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民办教育政策调整与创新:特点、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秀棠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52,共4页
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推动模式已经从中央主导转变为地方主导,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民办教育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各地民办教育政策调整有如下特点,一是以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为主线;二是以维护学生权益和教师利益为核心;三是以财政... 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推动模式已经从中央主导转变为地方主导,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民办教育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各地民办教育政策调整有如下特点,一是以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为主线;二是以维护学生权益和教师利益为核心;三是以财政手段作为主要调整工具;四是以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为路径;五是以捆绑式政策执行模式确保政策的推进。从总体上看,受国家宏观政策的约束,区域民办教育政策调整的空间有限。区域民办教育政策调整必须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关键是权衡政府、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证的基础上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民办教育 政策调整 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本地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
2
作者 丁秀棠 宋莉 张兴 《中国冶金教育》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人才培养 本地化培养 层次性 相对性 动态性 开放性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近20年来科研与创新政策的演变——科尔伯特政府在大型计划中的消失
3
作者 丁秀棠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3,102,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国大型研究计划演变过程的论述,来对公共政府在科研和创新领域里的干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文中描述了大型研究计划一些不断发展的变化,从而证明古典的科尔伯特模式对当前法国科研和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不再起到操控的作用。
关键词 法国 科研创新 国家政策 公共干预机制 科尔伯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参民”学校转制应强化制度供给与资源保障
4
作者 丁秀棠 《教育家》 2021年第40期32-33,共2页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公办学校(含其附属学校、校办企业、学校基金会、学校工会等附属机构)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规...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公办学校(含其附属学校、校办企业、学校基金会、学校工会等附属机构)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规范,以营造义务教育公平办学环境,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中,《通知》明确具有四种情形的"公参民"学校,应当或可以转为公办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办企业 办学行为 办学环境 公办学校 附属机构 义务教育公平 学校工会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国家层面的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政策变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莉方 张娟 丁秀棠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79-83,共5页
50多年来,欧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政策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手段性到目的性不断拓展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超国家层面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进入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使欧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政策呈... 50多年来,欧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政策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手段性到目的性不断拓展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超国家层面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进入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使欧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政策呈现出新的趋势:加快资源整合,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建立欧洲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框架;鼓励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 政策变迁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发展义务教育的主要理念和法律规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莉 丁秀棠 《中国冶金教育》 2005年第6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南非共和国 义务教育 法律规定 基本权利 基础教育 隔离制度 继续教育 人民 成人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基于铭传大学的案例
7
作者 李曼 丁秀棠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8,共8页
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自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期(1975年-1990年)开展学门评鉴,由台湾"教育部"直接负责规划与办理,对私立大学院校之物理、数学、化学、医学及牙医五个学门的学系和研究所进行评鉴,后逐渐扩展到农... 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自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期(1975年-1990年)开展学门评鉴,由台湾"教育部"直接负责规划与办理,对私立大学院校之物理、数学、化学、医学及牙医五个学门的学系和研究所进行评鉴,后逐渐扩展到农、工、医、商、文、法及师范学院;成长期(1991年-2005年)开展校务评鉴,将大学评鉴委托给中国机电工程学会、台湾管理科学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由学术团体专门负责;成熟期(2006年至今)开展系所评鉴,这一阶段台湾"教育部"委托台湾评鉴协会进行公私立大学的评鉴,2006年以后,以系所为单位,以五年为一周期,评鉴全台湾78所一般大学院校,并将评鉴结果作为教育部门核定系所招生名额调整的依据。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每一阶段评鉴的内容和主体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因在于政府职能重新定位,评鉴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第三方评估,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评鉴理念由认可制向绩效评价转变。以私立铭传大学为案例,可将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分为自我评鉴、外部评鉴和国际认证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详细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从铭传大学评鉴制度的特点来看,评鉴对象和内容更具广泛性,评鉴委员的遴选更具针对性,评鉴标准和方法更能突出学校特色。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未来将会朝着淡化评鉴结果与行政奖惩挂钩,协助学校开设自我评鉴,检讨评鉴指标和促进大学特色发展的方向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高等教育 私立大学 评鉴制度 第三方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