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钨矿“五层楼模式”的结构与构式——以粤北始兴县梅子窝钨矿为例 被引量:50
1
作者 汪劲草 韦龙明 +2 位作者 朱文凤 万方良 莫志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4-899,共6页
南岭脉状钨矿的"五层楼模式",在纵剖面上具正扇形结构,横剖面上具树形分叉结构,平面上沿构造带呈定向脉组(群)分布。从上往下,矿脉分布的分维值(平均1.10)从大变小。认为燕山期含矿岩浆流体沿构造带发生定向的周期性地震泵吸... 南岭脉状钨矿的"五层楼模式",在纵剖面上具正扇形结构,横剖面上具树形分叉结构,平面上沿构造带呈定向脉组(群)分布。从上往下,矿脉分布的分维值(平均1.10)从大变小。认为燕山期含矿岩浆流体沿构造带发生定向的周期性地震泵吸、液压致裂与裂开-愈合。对于同一条矿脉,矿脉的扩展速率与扩展时间决定了脉幅的大小:脉幅越大,扩展速率就越小,扩展时间就越长,起始时间也就越早;而脉幅越小,扩展速率也就越大,扩展时间就越短,起始时间也就越晚。认为脉的扩展速率与液压、围压的相对大小有关:当液压一定时,围压越大,则脉的扩展速率就越小;而围压越小,脉的扩展速率就越大。由于各处围压及扩展时间长短的差异,"五层楼"模式中的中部、深部、侧部、上部的矿脉构式、脉幅具有明显的差异:中部单脉出现分支复合,脉幅稳定;侧部单脉出现自然尖灭或单侧分支尖灭、双则分支尖灭;上部则出现复杂的树形分支,分支自然尖灭或分支与分支之间的复合尖灭,深部可能为自然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钨矿 五层楼模式 液压致裂 脉的扩展速率 分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体的侧伏规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汪劲草 王蓉嵘 +2 位作者 周瑶 万方良 陈彬彬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断裂控制的二维板式矿体中,矿体赋存空间的最小单位为透镜状裂隙,或称为一个成矿构造单元,第一世代的透镜状裂隙群呈雁列状排列,经递进变形逐渐为第二世代的桥构造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成矿波形断裂.提出了单侧伏和复侧伏的概念,认为雁... 断裂控制的二维板式矿体中,矿体赋存空间的最小单位为透镜状裂隙,或称为一个成矿构造单元,第一世代的透镜状裂隙群呈雁列状排列,经递进变形逐渐为第二世代的桥构造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成矿波形断裂.提出了单侧伏和复侧伏的概念,认为雁列成矿透镜状裂隙群彼此平行,其侧伏为单侧伏;雁列成矿裂隙群通过桥构造连通成一条波形控矿断裂,其侧伏为复侧伏.提出了主动侧伏和被动侧伏的概念,认为矿体的倾伏方向与破裂面上主剪应力的方向一致为主动侧伏,否则为被动侧伏.实例研究表明矿体的侧伏向与成矿期的动力学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强调解析成矿构造形成时的动力学过程,对确定隐伏矿体的侧伏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伏 成矿构造单元 动力学 桥构造 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带中弱应变域对赣东北金家坞金矿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劲草 万方良 +2 位作者 罗振家 柯鼎光 王传建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金家坞金矿受控于一条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在脆-韧性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构造变形分解,剪切带内形成以砂岩构造透镜体为弱应变域,以构造板岩为线性强应变带的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构造透镜体弱应变域是一个周期性的流体泵吸中... 金家坞金矿受控于一条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在脆-韧性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构造变形分解,剪切带内形成以砂岩构造透镜体为弱应变域,以构造板岩为线性强应变带的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构造透镜体弱应变域是一个周期性的流体泵吸中心。从早至晚,构造透镜体内产生4期明显的构造-流体事件:无矿雁列石英脉阶段、无矿液压角砾岩阶段、二次变形分解及成矿阶段、成矿后的右旋斜冲挤压阶段。成矿阶段的破裂主要集中在砂岩构造透镜体中早期石英脉或液压角砾岩上,形成以碎裂石英脉及液压角砾岩为主要矿化母岩的透镜状矿体。构造透镜体系统中构造-流体作用是通过变形分解、构造泵吸、液压致裂、裂开-愈合相互有序作用而解耦的。基于对该矿床的成因及构造解析,认为金家坞金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床,而非石英脉型金矿床,长坞坳矿段中砂岩构造透镜体是成矿流体聚积的中心,且深部会出现强应变带分布的无矿"天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透镜体 脆-韧性剪切带 构造致裂 液压致裂 金家坞金矿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达什特卡恩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9
4
作者 万方良 陈爱清 +1 位作者 李祁辉 李志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达什特卡恩斑岩型铜矿位于巴基斯坦查盖斑岩型铜矿带北端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上,迄今为止,矿区内已发现有两个规模很大的铜矿化体。笔者在以往勘查资料和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和地球... 达什特卡恩斑岩型铜矿位于巴基斯坦查盖斑岩型铜矿带北端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上,迄今为止,矿区内已发现有两个规模很大的铜矿化体。笔者在以往勘查资料和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矿区出露东西两个矿化体,主要与两个英云闪长斑岩岩株以及一个侵入角砾岩管有关;斑岩体中蚀变以钾化和绢英岩化为主,泥化较弱,青磐岩化分布在蚀变带最外围。氧化矿石矿物以孔雀石和硅孔雀石为主,次生矿石矿物以辉铜矿和铜蓝为主,原生矿石矿物以黄铜矿和斑铜矿为主。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西部矿化体铜元素异常面积约0.45 km2,平均值482.97×10-6,东部角砾岩矿化体异常面积约0.32 km2,平均值2238×10-6,矿区钼含量平均值为21×10-6,经调查铜异常为矿致异常。激发极化法测量显示西部异常范围小,电阻率很低,在45~90 m范围内可能是含硫化物所致,而东部异常范围大,电阻率低,经查证与热液侵入角砾岩管有关。在西部矿化体施工了3个钻孔进行异常查证,结果显示铜平均含量0.079%~0.28%。经分析研究认为,在达什特卡恩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什特卡恩 巴基斯坦 查盖 斑岩型铜矿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