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侧根突变体RM109的农艺性状 被引量:9
1
作者 郝再彬 苍晶 +2 位作者 徐仲 高继国 一井真比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5-79,共5页
用 Na N3 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2 世代中选育出了 2 ,4 - D耐性 ,且侧根缺失的突变体RM10 9。RM10 9及大力的土耕和水耕试验 ,评价侧根缺失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育后期 ,RM10 9的根长、根数和根干物重是大力... 用 Na N3 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2 世代中选育出了 2 ,4 - D耐性 ,且侧根缺失的突变体RM10 9。RM10 9及大力的土耕和水耕试验 ,评价侧根缺失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育后期 ,RM10 9的根长、根数和根干物重是大力的 6 9% ,16 %和 7% ,株粒重及株高约是大力的 10 %及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耐性 水稻 侧根 突变体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麦碳酸盐耐性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郝再彬 朱国英 +2 位作者 张达 苍晶 一井真比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用 Na N3处理水稻、小麦 ,在 M3世代中筛选出了水稻碳酸盐耐性突变体。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之间有耐性差异 ,耐性突变体有稳定遗传的趋势。可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材料。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碳酸盐 耐性突变体 筛选 遗传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由来的RAPD标记能鉴别水稻雄性不育和可育细胞质(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以野败型细胞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 97A及其保持系珍汕 97B的总 DNA为模板 ,从 10 0个引物中筛选到OPA12对珍汕 97A能扩增出一条 16 0 0 bp的特异带。用 OPA12扩增野败型细胞质的龙特浦 A及其保持系龙特浦 B、矮败型细胞质的协青早 A... 以野败型细胞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 97A及其保持系珍汕 97B的总 DNA为模板 ,从 10 0个引物中筛选到OPA12对珍汕 97A能扩增出一条 16 0 0 bp的特异带。用 OPA12扩增野败型细胞质的龙特浦 A及其保持系龙特浦 B、矮败型细胞质的协青早 A及其保持系协青早 B、恢复系明恢 6 3、珍汕 97A/明恢 6 3的 F1 和 F2 个体的总 DNA ,不育系、F1 和F2 所有调查个体都有 16 0 0 bp带 ,而保持系和恢复系都没有这条带。这个结果表明 OPA12扩增的 16 0 0 bp带是上述不育细胞质的特异带。提取上述 3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 DNA作为模板用 OPA12扩增 ,结果是 3个不育系都有 16 0 0 bp带而 3个保持系都没有这条带 ;矮败型协青早 A还另有 10 0 0 bp和 70 0 bp两条带。这些结果表明 16 0 0 bp带源于线粒体DNA,可用作苗期鉴别不育系和保持系的 RAPD标记 ;16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线粒体DNA RAPD标记 鉴别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短根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用水稻短根突变体RM1、RM2与原品种Ohchikara杂交配成两个组合的P1、P2、F1、F2、B(11)、B’(11)、B(12)、B’(12)以及F3世代,调查冠根长度,研究短根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RM1和R... 用水稻短根突变体RM1、RM2与原品种Ohchikara杂交配成两个组合的P1、P2、F1、F2、B(11)、B’(11)、B(12)、B’(12)以及F3世代,调查冠根长度,研究短根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RM1和RM2的短根性状均受单个位点隐性核基因(srtlsrtl)控制,并且RM1和RM2的短根基因是等位的。讨论了srtl基因在杂交稻种子纯度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短根 遗传分析 水稻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短根基因srt1导入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1994至1997年研究了粳稻短根基因srt1导入3个籼稻保持系和3个粳稻保持系的F1、苗期短根的F2和F3的农艺性状及根长表现。结果表明:1)RM1与3个籼稻保持系杂交,F1植株高达150cm,抽穗迟,穗型大,结实率只有43%~47%;而与粳稻保持系... 1994至1997年研究了粳稻短根基因srt1导入3个籼稻保持系和3个粳稻保持系的F1、苗期短根的F2和F3的农艺性状及根长表现。结果表明:1)RM1与3个籼稻保持系杂交,F1植株高达150cm,抽穗迟,穗型大,结实率只有43%~47%;而与粳稻保持系杂交,F1株高125cm以下,结实率82%~91%。2)F2短根秧苗移栽大田后,一部分植株逐渐死亡,一部分抽穗成熟,而少部分株型类似保持系的植株株高、结实都正常。3)六千辛B/RM1组合中苗期短根、成熟期株高结实都正常的F2植株所衍生的F3株系,种子发芽后11d以内冠根长度短于六千辛B、Ohchikara、六优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短根基因 基因导入保持系 雄性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短根突变体的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1,共5页
研究了短根突变体RM1、RM2及其原品种Ohchikara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木村氏B溶液水培,从播种后14d至成熟,突变体冠根的长度、鲜重和干重分别只有原品种的50%、50%和60%。从播后6... 研究了短根突变体RM1、RM2及其原品种Ohchikara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木村氏B溶液水培,从播种后14d至成熟,突变体冠根的长度、鲜重和干重分别只有原品种的50%、50%和60%。从播后60d至成熟,突变体的冠根数是原品种的1.2倍,在这之前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所有调查的地下部性状中,RM1和RM2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地上部的株高、分蘖数、地上部鲜重、干重及全株干重性状上,两个突变体与原品种之间、RM1和RM2之间无显著差异。突变体的全株鲜重为原品种的90%,这个差异是显著的。突变体的单株粒重只有原品种的60%,这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所致。在大田土培条件下,所有调查过的地上部性状值,突变体都显著地小于原品种,而RM1和RM2之间除穗长外,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根突变体 农艺性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回交水稻短根突变体RM1的农艺性状
7
作者 郝再彬 王军虹 +2 位作者 兰小霞 杨连群 一井真比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用 射线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3世代中选育出短根突变体 RM1。现用回交的 RM1及原品种大力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 ,评价短根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回交的RMI根长、根数和根干重约为大力的 4 0 % ,14 0 %和 6 0 % ;株... 用 射线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3世代中选育出短根突变体 RM1。现用回交的 RM1及原品种大力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 ,评价短根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回交的RMI根长、根数和根干重约为大力的 4 0 % ,14 0 %和 6 0 % ;株粒重及株高约为大力的 5 0 %及 90 %。短根形态对经济产量的影响大于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诱变 回交 水稻 短根突变体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半矮秆基因对根系氮吸收的影响
8
作者 李水山 皇甫植 一井真比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本文比较了半矮秆基因sd1的等基因系农林29号(sd1Sd1)和SC4(sd1sd1)的氮吸收特点和根细胞长度、干物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半矮秆品系SC4的株高、根细胞长度显著小于农林29号.成熟用植株干重、茎叶干重也... 本文比较了半矮秆基因sd1的等基因系农林29号(sd1Sd1)和SC4(sd1sd1)的氮吸收特点和根细胞长度、干物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半矮秆品系SC4的株高、根细胞长度显著小于农林29号.成熟用植株干重、茎叶干重也显著小于农林29号.SC4单株糙米产量比农林29号低20%.NH4 ̄+—N吸收量和NO3 ̄3-N吸收量都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基部节间伸长期至成熟期SC4的NO3 ̄-—N吸收量显著低于农林29号,尤其节间伸长期至开花期两者差异更大.半矮秆基因在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超高产育种中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根细胞长度 育种 氮吸收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