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勿忘我花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来欣 王慢想 +1 位作者 宋先亮 李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5,共8页
采用超声波强化溶剂法提取了蓝紫色勿忘我花色素,提取溶剂为55%~60%的酸性乙醇溶液。色素平均得率15%,色价(540nm)为36.55。色素经纸色谱(PC)分离主要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物质,特别地对纸色谱分离出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显色反应、紫... 采用超声波强化溶剂法提取了蓝紫色勿忘我花色素,提取溶剂为55%~60%的酸性乙醇溶液。色素平均得率15%,色价(540nm)为36.55。色素经纸色谱(PC)分离主要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物质,特别地对纸色谱分离出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的测定分析,认为黄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物质为花青素。色素经液相色谱(HPLC)分离,主要含有7个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3.45%、25.45%、0.59%、0.64%、4.27%、5.44%、0.21%。色素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仪的分离测定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蓝紫色勿忘我花色素中含有矢车菊及其葡萄糖苷、黄酮及其衍生物,可能含有少量的飞燕草素和芍药定及其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勿忘我花 色素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分离测定辣椒红色素中的辣椒红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来欣 陈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薄层色谱法分离测定辣椒红色素中的辣椒红丁来欣,陈里(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210014)1前言辣椒红色素是从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系多种成分的混合物[1],其主要成分之一是辣椒红。辣椒红属于类胡萝卜素,是维生... 薄层色谱法分离测定辣椒红色素中的辣椒红丁来欣,陈里(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210014)1前言辣椒红色素是从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系多种成分的混合物[1],其主要成分之一是辣椒红。辣椒红属于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对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辣椒红色素 辣椒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丁酯催化合成均苯四甲酸四(2-乙基己)酯 被引量:7
3
作者 丁来欣 陈里 韦艳丽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8,共3页
研究了以钛酸丁酯为催化剂 ,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 2乙基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均苯四甲酸四 ( 2乙基己 )酯 ( TOPM)。在酐∶醇为 1∶ 8(摩尔比 ) ,催化剂用量为 5%~ 6 % (占酐用量 ) ,反应温度 2 0 0~ 2 0 5℃ ,反应时间 2 h的条件下 ,T... 研究了以钛酸丁酯为催化剂 ,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 2乙基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均苯四甲酸四 ( 2乙基己 )酯 ( TOPM)。在酐∶醇为 1∶ 8(摩尔比 ) ,催化剂用量为 5%~ 6 % (占酐用量 ) ,反应温度 2 0 0~ 2 0 5℃ ,反应时间 2 h的条件下 ,TOPM的得率达 97.4 % ,酸值达 0 .0 4 mg Na OH/ g,色泽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苯四甲酸四(2乙基己)酯 钛酸丁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7
4
作者 郑雪 刘泽纬 +1 位作者 丁来欣 宋先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6-170,共5页
采用溶剂法提取新鲜杜仲叶中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以体积分数85%乙醇溶液为溶剂,杜仲叶与溶剂的比例为1:4(g/mL),60℃超声提取30min,真空抽滤得到滤液。用制备薄层分离纯化滤液,得到PDG提取产物,产率为2.00%。测定PDG标准物的紫外... 采用溶剂法提取新鲜杜仲叶中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以体积分数85%乙醇溶液为溶剂,杜仲叶与溶剂的比例为1:4(g/mL),60℃超声提取30min,真空抽滤得到滤液。用制备薄层分离纯化滤液,得到PDG提取产物,产率为2.00%。测定PDG标准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结果PDG在228nm处有最大吸收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样品中PDG的含量,检测波长228nm。PDG进样量在0.00238~0.095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84.8x+0.838,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2%。经测定,新鲜杜仲叶中PDG含量约为0.0960%,提取产物中PDG含量为4.54%。该方法操作简单,溶剂用量少,可有效提取并分离杜仲叶中的P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提取 分离 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同时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路博琼 王自波 +1 位作者 谢晓婷 丁来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214-8217,共4页
[目的]对同时提取分离杜仲叶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了以超声波辅助乙醇同时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工艺条件,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目的]对同时提取分离杜仲叶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了以超声波辅助乙醇同时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工艺条件,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50%乙醇,原料与溶剂比例为1∶10(g∶ml),在60℃下超声提取50 min。将提取液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酯层纯化后得黄酮提取物,黄酮含量为37.6%;水层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该酯层纯化后得绿原酸提取物,绿原酸含量为23.4%。[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取分离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绿原酸 黄酮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花瓣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丹青 丁来欣 宋先亮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对向日葵花瓣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该色素易溶于丙酮、甲醇、无水乙醇、异丙醇。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色素,色素乙醇液在225nm和443nm处有最大吸收峰。色素得率7.4%,色价为E11c%m(440nm)=284。色素经液相色谱分离后主... 对向日葵花瓣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该色素易溶于丙酮、甲醇、无水乙醇、异丙醇。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色素,色素乙醇液在225nm和443nm处有最大吸收峰。色素得率7.4%,色价为E11c%m(440nm)=284。色素经液相色谱分离后主要含有四个组份。该色素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为黄色,在酸性条件下黄色变浅。在60℃下加热稳定,在80℃下2h后吸光度开始下降。在光照下较稳定。H2O2和Na2SO3使色素吸光度增大,维生素C对其影响不大,Na2S2O3使吸光度下降。食盐、葡萄糖、蔗糖使色素吸光度增大,柠檬酸、苯甲酸、淀粉使其吸光度下降。金属离子Fe3+和Cu2+使色素变色,Na+、Mg2+、K+、Ba2+、Ca2+、Al3+对色素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花瓣:色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测定——介绍一个大学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媛梅 丁来欣 《大学化学》 CAS 2018年第12期67-70,共4页
介绍一个大学综合化学实验。该实验是一个科研转化的大学生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包括芦丁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构树叶中的黄酮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该实验分析植物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并综合运用多种定量分析... 介绍一个大学综合化学实验。该实验是一个科研转化的大学生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包括芦丁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构树叶中的黄酮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该实验分析植物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并综合运用多种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满足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对化学实验的特殊需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可作为非化学专业低年级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综合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黄酮 超声波提取 分光光度法 综合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叶中黄酮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楚芳冰 吴小燕 丁来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84-86,88,共4页
[目的]研究干构树叶中黄酮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构树叶中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并对黄酮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次序为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 [目的]研究干构树叶中黄酮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构树叶中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并对黄酮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次序为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在超声频率40 k Hz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40 min、乙醇浓度50%、超声温度50℃,黄酮提取得率可达4.01%。在最佳条件下提取构树叶,减压浓缩提取液后加入石油醚萃取,水相用盐酸酸化至p H=2,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酯相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提取产物,产物得率为5.94%,其中黄酮质量含量为35.36%。[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稳定性好,提取物中黄酮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叶 黄酮 超声波 提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