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我的张扬 人性的抒发——论冯铿的创作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言模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9-43,共5页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不仅是一个执著追求光明未来的战士,同时又是一位感情亢奋、张扬自我的浪漫诗人.这便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现实与非现实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抒情交融的色彩.与其说她是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向社会说话,倒不如说她是对...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不仅是一个执著追求光明未来的战士,同时又是一位感情亢奋、张扬自我的浪漫诗人.这便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现实与非现实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抒情交融的色彩.与其说她是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向社会说话,倒不如说她是对大写“人”的艰难追求,和对“人性解放”认识不断深化过程的自我表白.在《重新起来》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关于“自我”的描写,可以与许美勋写的传记《冯铿烈士》中的内容互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铿
人性描写
张扬自我
互相补充
左联五烈士
人性解放
非现实
女性作家
浪漫诗人
抒情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产党是火车头……”的补正
2
作者
丁言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9期65-66,共2页
1926年10月14日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校长制为委员制,戴季陶、顾孟余为正副委员长,徐谦、丁惟汾、朱家骅为委员。10月17日在中山大学礼堂举行就职典礼上,戴季陶、顾孟余和鲍罗廷先后作了演讲。
关键词
共产党
鲍罗廷
戴季陶
中山大学
就职典礼
丁惟汾
委员制
副委员长
火车头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郭沫若对于泰戈尔“神像”的批判谈到郭沫若早期思想变化
3
作者
丁言模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2期58-64,共7页
20年代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第一次来华访问之前,已经引起了一场欢迎或批判这位“神像”的活动。在欢迎的名单上出现了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名字,持反对态度的则是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原先与徐志摩等人有“恩恩怨怨”的郭沫若则...
20年代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第一次来华访问之前,已经引起了一场欢迎或批判这位“神像”的活动。在欢迎的名单上出现了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名字,持反对态度的则是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原先与徐志摩等人有“恩恩怨怨”的郭沫若则无意中给准备热烈欢迎的人们浇下了第一盆不大不小的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思想变化
中西文化论战
《小说月报》
《中国青年》
郑振铎
反对态度
生日礼物
思想革命
我不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秋白与曹靖华
4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3-19,共7页
曹靖华(1897—1987)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学家,他以翻译《铁流》、《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等苏联文学作品而享誉海内外。当初曹靖华学习俄文的老师就是比他小两岁的瞿秋白。以后由学习俄文发展到译介苏联文学作品的成长道路...
曹靖华(1897—1987)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学家,他以翻译《铁流》、《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等苏联文学作品而享誉海内外。当初曹靖华学习俄文的老师就是比他小两岁的瞿秋白。以后由学习俄文发展到译介苏联文学作品的成长道路上.曹靖华一直把崔秋白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苏联文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
成长道路
罗亦农
阿·托尔斯泰
革命斗争
英勇就义
英特纳雄耐尔
著名翻译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批判与沉默——瞿秋白与王礼锡
5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0-14,9,共6页
3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界发生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论战,即先后发生了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和唯物辩证法论战。1932年5月瞿秋白接连写了4篇文章:《中国大革命史应当这样写的么?——对于华岗的【中国大革命史】的批评》。
关键词
王礼
革命史
中国社会史论战
唯物辩证法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
中国大革命
华岗
读书杂志
农民运动
苏维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是瞿秋白的笔名吗?
6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4-27,共4页
1930年8月下旬瞿秋白接受共产国际指派回国,9月24日~28日瞿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六届三中扩大全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瞿秋白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精神起草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议决案》等其他决议,批评了李...
1930年8月下旬瞿秋白接受共产国际指派回国,9月24日~28日瞿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六届三中扩大全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瞿秋白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精神起草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议决案》等其他决议,批评了李立三的"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政治局
苏维埃政权
笔名
赵世炎
革命战争
国民党
三中全会
国民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秋白在大革命中的若干新史料
7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44-49,43,共7页
笔者在写作《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全书40余万字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关于瞿秋白在大革命中的新史料,以下先介绍一部分。(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国民党"一大"
关键词
中国大革命
维经斯基
宁夏人民出版社
国共合作
张国
革命形势
邵元
中国革命史
《民国日报》
加拉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秋白的两篇佚文
8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1-33,37,共4页
杨之华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热血”重温》一文中点明了《热血日报》有两篇瞿秋白写的文章,即 第2期《流血是为的什么?》和第10期社论《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这两文都未收入如今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关键词
瞿秋白
佚文
《流血是为的什么?》
《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
杨之华
文章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联——瞿秋白批判和建设的政治文化舞台
9
作者
丁言模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1931年春,瞿秋白被逐出中共中央领导岗位之后,先后与茅盾、冯雪峰、鲁迅、夏衍等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进入了左联的圈子。直至1934年1月,瞿秋白与茅盾、鲁迅话别,离沪去瑞金,从而结束了瞿秋白和鲁迅共同领导左联的辉煌时期。在这期...
