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连接界面地层地震反射波场的正演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成禹 万学娟 倪长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5期425-432,共8页
当介质中存在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的裂隙时,会形成弱连接界面。地震波传播时,界面两侧的质点不再满足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位移差与该点的应力呈线性关系。界面的这种弱连接特性可以用法向柔量和切向柔量来表示,柔量值越大,界面的接触程度和... 当介质中存在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的裂隙时,会形成弱连接界面。地震波传播时,界面两侧的质点不再满足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位移差与该点的应力呈线性关系。界面的这种弱连接特性可以用法向柔量和切向柔量来表示,柔量值越大,界面的接触程度和质点位移的连续性就越差。讨论了界面柔量对PP反射波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法向柔量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大于切向柔量;建立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弱连接界面地层地震反射波场正演方法;通过用正演方法合成的(τ,p)域地震记录,讨论了含有弱连接界面模型的波场特征,给出了(τ,p)域波场的动校正方法。模拟试验和动校正结果说明方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连接界面 线性滑动界面 柔量 反射率法 动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识别
2
作者 丁博钊 杨静 +3 位作者 万学娟 马宁 秦川 滕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5-1164,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基于常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难以准确刻画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系统。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能够对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进行准确识别,结合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分析,...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基于常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难以准确刻画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系统。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能够对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进行准确识别,结合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分析,厘清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为英中地区有利区带划分和优选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①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较好地解决了英中地区下干柴沟组地层产状成像不准、断裂成像不清的问题,通过对新处理地震资料重新解释,发现在XI号断裂和IV号断裂相交形成的“夹角区”内,下干柴沟组盐间地层存在多个小型滑脱断层,与盐下地层发育的叠瓦冲断断裂分属不同断裂体系;②基于新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提取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揭示盐间小型滑脱断层在平面上呈反“S”形展布,与北北东向的区域挤压构造应力背景吻合,发育时期为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烈挤压定型阶段;③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对局部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目前在“夹角区”内识别了六个有利圈闭,部分井已获得高产,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盐间断裂系统 滑脱构造 多方位网格层析成像技术 分方位倾角扫描 柴达木盆地 英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衍射方向分析图解法
3
作者 熊信柏 万学娟 +1 位作者 马俊 黎晓华 《中国冶金教育》 2022年第3期26-30,共5页
衍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在布拉格方程、结构因子、干涉函数、劳厄方程等知识点都有介绍,知识点之间教学内容条块分割,不利于理解和分析。给出了一种图解演示衍射必要条件的教学方法,借助波失和波相位关系的图解分析,对形成衍射时原子间位... 衍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在布拉格方程、结构因子、干涉函数、劳厄方程等知识点都有介绍,知识点之间教学内容条块分割,不利于理解和分析。给出了一种图解演示衍射必要条件的教学方法,借助波失和波相位关系的图解分析,对形成衍射时原子间位置向量与衍射矢量间不同条件下相互结果进行分类讨论,强化了布拉格方程、结构因子、干涉函数以及劳厄方程等教学内容间的内在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布拉格方程 劳厄方程 结构因子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 被引量:7
4
作者 曹晓莉 刘斌 +3 位作者 王淑荣 万学娟 张廷廷 张海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9,6,共10页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和效率,研究了BP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提出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对网络权值的更新过程进行改进,当均方根误差在权值更新后超过设定的误差范围,则权值更新取消;在既...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和效率,研究了BP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提出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对网络权值的更新过程进行改进,当均方根误差在权值更新后超过设定的误差范围,则权值更新取消;在既定的误差范围内,权值更新则被接受,且学习速度发生变化。分析不同地震属性对初至波识别的可行性,选取均方根振幅比、曲线长度比、振幅、频率等4种特征属性进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初至拾取效果优于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实际资料测试验证,改进方法构建的网络结构简单,参数少,收敛速度快,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抗噪能力,初至拾取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动量法 可变学习速度法 神经网络算法 抗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Q体建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宏良 刘占军 +3 位作者 万学娟 王泽丹 程展展 张学银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7,132,共5页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传播介质的吸收衰减,接收到的地震信号频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因此必须对其衰减进行补偿。VSP数据接收的是直达波,旅行时短,信噪比高,应用谱比法计算的Q值比较可靠。然而工区内的VSP数据毕竟有限,仅几口井...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传播介质的吸收衰减,接收到的地震信号频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因此必须对其衰减进行补偿。VSP数据接收的是直达波,旅行时短,信噪比高,应用谱比法计算的Q值比较可靠。然而工区内的VSP数据毕竟有限,仅几口井的Q值代表不了整个区域。基于常规Q值经验公式及拟合Q值计算方法,依托拾取的精确速度谱,通过VSP数据计算的Q值进行标定,进而建立区域内的拟合Q体。通过实际应用及对比,该技术可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和频率均有所提高,计算的Q值可靠,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合Q体 吸收衰减 分辨率 振幅谱 谱比法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