力学基础设计。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的数据未查到既往文献报道,可以为内固定物和股骨柄改进提供资料。临床上需要针对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骨折内固定和人工股骨柄,更完善的数据结果需要远期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股骨 应力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光 严世贵 +6 位作者 冯建钜 王叶军 钟建平 刘铁民 马云淼 高志洋 徐铁烽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寻找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膝关节镜手术适应征的指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46.3岁。对患者膝关节软骨按I... 目的:寻找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膝关节镜手术适应征的指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46.3岁。对患者膝关节软骨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87例87膝均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软骨损伤:4级30例,3级23例,2级20例,1级12例,0级2例,平均(2.770±1.138)级。术后Lysholm评分59~100分,平均(95.170±7.556)分。两者相关系数r=-0.152,P=0.159>0.05,统计学分析无相关性,但有负相关趋势。结论: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不能作为关节镜手术指征判断的金标准,只是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高的患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关节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光 严世贵 +6 位作者 冯建钜 王叶军 钟建平 刘铁民 马云淼 高志洋 徐铁烽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2期899-902,共4页
目的:寻找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收集86例关节镜手术病例,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46~67岁,平均56.3岁。对患者膝关节核磁共振片... 目的:寻找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收集86例关节镜手术病例,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46~67岁,平均56.3岁。对患者膝关节核磁共振片按ICRS 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患者膝关节站立位X线片按K/L评分(Kellgren Lawrencegrade)标准进行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86例86个膝关节,核磁共振显示关节软骨损伤4级30例,3级22例,2级20例,1级12例,0级2例,分级的均数为(2.77±1.138)级;膝关节站立位X线片显示4级0例,3级24例,2级38例,1级17例,0级7例,分度的均数为(2.13±0.67)级;术后Lysholm评分59~100分,平均(95.17±7.556)分。术后Lysholm评分与ICRS MR分级的Kendall's相关系数为-0.089,P=0.317,无相关性;术后Lysholm评分与K/L分度的Kendall’s相关系数为-0.851,P=0.036,呈负相关。结论: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不能作为关节镜手术指征判断的金标准,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与患者术后疗效无相关性,而膝关节站立位X线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假体柄与股骨界面应力传递简化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正明 俞学中 +1 位作者 严世贵 郭乙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7-2332,共6页
将股骨、骨水泥和假体柄看成为线弹性和各项同性材料结合的同心圆锥体,建立包含热效应时的轴对称界面应力传递简化模型.在骨水泥、假体柄承受压缩应力的状态下,应用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获得了假体柄、骨水泥、股骨轴向应力以及界面剪切... 将股骨、骨水泥和假体柄看成为线弹性和各项同性材料结合的同心圆锥体,建立包含热效应时的轴对称界面应力传递简化模型.在骨水泥、假体柄承受压缩应力的状态下,应用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获得了假体柄、骨水泥、股骨轴向应力以及界面剪切应力随轴向位置的分布.界面失效是假体柄、骨水泥、骨结构承载的主要失效形式.热残余温差的存在,加速了假体柄、骨水泥和股骨界面的失效和假体柄的松动,加剧了股骨应力遮盖效应,这主要是骨水泥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所致.由于Ti-6Al-4V(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比钴铬合金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界面和股骨的失效,这和临床所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水泥 假体柄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53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立东 范顺武 +5 位作者 潘志军 杨迪生 黄宗坚 严世贵 徐少文 徐君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216-218,共3页
本文采用YTC-01型脉冲电磁场骨折治疗仪治疗各种骨折53例,52例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1例无效,有效率98%。木治疗仪具有使用简便,疗效显著,便于家庭治疗等优点。提出骨折经常规处理和治疗后加用本治疗仪可缩短骨折... 本文采用YTC-01型脉冲电磁场骨折治疗仪治疗各种骨折53例,52例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1例无效,有效率98%。木治疗仪具有使用简便,疗效显著,便于家庭治疗等优点。提出骨折经常规处理和治疗后加用本治疗仪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骨折 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建卫 严世贵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2期973-976,共4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发生在股骨颈关节囊外至小转子下缘之间的骨折^[1]。除部分年轻患者为高能量损伤引起外,绝大部分的转子间骨折为高龄患者的脆性骨折,该部位主要有松质骨构成,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同时其近端和远端比邻骨密...