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临床和造影特征:单中心十年回顾 被引量:5
1
作者 上官海娟 蒋雄京 +5 位作者 董徽 彭猛 邹玉宝 关婷 吴海英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分析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临床和造影特征。方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01-01至2012—10—31确诊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住院患者连续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征。结果:45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高血压,其中男性20例... 目的:分析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临床和造影特征。方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01-01至2012—10—31确诊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住院患者连续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征。结果:45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高血压,其中男性20例(44.4%),女性25例(55.6%1,男女比为4:5,发病年龄13~40(23.60±7.12)岁,病程0.042—15(3.24±3.88)年。1例患者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增大,14例(31.1%)呈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眼底改变。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弓上动脉、腹主动脉均未受累;除1例患者右髂动脉受累外,其余患者盆腔动脉均未受累。。肾动脉造影显示62支肾动脉受累,其中28支f45.2%)呈现典型的串珠样改变,33支(53.2%)呈不典型的局灶性狭窄,1支(1.6%,呈单纯动脉瘤样改变。在所有受累肾动脉中8支(12.9%)呈动脉瘤样改变伴狭窄;累及左肾动脉者6例(13.3%),男性3例,女性3例,累及右肾动脉者22例(48.9%),男性12例,女性10例,累及双侧肾动脉17例(37.8%),男性5例,女性12例。引起单侧肾脏萎缩14例(31.1%),男性7例、女性7例。结论:本研究表明国人中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临床和造影特征与既往国外文献报道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造影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艳峰 徐江 +3 位作者 汤剑青 王虹 上官海娟 官洪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当归的治疗作用,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当归的干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当归的治疗作用,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当归的干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梗死(M I)组和心肌梗死当归(M I+angelica)组。术后24 h开始给药,M I+angelica组腹腔注射当归(20 mL.kg-1.d-1,相当于生药10 g.kg-1.d-1),sham组和M 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2、4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检测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TGF-β1及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①M I组和M I+angelica组非梗死区心肌TGF-β1及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1),以1周的阳性表达为最高,但M I+angelica组低于M I组(P<0.01);②术后各时点M I组心功能受损,于术后2周和4周心肌胶原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术后4周M I+angelica组心功能损害轻于M I组,心肌胶原含量低于M I组(P<0.01)。结论:当归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在非梗死区的浸润、下调TGF-β1的表达,阻断促纤维化发生的环节,减轻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反应性胶原的过度沉积,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心肌梗死 巨噬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对大鼠心梗后炎性反应和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艳峰 徐江 +2 位作者 王虹 官洪山 上官海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梗后炎性反应和早期左室重构的发生及当归的干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观察术后1、2、4周大鼠心功能、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巨噬细胞和血浆一氧化氮(NO)在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过程中的变化及当归的... 目的:探讨大鼠心梗后炎性反应和早期左室重构的发生及当归的干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观察术后1、2、4周大鼠心功能、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巨噬细胞和血浆一氧化氮(NO)在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过程中的变化及当归的治疗作用。结果:当归能显著降低心梗大鼠各时间点非梗死区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升高血浆NO浓度(P<0.01),并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和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当归可能通过促进体内NO的生成、抑制巨噬细胞在非梗死区的浸润和聚积,阻断炎性反应和反应性纤维化的发生,防治和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官洪山 上官海娟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或不合并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MS对ACS患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0-01至2011-12年连续入选因胸痛发作入院经血清心肌标志物、心电图以及...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或不合并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MS对ACS患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0-01至2011-12年连续入选因胸痛发作入院经血清心肌标志物、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诊断ACS共166例,将入选患者按是否合并MS分为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86例及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S-ACS组)80例,因急性胸痛入院诊断为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10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43例。比较以上各组间hs-CRP水平,并对hs-CRP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四组比较,hs-CRP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CS、MS及总胆固醇与log(hs-CRP)密切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632、0.399,而在ACS患者中MS与log(hs-CRP)密切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49、0.202。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所致闭塞误诊为嗜铬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睿 张慧敏 +7 位作者 上官海娟 崔艳 马文君 关婷 邹玉宝 蒋雄京 吴海英 郑德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2-292,共1页
患者男,40岁,12年前因突发言语不利、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170/100mmHg(1mmHg=0.133kPa),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脑梗塞,给予相应治疗后出院,血压多维持在150.160/90~100mmHg。半年前血压增高明显,... 患者男,40岁,12年前因突发言语不利、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170/100mmHg(1mmHg=0.133kPa),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脑梗塞,给予相应治疗后出院,血压多维持在150.160/90~100mmHg。半年前血压增高明显,最高2001120mmHg,多次发作头晕、黑噱,于2012—08在当地医院查颅脑CT示左侧枕叶、颞叶,右侧枕叶软化灶,双肾及肾上腺超声无异常,尿去甲肾上腺素552μg/24h(参考值〈90μg/24h),尿多巴胺1426μg/24h(参考值〈600μg/24h),血去甲肾上腺素853.3μg/ml(参考值〈600pg/m1),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后,给予酚苄明、比索洛尔、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口服,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存15011mmmH。七右蜘排一击诊治桌转瞎静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嗜铬细胞瘤 主动脉缩窄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去甲肾上腺素 误诊 闭塞 颅脑CT 尿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