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uNbSiB/丁基橡胶复合薄膜压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万珍珍 朱正吼 李塘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4-1496,共3页
利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和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薄膜,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20~50℃测试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压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在〈0.09MPa微应... 利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和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薄膜,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20~50℃测试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压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在〈0.09MPa微应力、低于200kHZ测试频率下压磁性能最好;升高测试温度使复合薄膜的压磁性能增加,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薄膜在40℃时压磁性能最好,纳米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薄膜在50℃时压磁性能最好;在相同条件下,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薄膜的压磁性能优于纳米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NbSiB 丁基橡胶 复合薄膜 压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和温度对铁基非晶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万珍珍 朱正吼 黄渝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2-945,共4页
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0~1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表面状态和测试温度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非晶带材的阻抗变化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0.1MPa以下的微应力变化非常敏感;当压应力〉... 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0~1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表面状态和测试温度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非晶带材的阻抗变化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0.1MPa以下的微应力变化非常敏感;当压应力〉0.1MPa时,经硅橡胶和EVA胶处理的带材与未表面处理的带材相比压磁敏感度升高,尤其是经硅橡胶处理的非晶带材,其压磁灵敏度最大;测试温度升高后,非晶带材压磁灵敏度增加,30~40℃时压磁性能最好,经硅橡胶处理的非晶带材在40℃、0.2~1.0MPa条件下,压磁曲线斜率达到0.0506;当压应力〉0.2MPa时,非晶带材具有很好的压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压磁性能 表面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表面状态的非晶带材压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万珍珍 朱正吼 黄渝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9-1101,共3页
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0-1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不同测试温度和退火条件下硅橡胶表面状态的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带材的压磁性能。结果表明,非晶带材的阻抗变化|ΔZ|随着压应力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0.1MPa以下的微应力变化非常... 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0-1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不同测试温度和退火条件下硅橡胶表面状态的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带材的压磁性能。结果表明,非晶带材的阻抗变化|ΔZ|随着压应力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0.1MPa以下的微应力变化非常敏感;在13-37℃测试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非晶带材压磁灵敏度增加,37℃时压磁性能最好;退火温度低于300℃时,非晶带材经300℃×0.5h退火处理后,其压磁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压磁性能 硅橡胶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氧化物与再生WC-Co粉制备YG8硬质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仕勇 万珍珍 +1 位作者 付青峰 陈志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5-58,62,共5页
以混合稀土和再生WC-Co粉混合制备YG8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合金性能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合稀土的加入对合金样品的密度和硬度无影响,对合金的矫顽磁力、钴磁和抗弯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明显。与原生WC粉末制备的硬质合金... 以混合稀土和再生WC-Co粉混合制备YG8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合金性能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合稀土的加入对合金样品的密度和硬度无影响,对合金的矫顽磁力、钴磁和抗弯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明显。与原生WC粉末制备的硬质合金相比,再生粉末制备的硬质合金,其钴磁和抗弯强度等性能下降严重,而且组织中出现明显的脱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氧化物 再生WC-Co粉 YG8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432高温合金扭转弯曲高周疲劳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付远 万珍珍 +2 位作者 程香平 王德 郭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5-79,82,共6页
