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疗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
1
作者 邓小丽 张东 +2 位作者 黄利红 张小玲 纪传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卒中 高血压病 中风 皮内针 指尖放血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闫平 杨云涵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0期115-117,128,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发于中老年人,COPD晚期并发症较多、重症率较高。目前,西医对COPD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皮内针在治疗COPD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基于此,该文对皮内针治疗COPD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皮内针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疗法联合皮内针在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琬云 朱佳欣 +7 位作者 邱晴宜 蔡冬美 颜嘉怡 陈家敏 彭玉梅 钟小玲 何张优 苏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3-58,共6页
目的观察园艺疗法联合皮内针用于改善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9例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园艺疗法组、皮内针组和联合组各53例。三组均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在此基础上,园艺疗法组予以传统中草药园艺治... 目的观察园艺疗法联合皮内针用于改善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9例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园艺疗法组、皮内针组和联合组各53例。三组均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在此基础上,园艺疗法组予以传统中草药园艺治疗,皮内针组予以皮内针治疗,联合组实施园艺疗法联合皮内针治疗。三组治疗均每周1次,共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清指标水平。结果园艺疗法组53例、皮内针组52例、联合组51例完成研究。治疗第8周,联合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清指标水平均优于园艺疗法组和皮内针组(均P<0.05)。结论园艺疗法联合皮内针应用于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中医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缓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过度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肝郁化火型 皮内针 园艺疗法 睡眠质量 中医证候积分 HPA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丽 彭艳华 +2 位作者 张永乐 王颖 任晓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讨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组合皮内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 目的 探讨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组合皮内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69.21±1.47)kg、BMI(24.11±1.86)kg/m^(2)、腰围(88.73±1.14)cm、臀围(102.32±2.47)cm低于对照组的(72.89±3.62)kg、(26.72±2.47)kg/m^(2)、(90.15±3.26)cm、(104.94±3.68)c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病症指标,保障疗效,推广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组合皮内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志国 李海霞 +5 位作者 王蕾 边永君 李光熙 李国勤 荣毅 亢秀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断为肝火犯肺型慢性难治性咳嗽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断为肝火犯肺型慢性难治性咳嗽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真穴安慰针治疗。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4周随访1次。以咳嗽症状积分、莱切斯特咳嗽量表(LCQ)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3例,失访2例,出差1例,剩余9例。咳嗽症状积分:日间咳嗽时间点比较差异、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咳嗽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夜间咳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VAS评分:咳嗽程度、咳嗽频率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咳嗽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两组的咳嗽程度、咳嗽频率和夜间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的咳嗽程度、咳嗽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CQ评分: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社会部分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分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社会部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结束后4周,对照组心理部分、社会部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安全有效。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咳嗽的频率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针 难治性咳嗽 咳嗽视觉模拟量表 莱切斯特咳嗽量表 咳嗽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素兰 陈昱 +3 位作者 陈霞 冯晖 王玉林 莫云达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热银针治疗组,n=30)和对照组(神经阻滞组,患者n=30)。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阻滞方法,隔日1次... 目的:观察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热银针治疗组,n=30)和对照组(神经阻滞组,患者n=30)。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阻滞方法,隔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皮损区或色素沉着区实施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银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是一种镇痛迅速、简便易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银质 皮内针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可爱 黄炼红 +4 位作者 徐维 陈剑豪 苏清平 王静 刘婉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内针肌内效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评... 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内针肌内效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评估治疗前后的肩手综合征量表评分(SHSS)、Wong-Banker疼痛面部表情评分(NRS)、上肢Fugl-Meyer运动评分(FMA)、手肿胀程度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BICT)、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SASD)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SHSS、NRS、FMA、手肿胀程度、BICT腱鞘炎、SASD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HSS、NRS、FMA、手肿胀程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ICT腱鞘炎、SASD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ICT腱鞘炎、SASD炎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SHSS、NRS、FMA、手肿胀程度、BICT腱鞘炎、SASD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手肿胀、BICT腱鞘炎、SASD炎及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针 肌内效 肩手综合征 肩痛 手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联合皮内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琪玉 张曼竹 +1 位作者 苏程 姚静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0期1618-16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皮内针对气滞血瘀型急性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治疗的气滞血瘀型急性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皮内针对气滞血瘀型急性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治疗的气滞血瘀型急性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热奄包联合皮内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与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L-JOA)评价疼痛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L-JOA恢复率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17、IL-18含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治疗后L-JO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17、IL-18含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联合皮内针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急性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与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炎性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奄包 皮内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患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26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郭晓原 白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皮内针 心脏神经官能症 治疗 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欧素琼 黄小丽 +2 位作者 柯碧芝 朱燕花 张静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皮内针12h... 目的:观察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皮内针12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12h;皮内针24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24h。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统计改良吞咽能力评价量表(MMASA)评分,检测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低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MMAS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均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90.0%(27/30)、93.3%(28/30),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在临床诊疗时,以留针24h效果较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皮内针 时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56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2期209-209,共1页
