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佳伟 丘晓琳 +3 位作者 陈锦华 朱喜成 丁相斐 符建兵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对不同聚合度和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进行溶液改性,改善了PVA的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基材,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与改性聚乙烯醇(TPV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改性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TPVA/EVOH)复合膜... 对不同聚合度和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进行溶液改性,改善了PVA的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基材,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与改性聚乙烯醇(TPV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改性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TPVA/EVOH)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阻氧性能和透湿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随着TPVA醇解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TPVA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强;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随着TPVA聚合度和醇解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TPVA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都逐渐降低;复合膜的阻氧性至少提高了15%左右,氧气透过系数随着TPVA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TPVA醇解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度 醇解度 溶液改性 聚乙烯醇 熔融共混 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囊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丘晓琳 李国明 叶俊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6,共6页
以低分子肝素(LMWH)为囊芯,通过乳化分散成微囊核,然后依次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通过大分子自组装形成多层结构的复合胶囊。IR和SEM测试技术对微囊进行的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表明,CS与LMWH、CS与ALG均以静电作用相结合。微囊球形... 以低分子肝素(LMWH)为囊芯,通过乳化分散成微囊核,然后依次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通过大分子自组装形成多层结构的复合胶囊。IR和SEM测试技术对微囊进行的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表明,CS与LMWH、CS与ALG均以静电作用相结合。微囊球形规整,粒度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6.9±0.85)μm。微囊对LMWH的包封率最高可达93.5%。微囊的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其半释放率的释放时间可长达72h。随CS浓度或ALG浓度的增大,药物释放速率减缓;释药速率随药物与壳聚糖质量比的增大而加快;交联度越高,微囊的释药速率越小;微囊在酸性条件下释药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囊 释药性能 复合 制备 分子自组装 乳化分散 多层结构 形态观察 结构表征 测试技术 平均粒径 药物释放 释放时间 释放速率 酸性条件 ALG SEM CS 作用相 分散性 包封率 释放率 质量比 交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正十八烷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丘晓琳 唐国翌 +1 位作者 宋国林 韩鹏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57,共3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以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LMA)为囊壁,正十八烷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MicroPCMs),并引入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和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HA)对其进行交联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及冷...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以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LMA)为囊壁,正十八烷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MicroPCMs),并引入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和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HA)对其进行交联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及冷热循环实验等方法研究了MicroPCMs的表面形貌、储热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BDDA交联和DPHA交联的MicroPCMs均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分别为103.9J/g和123.3J/g,耐热温度均比正十八烷提高了50℃;多官能度单体DPHA交联的MicroPCMs表面更光滑致密,储热可靠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储热能力 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相变微胶囊的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韩鹏举 卢立新 丘晓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2,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中试条件下制备石蜡/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然后将其与聚氨酯(PU)组合料混合发泡,制备相变微胶囊/PU发泡材料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分别对相变微胶囊和复...