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1 位作者 熊有强 万细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0,共7页
研究施肥对1年生(1a)与2年生(2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 研究施肥对1年生(1a)与2年生(2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苗 酸性土壤 施肥 土壤养分含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营养原则在杉木、湿地松苗木施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1 位作者 李江南 万细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5-74,共10页
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原则,探索了1年生杉木、湿地松苗木的新型施肥技术。依“S”型曲线及有关计算公式,参照Ingestad确定的针叶树幼苗最适营养物重量比例配制液体肥料,随浇水多次施入。每种苗木均设高、中、低、对照... 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原则,探索了1年生杉木、湿地松苗木的新型施肥技术。依“S”型曲线及有关计算公式,参照Ingestad确定的针叶树幼苗最适营养物重量比例配制液体肥料,随浇水多次施入。每种苗木均设高、中、低、对照4种处理,施肥量比例为1:1/2:1/4:0,整个生长季中,以N元素计高处理杉苗每株(盆)施11.9g,松苗施10.0g。结果表明,按稳态营养原则改进施肥,能明显促进两种针叶树苗木当年新梢、地径的生长及于物质生产,其中杉木为突出,分析苗体营养状况和盆土养分含量变化,总结两种苗木营养特性,初步得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元素计杉木和湿地松施肥量分别约为6.0g和4.0g,元素间的比例分别约为:100N:45K:17p:8.5Ca:7.0Mg和100N:50K:18P:6Ca:6Mg。另外,还讨论了按营养原则改进施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稳态营养 苗木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容器苗稳态营养与土壤矿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1 位作者 李江南 万细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7,共9页
采用稳态营养理论与技术对塑料薄膜袋湿地松芽苗进行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0、53%、64%、75%4种施肥处理(简称0、53、64、75处理)。测量苗木地径、株高(茎干长度)、株干重,得到64处理比0处理分别... 采用稳态营养理论与技术对塑料薄膜袋湿地松芽苗进行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0、53%、64%、75%4种施肥处理(简称0、53、64、75处理)。测量苗木地径、株高(茎干长度)、株干重,得到64处理比0处理分别提高149%、245%、396%,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64处理苗木生长最佳。定量分析试验前、后根介质有效养分含量、苗体营养元素累积等,得到64最优处理的效果集中体现在苗体N、P、K元素累积量比0处理分别提高794%、585%、419%;系统N、P、K、Ca、Mg元素增加量比0处理分别提高323%、569%、361%、922%、253%,土壤N、P、K营养物通量密度分别提高237%、363%、307%;土壤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试验初提高403%、455%、40%、1445%。表明较适宜的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不仅促进苗木最佳生长,而且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物通量密度,以及提高营养物利用率也是适宜的。对稳态矿质营养促进土壤矿化作用机理及其先进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容器苗 稳态营养 土壤矿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在湿地松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1 位作者 李江南 万细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 ,分别进行 4种处理 :①稳态营养 +Pt菌剂 ;②不施肥 +Pt菌剂 ;③稳态营养 +松林土 ;④常规施肥 +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 ,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 ,分别进行 4种处理 :①稳态营养 +Pt菌剂 ;②不施肥 +Pt菌剂 ;③稳态营养 +松林土 ;④常规施肥 +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 ,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目测吸收根外生菌根感染率。观测结果表明 ,湿地松苗木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较强 ,无论是人工接种还是天然感染 ,菌根感染率均超过 85 % ,其中稳态营养下 ,人工接种Pt菌剂感染率最高 ,可达94 8%。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的苗木生长最佳 ;稳态营养下松林土处理的苗木其次 ;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再次 ;常规施肥 +松林土处理最差。如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相比较 ,苗木的株高、地径分别提高 2 0 5 %、14 0 % ;侧根条数及总长分别提高 2 5 6 %、4 0 9% ;叶、茎、根、整株鲜重分别提高 34 6 %、4 3 7%、38 8%、37 0 % ;各部分干重分别提高 2 5 7%、38 6 %、4 2 4 %、32 7%。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松林土处理相比较 ,各项指标的差异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稳态营养与Pt菌根化的综合效应 ,同时说明稳态营养条件下 ,靠松林土感染真菌形成菌根也能获得较好的生长结果。但是 ,仅靠人工接种优良菌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Pt菌根化 湿地松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营养对湿地松容器苗Pt外生菌根形成及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2 位作者 花晓梅 李江南 万细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非控制条件下,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对接种与不接种Pt外生菌根菌剂的湿地松芽苗,分别以0%、5.3%、6.4%、7.5%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进行施肥处理(以下简称0、5.3、6.4、7.5处理)。通过观测苗木生长... 在非控制条件下,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对接种与不接种Pt外生菌根菌剂的湿地松芽苗,分别以0%、5.3%、6.4%、7.5%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进行施肥处理(以下简称0、5.3、6.4、7.5处理)。通过观测苗木生长、根系和菌根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研究湿地松芽苗Pt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界营养水平及生长效应。结果表明,Pt接种苗平均株高、地径、株干重基本上随营养物添加速率提高而提高,其中7.5处理比0处理分别提高26.4%、52.5%、140.2%。而不接种苗各项最高值却出现在6.4处理,分别仅为21%、16.7%、54.1%,7.5处理生长受到抑制。说明Pt外生菌根能促进芽苗生长。7.5处理Pt接种苗中形成Pt外生菌根的占97%,Pt指数达95.1。同时,主根长度、一级侧根总长度均有增加,针叶N、P营养元素浓度和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单位N素利用率比不接种苗提高2.7倍。具体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7.5处理对湿地松容器苗Pt苗根形成与发育较适宜,Pt菌根的形成又明显地促进了苗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其单株施肥量为39.27mgN、19.64mgK、7.07mgP,N:K:P=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Pt外生菌根 菌根形成 稳态营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营养对杉木、湿地松、尾叶桉苗木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国 李贻铨 万细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3,共6页
对酸性土壤上NP营养对杉木、湿地松、尾叶桉苗木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NP营养亏缺的解除,尾叶桉苗叶片、根系干物质的累积随之下降,光合产物向茎部转移;湿地松根、茎干物质积累随NP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光... 对酸性土壤上NP营养对杉木、湿地松、尾叶桉苗木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NP营养亏缺的解除,尾叶桉苗叶片、根系干物质的累积随之下降,光合产物向茎部转移;湿地松根、茎干物质积累随NP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光合产物的累积向叶片转移;杉木根系干物质随NP营养亏缺的解除而下降,光合产物向叶片和茎部转移。3个树种的共同特点是:在营养亏缺状态下,苗木根冠比(R/S)的提高实际上反应了苗木对土壤NP营养亏缺的适应性特征。关于NP营养与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关系可以应用异速生长模型、Thornley模型、功能平衡模型来表示,3种模型均能良好反应出酸性土壤上NP营养对苗木干物质分配的影响,应用模型可对苗木根冠生长速率进行调控,这无疑对苗木的培育有重大的意义。异速生长模型中k=1可作为判别苗木营养最适平衡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营养亏缺 杉木 湿地松 尾叶桉 根冠比 干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示范林内水土流失观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江南 万细瑞 钟秋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3-75,共3页
造林过程中如采取不适当的营林措施会对环境保护起负面影响。为此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提出了对新造林地进行环境观测的要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在国外松科研推广项目的湿地松示范林内设置了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 造林过程中如采取不适当的营林措施会对环境保护起负面影响。为此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提出了对新造林地进行环境观测的要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在国外松科研推广项目的湿地松示范林内设置了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的监测设施,观测工作于19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示范林 水土流失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