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1
1
作者 万文萃 刘宇莹 +3 位作者 尹向可 杨果果 荣军博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商品名Lucentis)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的疗效。方法将自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经广角照相系统(retcamⅢ)行ROP筛查后诊断为AP-ROP的2...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商品名Lucentis)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的疗效。方法将自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经广角照相系统(retcamⅢ)行ROP筛查后诊断为AP-ROP的26例36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病变转归情况。结果 36眼中病变位于1区者20眼,病变位于2区者16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者2眼,合并玻璃体积血者10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未见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眼内炎等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行一次玻璃体内注射治愈者32眼,治愈率为88.89%。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周内,合并虹膜新生血管的2眼新生血管均消退。2眼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P-RO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7
2
作者 万文萃 张向东 +2 位作者 李晓丹 张楠楠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C/3F/8气体填充玻...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嘱患者俯卧位7~14d,术后随访6~14个月,OCT观察黄斑裂孔情况,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至随访期末,24眼中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7眼(70.83%)。术后1个月内22眼(91.67%)黄斑裂孔经0CT证实完全闭合,且随访期内未见复发;另2眼黄斑裂孔术后6个月始终未闭合,其中1眼为术前合并有玻璃体积血及黄斑裂孔周围脉络膜挫伤者,1眼为爆炸伤后2a才要求手术者。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够有效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并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1
3
作者 万文萃 刘宇莹 +3 位作者 杨果果 庞雪娜 尹向可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4例(64眼),根据手术方...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4例(6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一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为单纯玻切组,另一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为联合手术组,观察两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结果 64例64眼中,单纯玻切组36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90 log MAR,术后平均为0.41 log MAR;联合手术组28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89 log MAR,术后平均为0.62 log MAR;两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均率为100%;联合手术组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较高,为92.9%,单纯玻切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联合行黄斑加固术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加固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63
4
作者 万文萃 龙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3-679,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鹿晓燕 史小玲 +2 位作者 万文萃 曾奎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的黄斑囊样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6例10眼,10眼均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1 mL,含雷珠单抗1 mg)治疗,病情反复者可...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的黄斑囊样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6例10眼,10眼均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1 mL,含雷珠单抗1 mg)治疗,病情反复者可重复注射。随访不少于12个月,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多焦电生理峰值的变化。结果视力注射前为5/400~20/200,注射后12个月提高至10/200~10/50。注射前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526.8μm,注射后12个月为192.4μm。9眼黄斑区多焦电生理的峰值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1眼改变不明显。随访期间2眼有一过性眼压升高,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的黄斑囊样水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黄斑囊样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家系ZNF644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4
6
作者 田磊 万文萃 +5 位作者 郭辉 王天云 卢杰 夏昆 金学民 胡正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明确10个高度近视家系是否与ZNF644基因突变有关。方法收集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10个高度近视家系,对同意参加本研究的99例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提取所有成员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PCR方法,对家系先证者ZNF644基因的外显子各片... 目的明确10个高度近视家系是否与ZNF644基因突变有关。方法收集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10个高度近视家系,对同意参加本研究的99例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提取所有成员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PCR方法,对家系先证者ZNF644基因的外显子各片段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正、反双向测序。结果 10个高度近视家系先证者ZNF644基因测序发现3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rs358691、rs17131232和rs76101054,未发现ZNF644基因突变。结论高度近视存在遗传异质性,遗传性高度近视发病可能只部分与ZNF644基因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ZNF644基因 PCR检测 遗传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3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彦芳 李志刚 万文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睫毛下切口入路和经上颌窦柯-陆氏入路,分别在直视下和鼻内窥镜下联合修复眶底骨折,解除粘连和嵌顿,还纳眶内容物。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 目的探讨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睫毛下切口入路和经上颌窦柯-陆氏入路,分别在直视下和鼻内窥镜下联合修复眶底骨折,解除粘连和嵌顿,还纳眶内容物。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球牵拉试验及眼外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手术前均存在眼球凹陷,患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相差4.0~8.0(5.0±1.