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微传感器
1
作者 丁方正 史建军 王晓珂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19,31,共4页
阐明了电化学微传感器的特性,对化学电阻微传感器和电势计微传感器这两类电化学传感器分别进行了论证;分析了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和功函数电势计传感器的机理和特性,指出了电化学微传感器应用方向。阐述了利用有机半导体的光... 阐明了电化学微传感器的特性,对化学电阻微传感器和电势计微传感器这两类电化学传感器分别进行了论证;分析了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和功函数电势计传感器的机理和特性,指出了电化学微传感器应用方向。阐述了利用有机半导体的光刻工艺及其可调谐选择性生产电势计气体传感器的方法,为电势计气体传感器的广阔应用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传感器 微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复合损伤机理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勇 朱孟真 +7 位作者 马云峰 魏靖松 刘旭 丁方正 谭朝勇 陈霞 郭延龙 初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4,共7页
达到或者超过100 k W的激光输出是激光武器用于反导反卫等战略防御的终极发展目标。基于激光武器发展目标与最新动向,提出了多模式激光复合损伤新思路,即采用不同波长、连续与脉冲、频率变化的激光,同时或交替作用在同一靶材上,获得更... 达到或者超过100 k W的激光输出是激光武器用于反导反卫等战略防御的终极发展目标。基于激光武器发展目标与最新动向,提出了多模式激光复合损伤新思路,即采用不同波长、连续与脉冲、频率变化的激光,同时或交替作用在同一靶材上,获得更好的损伤效果。构建了脉冲/连续激光复合损伤物理模型,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仿真模拟,使用2 k W连续激光器与10 J长脉冲激光器开展了损伤对比实验。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激光烧蚀金属靶材效果优于连续激光;在两种激光复合或交替作用下出现"非线性雪崩烧蚀"效应,复合烧蚀效果明显优于脉冲激光,烧蚀质量是脉冲激光的13倍。这一效应,为战术激光武器向"合束多模式同轴输出"新体制发展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武器 激光烧蚀 复合损伤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硅基底沉积类金刚石膜的光学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程勇 郭延龙 +3 位作者 王淑云 米朝伟 丁方正 万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5-878,共4页
研究了氧气氛和掺硅对类金刚石(DLC)膜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飞秒激光烧蚀石墨靶材,通过氧气氛、掺硅和离轴平移旋转等技术,在硅基底上镀制出比传统工艺透过率、硬度、附着力和稳定性等性能更优的无氢DLC膜。实验验证了随着氧气氛压强... 研究了氧气氛和掺硅对类金刚石(DLC)膜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飞秒激光烧蚀石墨靶材,通过氧气氛、掺硅和离轴平移旋转等技术,在硅基底上镀制出比传统工艺透过率、硬度、附着力和稳定性等性能更优的无氢DLC膜。实验验证了随着氧气氛压强的增大,样片透过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气压(2 Pa)。并且掺硅有助于改善DLC膜的性能,掺硅量也存在一个最佳值。在3-5μm波段,正面镀DLC膜、背面镀普通增透膜的硅红外窗口的平均透过率≥91.7%,DLC膜的纳米硬度高达40-50 GPa,且通过军标规定的高温、低温、湿热、盐雾、重摩擦等环境实验,满足光学窗口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 类金刚石膜 硅基底 光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镜腔技术在1.57μm人眼安全OPO激光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旭 程勇 +4 位作者 王淑云 丁方正 谭朝勇 朱孟真 米朝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351-356,共6页
介绍了棱镜腔技术在1.57μm人眼安全OPO激光器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案和实验结果,为高可靠性OPO激光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角锥腔本征模式的讨论,发现了腔内的偏振特性满足OPO相位匹配条件,获得了内腔式OPO激光... 介绍了棱镜腔技术在1.57μm人眼安全OPO激光器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案和实验结果,为高可靠性OPO激光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角锥腔本征模式的讨论,发现了腔内的偏振特性满足OPO相位匹配条件,获得了内腔式OPO激光器稳定运转;通过对角锥腔退偏输出性能的分析,研究了角锥腔电光调Q外腔式OPO激光器;介绍了正交波罗棱镜腔OPO激光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棱镜腔技术的OPO激光器是获得高稳定性1.57μm人眼安全激光输出的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镜腔 光参量振荡 1 57μm人眼安全 高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沉积大面积均匀类金刚石膜的设计改进及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陆益敏 黄国俊 +4 位作者 郭延龙 丁方正 陈霞 韦尚方 米朝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560,共6页
