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明香 马炳辉 +6 位作者 刘锦峰 贾长在 郭择德 王志明 神山秀雄 向井雅之 下冈谦司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本文主要介绍在核素迁移试验现场进行的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建有一座 9.0 m深的负压计观测竖井和二个 2 8.0 m深的中子仪测管。分别采用 WM- 1型负压计系统和 IHiii型土壤中子水分仪测量黄土... 本文主要介绍在核素迁移试验现场进行的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建有一座 9.0 m深的负压计观测竖井和二个 2 8.0 m深的中子仪测管。分别采用 WM- 1型负压计系统和 IHiii型土壤中子水分仪测量黄土剖面的基质势和含水量。一组负压计和中子仪测管在天然条件下测量 ,连续观测 2年多 ,用于水分运移特征研究 ;另一组测量停止淹灌后的水分再分配过程 ,连续观测 7个月 ,用于非饱和渗透系数测定。结果表明 :(1)降雨入渗主要影响深度、蒸发影响深度在 1.0 m以上 ;(2 )水分运移可分为 4个带 :1.0 m深度以上为强交替带 ,含水量、水势和水势梯度随时间变化快、变幅大 ,液态水的运移比较明显 ;1.0~ 7.2 m深度上为含水量和水势随时间变化小的弱交替带 ,除黄土颗粒大小变化较大的深度处 ,一般来说 ,水势梯度方向单向向下 ,其中 :含水量和水势在 1.0~ 1.6 m深度上随时间变化较大 ,液态水的运移也比较明显 ;在 5.0~ 7.2 m深度上 ,水分变化很小 ,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液态水的运移很不明显 ,微弱的热水汽扩散显现出来 ;在 7.2~ 2 3.0 m深度上 ,含水量除在黄土 -古土壤 -钙质结核层组合交界处有变化外 ,其余则基本保持与黄土颗粒大小变化相对应的稳定状态 ,为水分运移的传递带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含水量 水分运移 现场研究 核素迁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独仲德 赵英杰 +3 位作者 马炳辉 程金茹 神山秀雄 下冈谦司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研、试验场浅部含水层水文地质钻探试验、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和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析 ,给出了本院野外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分布状况 ,包括各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固相介质组成及相应的地下水动力... 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研、试验场浅部含水层水文地质钻探试验、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和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析 ,给出了本院野外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分布状况 ,包括各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固相介质组成及相应的地下水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调查 野外试验场 放射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包气带中核素迁移的直接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月如 马如维 +8 位作者 樊耀国 郭择德 张秀珍 夏晓彬 毛永 韩月琴 胡遵素 神山秀雄 下冈谦司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6,共7页
野外试验场核素迁移试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示踪核素投放后不同时间在试验坑取土样 ,测定不同深度处的核素比活度分布。本文介绍了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包气带土壤中核素迁移而开发的直接测定方法 ,主要介绍测量原理、装置、... 野外试验场核素迁移试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示踪核素投放后不同时间在试验坑取土样 ,测定不同深度处的核素比活度分布。本文介绍了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包气带土壤中核素迁移而开发的直接测定方法 ,主要介绍测量原理、装置、刻度及部分测定结果。试验所用的示踪核素源层为布放在地表下 1m深处体积为 55mm× 6 mm的85Sr、13 4Cs、60 Co与黄土的混合物。直接测量装置包括测井用探头 [ 50 mm× 30 mm的 Na I(Tl)探测器及其铅屏蔽体 ]、探头升降及深度测读部分、数据获取系统和测井四部分。文中给出了在天然条件 (C坑 )和人工喷淋条件 (F坑 )下示踪核素投放后不同时间的85Sr的垂向活度分布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F坑中示踪核素投放后第 2 6 4天 85Sr峰位向下迁移了 5cm左右 ,第 4 30天已向下迁移了约 8cm;而在 C坑 ,在约 2年试验期内85Sr的峰位几乎仍在原处。本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上与采集土芯样测量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土壤测定 黄土包气带 放射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试验场场址土壤蒸发量的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洪贵 郭择德 +4 位作者 张洪涛 向井雅之 尾崎哲二 下冈谦司 神山秀雄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了确定野外试验场场址由地表向地下土壤渗入的水量 ,必须计算场址的地表蒸发量。在野外试验场安装了环境气象自动监测装置 ,每 10分钟自动记录一次监测数据 ,观测历时二年多。将所获取的气象数据和有关参数用 Penman法、能量平衡法、... 为了确定野外试验场场址由地表向地下土壤渗入的水量 ,必须计算场址的地表蒸发量。在野外试验场安装了环境气象自动监测装置 ,每 10分钟自动记录一次监测数据 ,观测历时二年多。将所获取的气象数据和有关参数用 Penman法、能量平衡法、迭代法和湍流相关法四种方法计算了土壤蒸发量 ,计算结果表明 ,试验场址的土壤年蒸发量与降水量基本一致 ,在 4 0 0~ 6 0 0 mm/ 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核素迁移 野外试验场 土壤蒸发量 放射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