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化床和薄层热风干燥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万忠民 马佳佳 +2 位作者 鞠兴荣 许进田 张荣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1,共6页
研究流化床和薄层热风干燥在干燥温度50、60、70℃条件下对高水分稻谷水分变化的影响,分析稻谷加工品质(爆腰率)和稻米质构品质(硬度、黏着性、咀嚼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的稻谷,在同一干燥温度条件下流化床干燥速率... 研究流化床和薄层热风干燥在干燥温度50、60、70℃条件下对高水分稻谷水分变化的影响,分析稻谷加工品质(爆腰率)和稻米质构品质(硬度、黏着性、咀嚼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的稻谷,在同一干燥温度条件下流化床干燥速率大于薄层热风干燥,但是加工品质略差,对发芽率没有影响。干燥温度为50℃时,流化床和薄层热风干燥稻米的品质较好。稻谷干燥温度和整精米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流化床干燥后稻米的硬度、黏着性、胶性与爆腰率呈显著性相关,薄层热风干燥后稻米黏着性、胶性与爆腰率呈显著性相关,其他质构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热风薄层 干燥 粳稻 加工品质 质构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植物油脂酸值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万忠民 郑刚 张红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了微波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对植物油脂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当微波参数变化时 ,植物油的酸值指标也随之而变 ,且其受影响程度与植物油的不饱和程度有关。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强度 时间 植物油 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万忠民 鞠兴荣 +2 位作者 姚琦 王谷炜 竺雯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92,共4页
我国许多中药材中含有有效的抗氧化物质。本文采用水煮法提取甘草、葛根、垂盆草中的抗氧化物质,再利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提取物加以分离提纯。将提取物加入菜籽油中,放入恒温箱中在60℃条件下保存,通过定时测... 我国许多中药材中含有有效的抗氧化物质。本文采用水煮法提取甘草、葛根、垂盆草中的抗氧化物质,再利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提取物加以分离提纯。将提取物加入菜籽油中,放入恒温箱中在60℃条件下保存,通过定时测定菜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来研究中药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茶多酚与VE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甘草、葛根、垂盆草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可以与茶多酚和VE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提取 油脂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降压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特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万忠民 杜健嵘 +1 位作者 舒水明 胡兴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降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存在的弊端。其特点是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将高压发生器发生出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 在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降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存在的弊端。其特点是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将高压发生器发生出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在发生温度与压力允许的范围内,使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较两级吸收式循环高,从而在相同的冷凝条件下减小了其压力。分析了新型空调系统的性能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新型系统整体效率的主要因素是LiBr溶液的浓度及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新型吸收式循环热源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3.5℃,整体效率比两级吸收式系统有较大提高,最大提高46.4%,其集热面积单耗最大减小47.1%,热源单耗是两级系统的0.21,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吸收式制冷 理论分析 太阳能 热源可利用温差 整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和气调储藏对油菜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万忠民 李红 +1 位作者 许进田 张荣广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84,共6页
采用不同温度(15、25、35℃)和不同氧气体积分数(2%、5%、10%、15%、21%)对油菜籽进行储藏,每隔20 d测定一次储藏油菜籽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指标,探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80 d的储藏期内,储藏条件(时间、... 采用不同温度(15、25、35℃)和不同氧气体积分数(2%、5%、10%、15%、21%)对油菜籽进行储藏,每隔20 d测定一次储藏油菜籽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指标,探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80 d的储藏期内,储藏条件(时间、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对油菜籽含油率、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显著,不同储藏条件下油菜籽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升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低温和低氧气体积分数有利于油菜籽的安全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含油率 酸值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在超临界CO_2中的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万忠民 云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超临界CO2 有溶解脂肪酸的能力 ,且溶解度随着CO2 的密度变化 ,本文使用气液交替高压相平衡测定装置测定了在温度 4 0℃和 5 0℃、压强为 7.5 0~ 2 7.0 0Mpa范围内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芥酸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 超临界CO2 有溶解脂肪酸的能力 ,且溶解度随着CO2 的密度变化 ,本文使用气液交替高压相平衡测定装置测定了在温度 4 0℃和 5 0℃、压强为 7.5 0~ 2 7.0 0Mpa范围内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芥酸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探讨了超临界CO2 萃取分离脂肪酸工作的可行性。并将部分数据与文献数据进行了对比。在本文测定范围内其关系是 :脂肪酸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 ,压力越高 ,CO2 密度越大 ,溶解度越大。不同的脂肪酸 ,随着溶质的总碳数上升时溶解度下降 ,从而使按照脂肪酸碳数不同进行分离成为可能。另外 ,脂肪酸中所含双键的不同溶解度也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溶解度 测定 气液交替高压相平衡测定装置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电子器件散热的微小型平板LHP蒸发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忠民 刘伟 +1 位作者 张亮 明廷臻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6期2197-2200,2204,共5页