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中试条件下制备石蜡/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然后将其与聚氨酯(PU)组合料混合发泡,制备相变微胶囊/PU发泡材料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分别对相变微胶囊和复合材料样品进行化学结构、形貌、储热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 聚氨酯发泡材料 相变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化木质素磺酸钠插层水滑石/Pebax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烨 丘晓琳 +3 位作者 王杰 韩忠强 许雍 蒋文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将胺化木质素磺酸钠(AL)通过阴离子交换法插层锌铝水滑石(LDH),得到填料AL-LDH,以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Pebax1657)为分离膜基材,制备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高CO_(2)/N2选择性混合基质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进行定性和... 将胺化木质素磺酸钠(AL)通过阴离子交换法插层锌铝水滑石(LDH),得到填料AL-LDH,以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Pebax1657)为分离膜基材,制备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高CO_(2)/N2选择性混合基质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进行定性和结构表征。采用SEM观察AL-LDH和LDH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3%AL-LDH/Pebax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达到464.7%和18.7MPa,比纯Pebax膜分别提升了66.4%和12.6%。AL-LDH/Pebax的CO_(2)渗透率最高可达113.60Barrer,比纯膜提高了131%,比LDH/Pebax系列提升了15%,证明AL-LDH能进一步提升混合基质膜的CO_(2)/N_(2)分离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ax 混合基质膜 CO_(2)/N_(2)选择性 水滑石插层 胺化木质素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对明胶基肠衣膜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包俊青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丘晓琳 王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6,共6页
为提高可食性肠衣的物理性能和耐蒸煮性,以明胶和壳聚糖为研究对象制作可食性肠衣膜,分析肉桂醛添加量对肠衣膜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肉桂醛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薄膜性能,当肉桂醛、甘油和吐温添加量分别占明胶和壳聚糖两者总质量... 为提高可食性肠衣的物理性能和耐蒸煮性,以明胶和壳聚糖为研究对象制作可食性肠衣膜,分析肉桂醛添加量对肠衣膜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肉桂醛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薄膜性能,当肉桂醛、甘油和吐温添加量分别占明胶和壳聚糖两者总质量的13%、35%、0.75%时,薄膜强度达到40.2 MPa,比空白膜提高了195%,透氧性和透湿性分别提高了约17%和10%。纯膜无耐蒸煮性,肉桂醛的加入使其耐蒸煮性得到有效改善,且形成了更加致密均匀的网络结构。微观形貌说明三者相容性良好,形成了较强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薄膜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壳聚糖 肉桂醛 耐蒸煮 可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毛角蛋白海绵垫的制备及对丙酮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慧敏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王军 丘晓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共6页
利用还原C法提取鸡毛中可溶性角蛋白后产生的残渣,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处理后制得致密多孔的角蛋白海绵材料.针对增塑剂对角蛋白海绵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甘油质量分数4%时,其机械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5.04 MPa,断裂伸长率... 利用还原C法提取鸡毛中可溶性角蛋白后产生的残渣,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处理后制得致密多孔的角蛋白海绵材料.针对增塑剂对角蛋白海绵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甘油质量分数4%时,其机械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5.04 MPa,断裂伸长率为8.60%,完整性和柔韧性最好.利用红外光谱仪对组成残渣的分子基团等进行了表征,以有机挥发性气体丙酮作为实验对象,考察孔隙率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鸡毛角蛋白海绵垫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角蛋白海绵垫的孔隙率为82.59%、环境温度为25℃时,对丙酮挥发性气体24 h的吸附量为205.4 mg/g;吸附1个月后达到饱和状态,饱和吸附量达374.8 mg/g.充分利用废弃鸡毛这一资源,对于去除环境中气体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毛 角蛋白海绵垫 气体吸附 丙酮 气体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杀菌对PE、PP包装材料外观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甜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丘晓琳 王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05-208,215,共5页
