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认知视角的广告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海欣 赵炳新 朱鹏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
文章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构造了广告效果测量指标体系,并利用实际数据作出检验,其中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可以区分为信息性要素、情节性要素与投放策略要素;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情节性要素与投放策略要素对于广告效果具有显著影... 文章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构造了广告效果测量指标体系,并利用实际数据作出检验,其中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可以区分为信息性要素、情节性要素与投放策略要素;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情节性要素与投放策略要素对于广告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而信息性要素作用比较有限。同时模型总体回归状况显示广告在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方面具有有限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广告效果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认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面口碑的创新扩散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海欣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8期74-76,共3页
在考虑负面口碑及其与其它因素交互的前提下,文章针对不同情景构造了相应的消费者创新采纳决策模型。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存在口碑效应的创新扩散与不存在口碑效应的创新扩散在过程与最终扩散程度上存在不同;随着负面口碑的增大,创新的... 在考虑负面口碑及其与其它因素交互的前提下,文章针对不同情景构造了相应的消费者创新采纳决策模型。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存在口碑效应的创新扩散与不存在口碑效应的创新扩散在过程与最终扩散程度上存在不同;随着负面口碑的增大,创新的扩散过程与最终扩散程度均会受到抑制;不同的网络结构也将影响最终扩散程度,并明显改变创新扩散过程;此外,局部世界大小也是影响创新扩散一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网络结构 负面口碑 局部世界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分析与市场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海欣 苗旺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文章讨论了市场动力学如何可能对市场动态现象作出关联描述,其中包括功能性质的讨论与结构性质的讨论,并通过对一类发生在网络结构下的新产品采纳行为的模拟分析展示了实现关联描述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市场动力学 社会网络分析 复杂网络 计算机模拟 新产品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视角的广告效果作用机制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海欣 赵炳新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17-19,共3页
文章从消费者认知角度提出了一个层级性质的广告效果作用机制模型,并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假设做出了检验。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接受具有相当强的信息处理特性,在整个模型中,事实与认知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性要素相对较弱,此外,... 文章从消费者认知角度提出了一个层级性质的广告效果作用机制模型,并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假设做出了检验。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接受具有相当强的信息处理特性,在整个模型中,事实与认知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性要素相对较弱,此外,广告投放策略对于广告效果的影响也相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视角 广告效果 作用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动力学:基本问题探讨
5
作者 丁海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于因众多主体的关联交互而呈现出动态复杂性的市场现象,传统研究在作出贡献的同时日益表现出其局限性。在新的知识背景与研究范式下,市场动力学被提出并期望自然真实地反映上述市场特点。在简要探讨其研究主题之后,市场动力学提出了... 对于因众多主体的关联交互而呈现出动态复杂性的市场现象,传统研究在作出贡献的同时日益表现出其局限性。在新的知识背景与研究范式下,市场动力学被提出并期望自然真实地反映上述市场特点。在简要探讨其研究主题之后,市场动力学提出了现象学原则与个体性原则,这两类原则综合地体现了市场动力学将世界看作活动的观点,从而使之可以更直接地刻画其研究对象。最后,典型的市场动力学建模模式、不同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性得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动力学 个体性原则 动态复杂性 动力学建模 自然真实 知识背景 研究主题 研究范式 研究对象 现象学 市场特点 模式 传统研究 适用性 局限性 多主体 综合 讨论 接地 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T*理论的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的建构
6
作者 王晓辉 赵炳新 丁海欣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9年第4期36-37,99,共3页
文章首先深入分析认知心理学中ACT*理论的学习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该模型对消费者在多次品牌选择过程后经历的动态学习现象,以及消费者形成无意识购买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 ACT*理论 品牌选择 认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突发传染病驱动的谣言传播建模与仿真——双重网络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丽 赵培忻 丁海欣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10期22-33,共12页
