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02年上海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丁韻珍 苏犁云 +1 位作者 孙家娥 徐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2000-2002年 上海 小儿 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原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至2005年上海市1450份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徐锦 孙家娥 +2 位作者 苏犁云 杨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对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今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1至2005年住院的腹泻婴幼儿1450份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粪便标本中用机械抽样... 目的对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今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1至2005年住院的腹泻婴幼儿1450份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粪便标本中用机械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63份,建立套式RT-PCR的方法,从粪便中检测轮状病毒基因并进行G和P型别的分型。结果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季节是10~12月份,2岁以内的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79.9%(290/363)。G1型所占比例在2001年最多为28.8%(25/87),以后逐年下降至2004年的1.7%(1/60),但2005年又回升至7.0%(4/57)。G3型在5年间均是最主要的流行型别。存在但少见的流行型别是G2和G4型,2001和2002年分别为14.9%(13/87)和5.0%(5/100)。每年的主要流行株均为P[8],不同年份尚流行少量的P[4]和P[6]型。G3P[8]成为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其次的流行型别包括2001和2003年份的G1P[8],2002年的G3、P混合型,2004至2005年的G3、P未知型。结论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轮状病毒流行型别显示了一定的变化规律,G3、P[8]及其组合G3P[8]是5年间上海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不同年份尚有一些其他已知和未知型别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至2005年上海部分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诺若病毒分子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锦 孙家娥 +2 位作者 苏犁云 杨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诺若病毒检测,对其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以了解诺若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特征,为该病原体所致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至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诺若病毒检测,对其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以了解诺若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特征,为该病原体所致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至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首先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在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标本中,每隔8个标本按编号顺序行机械随机抽样,建立RT-PCR方法进行诺若病毒的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通过Clustal W和Mega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534份,轮状病毒抗原阴性4084份,机械随机抽得484份用于诺若病毒检测,45/484份(9.3%)检测到诺若病毒。对诺若病毒感染季节分布和患儿年龄特点的分析表明,除4月和7月份未检测到诺若病毒外,其余各月份均检测到诺若病毒,其高发的月份是8至11月。5~6月也呈一个小高峰。77.8%(35/45)的患儿<2岁,其中6~11个月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达35.6%(16/45),<6个月的婴儿占20%(9/45)。GⅡ-4型是这5年间尤其是2003年之后的主要流行型别,2001至2002年尚存在其他的流行型别GⅡ-3和GⅡ-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若病毒 基因组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学枋 王晓红 +3 位作者 赵国昌 王岱明 王顺林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经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联反应(MPDNA-PCR法)及培养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占同期肺炎总数的15.87%。发病年龄<5岁者86.45%,而3岁以内者为64.58%,最小年龄仅l20/30月。除肺炎外有肺外多器官损害者21例(21.88%)。96例中... 经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联反应(MPDNA-PCR法)及培养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占同期肺炎总数的15.87%。发病年龄<5岁者86.45%,而3岁以内者为64.58%,最小年龄仅l20/30月。除肺炎外有肺外多器官损害者21例(21.88%)。96例中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者23例(23.96%),其中腺病毒(ADV)及呼吸道台胞病毒(RSV)各5例,副流感病毒ⅠⅢ或Ⅱ(PⅣ-ⅠⅢ,Ⅱ)13例。全部病例均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好转率达10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炎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和免疫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锦 +2 位作者 杨毅 孙家娥 苏犁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构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DNA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观察,为RSV的免疫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表达RSV-F蛋白的质粒pcD-F,接种BALB/c小鼠后以RSV long株进行攻击,于攻击当日和攻击后第5、14天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 目的构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DNA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观察,为RSV的免疫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表达RSV-F蛋白的质粒pcD-F,接种BALB/c小鼠后以RSV long株进行攻击,于攻击当日和攻击后第5、14天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SV特异性IgG抗体和分泌RSV特异性IFN-γ的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RSV-RNA的含量。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RSVlong株攻击后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pcD-F免疫小鼠后,产生RSV特异性IgG抗体(滴度1∶60),RSV攻击后第14天,pcD-F免疫小鼠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至1∶2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SV攻击后,pcD-F免疫小鼠分泌RSV特异性IFN-γ的淋巴细胞升至99个/1×105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个/1×105细胞(P<0.05)。pcD-F免疫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肺部RSV得到有效的清除。结论成功构建的RSV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DNA疫苗 抗体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486对胎鼠肺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徐锦 夏绿蒂 +2 位作者 朱列伟 金勤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的可能作用位点,以分离培养的肺Ⅱ型上皮细胞为主要材料,通过板层小体染色的方法,观察Ru486对该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血清培液中Ru48610^(-4)mol/L至培养第1d或10^(-5)mol/L...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的可能作用位点,以分离培养的肺Ⅱ型上皮细胞为主要材料,通过板层小体染色的方法,观察Ru486对该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血清培液中Ru48610^(-4)mol/L至培养第1d或10^(-5)mol/L培养至第3d时均使Ⅱ型细胞出现坏死现象,但加入地塞米松(DEX)10^(-6)mol/L4h后再用Ru486则坏死现象消失。由此从形态学角度证实了肺Ⅱ型上皮细胞具有糖皮质激素受体。Ru486是通过阻断该受体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Ⅱ型上皮细胞 RU486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