研究射频(Radio Frequency,RF)处理对常用包装材料的影响,为射频场下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射频处理时间(1、2、3、5、7 min)对不同包装材料外观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内装物选择水、体积分数3%乙酸、体积分数15%乙... 研究射频(Radio Frequency,RF)处理对常用包装材料的影响,为射频场下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射频处理时间(1、2、3、5、7 min)对不同包装材料外观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内装物选择水、体积分数3%乙酸、体积分数15%乙醇、橄榄油作为四种食品模拟物,外包装材料选择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结果表明,PE和PP包装材料分别在射频处理3、5 min后,包装件的边缘出现熔化现象。对射频处理后的包装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射频处理时间的增加,两种被测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趋势,表明射频处理不会对这两种塑料薄膜力学性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 射频处理 外观变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产品用无机盐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戴君 卢立新 丘晓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1-234,238,共5页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冷冻产品贮藏运输的高效低温无机盐相变蓄冷材料。将NH4Br、KCl、CaCl_2等无机盐与NH_4Cl复配,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筛选了NH_4Br-NH_4Cl无机盐共混物作为主储能剂,通过添加不同成核剂改善过冷性能,添加不同浓度的...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冷冻产品贮藏运输的高效低温无机盐相变蓄冷材料。将NH4Br、KCl、CaCl_2等无机盐与NH_4Cl复配,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筛选了NH_4Br-NH_4Cl无机盐共混物作为主储能剂,通过添加不同成核剂改善过冷性能,添加不同浓度的黄源胶改善相分离。结果表明:以30%(wt,质量分数,下同)NH_4Br-NH_4Cl无机盐共混物作为主储能剂,1%SrCl_2作为成核剂,5%黄原胶作为增稠剂可获得相变温度为-18^-22℃、相变潜热为288.7J/g、过冷度小、无相分离的相变蓄冷材料。NH_4Br-NH_4Cl无机盐共混物作为主储能剂能够达到冷冻产品温度且对相变潜热影响较小,SrCl_2作为成核剂基本无过冷,黄原胶作为增稠剂解决相分离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产品 过冷度 增稠剂 蓄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龙娇 卢立新 丘晓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78,共3页
以癸酸-棕榈酸(CA-PA)为相变主材料,活性炭或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了脂肪酸定形相变材料。样品的化学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表面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热物理性能(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和热循环性能通过差... 以癸酸-棕榈酸(CA-PA)为相变主材料,活性炭或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了脂肪酸定形相变材料。样品的化学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表面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热物理性能(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和热循环性能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表征。结果表明:CA-PA和活性炭或膨胀石墨都只是简单的嵌合关系,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CA-PA可以很好地吸附到活性炭或膨胀石墨中;定形相变材料的储放热性能良好,CA-PA-50%活性炭的融化温度为22.7℃,融化潜热为66.38J/g,CA-PA-10%膨胀石墨的融化温度为22.16℃,融化潜热为111.5J/g;热循环稳定性良好,可以经历500次加速热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真空吸附 定形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高吸水性树脂作为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田 卢立新 丘晓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1-263,共3页
分别用通氮气的四口烧瓶和用保鲜膜密封的烧杯作为反应容器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并就两种吸水树脂作为相变蓄冷材料在保水性能、吸水性能和蓄冷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四口烧瓶和烧杯这两种反应条件下制备... 分别用通氮气的四口烧瓶和用保鲜膜密封的烧杯作为反应容器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并就两种吸水树脂作为相变蓄冷材料在保水性能、吸水性能和蓄冷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四口烧瓶和烧杯这两种反应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吸水率有差别较大,分别是424.34和362.10g/g,保水性能两者基本一致,蓄冷性能上无明显差距,都有较长的相变平台,简化后的制备工艺对于淀粉高吸水性树脂在蓄冷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酸 高吸水性树脂 蓄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毛水解残渣海绵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晨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潘嘹 丘晓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为对还原法水解废弃鸡毛所产生的残渣加以二次利用,使用冷冻干燥方法将其制备成残渣海绵。确定了当残渣海绵孔隙率控制在96.5%时其吸油量和拉伸性能之间会有一个较优平衡,此时拉伸强度约为5.14 kPa;吸油试验表明残渣海绵具有良好的单油... 为对还原法水解废弃鸡毛所产生的残渣加以二次利用,使用冷冻干燥方法将其制备成残渣海绵。确定了当残渣海绵孔隙率控制在96.5%时其吸油量和拉伸性能之间会有一个较优平衡,此时拉伸强度约为5.14 kPa;吸油试验表明残渣海绵具有良好的单油介质下吸油性能(橄榄油17.24 g/g,液体石蜡14.11 g/g)和优异的油水介质下选择性吸油能力,在最极端条件下吸附油水比例也可达4∶9,整体吸油表现优于同类吸油材料,如再生纸、脱脂棉等;FT-IR显示残渣中蛋白质未被完全水解仍存在大量肽键,SEM微观形貌和氮气吸-脱附曲线表明残渣海绵具备多孔结构,这些均为残渣海绵的高吸油特性提供了微观依据。