提出了微小型平板LHP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分析了LHP的工作原理以及运用于电子器件散热的优点.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汽、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微小型平板LHP蒸... 提出了微小型平板LHP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分析了LHP的工作原理以及运用于电子器件散热的优点.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汽、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微小型平板LHP蒸发器具有较高热流的散热能力,加热表面的温度水平较低,均温性较好,有利于电子器件的散热.提出微小型平板LHP存在侧壁效应传热极限,由于该极限的存在,系统传热能力在17.5×104W·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P 微小型 蒸发器 电子器件散热 侧壁效应传热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温度下稻谷的品质劣变 被引量:46
8
作者 万忠民 徐宁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探讨了在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 ,稻谷的发芽率、脂肪酸和粘度等指标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品质劣变 储藏温度 稻谷 储藏条件 变化情况 发芽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无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忠民 鞠兴荣 杨国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粮食是农产品中的大宗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安全生产、加工、储运技术的研究开发。本文主要分析了粮食安全无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的需求,介绍当前粮食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当前粮食安全控制技... 粮食是农产品中的大宗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安全生产、加工、储运技术的研究开发。本文主要分析了粮食安全无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的需求,介绍当前粮食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当前粮食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无污染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盆草的提取及保健口服液的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忠民 鞠兴荣 潘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2-225,共4页
用蒸馏水对垂盆草进行浸泡、煮沸、过滤、并将滤液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萃取产物。利用萃取产物、垂盆草新鲜草和干草分别配制不同口味的保健型垂盆草口服液。通过评定:鲜垂盆草有独特难闻的味道,垂盆草干草在干燥过程... 用蒸馏水对垂盆草进行浸泡、煮沸、过滤、并将滤液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萃取产物。利用萃取产物、垂盆草新鲜草和干草分别配制不同口味的保健型垂盆草口服液。通过评定:鲜垂盆草有独特难闻的味道,垂盆草干草在干燥过程中其有效成分(如垂盆草甙)容易氧化分解,从而失去疗效。合适配方为:萃取产物0.05%,葡萄糖5%,蜂蜜1%,盐0.03%,维生素C0.01%,香精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提取 保健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平板CPL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忠民 刘伟 +1 位作者 张亮 明廷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度,提出了工质传输系数作为选取工质的重要指标。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气、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得出蒸发器内的温度分布及由于侧壁效应对多孔芯传热传质与传热极限的影响,同时提出小型平板CPL系统存在侧壁效应传热极限,它是影响系统最大传热量的一个重要极限,在设计小型平板CPL必须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效应 传热极限 多孔介质 工质传输系数 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 小型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忠民 沈玲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苦参中黄酮类物质,用正交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在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40(m/V)、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95℃条件下提取量最大。将提取物加入猪油及菜籽油中,放入恒温箱在60℃条件下保存,通过定时测定猪油...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苦参中黄酮类物质,用正交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在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40(m/V)、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95℃条件下提取量最大。将提取物加入猪油及菜籽油中,放入恒温箱在60℃条件下保存,通过定时测定猪油和菜籽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研究苦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添加茶多酚的试样和空白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了苦参提取液的试样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均明显低于空白试样和添加茶多酚的试样,说明苦参中黄酮类物质可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反应,且其抗氧化性明显优于茶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酮类物质 提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对草莓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万忠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将刚采摘的草莓浸入不同浓度的植酸和山梨酸钾溶液中30s,然后在常温条件下保存,通过对草莓进行糖分和酸度测定,研究植酸对草莓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5%~0.15%植酸用于草莓保鲜,可以延缓果实中维生素的降解,保持果实中... 将刚采摘的草莓浸入不同浓度的植酸和山梨酸钾溶液中30s,然后在常温条件下保存,通过对草莓进行糖分和酸度测定,研究植酸对草莓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5%~0.15%植酸用于草莓保鲜,可以延缓果实中维生素的降解,保持果实中的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常温条件下可以保鲜一周,明显延长草莓贮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草莓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直立管道中两相自然循环流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忠民 苏卡林 +1 位作者 王勇 周刚 《低温与特气》 CAS 2003年第5期14-16,共3页
