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大气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万超悦
徐婷婷
王艳
刘甚蓝
杨复沫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9,共16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07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62)。
-
文摘
大气逆温在气象研究和空气质量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2011-2020年ERA5逐时温度廓线数据分析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东、华南六个地区的低空大气逆温特征。从日变化来看,逆温频率、逆温强度多在07:00(北京时,下同)达到最大,最高分别可达70%和2℃左右,逆温厚度多在11:00-18:00达到最大值。从月变化上看,站点逆温特征均在1-2月和12月达到最大值,6-8月达到最小值,部分站点1月逆温频率最高可到90%,逆温强度可达3℃以上,逆温厚度整体多集中在200~400 m。从年变化上看,多数站点逆温特征变化较小,逆温频率、逆温强度、逆温厚度年份波动分别约在10%、0.4℃、60 m之间,东北各站点逆温特征总体呈下降趋势,华东、华南各站点逆温特征总体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逆温特征在时间上的差异多与地面辐射冷却和天气气候相关。从空间分布来看,东北、华东和华南临海地区,受海洋上空环流所带来的暖空气影响,逆温更易于形成,逆温频率区域均值(分别为44.5%、48.7%、48.65%)总体高于西北(23.4%)、西南(13.4%)和华北地区(21.84%)。西北、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逆温强度最大,厚度最厚,逆温强度和厚度整体在1.5℃和300 m以上,西南地区环境潮湿多云不利于形成逆温层,逆温强度和厚度最小。本研究可为后续探究我国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累积和扩散提供科学参考。
-
关键词
逆温
逆温频率
逆温强度
逆温厚度
逆温区域特征
-
Keywords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version frequency
inversion strength
inversion dep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version
-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