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茶燕麦饼干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杨林 上官玲玲 +6 位作者 王浩明 王敬涵 张嫚嫚 王婷 陆丽宁 王梦欣 崔莹莹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为了开发具有独特红茶燕麦风味的红茶燕麦饼干,以全麦粉和燕麦粉等为主要原料,以红茶、木糖醇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配方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佳的配方为以全麦粉质量100%计,燕麦粉添加量10%,木糖醇添加... 为了开发具有独特红茶燕麦风味的红茶燕麦饼干,以全麦粉和燕麦粉等为主要原料,以红茶、木糖醇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配方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佳的配方为以全麦粉质量100%计,燕麦粉添加量10%,木糖醇添加量40%,超微红茶粉添加量2%,烘烤温度上火180℃、下火160℃,烘烤时间20 min。该配方制备获得的红茶燕麦饼干质地酥脆,具有红茶燕麦风味,为开发营养保健的新型饼干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红茶粉 燕麦粉 红茶燕麦饼干 保健饼干 营养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1过表达对酿酒酵母工程菌麦角硫因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文欣 王文悦 +5 位作者 刘子雄 上官玲玲 张辉燕 安斐然 陈雄 代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15,共8页
麦角硫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抗炎和治疗相关疾病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与传统的植物提取法及化学合成法相比,通过微生物合成法制备麦角硫因具有周期短、成本... 麦角硫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抗炎和治疗相关疾病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与传统的植物提取法及化学合成法相比,通过微生物合成法制备麦角硫因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和产量高等优势。该研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EN.PK113-5D为出发菌株,利用CRISPR/Cas9系统向其基因组中引入异源酶基因,构建具有完整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的酿酒酵母工程菌。为进一步提高其产量,过表达组氨酸特异性转运蛋白Hip1p后,在仅有0.5 mmol/L组氨酸供给条件下,菌株胞内游离组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且麦角硫因产量提高10%。最终经摇瓶发酵72 h产量达(6.88±0.11)mg/L,而在5 L罐补料分批发酵策略下,培养72 h后麦角硫因产量达237.34 mg/L。该研究为后续代谢工程改造产麦角硫因酿酒酵母工程菌株提供靶基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麦角硫因 异源表达 生物合成 组氨酸转运 补料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工厂构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上官玲玲 卢慧芳 +2 位作者 夏会丽 陈雄 代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13-320,共8页
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工业生产氨基酸的一种核心菌株,已被开发成为能利用可再生原料生产多种有价值的天然或非天然化学品的多功能微生物细胞工厂。该文针对近年来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工厂的构建新技术与应用领域,首先综述了构建谷氨酸棒杆菌细... 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工业生产氨基酸的一种核心菌株,已被开发成为能利用可再生原料生产多种有价值的天然或非天然化学品的多功能微生物细胞工厂。该文针对近年来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工厂的构建新技术与应用领域,首先综述了构建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工厂的新型诱变、高通量筛选及基因编辑技术,其次介绍了工程改造后的微生物细胞工厂高效合成有机酸、生物燃料和萜类化合物的应用,最后列举了高效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利用可再生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经典实例,以期为扩展谷氨酸棒杆菌产物谱和底物谱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细胞工厂 构建技术 高附加值产品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谷氨酸棒杆菌发酵条件 被引量:4
4
作者 上官玲玲 卢慧芳 +4 位作者 张辉燕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该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169为研究对象,以谷氨酸产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摇瓶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验证。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P169产谷氨酸的最佳发酵条... 该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169为研究对象,以谷氨酸产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摇瓶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验证。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P169产谷氨酸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41.0 g/L、葡萄糖27.0 g/L、尿素12.0 g/L和pH 7.0。在此优化条件下,谷氨酸产量达25.1 g/L,比优化前(16.5 g/L)提高了52.1%。