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渤海综合整治纳入国家规划的建议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丁德文
-
机构
中国工程院
-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29,共2页
-
文摘
丁德文院士简介:海洋环境工程与冻土热学专家。1941年2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6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任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主任暨所长。兼任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大连海事大学兼职教授暨海洋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
关键词
渤海
综合整治
海洋环境保护
国家规划
-
分类号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X3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渤海西部河口潮间带区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张效龙
丁德文
徐家声
刘敦武
王慧艳
陶常飞
-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
-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76-28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572142)
-
文摘
通过对渤海湾西部永定新河河口潮间带区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的研究,认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Zn>Cu>Pb>Hg>Cd;因海水中重金属输入途径的不同,不同潮期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大潮期海水中重金属Cu,Pb和Hg的含量大于小潮期海水中的含量,而重金属Zn和Cd的含量则小于小潮期海水中的含量;因受海水中悬浮物含量、种类及河口区咸淡水混合发生絮凝作用等的影响,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在垂向上也存在差异。无论是大潮期还是小潮期,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总是表层略大于底层;按一类水质标准对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认为研究区海水已局部受到重金属污染,污染最严重的是重金属Zn,其次为重金属Pb,Hg和Cu,不存在重金属Cd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与海水中的相同,说明海水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循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在渤海湾环境背景值范围内,且是渤海海域含量最低的区域。经过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轻微。
-
关键词
渤海湾
永定新河河口
潮间带
海水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
-
Keywords
Bohai sea
Yongding new river estuary
tidal zone
seawater
sediment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通用的雷达目标RCS统计建模方法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张晨新
林存坤
周成
宗彬锋
丁德文
-
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空军装备研究院通信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9,共6页
-
文摘
针对传统的雷达目标RCS起伏统计模型都是基于厘米波频段RCS建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更为通用的基于混合正态分布的RCS统计建模方法。对典型隐身飞机的仿真数据和某型教练机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正态分布在米波频段和厘米波频段均能实现最佳的拟合优度。研究成果可用于拓展雷达检测理论,为雷达总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词
雷达目标
雷达散射截面
RCS起伏模型
统计建模
混合正态分布
拟合优度检验
-
Keywords
radar target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RCS fluctuation model
statistical modeling
Gaussian mixture distribution
goodness-of-fit test
-
分类号
TN955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
-
题名基于FEKO隐身飞机目标动态角闪烁特性实时仿真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袁俊超
张小宽
孙铭才
丁德文
-
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6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2033)
目标与环境电磁辐射重点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TES2014-2)
-
文摘
角闪烁是现代防空制导武器的主要误差源。针对隐身飞机目标动态角闪烁外场测量难度大、耗时长、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EKO软件的雷达目标动态角闪烁特性的实时仿真方法。首先,对雷达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进行了坐标转换,获得了目标模型飞行随时间变化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然后,介绍了利用FEKO仿真计算目标动态角闪烁的方法及其步骤;最后,以隐身飞机目标为例,通过该方法仿真获得蛇形机动下的目标实时动态角闪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目标实时电场散射信息,进而计算出目标的角闪烁信息。该研究为防空制导武器抗诱偏、降低脱靶量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验依据。
-
关键词
FEKO仿真软件
角闪烁
动态
实时仿真
-
Keywords
FEKO
angular glint
dynamic condition
real-time simulation
-
分类号
TN95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V21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冻土区埋地集油管线周围土壤的温度场模拟计算
被引量:13
- 5
-
-
作者
陈友昌
宋永涛
丁德文
-
机构
大庆油田设计院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出处
《油田地面工程》
1994年第2期4-7,共4页
-
文摘
欲评价埋于季节冻土区保温热管线的热工状况,首要的问题是计算管线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本文针对双管流程集油管线的分离式保温形式,建立了计算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数值理论对管线周围土壤的二线非稳态相变温度场进行了计算。
-
关键词
温度场
计算
集输管道
土壤
-
Keywords
frozen ground/oil-gathering pipeline temperature field/calculation
-
分类号
TE86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
-
题名最佳极化在雷达检测中的得益分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吴盛源
张小宽
袁俊超
丁德文
-
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3-217,共5页
-
文摘
最佳极化发射和接收是增大隐身目标RCS,提高雷达对隐身目标检测概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目标RCS与雷达发射极化方式内在规律的研究,指出RCS与发射极化方式满足余弦关系,基于该规律提出一种提取最佳极化的新方法。仿真对比了不同发射极化方式下的目标动态RCS,并利用Swerling I检测模型研究最佳极化在雷达检测中的得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佳极化收发,隐身目标RCS得益最大可达30 dB,雷达对隐身目标检测概率得益最大可达0.5。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该提取最佳极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关键词
最佳极化
检测
隐身目标
极化捷变
动态RCS
得益
-
Keywords
optimal polarization
detection
stealth target
polarization agility
dynamic radar cross section(RCS)
gain
-
分类号
TN957.51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中“三场一通道”理论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 7
-
-
作者
索安宁
丁德文
杨金龙
田涛
-
机构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4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D0900804)。
-
文摘
针对目前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增而不殖”问题,在系统分析天然海洋渔场“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及其“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概念内涵,并从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仿生营造原理、“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方案设计具体步骤、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布局3个方面分析了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思路;最后探讨了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方式,包括人工鱼礁、海藻场、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等功能生境营造。研究以期通过“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的系统营造,实现我国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繁殖再生与规模补充,提升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自我繁殖与持续生产能力。
-
关键词
海洋牧场
生境营造
“三场一通道”
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
顶级经济物种
-
Keywords
marine ranching
habitat construction
“three fields and one channel”
key functional groups of fishery resources
top economic specie
-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
-
题名生态能源建筑体系(下)
被引量:2
- 8
-
-
作者
王志峰
夏红德
丁德文
-
出处
《太阳能》
1999年第3期4-6,共3页
-
-
关键词
生态能源建筑
建筑设计
示范楼
EEDB
节能
-
分类号
TU201.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生态能源建筑体系(上)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志峰
夏红德
丁德文
-
出处
《太阳能》
1999年第2期2-4,共3页
-
文摘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人们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环境空间是由各种性质不同、运动状态不一的物质所组成的统一体,它经过无机环境、生物系统、智能社会三个发展阶段,是由土圈、水圈、大...
-
关键词
生态能源建筑
建筑体系
环境
生态
建筑设计
-
分类号
TU18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TU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