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污染土壤动态浸出特征及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
1
作者 庄钧懿 成一知 +7 位作者 侯一哲 刘玉兰 王锴 程莉蓉 丁爱中 纪智慧 徐巍 王承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4、15 d,而间歇淋溶模式的Cr(Ⅵ)浸出效率略低于连续淋溶模式,这主要是受到土壤中孔隙水更新效率的控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6构建试验中Cr(Ⅵ)迁移的模型,计算连续、间歇2种淋溶模式下6种不同情景中Cr(Ⅵ)的质量浓度变化及累积浸出质量,结合模型计算与柱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当土壤中Cr(Ⅵ)质量分数达到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后,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为地下水Ⅴ类水标准(0.1 mg/L),此时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同一时间段内,间歇淋溶柱高流速情景下有最小淋出率(33.67%),连续淋溶柱高流速情景有最大浸出率(83.99%)。研究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修复标准对地下水的影响,即水土共治。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水土共治 地下水 柱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丁爱中 赵银军 +2 位作者 郝弟 张淑荣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永定河流域石匣里站、响水堡站和官厅水库站1956年-2003年的年径流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并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两方面... 根据永定河流域石匣里站、响水堡站和官厅水库站1956年-2003年的年径流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并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一直处于显著下降趋势中,存在27(28)年的第一主周期和20(21)年的第二主周期;1982年-1983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闸坝工程建设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等;气候变化对径流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年径流量 趋势变化 周期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爱中 陈海英 +1 位作者 程莉蓉 高海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979-11982,共4页
砷是一种毒性很高的物质,地下水中存在砷污染,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重点介绍了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新型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砷吸附容量,氧化法与吸附法等相结合是处理地下水中As(III)的有效途径,生物除... 砷是一种毒性很高的物质,地下水中存在砷污染,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重点介绍了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新型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砷吸附容量,氧化法与吸附法等相结合是处理地下水中As(III)的有效途径,生物除砷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后,展望了砷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 地下水 吸附 氧化 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除氮的生态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晓娜 丁爱中 +3 位作者 程莉蓉 郑蕾 左丽丽 陈海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对某潜流人工湿地建立生态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模拟湿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确定了主要除氮机制。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水中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范围。进一步进行氮素质量平衡分析可知,该人工湿... 对某潜流人工湿地建立生态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模拟湿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确定了主要除氮机制。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水中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范围。进一步进行氮素质量平衡分析可知,该人工湿地的主要除氮机制为硝化、反硝化和植物吸收,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的总去除率为60.53%,其中反硝化过程去除43.10%,植物吸收去除13.98%,沉淀去除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除氮 生态动力学模型 模拟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郝弟 张淑荣 +2 位作者 丁爱中 潘成忠 许新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破坏了河流的生态过程,导致河流严重污染、水量大幅减少,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述关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类方法、...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破坏了河流的生态过程,导致河流严重污染、水量大幅减少,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述关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类方法、价值评估方法,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深入分析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驱动因素,提出今后应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①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②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的认识,③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 分类方法 评估方法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海英 丁爱中 +2 位作者 豆俊峰 杜勇超 范福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PAHs生物降解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筛选驯化PAHs降解菌,研究混合菌对土壤中菲、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生物降解性能,并考察污染时间对土壤中PAHs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的混合菌具有... PAHs生物降解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筛选驯化PAHs降解菌,研究混合菌对土壤中菲、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生物降解性能,并考察污染时间对土壤中PAHs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的混合菌具有很强的PAHs降解能力,缩短了PAHs生物降解的半衰期,且PAHs起始降解速率较快,之后趋于平缓。27d内土壤中的菲、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8.14%、89.97%、88.47%、63.55%、65.24%、60.49%,其中菲在5d之内的降解率高于93%。污染210d的土壤中各PAHs的起始降解速率高于污染50d的土壤,因此污染时间越长,PAHs生物降解的停滞期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PAHs降解菌 生物降解 污染土壤 接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功能及其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银军 魏开湄 丁爱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对河流功能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的问题,从河流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并按河流属性建立了河流功能分类体系,从功能分类、定义、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对河流功能与... 针对河流功能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的问题,从河流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并按河流属性建立了河流功能分类体系,从功能分类、定义、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对河流功能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对比,进而根据各二级河流功能的定义,建立了河流功能表征指标。