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砂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成华 万正义 张成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7-1364,共8页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仅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砂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砂土坡面进行了一系列不同降雨强度、坡角和孔隙比的降雨...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仅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砂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砂土坡面进行了一系列不同降雨强度、坡角和孔隙比的降雨入渗试验,并对应地进行了正交入渗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测量了入渗率、出渗速率及砂土储水增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了雨强、坡角和孔隙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中均无坡面径流现象,与正交入渗边界理论差异显著。通过分析非饱和砂土在传统坡面降雨正交入渗边界条件下的入渗率、出渗速率及砂土储水增量等数值模拟结果与对应的降雨入渗试验结果的差异,证明按正交入渗边界理论计算得到的砂土坡面土体含水率、入渗能力及坡面边界条件转化的判别机制均与实际情况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砂土 非正交入渗 降雨入渗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成华 万正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9-54,共6页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是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的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粉质黏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首先通过对正交入渗理论的综述,揭示并分析目前降雨入渗理论在坡面流模型和边界条件方面的...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是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的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粉质黏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首先通过对正交入渗理论的综述,揭示并分析目前降雨入渗理论在坡面流模型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缺陷。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粉质黏土进行不同降雨强度、坡角和孔隙比的降雨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入渗是并非简单正交分解入渗而是非正交入渗;对于坡角和孔隙比为定值的土坡,具有最大坡面入渗的最优雨强;土的孔隙比越小,降雨初期入渗率随时间变化越快,入渗率趋于稳定状态越快;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并不是随坡角的增大呈单调变化,而存在对应入渗水量最少的最优坡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非正交入渗 降雨试验 入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达西渗流的机理与本构方程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成华 万正义 李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全面认识非达西渗流问题特性,对非达西渗流的产生机理和本构方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评述。非达西渗流的主要机理,除试验误差外,主要是源于流体与孔隙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和机械性相互作用。各种非达西渗流本构方程可分为低渗... 为全面认识非达西渗流问题特性,对非达西渗流的产生机理和本构方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评述。非达西渗流的主要机理,除试验误差外,主要是源于流体与孔隙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和机械性相互作用。各种非达西渗流本构方程可分为低渗透速度的达西渗流下限方程和高雷诺数的达西渗流上限方程两类。提出了非达西渗流研究需要探讨的若干主要问题,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机理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瑞昌段天然鱼苗场的形成原因及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正义 方春林 +6 位作者 邓水山 胡成钰 毛慧玲 付辉云 贺刚 吴斌 王庆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135-137,共3页
长江瑞昌段天然鱼苗场是长江干流重要的天然鱼苗场之一,位于江西瑞昌市码头镇,长19.5 km,宽约0.5-1.0 km。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天然鱼苗场形成的原因,阐述了天然鱼苗场鱼苗特点、现状以及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 长江瑞昌段天然鱼苗场是长江干流重要的天然鱼苗场之一,位于江西瑞昌市码头镇,长19.5 km,宽约0.5-1.0 km。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天然鱼苗场形成的原因,阐述了天然鱼苗场鱼苗特点、现状以及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鱼苗场 资源特点 形成原因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主养大规格鳙鱼鱼种高产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正义 傅雪军 银旭红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4,共2页
鳙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俗称花鲢、胖头、大头鱼,属于全国淡水养殖主推品种,以浮游动物为食,亦食一些藻类和人工配合饲料。近年来,因鳙鱼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销量大增,拉动了价格大幅上涨。据调查显示,
关键词 鳙鱼 池塘主养 技术 鱼种 规格 人工配合饲料 淡水养殖 浮游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水面套养鲢鳙鱼夏花模式不可取
6
作者 万正义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4,共1页
春节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了鱼种放养高峰,各地广大养殖户正为新一年的生产经营而忙碌。笔者近日下乡调研时发现,少数大水面养殖户主养鲢鳙鱼,思路很好,但在放养鱼种时不是一次性放足,而是采取二次放养法,即春节过后先按一定... 春节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了鱼种放养高峰,各地广大养殖户正为新一年的生产经营而忙碌。笔者近日下乡调研时发现,少数大水面养殖户主养鲢鳙鱼,思路很好,但在放养鱼种时不是一次性放足,而是采取二次放养法,即春节过后先按一定比例放养一批大规格鲢鳙鱼种,待到六七月份再放养一批鲢鳙鱼夏花,心想这样做到年底既可以收获成鱼,又可以培育出大规格鲢鳙鱼种,为下一年鱼种放养提供种源,可谓是一举两得。笔者认为,这种在大水面中套养鲢鳙鱼夏花的模式不可取,理由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鱼 大水面 夏花 套养 长江中下游地区 鱼种放养 生产经营 放养鱼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鱼名看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7
作者 万正义 《科学养鱼》 2018年第8期85-86,共2页
生活在水中的鱼原本没有名字,远古时代统称为水虫。因此我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鱼名也很少。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生活需要,先民们对鱼类的了解逐渐增多,便采用形声造字法加以命名,即左边为鱼旁,代表形,右边为声旁,代表读音,这... 生活在水中的鱼原本没有名字,远古时代统称为水虫。因此我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鱼名也很少。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生活需要,先民们对鱼类的了解逐渐增多,便采用形声造字法加以命名,即左边为鱼旁,代表形,右边为声旁,代表读音,这样约定成俗,最终被大家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习性 鱼类 特征和 形态 远古时代 古代文献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