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明的标准与国际法——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演讲
- 1
-
-
作者
丁雄飞(译)
-
机构
不详
澎湃新闻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78,共7页
-
文摘
国际法历史始于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神学家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的著作,其探讨了西班牙对美洲土地的占有权,为西班牙帝国主义征服行为辩护,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石。其后,经过胡果·格劳秀斯、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人的不同角度的阐述,至17世纪末形成了欧洲帝国扩张的论证体系。1815年维也纳会议引入国家等级制度,“五强共治”出现。1873年后,文明成为划分世界的标准,“文明的标准”学说将国家分为文明、犯罪、半野蛮、衰老或低能等类别,不同类别国家待遇不同。如今国际法已全面制度化,但仍具歧视性,如美国等自由主义列强常违反国际法却不受惩罚。总体而言,国际法虽有一些普遍适用内容(如外交豁免权),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既不国际也非法,其实质仍是意见或意识形态,是强大权力工具。芬兰学者马尔蒂·科斯肯尼米认为国际法是葛兰西意义上的霸权技术,可被挪用和颠覆。对于国际法,捍卫者认为有胜于无,批评者则认为其是恶伪装成善的工具。
-
关键词
国际法
文明的标准
国际秩序
霸权工具
意识形态
-
Keywords
international law
standard of civilization
international order
hegemonic tool
ideology
-
分类号
D990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G05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