[目的/意义]传染病传播往往伴随着谣言,新发突发传染病更是如此。相应地,疾病防控过程同时也是谣言控制过程。对于谣言控制而言,理解其产生机制与传播规律具有基础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疾病传染与谣言传播模型,通过引入创新扩散视角,... [目的/意义]传染病传播往往伴随着谣言,新发突发传染病更是如此。相应地,疾病防控过程同时也是谣言控制过程。对于谣言控制而言,理解其产生机制与传播规律具有基础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疾病传染与谣言传播模型,通过引入创新扩散视角,提出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驱动的谣言传播描述框架,构造了个体层面上的数学模型。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利用智能体建模技术展开了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结论]基于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谣言传播参数之外,新发突发传染病相关因素,包括疾病参数与流行病感知参数,亦能够对谣言传播造成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这一结论意味着,忽视谣言传播对于疾病传播依赖性的谣言治理策略可能并不如期望的那样有效,可能会造成治理资源的浪费,甚或造成相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传染病 谣言 智能体建模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影响不对称性的创新扩散与网络结构协同演化建模:基于信息熵与累积优势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谢丽 赵培忻 丁海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共9页
创新扩散发生于社会系统中并通常与社会系统存在交互作用。网络是体现社会系统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中的扩散网络多为无向网络且具有静态或外生动态性质,上述处理方式忽视或无法体现扩散与以网络形式出现的社会系统的协同演化以及个体... 创新扩散发生于社会系统中并通常与社会系统存在交互作用。网络是体现社会系统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中的扩散网络多为无向网络且具有静态或外生动态性质,上述处理方式忽视或无法体现扩散与以网络形式出现的社会系统的协同演化以及个体间的不对称影响。基于有向网络,提出能够体现创新扩散与网络协同演化的描述性框架,从信息搜寻与降低认知失调视角出发,基于信息熵与累积优势机制,在个体层面构造网络演化与创新采纳数学模型。在Repast Simphony 2.7开发平台下,利用基于Java的智能体建模方法展开系统仿真实验。基于实验数据的描述性结果揭示,动态网络与静态网络下的创新扩散存在显著不同,网络结构演化将强化节点出度的不均衡状况,更优的扩散结果往往与更不均衡的节点出度分布同时出现,其它因素包括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等也会影响扩散与网络的协同演化;交互作用存在于控制变量间。推断性结果确认了控制变量影响与交互作用的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有向网络 信息熵 累积优势 智能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面口碑的竞争性创新扩散研究:概念框架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谢丽 丁海欣 赵培忻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24,共7页
创新往往以市场扩散失败而告终,但当前研究常常围绕成功的创新扩散展开。创新扩散存在多层意义,而不仅仅体现在扩散数量上。在Bass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造考虑竞争与负面口碑影响的多状态创新扩散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不同情境下... 创新往往以市场扩散失败而告终,但当前研究常常围绕成功的创新扩散展开。创新扩散存在多层意义,而不仅仅体现在扩散数量上。在Bass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造考虑竞争与负面口碑影响的多状态创新扩散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不同情境下的创新扩散。仿真结果显示,竞争与负面口碑将从数量和价值角度影响创新扩散过程与结果;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影响因素在类别与品牌层面上的效果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负面口碑 创新失败 创新竞争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M的企业先动优势研究:以双寡头市场为例
10
作者 解国骏 丁海欣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1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文章从消费者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构造了系统的主体行为与交互规则,在考虑到主体间所存在的复杂网络关联的前提下,利用ABM方法对典型条件组合下的市场结构演化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一般条件下,先进入企业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文章从消费者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构造了系统的主体行为与交互规则,在考虑到主体间所存在的复杂网络关联的前提下,利用ABM方法对典型条件组合下的市场结构演化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一般条件下,先进入企业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如果存在足够大的调整空间,则后进入企业仍有可能实现市场竞争地位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动优势 双寡头市场 ABM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模型构建
11
作者 朱鹏 赵炳新 丁海欣 《山东经济》 2010年第3期66-70,共5页
能力、竞争力与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中的基础概念,通过对其主要观点的分析,理清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能力→竞争力→核心能力的企业核心能力概念识别模型;借鉴系统论思想,将该模型抽象为点→图→子图的识... 能力、竞争力与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中的基础概念,通过对其主要观点的分析,理清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能力→竞争力→核心能力的企业核心能力概念识别模型;借鉴系统论思想,将该模型抽象为点→图→子图的识别体系,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网络图上符合一定特征的子图,可通过网络图的优化技术进行识别,开辟了企业核心能力识别的新视角,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提供了易于操作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竞争力 核心能力 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