结合残渣海绵吸油受温湿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特点,可以认为其是一款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且用途广泛的清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羽毛 冷冻干燥 残渣海绵 吸油 油水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控释抗菌包装膜的控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曦 卢立新 +1 位作者 丘晓琳 唐亚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食品控释抗菌包装因其释放起始点和释放速率的可控性、针对不同食物和菌种的靶向性以及安全性已成为食品包装的研究热点。作者通过对前人综述和最新研究的总结,将食品控释抗菌包装的控释机理归纳为激发控释和调速控释两大类,对其中较为... 食品控释抗菌包装因其释放起始点和释放速率的可控性、针对不同食物和菌种的靶向性以及安全性已成为食品包装的研究热点。作者通过对前人综述和最新研究的总结,将食品控释抗菌包装的控释机理归纳为激发控释和调速控释两大类,对其中较为复杂的调速控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推进食品控释抗菌包装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控释 抗菌包装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搭载槲皮素食品抗氧化活性包装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成 丘晓琳 +1 位作者 唐亚丽 詹光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4-189,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Mn^2900(P131345)作为双模板剂制备出纳米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MCM-41(Mobil Composition of Matter No.41),并进一步以此为载体搭载天然抗氧化剂槲皮素,以...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Mn^2900(P131345)作为双模板剂制备出纳米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MCM-41(Mobil Composition of Matter No.41),并进一步以此为载体搭载天然抗氧化剂槲皮素,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材制备了一种食品抗氧化活性包装膜。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MCM-41比表面积为439.173 m^2/g,孔体积为0.665 cm^3g^(-1),孔径分布为2.4、4.0 nm。吸附槲皮素后,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在经过24 h和1200 h后平均清除率分别为56.75%和66.01%。同时,槲皮素在食品模拟物中的扩散速率D(cm^2/s)由2.127×10^(-13)下降到3.089×10^(-14)。表明以介孔分子筛为载体制备的食品抗氧化活性包装膜具备抗氧化的作用并具备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槲皮素 抗氧化活性包装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CNs、聚丙烯酰胺对羧甲基纤维素钠膜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巩筱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丘晓琳 王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为改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薄膜的机械性能,利用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氧化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纤丝(2,2,6,6-tetramethyl-1-piperidinyloxy-oxidized cellulose nanofibrils,TOCNs)增强CMC膜的拉... 为改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薄膜的机械性能,利用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氧化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纤丝(2,2,6,6-tetramethyl-1-piperidinyloxy-oxidized cellulose nanofibrils,TOCNs)增强CMC膜的拉伸强度,利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ationic polyacrylamide,CPAM)在水溶液中电解形成的阳离子与其他两者在水中形成的COO-之间的静电作用及化学反应增强其断裂伸长率,从而制备强度及韧性两者兼优的生物可降解薄膜。研究发现,按照m(CMC)∶m(TOCNs)∶m(CPAM)为50∶10∶1配比制备的复合膜较纯CMC膜拉伸强度增加约177%,断裂伸长率增加约36%,透光率、热稳定性均有提高,但阻氧性略有下降,结果表明,TOCNs的添加能明显提高CMC膜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CPAM的加入能提高CMC膜的断裂伸长率和透光性,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三者共混能明显改善CMC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聚丙烯酰胺 增强 静电作用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棉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其作为海藻酸盐-淀粉复合薄膜增强剂的应用
16
作者 郄冰玉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王军 丘晓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7,共5页
探究了纳米微晶纤维素对海藻酸盐-淀粉复合薄膜的增强效果。以脱脂棉为原料,采用化学预处理结合超声破碎法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以马铃薯淀粉与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材,以甘油为增塑剂,将NCC作为增强组分,通过流延法制备复合薄膜。微观... 探究了纳米微晶纤维素对海藻酸盐-淀粉复合薄膜的增强效果。以脱脂棉为原料,采用化学预处理结合超声破碎法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以马铃薯淀粉与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材,以甘油为增塑剂,将NCC作为增强组分,通过流延法制备复合薄膜。微观形貌观察表明,脱脂棉NCC呈棒状,直径30 nm左右,长径比约为8;对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光学性能、水溶性、热稳定性和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当NCC的添加量为5%(w/w)时,可以有效提高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水溶时间和热稳定性,降低复合膜的透湿系数,而对复合膜的透光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 复合薄膜 增强剂 海藻酸盐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型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抗菌防霉包装膜
