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娟 冯玉喜 +3 位作者 白彦霞 丁耀录 王爱军 栗孟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153,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当归合理施肥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1(磷酸二铵750 kg/hm^(2))、T2(生物菌肥2250 kg/hm^(2))、T3(生物菌...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当归合理施肥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1(磷酸二铵750 kg/hm^(2))、T2(生物菌肥2250 kg/hm^(2))、T3(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T4(有机肥12000 kg/hm^(2))、T5(有机肥18000 kg/hm^(2))、T6(有机肥24000 kg/hm^(2))和T7(有机肥300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收获期测定当归种植后土壤养分(全N、全P、全K、速效N、有效P、速效K、有机质和pH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不施肥CK处理下碱解N、有效P、全K和速效K分别降低66.5%、63.1%、0.85%、12.3%;T1处理有机质降低17.6%,但不利于N、P和K吸收;T2处理全N、全K、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降低17.3%、4.98%、52.1%、5.29%,但不利于全P和有效P吸收;T3处理全N、全P、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降低17.5%、11.5%、60.4%、7.16%、14.8%;随着单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T4~T7),整体呈现全N和碱解N降低量减少,而全P、有效P、全K、速效K和有机质显著降低。CK、T4~T7处理pH值增加,而T1~T3处理降低。【结论】T3处理(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最有利于当归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可以在种植栽培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肥 生物菌肥 有机肥 合理施肥 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桃儿七果实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栗孟飞 姚园园 +4 位作者 丁耀录 葛莉 曹小路 黎洁 杨德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68,共7页
为了探明海拔对桃儿七果实特性以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桃儿七野生资源,本研究以不同海拔(2400~2500 m和2900~3000 m)的野生桃儿七果实为材料,分别对果实特性、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探明海拔对桃儿七果实特性以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桃儿七野生资源,本研究以不同海拔(2400~2500 m和2900~3000 m)的野生桃儿七果实为材料,分别对果实特性、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桃儿七果实特性、活性成分积累以及组织间的差异性具有显著影响。低海拔果实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天数为111 d,较高海拔延长5 d,成熟期较高海拔提前13 d,低海拔果实的纵径、横径、干重、种子数量和千粒干重均高于高海拔,而纵横比则相反;低海拔果皮和果肉中可溶性糖、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显著高于高海拔;低海拔果皮70%和10%乙醇提取液的抑制率、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RAP值)以及果肉70%乙醇提取液的FRAP值分别显著大于高海拔。同一海拔不同组织而言,果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果皮,总黄酮和酚类含量则相反;在低海拔地区,果皮70%和10%乙醇提取液的抑制率和FRAP值分别显著大于果肉,而在高海拔地区,仅果皮70%乙醇提取液的FRAP值显著大于果肉。因此,较低海拔有利于桃儿七果实的生长与发育以及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海拔 果实特性 可溶性糖 总黄酮 总酚类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野生小叶黑柴胡产量与品质形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怀义 贺学锋 +3 位作者 张晓燕 马雄 丁耀录 马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明高海拔区域野生小叶黑柴胡不同器官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方法】以甘南野生小叶黑柴胡根、茎、叶为材料,分别对其生物量、总黄酮、酚类和总皂苷类化合物含量、自由基抑制率(inhibition percentage,I%)和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 【目的】探明高海拔区域野生小叶黑柴胡不同器官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方法】以甘南野生小叶黑柴胡根、茎、叶为材料,分别对其生物量、总黄酮、酚类和总皂苷类化合物含量、自由基抑制率(inhibition percentage,I%)和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茎单株干质量显著高于根和叶;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干质量含量为叶>茎>根,而单株不同器官积累量呈现为茎>叶>根;总皂苷干质量含量为根>叶>茎,而单株不同器官积累量呈现为根>茎>叶;I%和FRAP值均表现为叶>茎>根.【结论】高原野生小叶黑柴胡根、茎、叶3个器官之间产量、主要活性物质积累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药物利用与加工过程中应根据活性物质分布与积累量进行定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黑柴胡 生物量 活性物质含量 抗氧化能力 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玉喜 白彦霞 +3 位作者 丁耀录 王爱军 李金娟 栗孟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6-74,共9页
【目的】探寻不同类型肥料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当归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_(1)磷酸二铵750kg/hm^(2)、T_(2)生物菌肥2250kg/hm^(2)、T_(3)生物菌肥2250 kg/hm^(... 【目的】探寻不同类型肥料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当归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_(1)磷酸二铵750kg/hm^(2)、T_(2)生物菌肥2250kg/hm^(2)、T_(3)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T_(4)有机肥12000 kg/hm^(2)、T5有机肥18000 kg/hm^(2)、T6有机肥24000 kg/hm^(2)和T7有机肥300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收获期测定当归产量和品质。【结果】不同类型肥料对提高当归产量及构成因素、主要活性物质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T_(3)处理(生物菌肥+有机肥)效果最佳。T_(3)相对于CK,根干质量、根长、侧根数和根直径分别增加172%、161%、138%和155%;以单株计算,阿魏酸、藁本内酯、可溶性糖、总黄酮、总酚类化合物含量以及总积累量分别增加224%、181%、146%、163%、181%和224%,DPPH抑制率和FRAP值分别增加165%和182%。相关性分析显示,活性物质总含量与DPPH抑制率和FRAP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7115和0.7488。【结论】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T_(3))施用量可显著提高当归产量和品质,其效果要优于施用化肥、单一施用生物菌肥和过度施用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施肥类型 生物菌肥 有机肥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州春小麦新品种(系)引进试验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耀录 蒲辉 +1 位作者 陈国玺 吴伟才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17-19,共3页