结果表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河流功能属于两个不同学科范畴,区别明显,但二者实质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功能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流功能表征指标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水溶液中丁草胺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谭文捷 王金生 +1 位作者 丁爱中 李发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研究了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腐植酸对丁草胺的光降解具有明显的抑制。潮土腐植酸浓度较低(<10mg·L-1)时,随腐植酸浓度的增加,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越强,丁草胺光降解速率越低... 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研究了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腐植酸对丁草胺的光降解具有明显的抑制。潮土腐植酸浓度较低(<10mg·L-1)时,随腐植酸浓度的增加,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越强,丁草胺光降解速率越低;当潮土腐植酸的浓度≥10mg·L-1时,腐植酸浓度的变化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影响不大,20mg·L-1腐植酸与10mg·L-1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的影响相近。不同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不同,商品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抑制作用较强,潮土腐植酸和黑土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这种现象可能是由腐植酸的纯度和腐植酸本身结构特性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腐植酸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地貌多样性内涵、分类及其主要修复内容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银军 丁爱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来修复河流地貌。在修复河流地貌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形成河流地貌的水陆域过程,识别泥沙源时空分布,并重点修复深槽—浅滩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多样性 河流地貌多样性指数 生境 过程 深槽-浅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功能管理技术框架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银军 丁爱中 李原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9-162,共4页
针对河流功能管理手段的不足,从河流功能管理过程出发,论述了管理的原则、目标、功能协调、管理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流功能管理技术框架,为河流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关键词 河流功能 管理 框架 可持续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油站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娟 丁爱中 王永强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10期86-92,共7页
加油站属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下游销售环节,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运输,可能会造成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规则对石油污染具有严格的法律支撑,其中对于加油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一般采取在商业... 加油站属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下游销售环节,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运输,可能会造成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规则对石油污染具有严格的法律支撑,其中对于加油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一般采取在商业交易、网络开发过程中备案场地评估文件和定期监测的管理办法;对于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应急、评估和修复的强制性要求。在我国投资的跨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对经营活动中如何控制加油站场地环境风险也积累了经验。这些国际规则对于我国石油天然气销售行业和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具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主要包括其国家法律法规管理方式和污染调查与控制技术这两方面。我国大型石油销售企业应该尝试在环境敏感程度较高的城市和水源地保护区的加油站建立地下水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石化销售企业在新建加油站前和加油站关闭时,需要考虑到环境责任的可追溯性,认真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判定环境责任,并查明是否存在潜在污染问题;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同时,健全我国现行环保法律法规对污染赔偿责任方面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土壤和地下水 环境风险 控制与管理 污染调查 责任可追溯性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絮凝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滕建标 丁爱中 Catherine Biggs 《净水技术》 CAS 2007年第3期4-7,共4页
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絮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絮凝机理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异向絮凝动力学、差速沉降絮凝动力学和同向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历程,从絮凝机理的认识过程到模拟模型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情况,并揭示了尚未解决的... 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絮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絮凝机理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异向絮凝动力学、差速沉降絮凝动力学和同向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历程,从絮凝机理的认识过程到模拟模型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情况,并揭示了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动力学 层流 紊流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环糊精强化Fenton试剂降解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勇超 豆俊峰 +2 位作者 丁爱中 范福强 陈海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在降解过程中,对初始浓度为2.5mg·L-1的茚并(1,2,3-cd)芘,当H2O2浓度为20.0mmol·L-1,FeSO4浓度为3.0mmol·L-1时降解较为有效,去除率可达到62.88%,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反应的发生。Fenton氧化降解茚并(1,2,3-cd)芘的反应在60min内可以完成,并且pH值控制在3时更加有利于降解。反应体系中加入低浓度环糊精可以增加茚并(1,2,3-cd)芘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当加入HPCD的浓度为3mg·L-1时,Fenton试剂对茚并(1,2,3-cd)芘的氧化去除率可由62.88%提高至7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茚并(1 2 3-cd)芘 环糊精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地球的数字流域平台集成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银军 丁爱中 +2 位作者 卢远 潘成忠 许新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3,193,共4页
针对当前数字流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数字流域信息、内涵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以虚拟地球为平台,将3S、3DMax等作为辅助数据处理和建模工具,采用KML组织存储数据耦合各类水环境模型,使用组件开发技术、三层逻辑框架结构,快速、简捷... 针对当前数字流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数字流域信息、内涵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以虚拟地球为平台,将3S、3DMax等作为辅助数据处理和建模工具,采用KML组织存储数据耦合各类水环境模型,使用组件开发技术、三层逻辑框架结构,快速、简捷地构建了数字流域平台的集成方案,并以沣河为例,选用GoogleEarth为基础平台建立了数字沣河流域平台。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地球的数字流域平台正确、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数字流域 GOOGLE EARTH 虚拟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生境因素分布及其除氮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修海峰 朱仲元 +2 位作者 丁爱中 郑蕾 张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2,65,共4页