以此为基料进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谷氨酸产量达155 g/L,比优化前(142 g/L)提高了9.2%。该研究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产量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工艺优化及在发酵调味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上官玲玲 张辉燕 +4 位作者 王文欣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2-280,共9页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附加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方法,以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并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制备调味料,通过谷氨酸含量和感官评价对调味料进行评估。结...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附加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方法,以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并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制备调味料,通过谷氨酸含量和感官评价对调味料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H17&ZF01双酶酶解体系最佳,最优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2.0 g/100 g、pH7.0、底物浓度15 g/100 mL、温度54.0℃、酶解时间13.0 h,优化后的酶解液水解度(37.1%)和蛋白回收率(70.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7倍和0.8倍。摇瓶发酵条件下,酶解液发酵的谷氨酸含量(32.1 g/L)较优化前提高了32.1%。20 L罐分批补料条件下,谷氨酸产量为(83.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0.0%。以分批补料发酵制备的调味料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发酵调味料的鲜味显著提高(P<0.05),苦味显著降低(P<0.05),整体滋味更加鲜美,风味更加协调。研究结果大大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工艺 调味料 响应面优化 谷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玉米粉酶解液制备天然鲜味料 被引量:4
6
作者 卢慧芳 上官玲玲 +5 位作者 夏会丽 宋庆怡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8-166,共9页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新型天然鲜味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粉酶解工艺;然后在摇瓶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及含量和最佳玉米粉酶解液添加量,然...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新型天然鲜味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粉酶解工艺;然后在摇瓶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及含量和最佳玉米粉酶解液添加量,然后在20 L发酵罐水平进行验证,将5%的麦芽糊精加入发酵液上清中喷雾干燥得到鲜味料样品,最后对样品进行成分检测及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粉最佳酶解工艺为固液比1:4,酶添加量1%,温度90℃,时间3 h,在该条件下酶解度DE值达到60.84%;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最佳氮源为酵母抽提物FIG12LS 30 g/L,玉米粉酶解液最佳添加量为50%(v/v);天然鲜味料样品MJ谷氨酸含量为43.9 g/100 g,氨基酸总含量为44.8 g/100 g,相较于不添加玉米粉酶解液发酵而得的鲜味料样品CK谷氨酸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4.0%和23.4%。此外,样品MJ富含坚果及咖啡风味的吡嗪类物质,相较于样品CK鲜味含量和营养价值均有提高,风味也更加丰富。本研究为用天然植物原料发酵生产鲜味料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鲜味料 谷氨酸 玉米粉 酶解 发酵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醇对鲁氏接合酵母高盐胁迫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胜 王文欣 +5 位作者 刘子雄 宋庆怡 上官玲玲 姚婉婷 陈雄 代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4,共9页
为了提高鲁氏接合酵母抗高盐胁迫能力,作者探索了添加吡哆醇对鲁氏接合酵母高盐胁迫耐受的影响。通过测量甘油、海藻糖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表征来验证鲁氏接合酵母高盐适应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鲁氏接合酵母... 为了提高鲁氏接合酵母抗高盐胁迫能力,作者探索了添加吡哆醇对鲁氏接合酵母高盐胁迫耐受的影响。通过测量甘油、海藻糖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表征来验证鲁氏接合酵母高盐适应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鲁氏接合酵母在高盐胁迫条件下外源添加吡哆醇,在延滞期时,菌株提前24 h积累细胞内甘油,并且加快了细胞内海藻糖分解代谢速率;在对数期时,细胞内钠钾比率(Na^(+)/K^(+))降低82.3%,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增加16.9%,2-苯乙醇产量提高6.42倍;在稳定期时,生物量提高10.6%,乙醇产量提高5%,2-苯乙醇产量提高1.26倍。综上所述,吡哆醇的添加能有效提高鲁氏接合酵母的高盐胁迫耐受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鲁氏接合酵母在酱油等高盐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接合酵母 吡哆醇 高盐胁迫 食品发酵 2-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