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个案研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安蕊梅 刘维华 石现峰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具体做法。文章研究了该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支持学生能力的培养,介绍了该校课外实践活动的做法,包括参加专业协会和组织、结构和施工竞赛、本科生研究计划和专业... 文章主要研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具体做法。文章研究了该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支持学生能力的培养,介绍了该校课外实践活动的做法,包括参加专业协会和组织、结构和施工竞赛、本科生研究计划和专业资格认证计划的做法。文章旨在为当前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利分校 土木工程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研究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龙 仝凤壮 +2 位作者 王建西 李向国 杨洋 《交通工程》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类别单一、成本高昂、设备更新滞后等,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并系统梳理了实验教学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实验类别、增加创新性实验的改革思...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类别单一、成本高昂、设备更新滞后等,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并系统梳理了实验教学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实验类别、增加创新性实验的改革思路,打破传统实验局限,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同时,融合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自主学习。引入AI技术为虚拟实验平台赋能,实现智能辅导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精准匹配学生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时监测实验操作并给予反馈,助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与技能。这些举措旨在提升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契合“智能+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土木工程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指南 冯怀平 +2 位作者 王明生 黄琦 常建梅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随着"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海外土木工程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对具备从事国际工程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章针对国际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当前专业教学存在的一... 随着"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海外土木工程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对具备从事国际工程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章针对国际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当前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法进行现场实习的客观现实,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际班"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构想。在对用户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网络平台的特点、结构、功能与资源类型等进行了阐述。该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对推动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提升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网络平台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环城公路泥炭土微观结构及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乔勇 杨广庆 +1 位作者 丁军霞 赵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依据石家庄环城公路(省道 S101)泥炭土地基处理工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压汞试验等对泥炭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其微观结构是由微团聚体和团粒共同构成,土颗粒多呈平直的板状或管状。泥炭土孔径一般为1~5μm,孔... 依据石家庄环城公路(省道 S101)泥炭土地基处理工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压汞试验等对泥炭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其微观结构是由微团聚体和团粒共同构成,土颗粒多呈平直的板状或管状。泥炭土孔径一般为1~5μm,孔隙呈正态分布,架空的大孔隙较多,孔径可达10~30μm。泥炭土与原状黏土主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就在于含有硅磷酸铝分子筛( AlSi2 P3 O12),它对泥炭土的结构和刚度有重要影响,是造成泥炭土具有多孔结构、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强度低等工程特性的直接原因。结合泥炭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揭示了泥炭土微观结构与工程特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对其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微观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 压汞试验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新强 韩现民 刘志春 《教师》 2011年第23期60-61,共2页
本文结合地下工程实际需要提出了地下工程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改革形成了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课程的特色。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地下工程 课程改革 课程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雷达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峰 赵品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9,共5页
与传统的技术手段相比,雷达由于具有全天时、非接触、高精度且具有一定穿透力的特点,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从基本的探测原理、实施步骤等方面阐述了雷达技术在地质超前预报、施工质量检测、建筑结构... 与传统的技术手段相比,雷达由于具有全天时、非接触、高精度且具有一定穿透力的特点,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从基本的探测原理、实施步骤等方面阐述了雷达技术在地质超前预报、施工质量检测、建筑结构变形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现代雷达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技术 超前地质预报 无损检测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监测常用传感器特点与选择