分别对DD432单晶高温合金的疲劳试验样品在750、850℃下对其进行疲劳性能测试。通过采用完全最大主应力的应力组合方式,针对平滑扭转试样进行高周疲劳试验。根据平滑试样试验数据和结果,采用Designlife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带凹口试样的... 分别对DD432单晶高温合金的疲劳试验样品在750、850℃下对其进行疲劳性能测试。通过采用完全最大主应力的应力组合方式,针对平滑扭转试样进行高周疲劳试验。根据平滑试样试验数据和结果,采用Designlife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带凹口试样的扭转疲劳特点,并得出了相应的疲劳寿命关系。结果表明:在载荷谱一致的情况下,750℃时,平滑试样的寿命是带凹口试样的63142.5倍,而在850℃时,则降为3823倍。因此,表面缺陷是降低高温合金使用寿命的主因,其次则是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周疲劳 DD432 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FEM计算3D打印PLA材料拉伸试样的裂纹扩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付远 程香平 +1 位作者 万珍珍 王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以PLA型3D打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3D成型的方式制备出拉伸和扭转试验样本,测定了该材料的弹性力学性能。并通过扩展有限元法(XFEM)进行了样本的拉伸断裂性能计算。为评估PLA材料在3D打印件的应用领域提供了相应的断裂参数,同时也为改... 以PLA型3D打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3D成型的方式制备出拉伸和扭转试验样本,测定了该材料的弹性力学性能。并通过扩展有限元法(XFEM)进行了样本的拉伸断裂性能计算。为评估PLA材料在3D打印件的应用领域提供了相应的断裂参数,同时也为改善3D打印材料力学特性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PLA型3D打印件弹性本构为横贯各向异性;最大拉伸应力为20MPa,拉伸过程中出现的两条裂纹都是以I型和III型裂纹为主,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最大值为1.9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有限元 PLA 3D打印 裂纹扩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电阻片法测定Fe_(bac)Cu_1Nb_3Si_(15.5)B_7/硅橡胶复合薄膜的磁致伸缩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付远 万珍珍 +1 位作者 张友亮 王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51-154,共4页
研究了不同Fe_(bac)Cu_1Nb_3Si_(15.5)B_7非晶粉体与硅橡胶质量比的复合薄膜的磁致伸缩性能,确定了粉体和硅橡胶的比例与复合薄膜的磁致伸缩效应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广义变分原理确定了这种复合薄膜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内应力值的范围。... 研究了不同Fe_(bac)Cu_1Nb_3Si_(15.5)B_7非晶粉体与硅橡胶质量比的复合薄膜的磁致伸缩性能,确定了粉体和硅橡胶的比例与复合薄膜的磁致伸缩效应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广义变分原理确定了这种复合薄膜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内应力值的范围。结果表明:Fe_(bac)Cu_1Nb_3Si_(15.5)B_7非晶粉体与硅橡胶的质量比为3∶1时,复合薄膜的磁致伸缩系数存在极大值。该复合薄膜具有很好的柔性磁弹性能,是制备柔性力敏传感器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非晶粉体 硅橡胶 FebacCu1Nb3Si15.5B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52高温合金空穴增长失效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付远 程香平 +1 位作者 万珍珍 王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3,共5页
采用Gurson失效理论对K452镍基高温合金进行数值模拟,测定了合金的力学特性,并采用Jmatpro对该合金进行步冷曲线计算,得到它的相组成。最后采用ANSYS软件对合金的失效特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步冷过程中,该合金共有7相析出,其中包括... 采用Gurson失效理论对K452镍基高温合金进行数值模拟,测定了合金的力学特性,并采用Jmatpro对该合金进行步冷曲线计算,得到它的相组成。最后采用ANSYS软件对合金的失效特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步冷过程中,该合金共有7相析出,其中包括γ相、γ'、MC和M23C6等偏析相。失效特性则表现为,在相邻的空穴裂纹扩展前沿的塑性应变值最大为0.273,而远离材料空穴的区域没有发现塑性变形,说明K452高温合金内部的空穴是造成合金裂纹扩展及失效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rson失效 K452高温合金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GC-MS法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万珍珍 李亮 +5 位作者 王佳 刘洁 于斐 吴拥军 李文杰 屈凌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12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全扫描模式(SCAN法)优化色谱、质谱条件,采用GC-MS法检测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12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在优化条件下12种多环芳烃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12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全扫描模式(SCAN法)优化色谱、质谱条件,采用GC-MS法检测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12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在优化条件下12种多环芳烃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 2≥0.9951,线性范围为25~650μg/L,检出限最低可达0.50μg/L;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12种多环芳烃菲、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菲、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二苯并[a,l]芘的含量分别为18.26、44.42、43.59、47.39、55.28、44.69、21.34、29.44、11.98、6.55、10.36、1.55 g/kg,占提取物总量的33.4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沥青 多环芳烃 GC-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