详细考察了湿地系统中的生境因素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湿地的除氮过程。结果表明:湿地上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中下部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湿地下半部对氮的去除贡献有限;影响除氮的关键因素是DO、进水COD和pH值;沿水流方向,COD浓... 详细考察了湿地系统中的生境因素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湿地的除氮过程。结果表明:湿地上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中下部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湿地下半部对氮的去除贡献有限;影响除氮的关键因素是DO、进水COD和pH值;沿水流方向,COD浓度逐渐下降,DO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状况;垂向上,COD和DO下降;pH值在整个湿地系统变化不大;限制系统脱氮的主要因素有碳源、DO的分布与硝化反硝化作用活跃的区域错位;pH值低于微生物硝化最佳pH要求。建议在进水端设置碱性材料以提高pH,采用植物秘疏分布、床体深浅控制、水的间歇与连续流动方式交替优化分布DO,硝化后废水与原水混合再反硝化以分配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境 生物效应 除氮 潜流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渗透系数非均质性表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梦琳 程莉蓉 +1 位作者 丁爱中 孙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4期233-240,共8页
介绍了分区赋值、克里格和序贯高斯随机模拟3种表征渗透系数非均质性方法的原理,对比了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以某污染场地为例,综合考虑地层、数据采集方法和非均质性表征方法设计了5种方案,研究不同方案对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的影响,... 介绍了分区赋值、克里格和序贯高斯随机模拟3种表征渗透系数非均质性方法的原理,对比了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以某污染场地为例,综合考虑地层、数据采集方法和非均质性表征方法设计了5种方案,研究不同方案对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序贯高斯模拟法所得的空间分布结果,能反映出存在于局部区域边缘的渗透系数的突变,克服了另外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分层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法能够体现出较为连续的渗透带的分布范围及场地内部渗透性发生变化的位置,较其他几个方案的结果准确性较高。应用分层赋值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表征污染羽的范围;应用分层随机模拟法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出污染羽分布的浓度变化差异。在进行污染场地溶质迁移模拟时,应综合考虑地层岩性、数据采集方法和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来描述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非均质性 污染场地 溶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铅矿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凯 王营营 丁爱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15-2722,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钝化修复铅矿区污染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山西省某铅矿区表层土壤,将500℃下制备的麦秆生物炭和玉米秆生物炭按照0(对照)和5%质量比分别添加到污染土壤中进行30 d恒温恒湿、30轮(历时30 d)干湿交替和冻... 为探究生物炭钝化修复铅矿区污染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山西省某铅矿区表层土壤,将500℃下制备的麦秆生物炭和玉米秆生物炭按照0(对照)和5%质量比分别添加到污染土壤中进行30 d恒温恒湿、30轮(历时30 d)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3种老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老化条件下,玉米秆生物炭对土壤中Pb的钝化效果均好于麦秆生物炭,与各自对照相比,添加玉米秆生物炭处理Pb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了47.4%、16.1%和45.0%。3种老化条件下,玉米秆生物炭未对基于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土壤酶综合活性指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玉米秆生物炭比麦秆生物炭具有更高的用于原位修复铅矿区污染土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老化 土壤修复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尾水污染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晓龙 于艳新 +3 位作者 丁爱中 郑蕾 豆俊峰 潘成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50,共5页
农田尾水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污染成为灌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来源,所携带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输出途径多样,严重威胁河流水体健康。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田尾水产生过程、管理控制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法等治理策略... 农田尾水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污染成为灌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来源,所携带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输出途径多样,严重威胁河流水体健康。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田尾水产生过程、管理控制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法等治理策略研究作出综述并评述其优缺点与发展趋势,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尾水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技术在废水溶解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温馨 张淑荣 +1 位作者 白乙娟 丁爱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7,共9页
分析废水中特征污染物质的组成、性质、来源等对于水污染控制、应急事故处理、环境质量责任认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荧光光谱技术利用物质的荧光特性,构建物质的特征光谱图,并以此分析物质特性,可用于分析废水中腐殖质、氨基酸、... 分析废水中特征污染物质的组成、性质、来源等对于水污染控制、应急事故处理、环境质量责任认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荧光光谱技术利用物质的荧光特性,构建物质的特征光谱图,并以此分析物质特性,可用于分析废水中腐殖质、氨基酸、荧光增白剂、木质素、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机污染物质。文章从荧光光谱技术的原理出发,主要对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在研究废水溶解有机物特征组成物质中的应用及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废水溶解有机物特征组成物质提供完善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废水 三维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对Cs胁迫的响应及其对Cs富集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洪晓曦 袁静 +3 位作者 郑现明 夏梦 丁爱中 豆俊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94-2400,共7页
以油菜为受试植物,采用盆栽法将其置于植物管理系统中进行培育,90 d后测定不同浓度Cs水平下油菜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各个器官的Cs富集量,分析油菜对土壤Cs的胁迫响应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s(≤100 mg·kg^(-1))对油菜的生长... 以油菜为受试植物,采用盆栽法将其置于植物管理系统中进行培育,90 d后测定不同浓度Cs水平下油菜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各个器官的Cs富集量,分析油菜对土壤Cs的胁迫响应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s(≤100 mg·kg^(-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都有所增加,表明油菜对Cs有一定的抗胁迫机制;但随着土壤中Cs浓度的升高,这种协调机制被打破,油菜生长受到抑制,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都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土壤中Cs浓度的提高,油菜的Cs富集量也增大。当土壤中Cs浓度≤100 mg·kg^(-1)时,富集情况为茎部>叶片>根系;当100 mg·kg^(-1)<土壤中Cs浓度≤600mg·kg^(-1)时,富集情况为叶片>茎部>根系,表明油菜具有良好的Cs转运能力和富集能力,其在Cs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Cs胁迫 生理生化响应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