17
作者 李彦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丘晓琳 王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抗菌防霉剂,将两者复配制成LDPE抗菌防霉母粒,采用挤出流延的方法制备出不同配方的抗菌防霉薄膜,研究薄膜的抗菌防霉性能、机械性能以及阻隔性能。结果表明:复配薄膜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当对羟基...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抗菌防霉剂,将两者复配制成LDPE抗菌防霉母粒,采用挤出流延的方法制备出不同配方的抗菌防霉薄膜,研究薄膜的抗菌防霉性能、机械性能以及阻隔性能。结果表明:复配薄膜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当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HB)与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HB)质量比为2:3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了99.67%,99.59%,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防霉等级达到一级。抗菌防霉剂的加入对PE膜机械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在MPHB和PPHB质量比2:3时稍优于空白PE膜,此时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34.73%,透氧系数降低了5.32%,阻隔性能有所提高。综合考虑,当MPHB和PPHB复配质量比为2:3时,抗菌防霉薄膜具有最佳的应用效果,有望用于低水分活度食品的内层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酯 复配 抗菌 防霉 包装膜 低水分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有机蒙脱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怡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潘嘹 丘晓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0-284,288,共6页
将有机蒙脱土(OMMT)混入纤维素溶液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再生纤维素/有机蒙脱土(RC/OMMT)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RC/OMMT复合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OMMT含量对RC/OMMT复合膜力学性能、疏水性、气体阻隔性... 将有机蒙脱土(OMMT)混入纤维素溶液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再生纤维素/有机蒙脱土(RC/OMMT)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RC/OMMT复合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OMMT含量对RC/OMMT复合膜力学性能、疏水性、气体阻隔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以剥离或插层的状态均匀分散在RC基体间,提高了复合膜的综合性能。当OMMT含量为3%时,RC/OMMT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疏水性、气体阻隔性和热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当OMMT含量达到4%时,复合膜的透氧系数低至1.391×10^(-17)cm^(3)·cm(/cm^(2)·s·Pa),具有优异的氧气阻隔性能。RC/OMMT复合膜在高性能绿色包装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 再生纤维素 力学性能 气体阻隔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阻率聚吡咯的合成研究
19
作者 智明丹 卢立新 丘晓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0,共3页
分别以氯化铁(FeCl_3)和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甲苯磺酸钠为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制备得到聚吡咯(PPy)颗粒。以PPy电阻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确定化学氧化合成低电阻率PPy的... 分别以氯化铁(FeCl_3)和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甲苯磺酸钠为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制备得到聚吡咯(PPy)颗粒。以PPy电阻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确定化学氧化合成低电阻率PPy的最佳方案,电阻率为0.043/Ω·cm,电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Y 氧化剂 掺杂剂 加料方式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修饰壳聚糖/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宋瑜 丘晓琳 陈小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1,共7页
以36℃相变石蜡为芯材,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壁材,纳米二氧化钛(TiO_(2))修饰壳体,利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具有抗紫外功能性的相变微胶囊。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经实验优化,当乳化剂用量为10%,油水相比例为3∶1,纳米TiO_(2)添... 以36℃相变石蜡为芯材,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壁材,纳米二氧化钛(TiO_(2))修饰壳体,利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具有抗紫外功能性的相变微胶囊。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经实验优化,当乳化剂用量为10%,油水相比例为3∶1,纳米TiO_(2)添加量为0.12g时,制得的相变微胶囊包覆率可达81.61%。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表面光滑、形态规整,相变潜热为118.90J/g,具有良好的热循环和热稳定性,以及紫外屏蔽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合相变微胶囊 纳米二氧化钛 紫外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