在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下滩村进行了6个春小麦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9414-9高抗条锈,经济性状优,折合产量最高,为3 8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增产43.0%;97174-1、98y003-9、941-1轻感条锈,经济性状好,分别较对... 在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下滩村进行了6个春小麦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9414-9高抗条锈,经济性状优,折合产量最高,为3 8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增产43.0%;97174-1、98y003-9、941-1轻感条锈,经济性状好,分别较对照品种临麦30增产41.5%、30.0%、26.3%。以上4个品系均未发现白秆病、白粉病,生育期均为133 d,适宜在大夏河沿岸种植。品系93元-7和97096轻感条锈病,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州 春小麦 引种 试验 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州春小麦引进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及高产、稳产品种筛选
6
作者 丁耀录 陈殿民 +2 位作者 王小梅 杨龙 马黎霞 《农学学报》 2012年第6期21-26,共6页
为了筛选适宜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种植的优良春小麦品种。试验通过在甘南州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和生产水平的5个联合区域试验点对‘高原142’、7059、7060、‘定丰12’、98248、98y003-6、‘临麦30号’等7个新引进的品种进行产量结果直观分析... 为了筛选适宜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种植的优良春小麦品种。试验通过在甘南州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和生产水平的5个联合区域试验点对‘高原142’、7059、7060、‘定丰12’、98248、98y003-6、‘临麦30号’等7个新引进的品种进行产量结果直观分析、方差分析、丰产和稳产性(适应性)分析及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7个品种平均折合产量为3717.45~4686.90kg/hm2,较对照增加幅度为14.33%~26.08%;由高到低依次为:‘定丰12’>7060>98248>98y003-6>‘高原142’>7059>‘临麦30号’;供试品种间及试点间均存在差异显著性,‘定丰12’较对照产量差异表现达极显著水平;‘定丰12’和7060这2个品种主效大,丰产性相对其他参试品种较好,互作方差及相对变异系数也较其他参试品种小,生育期、株高、穗长、穗位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综合农艺性状也表现较好;综合结果显示:‘定丰12’和7060这2个品种高产、稳定性好,适宜于甘南州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可应用于生产及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甘南藏族自治州 区域试验 高产和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寒阴湿区甘青6号青稞种植密度与肥料配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再青 刘梅金 +4 位作者 徐冬丽 王国平 萧云善 马福全 丁耀录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10-12,共3页
在甘南高寒阴湿区采用裂区设计对青稞新品种甘青6号进行了肥料配比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入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氮磷质量比1∶0.9~1.1,密度为450万~600万粒/hm2时青稞折合产量较高,且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其余处理。
关键词 青稞 新品种 甘青6号 肥料配比 密度 甘南高寒阴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的结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冬丽 刘梅金 +7 位作者 郭建炜 王国平 旦知吉 萧云善 马福全 闫春梅 桑安平 丁耀录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7-29,共3页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系)中,甘982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4 700 kg/hm^2,居第1位;甘961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600 kg/hm^2,居第2位,以上2个品种(系)可在甘南州青...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系)中,甘982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4 700 kg/hm^2,居第1位;甘961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600 kg/hm^2,居第2位,以上2个品种(系)可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09YN-04折合产量为4 300 kg/hm^2,居第3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品种(系):国家区试 合作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州春小麦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蒲辉 胡芳菊 +2 位作者 程国玺 丁耀录 吴伟才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30-31,共2页
在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乡洒索麻村对引进的6个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系97174-1、9414-9、941-1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4583.3、4166.7、4083.3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临麦30号增产22.2%、11.1%、8.9%,抗白... 在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乡洒索麻村对引进的6个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系97174-1、9414-9、941-1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4583.3、4166.7、4083.3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临麦30号增产22.2%、11.1%、8.9%,抗白秆病和白粉病,轻感条锈病,生育期110 d左右,适宜在大夏河沿岸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州 春小麦 引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