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时期剧学概说
1
作者 丘慧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4-86,共13页
天下无无根之事,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是其来有自,剧学发展亦复如是。乾隆朝的剧学,如果在中国戏剧学史上,有任何一点的成就,那也是因为有前代剧学者辛勤种的根芽,才有乾隆朝剧学者所得到的花果,更何况剧学研究与戏曲创作是互为表里... 天下无无根之事,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是其来有自,剧学发展亦复如是。乾隆朝的剧学,如果在中国戏剧学史上,有任何一点的成就,那也是因为有前代剧学者辛勤种的根芽,才有乾隆朝剧学者所得到的花果,更何况剧学研究与戏曲创作是互为表里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中国的戏剧发展史,必须经历明中叶的剧作创作高峰,才有魏良辅、李开先、何良俊、徐渭、王世贞、汤显祖、沈王景、潘之恒、臧懋循、吕天成、王骥德、冯梦龙、凌初、沈宠绥、卓人月、袁于令、金圣叹、李渔等剧学论者的出现。而乾隆朝剧学家,有那些剧学的论点?怎样将如此繁杂的论著作一有效分类,以供学者研究时有所依归?这些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学 乾隆 本色 虚实 曲谱 演唱 声腔 舞台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朝剧学的创新与发展
2
作者 丘慧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乾隆朝的剧学,在舞台表演学上有突出的创新与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戏曲演唱上,徐大椿《乐府传声》有详细的解释与研究;在戏剧表演上,既有教戏指导,更有导演导戏的脚本出现;在演员评论上,开始关注表演者的师承、学派渊源。
关键词 乾隆朝 剧学 舞台表演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清升平署志略》论及“南府”、“景山”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丘慧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王芷章先生《清升平署志略》论及“南府”、“景山”这两个清代演剧机构的出现,以为“南府”得名于乾隆年间,设定于康熙朝,而“景山”及二处外学均始自乾隆第一次南巡后。本文认为,“南府”在康熙朝已设立且得名,而依《梨园公所永... 王芷章先生《清升平署志略》论及“南府”、“景山”这两个清代演剧机构的出现,以为“南府”得名于乾隆年间,设定于康熙朝,而“景山”及二处外学均始自乾隆第一次南巡后。本文认为,“南府”在康熙朝已设立且得名,而依《梨园公所永名碑记》,则“景山”之为演剧机构,亦不晚于乾隆元年,至于二处之外学,确切成立时间尚难明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平署 南府 景山 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时期剧学的传承与延续
4
作者 丘慧莹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天下无无根之事,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是其来有自,剧学发展亦复如是。乾隆朝的剧学,如果在中国戏剧学史上,有任何一点的成就,那也是因为有前代剧学者辛勤种的根芽,才有乾隆朝剧学者所得到的花果,更何况剧学研究与戏曲创作是互为表里... 天下无无根之事,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是其来有自,剧学发展亦复如是。乾隆朝的剧学,如果在中国戏剧学史上,有任何一点的成就,那也是因为有前代剧学者辛勤种的根芽,才有乾隆朝剧学者所得到的花果,更何况剧学研究与戏曲创作是互为表里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中国的戏剧发展史上,必须要经历明朝中叶的剧作创作高峰,才有魏良辅、李开先、何良俊、徐渭、王世贞、汤显祖、沈、潘之恒、臧懋循、吕正成、王骥德、冯梦龙、凌初、沈宠绥、卓人月、袁于令、金圣叹、李渔等剧学论者的出现。而乾隆朝剧学家所提出的戏曲论点,究竟有哪些是继承和延续前人的观点,并有更深的探讨,且提出精譬见解的部分,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学 乾隆 本色 虚实 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