7
作者 杨焕英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8年第3期38-40,共3页
长期监测是获得结构状态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传感器是监测的核心器件。目前监测传感器种类繁多,各自适用环境与范围各异,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长期监测中的风速仪、温度、应变、位移和加速度等常用传感器的特点... 长期监测是获得结构状态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传感器是监测的核心器件。目前监测传感器种类繁多,各自适用环境与范围各异,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长期监测中的风速仪、温度、应变、位移和加速度等常用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建立监测系统时进行选择;并就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传感器和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结构监测 传感器 温度 应变 位移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六线隧道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牛永贤 朱永全 叶朝良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9-73,共5页
满足相似关系的模型材料是模型试验成功的关键。在调研相似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托石家庄六线隧道模型试验项目,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了相关参数的相似判据。根据相似原则,以粘聚力和摩擦角为主要相似判据,选用重晶石粉、石英砂和凡... 满足相似关系的模型材料是模型试验成功的关键。在调研相似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托石家庄六线隧道模型试验项目,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了相关参数的相似判据。根据相似原则,以粘聚力和摩擦角为主要相似判据,选用重晶石粉、石英砂和凡士林的混合物为模型材料,通过正交设计法研制出了地层相似材料。以抗压强度为相似判据,选用石膏材料为模型材料,研制出了灌注桩和锚索注浆体相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模型试验 正交设计 相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无水砂层渗透注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志文 李文江 王庆磊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石家庄地铁矿山法施工地段需要穿越大范围中粗砂和粉细砂等无水砂性地层,这类地层的土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限制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需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石家庄地区中粗砂地层为研究对象,考虑浆液粘度时变性,配... 石家庄地铁矿山法施工地段需要穿越大范围中粗砂和粉细砂等无水砂性地层,这类地层的土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限制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需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石家庄地区中粗砂地层为研究对象,考虑浆液粘度时变性,配置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浆液进行室内试验,测试其粘度,得到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浆液粘度的时间变化函数,并将粘度时变函数引入到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研究不同注浆压力、浆液粘度、介质孔隙率等参数对注浆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注浆设计参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小导管 注浆 粘度 注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接基坑工程有限土体失稳模式研究
10
作者 张振波 李秉欣 +2 位作者 杨茜 刘志春 刘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基坑紧邻既有地下结构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仍然缺乏对近接基坑工程土体失稳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近接基坑工程对称/非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提出不同失稳...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基坑紧邻既有地下结构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仍然缺乏对近接基坑工程土体失稳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近接基坑工程对称/非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提出不同失稳模式下适用条件,分析内支撑数量、基坑深度、基坑与既有地铁车站空间位置关系等对土体稳定性及滑移面性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近接基坑工程非对称和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分别有3种和6种情况;(2)随着内支撑数量的增加,滑移体范围不断扩大,且起始位置沿围护结构不断下移,有限土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增加;(3)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滑移体的范围先增大后减小,有限土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减小;(4)针对近接基坑工程非对称滑移面分析,随着既有地铁车站覆土厚度的增加,滑移面在既有地铁车站侧的近接范围逐渐减少且起始位置外移。以上研究可以为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的有限土体土压力的计算、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以及既有地铁车站安全控制措施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近接增建 有限土体 滑移面 安全系数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加筋土高陡边坡工程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赵明发 杨旭峰 杨广庆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6-74,81,共10页