针对激光等离子体的边缘粒子对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性能的不利影响,改进自转衬底一维变速平移技术的大面积均匀镀膜机构。利用开孔的挡板滤除等离子体边缘的粒子,同时在原有膜厚分布数学模型中加入相应的模块;通过优化模型中的机构运动参... 针对激光等离子体的边缘粒子对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性能的不利影响,改进自转衬底一维变速平移技术的大面积均匀镀膜机构。利用开孔的挡板滤除等离子体边缘的粒子,同时在原有膜厚分布数学模型中加入相应的模块;通过优化模型中的机构运动参数,指导实验获得了直径200 mm的大面积均匀类金刚石膜。测试结果表明:该类金刚石膜的不均匀性为±4.5%,且膜厚分布特征与理论优化结果相同,同时纳米硬度和红外透过率较改进前显著提高;相对于改进前的大面积均匀镀膜技术,改进后的机构具有更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光学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类金刚石膜 大面积均匀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脉冲半导体泵浦激光器阵列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斌 初华 +3 位作者 黎伟 曹海源 丁方正 韦尚方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46,150,共3页
为满足高功率脉冲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相干合成的特殊需要,设计6路同步输出的电源阵列,实现了工作电压0~400 V自适应调整、工作电流0~1 200 A、脉冲宽度200μs^1 000μs、重复频率1 Hz^20 Hz均可任意调整的高电压、大电流脉冲输出。在保证... 为满足高功率脉冲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相干合成的特殊需要,设计6路同步输出的电源阵列,实现了工作电压0~400 V自适应调整、工作电流0~1 200 A、脉冲宽度200μs^1 000μs、重复频率1 Hz^20 Hz均可任意调整的高电压、大电流脉冲输出。在保证技术指标实现的同时,着重解决阵列电源的同步输出、电压自适应和可靠性保护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阵列电源的同步一致性可达到99%,输出电流精度达到0.1 A,已在"六路激光相干合成"研究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电源 同步输出 电压自适应 脉冲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红外热像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指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强 初华 +4 位作者 张晶 丁方正 曹海源 韦尚方 杨雪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针对红外热像装备健康管理要求,分析反映健康状态的关键性能指标,提出可测性指标的检测方法,采用加权法计算得出装备的健康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的红外装备健康指数,能够反映装备的健康状态,有效避免装备故障,提高装... 针对红外热像装备健康管理要求,分析反映健康状态的关键性能指标,提出可测性指标的检测方法,采用加权法计算得出装备的健康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的红外装备健康指数,能够反映装备的健康状态,有效避免装备故障,提高装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红外指标 健康指数 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冷喷涂铝锌复合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仲川 张晓云 +4 位作者 陈昊 丁方正 宇波 汤智慧 陆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9,共6页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高强钢(300M)表面制备铝锌复合涂层作为抗腐蚀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EDS)、显微硬度测试仪研究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及显微硬度;综合涂层中性盐雾加速实验及户外暴晒实验结果并与300M基材进行对比,对涂层...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高强钢(300M)表面制备铝锌复合涂层作为抗腐蚀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EDS)、显微硬度测试仪研究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及显微硬度;综合涂层中性盐雾加速实验及户外暴晒实验结果并与300M基材进行对比,对涂层的抗腐蚀性能开展全面评价;考核冷喷涂后对300M钢基材疲劳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喷涂铝锌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平均孔隙率为0.8%,显微硬度为59.8HV0.025,中性盐雾实验1000h时无腐蚀,即使涂层破损也可以达到770h,户外大气暴晒实验12个月后涂层表面无腐蚀发生,冷喷涂后对300M钢基材的疲劳性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铝锌复合涂层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