分析了低温系统直立管道中的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过程,同时分析了低温系统由于自然循环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水锤冲击和低温系统卸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低温直立管道中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的两相流动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低温系统中由于... 分析了低温系统直立管道中的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过程,同时分析了低温系统由于自然循环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水锤冲击和低温系统卸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低温直立管道中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的两相流动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低温系统中由于漏热所引起的自然循环不稳定性的特点,为分析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率 低温系统 自然循环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温度下小麦的品质劣变 被引量:21
15
作者 万忠民 吴琳 《粮油食品科技》 2005年第6期6-7,共2页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储备粮,小麦陈化是粮食储存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测定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小麦的脂肪酸值和发芽率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探讨小麦品质劣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藏时间越长,储藏温度越高,小麦的脂肪...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储备粮,小麦陈化是粮食储存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测定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小麦的脂肪酸值和发芽率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探讨小麦品质劣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藏时间越长,储藏温度越高,小麦的脂肪酸值越大,发芽率越低,小麦的品质下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度 储藏时间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集热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忠民 刘用鹿 +1 位作者 舒水明 王标华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分析了影响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集热面积的因素;得出系统集热面积单耗的日逐时值;根据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集热器集热面积的新方法,并以2级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结果表明,为减少集热面积... 分析了影响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集热面积的因素;得出系统集热面积单耗的日逐时值;根据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集热器集热面积的新方法,并以2级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结果表明,为减少集热面积,优化系统,须对太阳能空调系统增设蓄热装置。太阳能吸收式空调运行在8:00~18:00时,系统所需的最小集热面积单耗为1.085 m2/m2,其对应的蓄热器的容积单耗为0.036 3m3/m2,且随着太阳能空调运行时间的缩短,最小集热面积单耗减小,蓄热器容积单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调 吸收式 集热面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忠民 舒水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式循环 ,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 ,解决传统吸收式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时存在的弊端。这种新型混合式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 ,发现影响系统COP值的因素主要是L...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式循环 ,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 ,解决传统吸收式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时存在的弊端。这种新型混合式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 ,发现影响系统COP值的因素主要是LiBr溶液浓度与低压发生器中的压力。在溶液浓度与压力的允许范围内时 ,新型循环的高压发生器再生出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 ,提高高压吸收器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 ,得出影响系统热力系数 (COP)可达 0 .5 5 ,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溴化锂 吸收式 可利用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温度下植物油的品质劣变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万忠民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探讨了 4种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储存温度、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 :储藏温度越高 ,储藏时间越长 ,过氧化值和酸值增加越大 ;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 ,植物油的品质劣变与自身的成分有关。
关键词 品质劣变 储藏温度 储藏时间 种植 植物油 变化规律 试验 过氧化值 储存温度 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蓄能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万忠民 舒水明 胡兴华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根据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该循环的新型高效蓄能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与传统的蓄热方式和蓄冷方式蓄能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分析,在相同蓄冷量情况下,新型蓄能系统的蓄能体积是传统系统蓄能体积的1... 根据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该循环的新型高效蓄能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与传统的蓄热方式和蓄冷方式蓄能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分析,在相同蓄冷量情况下,新型蓄能系统的蓄能体积是传统系统蓄能体积的1/10以下,从而为促进蓄能装置小型化、推动小型太阳能空调的商品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收式 蓄能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万忠民 杜健嵘 +2 位作者 舒水明 胡兴华 王标华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分析影响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的主要因素:集热器进出口热水的温度、各设备中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与压力。根据两级吸收式循环的特点,可以运用溶液混合观点构造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运用仿真程序得出了太阳能两... 分析影响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的主要因素:集热器进出口热水的温度、各设备中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与压力。根据两级吸收式循环的特点,可以运用溶液混合观点构造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运用仿真程序得出了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在集热器出口温度在77.5℃左右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整体效率,为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调 两级吸收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