通过对四级加筋土高陡边坡工程现场试验,研究了多级有纺高强聚酯土工布加筋高陡边坡基底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基底垂直应力沿筋材方向呈现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出现在筋材末端。利用PLAXIS 2D对四级加筋土高陡边坡断面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对四级加筋土高陡边坡工程现场试验,研究了多级有纺高强聚酯土工布加筋高陡边坡基底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基底垂直应力沿筋材方向呈现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出现在筋材末端。利用PLAXIS 2D对四级加筋土高陡边坡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多级加筋陡坡结构的返包体背部水平土压力、各级边坡坡面水平变形、土工布应变以及边坡潜在破裂面等结构特性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筋材长度、筋材间距、填料内摩擦角以及平台宽度等影响因素对边坡水平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得出,各级边坡水平土压力在平台处发生突变,沿坡高呈现锯齿状分布;各级边坡坡面水平变形在不同位置处均出现明显的“鼓肚”现象;不同高度处土工布应变沿筋材铺设方向呈非线性分布,并且呈现“双峰”与“单峰”两种分布形式;边坡潜在破裂面存在整体圆弧滑动破裂面和复合式破裂面两种形式,进一步发现筋材间距和长度对高陡边坡水平变形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加筋土高陡边坡 现场试验 结构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庆宽 韩原 +1 位作者 孙一飞 郑云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200,342,共15页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问题是伴随着风洞试验方法产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随着桥梁尺寸的增大其雷诺数也逐渐增大,风洞试验雷诺数和实桥梁雷诺数的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阐述了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由来,回顾了雷...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问题是伴随着风洞试验方法产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随着桥梁尺寸的增大其雷诺数也逐渐增大,风洞试验雷诺数和实桥梁雷诺数的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阐述了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由来,回顾了雷诺数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针对圆形断面、矩形断面、主梁断面等不同桥梁结构断面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周围流场、气动力、风致振动随雷诺数的变化,指出了桥梁风工程雷诺数效应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风工程 雷诺数效应 气动力 风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洞单线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施工扰动评价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欢 张至立 +2 位作者 张振波 孙明磊 刘志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7,共9页
针对下穿工程中新建地铁隧道与隧道净距有关的施工叠加扰动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建立双洞单线地铁隧道(简称“新建隧道”)下穿工程施工扰动评价方法,结合隧道结构的施工力学特性,分析水平净距对隧道间的施工扰动影响规律。依托苏州地... 针对下穿工程中新建地铁隧道与隧道净距有关的施工叠加扰动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建立双洞单线地铁隧道(简称“新建隧道”)下穿工程施工扰动评价方法,结合隧道结构的施工力学特性,分析水平净距对隧道间的施工扰动影响规律。依托苏州地铁3号线金东区间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新建隧道水平净距对施工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地表沉降与水平净距、既有隧道变形与水平净距的函数拟合关系加以验证。研究表明:(1)既有双线隧道变形曲线由“V”形过渡至“W”形,水平净距超过9D(D为隧道直径)后,新建隧道变形曲线呈双“V”形;(2)当水平净距大于9D后,既有隧道穿越的上方地表变形范围趋于稳定;(3)既有隧道变形随着隧道水平净距的增加而减少,当水平净距达到9D后,其变形范围趋于稳定;(4)新建隧道后行洞施工会引起先行洞的附加变形,当水平净距大于6D后,该附加影响可忽略。(5)随着水平净距的增加,施工扰动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净距达到3D时,施工扰动程度的变化率最大,确定了下穿既有双线隧道的新建隧道最小水平净距为3D;当新建隧道的水平净距大于7D后,既有双线隧道不存在叠加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下穿既有隧道 评价方法 水平净距 叠加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类比的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 沉降预测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相涛 岳祖润 +3 位作者 孙铁成 胡田飞 公宝兴 林长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6,共5页
以石家庄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广高速铁路路基段为工程背景,通过选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石家庄地铁2号线K24+108处进行工程类比,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地层损失... 以石家庄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广高速铁路路基段为工程背景,通过选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石家庄地铁2号线K24+108处进行工程类比,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地层损失率下的路基沉降,并探讨了袖阀管注浆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工程类比法能够有效预测未施工的地铁4号线下穿高速铁路段的路基沉降;建议在下穿段前方60~120 m设置试验段调整掘进参数,并将地层损失率控制在0.75%以内;施工中结合信息化施工监测和盾构主动控制技术,可将路基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本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的沉降预测和控制方法,对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下穿 工程类比法 沉降预测 现场监测 路基沉降 数值模拟 袖阀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15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桩冻拔特性多因素影响规律及抗拔机理研究
16
作者 杨志浩 程世奥 +4 位作者 岳祖润 冯怀平 赵得杰 马德良 李同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2-1391,共10页
为探究锥形桩冻拔特性演变特征及抗拔机理,研发锥形桩抗冻拔性能测试装置,开展单向冻结下锥形桩冻拔试验,分析桩体材质、锥角、桩周土含水率及冻融循环对锥形桩冻拔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锥形桩抗拔机理。表明:同等条件下,桩体冻拔位移随... 为探究锥形桩冻拔特性演变特征及抗拔机理,研发锥形桩抗冻拔性能测试装置,开展单向冻结下锥形桩冻拔试验,分析桩体材质、锥角、桩周土含水率及冻融循环对锥形桩冻拔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锥形桩抗拔机理。表明:同等条件下,桩体冻拔位移随锥角增大呈指数形式递减;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大,直柱桩冻拔位移增长速率呈半对数形式增长,而锥形桩变化不明显;桩体材质对锥形桩冻拔特性影响显著,且木质桩体会发生融拔现象;单向冻结过程中桩周土内部水分由底部向上迁移,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迁移越明显,桩体冻拔位移越大,但含水率对冻拔位移影响程度弱于锥角;桩周土冻结过程中冻深增大,桩体表面切向冻胀力增大、法向冻胀力由压应力逐渐减小并转换为拉应力,当上述两个力分别大于桩土切向冻结强度和极限法向抗拉强度时,桩体发生冻拔。综合考虑抗冻拔、经济性及对冻土保护,抗冻拔锥形桩锥角宜设计为7°~9°,但仍需考虑桩深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锥形桩 冻拔机理 锥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加筋埋地管道力学与变形行为细观分析