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发生在股骨颈关节囊外至小转子下缘之间的骨折^[1]。除部分年轻患者为高能量损伤引起外,绝大部分的转子间骨折为高龄患者的脆性骨折,该部位主要有松质骨构成,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同时其近端和远端比邻骨密度相对较高的股骨颈和转子下区,是股骨近端骨质相对薄弱区域,重力在该部位产生内翻力矩,应力的相对集中也是转子间好发骨折的原因之一。此外,老年人因视觉、听觉功能下降,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综合反应能力降低,外伤概率明显增高,这也是老年人易发生转子间骨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与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云钦 严世贵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方法、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3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男48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36.6岁。鲜新膝关节脱位40例,陈旧膝关节脱位23例。按Wascher膝关节脱位分型标准:KD-Ⅰ型1例,KD-Ⅱ...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方法、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3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男48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36.6岁。鲜新膝关节脱位40例,陈旧膝关节脱位23例。按Wascher膝关节脱位分型标准:KD-Ⅰ型1例,KD-Ⅱ型13例,KD-Ⅲ型17例,KD-Ⅳ型18例,KD-Ⅴ型14例。结合物理与影像学检查评判患膝稳定性。单纯开放手术治疗53例,单纯关节镜治疗4例,关节镜加开放手术治疗4例,截肢1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膝MRI阳性率100%(39/39),膝应力位X线检查阳性率100%(19/19),膝关节镜阳性率93.3%(14/15)。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陈旧伤组平均(37.17±5.33)分,新鲜伤组平均(37.41±5.38)分;治疗后陈旧伤组平均(67.33±14.72)分,新鲜伤组平均(82.45±12.13)分(Z=-3.061,P=0.002)。结论:膝关节应力位X线检查、MR及关节镜检查对评判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稳定性有积极意义,失稳性创伤膝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鲜新伤以修复为主,陈旧伤以重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脱位 骨科手术方法 创伤和损伤 关节镜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群峰 严世贵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行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股骨干骨折行顺行髓内钉固定后术中或术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2例,全部以2枚螺钉分别自髓内钉前后方固定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行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股骨干骨折行顺行髓内钉固定后术中或术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2例,全部以2枚螺钉分别自髓内钉前后方固定股骨颈骨折,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6.5个月。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按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股骨干骨折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以2枚螺钉分别自髓内钉前后方固定股骨颈骨折方法可行,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可调式骨折外固定架的应用效果和限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中兴 泮志军 +4 位作者 严世贵 冯祖善 张龙君 郑俊 李洪斌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258-260,共3页
单侧可调式外固定架具有操作简易、有一定可调度等特色。本组随访161例(168侧次),获骨折复位优良率97.5%,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94%,不愈合率1.8%。作者结合力学实验指出本架抗折力不强。建议股骨骨折时固定架宜置... 单侧可调式外固定架具有操作简易、有一定可调度等特色。本组随访161例(168侧次),获骨折复位优良率97.5%,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94%,不愈合率1.8%。作者结合力学实验指出本架抗折力不强。建议股骨骨折时固定架宜置于大腿前外侧,膝关节的操练宜在扶拐站立位实施,或仰卧时有扶托,或俯卧位进行。在骨折固定稳妥的条件下才能通过操练获得卓越的效果。粉碎性骨折应用本架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固定术 仪器 设备 外固定架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20
作者 王祥华 何荣新 +2 位作者 徐侃 严世贵 吴琼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26-227,共2页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1 6例 ,其中 7例采用静力型固定 ,9例予动力型固定 ,除 1例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不愈合外 ,术后均予 CPM机锻炼。结果 :按照骨折愈合标准 ,1 ...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1 6例 ,其中 7例采用静力型固定 ,9例予动力型固定 ,除 1例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不愈合外 ,术后均予 CPM机锻炼。结果 :按照骨折愈合标准 ,1 2例患者平均 4个月达临床愈合 ,4例超过 6个月达临床愈合 ,治愈率达 1 0 0 %。结论 :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术中需充分扩髓 ,选择较紧密接触的髓内钉 ,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性。骨折端可不予以植骨 ,但较严重的骨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干骨折 骨折不愈合 骨折 内固定术 带锁髓内骨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