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与种系分型检测分析
1
作者 吴滨滨 冯航 +4 位作者 刘英 张域琪 丁敬茹 王娟 杨增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了解陕西圈养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采集自陕西省周至县32份朱鹮源肛拭子进行肠道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毒力基因、... 为了解陕西圈养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采集自陕西省周至县32份朱鹮源肛拭子进行肠道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三重PCR鉴定分离菌株的系统进化分群,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32份朱鹮源肛拭子中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15株,分离率为46.87%;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夫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黏菌素表现较高敏感,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100%;从分离菌株中检测到blaTEM、blaSHV、blaCTX-M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3.3%、33.3%,phop、tetx3占比较高(66.67%、53.33%),未检测到cfr、tetx4耐药基因;分离菌株携带10种不同的毒力基因,未检测到hlyA、saf、cnf1、iutB、stx1、stx2、papC、FasA等8种毒力基因,其中etrA、aer、hlyE、ompA的检出率最高,均达到93.33%,其他依次为iutA(80%)、fimC(73.33%)、rfc(60%)、ompT(53.33%)、hlyF(46.67%)、Tsh(20%),且检测到9株分离菌株携带的rfc毒力基因。该批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以B2型为主(占53.33%),其次为D型(占33.34%),A型仅占比13.33%,未检测到B1型;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小鼠表现较轻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该批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在该批朱鹮中较流行,与其他动物相比,其种系分型较特殊。研究结果可为朱鹮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治疗及圈养朱鹮的放飞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种系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敬茹 苗永强 +4 位作者 单鸿鹄 白新栋 吴滨滨 张域琪 杨增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为探究陕西省某羊场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取该羊场8只病死羊的肺脏组织依次检测支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结果均为阴性。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测,经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与... 为探究陕西省某羊场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取该羊场8只病死羊的肺脏组织依次检测支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结果均为阴性。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测,经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到5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命名为PA1~5),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生物被膜试验。结果显示,注射菌液的小鼠均在24 h内死亡,剖检发现小鼠肺脏、肝脏、脾脏出血肿大,且有大小不等、散在分布的化脓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A1~5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均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泰万菌素、多西环素均表现耐药性。生物被膜试验表明PA1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PA2~5具有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可能是造成本次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且5株羊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可形成不同强弱程度的生物被膜,可交替使用恩诺沙星、庆大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可为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羊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生物被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