1931年春,瞿秋白被逐出中共中央领导岗位之后,先后与茅盾、冯雪峰、鲁迅、夏衍等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进入了左联的圈子。直至1934年1月,瞿秋白与茅盾、鲁迅话别,离沪去瑞金,从而结束了瞿秋白和鲁迅共同领导左联的辉煌时期。在这期间,瞿秋白大力提倡文艺大众化的思想几乎贯穿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瞿秋白
政治文化
文艺大众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秋白与鲍罗廷(下)
10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中国大革命后期,瞿秋白与鲍罗廷的合作是沉重的,被涂上了厚厚的灰色基调。但是,鲍罗廷离开中国之前做了一些弥补自己严重错误的事,即与瞿秋白最后合作,制定了中国大革命失败后新的方针政策。 1930年1月,瞿秋白与鲍罗廷一起出席苏联中...
在中国大革命后期,瞿秋白与鲍罗廷的合作是沉重的,被涂上了厚厚的灰色基调。但是,鲍罗廷离开中国之前做了一些弥补自己严重错误的事,即与瞿秋白最后合作,制定了中国大革命失败后新的方针政策。 1930年1月,瞿秋白与鲍罗廷一起出席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举办的“陈独秀主义的历史根源”学术讨论会,这是他俩最后一次共同出席会议,以后留在双方心目中的是说不清的政治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鲍罗廷
中国共产党
党史
中国革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秋白何时入团退团?
11
作者
丁言模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2期4-6,共3页
瞿秋白的入党问题已有多文专论,然而他的入团以及有关的诸多问题去似乎无人提及,现根据有关史料逐一介绍。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在他的帮助下,8月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同时该小组委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
瞿秋白的入党问题已有多文专论,然而他的入团以及有关的诸多问题去似乎无人提及,现根据有关史料逐一介绍。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在他的帮助下,8月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同时该小组委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联合青年社会主义者,8月22日正式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即S.Y.),团的机关设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其最早成员有俞秀松(书记)、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凤、袁振英、叶天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入团时间
退团时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全文增补中
瞿秋白与鲍罗廷(上)
12
作者
丁言模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瞿秋白
鲍罗廷
中国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的张扬 人性的抒发——论冯铿的创作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言模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9-43,共5页
文摘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不仅是一个执著追求光明未来的战士,同时又是一位感情亢奋、张扬自我的浪漫诗人.这便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现实与非现实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抒情交融的色彩.与其说她是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向社会说话,倒不如说她是对大写“人”的艰难追求,和对“人性解放”认识不断深化过程的自我表白.在《重新起来》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关于“自我”的描写,可以与许美勋写的传记《冯铿烈士》中的内容互相补充.
关键词
冯铿
人性描写
张扬自我
互相补充
左联五烈士
人性解放
非现实
女性作家
浪漫诗人
抒情主人公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产党是火车头……”的补正
2
作者
丁言模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9期65-66,共2页
文摘
1926年10月14日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校长制为委员制,戴季陶、顾孟余为正副委员长,徐谦、丁惟汾、朱家骅为委员。10月17日在中山大学礼堂举行就职典礼上,戴季陶、顾孟余和鲍罗廷先后作了演讲。
关键词
共产党
鲍罗廷
戴季陶
中山大学
就职典礼
丁惟汾
委员制
副委员长
火车头
广州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郭沫若对于泰戈尔“神像”的批判谈到郭沫若早期思想变化
3
作者
丁言模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2期58-64,共7页
文摘
20年代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第一次来华访问之前,已经引起了一场欢迎或批判这位“神像”的活动。在欢迎的名单上出现了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名字,持反对态度的则是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原先与徐志摩等人有“恩恩怨怨”的郭沫若则无意中给准备热烈欢迎的人们浇下了第一盆不大不小的冷水。
关键词
徐志摩
思想变化
中西文化论战
《小说月报》
《中国青年》
郑振铎
反对态度
生日礼物
思想革命
我不知道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秋白与曹靖华
4
作者
丁言模
机构
上海<新普陀报>社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3-19,共7页
文摘
曹靖华(1897—1987)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学家,他以翻译《铁流》、《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等苏联文学作品而享誉海内外。当初曹靖华学习俄文的老师就是比他小两岁的瞿秋白。以后由学习俄文发展到译介苏联文学作品的成长道路上.曹靖华一直把崔秋白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曹靖华
苏联文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
成长道路
罗亦农
阿·托尔斯泰
革命斗争
英勇就义
英特纳雄耐尔
著名翻译家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批判与沉默——瞿秋白与王礼锡
5
作者
丁言模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0-14,9,共6页
文摘
3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界发生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论战,即先后发生了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和唯物辩证法论战。1932年5月瞿秋白接连写了4篇文章:《中国大革命史应当这样写的么?——对于华岗的【中国大革命史】的批评》。
关键词
王礼
革命史
中国社会史论战
唯物辩证法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
中国大革命
华岗
读书杂志
农民运动
苏维埃运动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是瞿秋白的笔名吗?
