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及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30
1
作者 邢莹莹 吕典秋 +4 位作者 魏琪 万书明 董学志 邱彩玲 金光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50,共8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特征,2012-2013年从黑龙江省克山县、绥化市、哈尔滨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采集具有疮痂病病斑的马铃薯块茎,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根据16SrRNA基因的差异采用分子手段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 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特征,2012-2013年从黑龙江省克山县、绥化市、哈尔滨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采集具有疮痂病病斑的马铃薯块茎,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根据16SrRNA基因的差异采用分子手段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种类和致病性鉴定,并对txtAB阳性菌株采用萝卜幼苗法或马铃薯致病性试验测定其致病性。共分离出74株菌株,鉴定出致病性菌株26株,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或S.europaeiscabiei 21株,S.turgidiscabies 3株和S.acidiscabies 2株。所有的致病性菌株中共有4种致病岛基因型,即nec1+/tomA+、nec1-/tomA+、nec1+/tomA-和nec1-/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STREPTOMYCES spp. 致病岛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细菌群落特征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方海瑞 刘俊杰 +5 位作者 陈雪丽 姜宇 刘株秀 顾海东 万书明 肖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5,共12页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但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关键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尚未充分明确。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4年长期黑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与土壤理化性质、细...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但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关键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尚未充分明确。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4年长期黑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与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和大豆产能间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与无肥(NoF)对比,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化肥配施秸秆(CFS)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单施秸秆(S),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M)。相比于NoF,施肥导致富营养型细菌类群(r策略)与寡营养型细菌类群(K策略)的比值增加。长期秸秆还田(S和CFS)和施用化肥(CF)增加了细菌网络复杂性,而长期添加有机肥(M和CFM)降低了网络复杂性。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铵态氮、碳氮比、细菌网络结构复杂性和关键类群[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丰度与大豆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配施化肥(CFM)有利于提高关键功能微生物类群丰度、群落多样性和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施肥措施 土壤理化性状 细菌关键类群 大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马铃薯品种感染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症状 被引量:2
3
作者 邱彩玲 吕文河 +7 位作者 吕典秋 白艳菊 魏琪 刘尚武 董学志 耿宏伟 万书明 魏峭嵘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3,共5页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根据植株及块茎的症状,汰除感病的马铃薯种薯,是控制PSTVd传播和危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分离并鉴定了PSTVd的分...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根据植株及块茎的症状,汰除感病的马铃薯种薯,是控制PSTVd传播和危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分离并鉴定了PSTVd的分离物351-17,利用PSTVd田间接种技术,分别接种了4个黑龙江省常用的马铃薯品种‘夏坡地’、‘克新18’、‘荷兰15’和‘尤金’,对其侵染后第一代的株高、叶片、块茎外观和单株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个供试马铃薯品种感染PSTVd后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症状,其中‘克新18’在株高、叶片和块茎的症状方面最为明显,单株产量下降显著,表明其对PSTVd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VD 马铃薯品种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宿飞飞 孙慕华 +10 位作者 李勇 刘尚武 刘振宇 王绍鹏 万书明 陈曦 高云飞 张静华 秦斐斐 胡林双 吕典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9期47-53,共7页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铃薯植株叶片较常规灌溉处理气孔器密度低、闭合程度大,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小,叶片细胞保证了细胞器的功能,使马铃薯植株表现较强抗旱性。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灌溉条件下随着含水量降低,分根交替灌溉处理较对照处理更能增强细胞抗氧化活性。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含水量时期均高于CK处理,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植株抗氧化能力更强;MDA活性较对照处理低,因此,受氧化胁迫轻。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整体生长势。控水灌溉复水后,植株整体变化和累积速率高于CK处理,保证马铃薯产量。以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诱导马铃薯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酶活性的正向调节,增强了马铃薯对于干旱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旱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非充分灌溉下的马铃薯高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分根交替灌溉 生理性状 超微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发电机组抽凝运行控制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万书明 曹萍 +1 位作者 陈利维 王旭波 《齐鲁石油化工》 2015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炼油厂利用15 MW汽轮发电机组抽凝运行,平衡调控炼油装置中、低压蒸汽系统,通过该机组抽凝运行控制程序优化改进全厂中、低压蒸汽系统平衡,确保了炼油装置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机组抽凝工况安全运行,使机组发电负荷提高20%左右,达到... 炼油厂利用15 MW汽轮发电机组抽凝运行,平衡调控炼油装置中、低压蒸汽系统,通过该机组抽凝运行控制程序优化改进全厂中、低压蒸汽系统平衡,确保了炼油装置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机组抽凝工况安全运行,使机组发电负荷提高20%左右,达到炼油厂节能降耗,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凝运行 中低压蒸汽系统平衡 程序控制 热能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不同杂粮作物连作土壤化学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昕 陈雪丽 +5 位作者 万书明 王爽 张磊 王晓军 李伟群 肖洋 《土壤与作物》 2022年第2期226-234,共9页
土壤化学特性和酶活性与施肥水平密切相关,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黑土区连续四年种植豆科作物(绿豆和红小豆)和禾本科作物(高粱)的施肥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取不施肥、施化肥和施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分析施肥对不同杂... 土壤化学特性和酶活性与施肥水平密切相关,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黑土区连续四年种植豆科作物(绿豆和红小豆)和禾本科作物(高粱)的施肥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取不施肥、施化肥和施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分析施肥对不同杂粮作物的土壤有机质、pH、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连作杂粮作物土壤pH值,但与不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禾本科植物土壤pH降低的幅度高于豆科作物土壤。连作绿豆的土壤中,与不施肥相比,施化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8.4%,23.1%,21.7%和67.2%;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且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连作红小豆的土壤中,与不施肥相比,施化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连作高粱土壤中,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显著降低了速效钾含量,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酶活性方面,除施化肥处理下连作红小豆土壤磷酸酶活性低于连作高粱外,其他相同施肥处理下种植豆科作物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高粱土壤,种植高粱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豆科作物。因此,施肥和杂粮作物种类均是影响土壤化学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黑土 杂粮 施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