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地彷徨:苏雪林晚年日记中的家国观念与精神困境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增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仔细检视她最后十年的日记(1987-1996),即可发现晚年的她在"家"与"国"之间徘徊不定,进退维谷,陷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孤独之中。在操心柴米油盐之余,她对台湾乃至大陆的时政运动和社会情势极为关注,甚至激扬文字,参... 仔细检视她最后十年的日记(1987-1996),即可发现晚年的她在"家"与"国"之间徘徊不定,进退维谷,陷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孤独之中。在操心柴米油盐之余,她对台湾乃至大陆的时政运动和社会情势极为关注,甚至激扬文字,参与其中。苏雪林的日记属于真正的私人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考察五四一代去台知识分子国家认同和文化归属的私人化的真实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晚年日记 家国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雪林的批评个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增武 《长江学术》 2013年第2期9-17,共9页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异常鲜明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批评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其批评实践始终在二元框架内游走于学者与作家、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和中国家法等多个对立层面,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异常鲜明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批评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其批评实践始终在二元框架内游走于学者与作家、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和中国家法等多个对立层面,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偏见"和"唐突",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批评形态,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批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新文学批评 批评个性 二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应用型高校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增武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秘书学专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并简要分析了评价方法的使用与现状,力求为新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以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秘书学专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并简要分析了评价方法的使用与现状,力求为新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其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秘书学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测量指标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视阈中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对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通信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增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74-78,共5页
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的两封通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信的核心内容并非关于鲁迅的评价,而是抗战前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两人的分歧,凸显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域下,右翼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的... 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的两封通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信的核心内容并非关于鲁迅的评价,而是抗战前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两人的分歧,凸显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域下,右翼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的政治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胡适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文化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雪林早期散文的“西化”色彩
5
作者 丁增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期94-97,124,共5页
和美文运动中女性写作遵循的中国古典感伤传统不同,苏雪林早期散文有明显的"西化"色彩,表现为对基督教文化、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文学以及西方社会制度、风俗人物和科学技术等充满亲近感与优越感的描述,显示了她在美文运动中... 和美文运动中女性写作遵循的中国古典感伤传统不同,苏雪林早期散文有明显的"西化"色彩,表现为对基督教文化、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文学以及西方社会制度、风俗人物和科学技术等充满亲近感与优越感的描述,显示了她在美文运动中独特的个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早期散文 '西化'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当下 重返“中心”——李肇正中篇小说论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增武 赵万法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李肇正 中篇小说 现实关注 小人物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的救赎与理性的沉沦——读胡发云中篇新作《隐匿者》
7
作者 丁增武 诗萌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胡发云 中篇小说 <<隐匿者>> 历史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