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8,P=0.000);正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均有垂直复视;31眼眼球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眼球向上被动牵引时存在阻力),眼球向上和向下运动均明显受限。手术后3个月,31眼眼球凹陷均得到满意恢复,患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相差0~1.0(0.3±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P=0.200)。手术前后自身患眼眼球突出度比较,相差2.0~5.0(3.0±0.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6,P=0.000);31眼中28眼正前方复视消失,16眼前下方复视消失;31眼眼球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眼球向上被动牵引时不存在阻力),眼球上转均恢复正常,15眼仍有下转受限。结论鼻眼联合手术入路修复爆裂性眶底骨折,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损伤相对较轻,临床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严重的大范围眶底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眶底骨折 下睑睫毛下入路 上颌窦柯-陆氏入路 鼻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底及后极部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庞雪娜 杨鸽 +3 位作者 万文萃 刘宇莹 杨果果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底及后极部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分析各种检查在高度近视不同进展阶段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屈光度大小分为...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底及后极部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分析各种检查在高度近视不同进展阶段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屈光度大小分为A、B两组,A组屈光度为-6.00^-10.00 D,B组屈光度为-10.25^-26.00 D,测量眼轴长度后,分别行眼底彩照、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各项检查中的表现。结果 A组眼轴长度为(26.52±1.70)mm,眼底彩照73.08%表现为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此时OCT、B超、3D-MRI未显示特殊改变;B组眼轴长度为(28.80±2.24)mm,眼底彩照88.24%出现较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更严重的表现,OCT表现出各种特征性改变,B超可以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分级,3D-MRI表现出眼球的各种形态改变。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10.00 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轻,屈光度>-10.00 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重;眼底彩照可早期显示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随病变进展,与OCT、B超、3D-MRI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眼底彩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眼部B超 3D-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应用抗VEGF药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宏卓 王培玉 +1 位作者 方梦园 万文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真实世界中白内障手术前后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效果,进而观察DME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积极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 目的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真实世界中白内障手术前后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效果,进而观察DME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积极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88例(88眼)患者术前6个月内诊断为DME合并白内障而行白内障手术,并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1次。预后指标主要包括术后3个月、6个月视网膜下液或视网膜内液的发展、抗VEGF药物注射时间、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央凹厚度(CST)。结果患者白内障手术前BCVA(logMAR)为2.40±0.49,术后1个月为1.02±0.70,术后6个月为0.80±0.63,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眼术前黄斑CST为(335.364±54.44)μm,白内障术后1个月、6个月黄斑CST分别为(226.37±84.85)μm和(213.63±91.9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有视网膜内液或下液88眼(100.00%),术后40眼(45.45%)出现新的或增加的视网膜内液或下液,但有新增积液者黄斑CST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真实世界里,合并白内障的DME患者可行白内障手术,只要规律进行抗VEGF治疗,DME的恶化不会影响患者的BC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白内障手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央凹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伟伟 龙洋 +1 位作者 刘宏卓 万文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为DR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5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筛查糖尿病者300人,其中体检确诊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118人)...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为DR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5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筛查糖尿病者300人,其中体检确诊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118人)、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于眼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182例)。根据2019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DR PPP)进行DR的诊断和分级,结合眼底检查结果将研究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无DR组(NDR组,57例)、非增生型DR组(NPDR组,64例)和增生型DR组(PDR组,61例)。各组研究对象血浆褪黑素水平利用ELISA试验试剂盒进行检测,评估血浆褪黑素水平与DR风险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红素(T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等差异。结果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受试者血浆褪黑素浓度分别为(72.83±16.25)ng·L^(-1)、(60.38±13.43)ng·L^(-1)、(44.48±10.30)ng·L^(-1)和(44.69±8.95)ng·L^(-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血浆褪黑素可作为诊断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AUC=0.893,P<0.001)。所有受试者血清Tb与褪黑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NP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Tb与褪黑素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 2=0.360、0.183,均为P<0.001)。血清Tb、血浆hs-CRP的增高和25(OH)VitD3的降低均与DR的进展有关。不同研究组中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降低,血浆褪黑素可作为诊断DR的敏感、特异指标,且血清Tb与褪黑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例对照研究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