6
作者
丁言模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4-27,共4页
文摘
1930年8月下旬瞿秋白接受共产国际指派回国,9月24日~28日瞿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六届三中扩大全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瞿秋白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精神起草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议决案》等其他决议,批评了李立三的"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等问题。
关键词
瞿秋白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政治局
苏维埃政权
笔名
赵世炎
革命战争
国民党
三中全会
国民会议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秋白在大革命中的若干新史料
7
作者
丁言模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44-49,43,共7页
文摘
笔者在写作《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全书40余万字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关于瞿秋白在大革命中的新史料,以下先介绍一部分。(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国民党"一大"
关键词
中国大革命
维经斯基
宁夏人民出版社
国共合作
张国
革命形势
邵元
中国革命史
《民国日报》
加拉罕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秋白的两篇佚文
8
作者
丁言模
机构
上海《新普陀报》社
出处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1-33,37,共4页
文摘
杨之华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热血”重温》一文中点明了《热血日报》有两篇瞿秋白写的文章,即 第2期《流血是为的什么?》和第10期社论《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这两文都未收入如今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关键词
瞿秋白
佚文
《流血是为的什么?》
《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
杨之华
文章
统一战线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联——瞿秋白批判和建设的政治文化舞台
9
作者
丁言模
机构
上海<新普陀报>社
出处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文摘
1931年春,瞿秋白被逐出中共中央领导岗位之后,先后与茅盾、冯雪峰、鲁迅、夏衍等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进入了左联的圈子。直至1934年1月,瞿秋白与茅盾、鲁迅话别,离沪去瑞金,从而结束了瞿秋白和鲁迅共同领导左联的辉煌时期。在这期间,瞿秋白大力提倡文艺大众化的思想几乎贯穿始末。
关键词
左联
瞿秋白
政治文化
文艺大众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秋白与鲍罗廷(下)
10
作者
丁言模
机构
上海<新普陀报>社
出处
《常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文摘
在中国大革命后期,瞿秋白与鲍罗廷的合作是沉重的,被涂上了厚厚的灰色基调。但是,鲍罗廷离开中国之前做了一些弥补自己严重错误的事,即与瞿秋白最后合作,制定了中国大革命失败后新的方针政策。 1930年1月,瞿秋白与鲍罗廷一起出席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举办的“陈独秀主义的历史根源”学术讨论会,这是他俩最后一次共同出席会议,以后留在双方心目中的是说不清的政治话题。
关键词
瞿秋白
鲍罗廷
中国共产党
党史
中国革命史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秋白何时入团退团?
11
作者
丁言模
机构
上海<新普陀报>社
出处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2期4-6,共3页
文摘
瞿秋白的入党问题已有多文专论,然而他的入团以及有关的诸多问题去似乎无人提及,现根据有关史料逐一介绍。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在他的帮助下,8月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同时该小组委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联合青年社会主义者,8月22日正式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即S.Y.),团的机关设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其最早成员有俞秀松(书记)、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凤、袁振英、叶天底。
关键词
瞿秋白
入团时间
退团时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分类号
D296.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瞿秋白与鲍罗廷(上)
12
作者
丁言模
机构
上海《新普陀报》
出处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瞿秋白
鲍罗廷
中国大革命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我的张扬 人性的抒发——论冯铿的创作
丁言模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共产党是火车头……”的补正
丁言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郭沫若对于泰戈尔“神像”的批判谈到郭沫若早期思想变化
丁言模
《郭沫若学刊》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瞿秋白与曹靖华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批判与沉默——瞿秋白与王礼锡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乐”是瞿秋白的笔名吗?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瞿秋白在大革命中的若干新史料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瞿秋白的两篇佚文
丁言模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左联——瞿秋白批判和建设的政治文化舞台
丁言模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瞿秋白与鲍罗廷(下)
丁言模
《常州师专学报》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瞿秋白何时入团退团?
丁言模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0
0
全文增补中
12
瞿秋白与鲍罗廷(上)
丁言模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