17
作者 王志杰 成彪 +2 位作者 杨广庆 高古顺 王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的防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离散元仿真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探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与周围土体系统的力学响应与变形行为,揭示不同管道埋深与不同筋材埋深条件下,... 为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的防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离散元仿真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探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与周围土体系统的力学响应与变形行为,揭示不同管道埋深与不同筋材埋深条件下,加载板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模型内部颗粒间接触力、颗粒位移与管道垂直径向变形等发展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管道埋深H较浅时(H=1.5D,D为管道模型外径),其极限承载力小于管道埋深较大的工况,虽然相同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沉降较小,但管道垂直径向变形较大;对管道上方进行土工格栅加筋后,模型系统承载力显著提高,管道垂直径向变形减小;土工格栅埋深越浅,加筋效果越显著,当土工格栅埋深从0.75B减小至0.25B时,极限承载力提高约57.2%,管道径向变形减小约27.9%.本研究从细观层面揭示了管道、土体与土工格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土工格栅加筋防护埋地管道力学与变形行为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土工格栅 力学行为 变形特征 离散元 细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复合体作用机理细观研究
18
作者 王志杰 王有为 +2 位作者 杨广庆 周诗广 贾旭东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为从细观层面揭示土工格栅加筋碎石作用机理,在室内大型三轴试验结果基础上,建立土工格栅加筋碎石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加筋层数、筋材竖向间距对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并从细观角度揭示试样局部孔隙率、颗粒位移、力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 为从细观层面揭示土工格栅加筋碎石作用机理,在室内大型三轴试验结果基础上,建立土工格栅加筋碎石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加筋层数、筋材竖向间距对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并从细观角度揭示试样局部孔隙率、颗粒位移、力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试样的抗剪强度峰值随之变大;颗粒局部孔隙率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由于筋材的约束,加筋区域孔隙率波动较小,合适的筋材间距能够最大程度限制加筋区域孔隙率的增长;加筋区域的颗粒侧向位移受到明显限制,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多,试样侧向变形明显降低;通过分析试样的接触力分布可以得出土工格栅能够大幅提高试样的承载力,提升加筋区域的抗变形能力。研究成果可增进对土工格栅加筋碎石作用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三轴试验 土工格栅 细观组构 加筋机理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界面特性宏细观研究
19
作者 靳静 温馨 +3 位作者 梁小勇 王迪 杨广庆 周诗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2-1613,共12页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界面特性是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横肋间距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对3种横肋间距(28、35、50 cm)土工格栅进行室内宏观拉拔试验和离散元细观模拟,宏观层面分析不同横肋间距下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界面特性是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横肋间距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对3种横肋间距(28、35、50 cm)土工格栅进行室内宏观拉拔试验和离散元细观模拟,宏观层面分析不同横肋间距下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系、界面摩擦特性的变化规律,细观层面上研究颗粒配位数、孔隙率、位移场,以及拉拔过程中土体内部力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拉拔力-拉拔位移关系曲线呈非线性,随着横肋间距的减小,峰值拉拔力不断增大。在法向应力为200 kPa作用下,横肋间距由50 cm减至28 cm时,峰值拉拔力提高70%,28 cm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抗剪强度较强。筋土界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也随横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在细观层面,较小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砂土密实性更好,土体内部颗粒分布更均匀。同时,随着拉拔位移的增加,筋土界面配位数随之减小,使得土体发生一定的剪胀现象。随着横肋间距的减小,土体整体孔隙率下降,密实性明显提高,土工格栅对土体嵌固作用增强。在拉拔过程中土工格栅横肋附近的颗粒旋转,横肋间距较大时,土体内部难以形成贯通的剪切带。较小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在横肋节点附近力链分布更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横肋间距 拉拔试验 离散元法 筋土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堑积雪平台的作用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20
作者 马文勇 郭世怡 +3 位作者 李赛 张智博 高毅 詹子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风吹雪灾害会降低路面能见度同时造成积雪堆积。因此准确预测路堑内的雪浓度与积雪是路堑风吹雪灾害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欧拉方法的混合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典型全路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模拟得到流场、壁... 风吹雪灾害会降低路面能见度同时造成积雪堆积。因此准确预测路堑内的雪浓度与积雪是路堑风吹雪灾害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欧拉方法的混合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典型全路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模拟得到流场、壁面摩擦速度、积雪以及能见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揭示了积雪平台的防治机理,并提出最优的参数取值。结果表明:积雪平台可以产生低风速区域,有效地捕获雪粒从而减少路面积雪;路堑中风速小于0.05倍入口1 m高度处风速的区域可以反映路堑内的积雪分布;平台的最优参数取值为,上风侧边坡比1∶3、7/6倍的行车道路宽度、5/6倍的行车道路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全路堑 积雪平台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