关键词 失眠 灸疗法 皮内针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俞配穴埋线联合皮内针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佳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0期105-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原俞配穴联合皮内针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原俞配穴埋线联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 目的:探讨原俞配穴联合皮内针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原俞配穴埋线联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PSQ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PSQI的改善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P<0.05)。试验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PSQ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达到88%。结论:原俞配穴埋线联合皮内针疗法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俞配穴 皮内针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治疗不寐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冀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6期677-677,共1页
关键词 不寐 皮内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佳苹 于海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取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痰热内扰加足三里、丰隆、内庭;阴虚火旺...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取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痰热内扰加足三里、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加太溪、心俞;气虚血瘀加血海、脾俞、膈俞、足三里;于神庭、百会平刺帽状肌腱膜0.5寸,捻转泻法;直刺关元、气海1~1.5寸,提插捻转,补法为主;余穴均平补平泻;5次/周。治疗组53例任督二脉主穴:任脉取关元、气海,督脉取百会、印堂、神庭;随证取穴与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皮内针:耳穴取皮质下、神门;取三阴交、神门、心俞;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心脾两虚配脾俞;穴位消毒,体穴用颗粒皮内针,左手按压穴位并撑开穴位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沿皮下入针至真皮内,针身平行埋入0.5~1cm,将针柄用箭头状胶布固定,用箭头标明针尖走向。耳穴用揿针型皮内针,针尖直刺穴位后用方形胶布固定;夏季埋针1~2d,其余季节为3~4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刺任督二脉 皮内针 AIS评分 夜间睡眠总时间 NIHSS ADL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疗法临证应用举隅
15
作者 郑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3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皮内针 临证应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埋针内关穴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洁毅 张景涵 +2 位作者 毛淑珍 罗亚芳 孔红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分析皮内针埋针内关穴对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VN)的作用,同时分析埋针时间与临床护理收益的关系,比较不同埋针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POVN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配为24 ... 目的分析皮内针埋针内关穴对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VN)的作用,同时分析埋针时间与临床护理收益的关系,比较不同埋针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POVN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配为24 h内关穴皮内针埋针护理组、48 h内关穴皮内针埋针护理组和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每8 h统计1次POVN事件次数,并对患者恶心呕吐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果各护理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0~24 h内24 h皮内针组和48 h皮内针组较一般护理对照组均显著降低II度及以上恶心程度(P=0.020、0.038),其中8~16 h、16~24 h内各皮内针组均较一般护理对照组恶心程度减低。术后8~16 h、16~24 h内皮内针护理组术后呕吐患者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术后24~48 h各护理组POVN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48 h皮内针组揿针按压疼痛较24 h组增多(P=0.045)。结论内关穴皮内针埋针护理不能改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但与常规护理相比,皮内针护理显著改善恶心程度,有效减少II度及以上恶心的发生率,进而显著地减少术后呕吐的发生。24 h皮内针组与48 h皮内针组在术后48 h观察时间内护理效果相同,尤其是24 h组在拔针后的术后24~48 h与48 h组护理效果无明显差异,延长埋针至48 h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护理收益,并增加揿针按压疼痛发生率,推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关穴埋针护理时间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穴 皮内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防治之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文倩 李德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4期12-14,共3页
皮内针是一种特殊的皮内针具,即古代的"埋针法",其操作简单,具有浅刺、久留针、痛感弱的特点,在治疗肺系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该文通过论述针刺视角下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知,探讨皮内针介入防治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皮内针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终止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所致恶心呕吐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美开 关楚华 +1 位作者 莫晓程 徐翠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选择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的妇女的胃肠道反应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的妇女1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皮...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选择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的妇女的胃肠道反应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的妇女1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皮内针联合穴位敷贴。观察2组药物流产第1~3天(口服抗早孕药物后2h)恶心及呕吐指数评估量表(R-INVR)评分和恶心、呕吐反应分级评价。观察2组首次治疗前及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2组药物流产治疗第1、2天R-INVR评分及恶心、呕吐反应分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流产治疗第3天R-INVR评分及恶心、呕吐反应分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预防和缓解药物流产所致恶心、呕吐的症状,减轻终止妊娠妇女的负性情绪,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终止妊娠 皮内针 穴位贴敷 恶心 呕吐 负性情绪 中西医结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蒋巍 刘慧慧 +3 位作者 肖小玥 楮俊博 刘旭 洪深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24-27,50,共5页
目的研究皮内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周龄,体重为(230±10)g的SD清洁级雄性大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皮内针组),每组30只。皮内针组和电针组,分别以皮... 目的研究皮内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周龄,体重为(230±10)g的SD清洁级雄性大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皮内针组),每组30只。皮内针组和电针组,分别以皮内针和电针对大鼠进行预处理后,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模型组仅接受造模处理,假手术组仅进行开颈手术,但不进行结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分析造模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mNSS评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皮内针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IL-1β和IL-6含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皮内针组IL-1β和IL-6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病灶部位Caspase-3、Bax蛋白水平高于假手术组,BCL-2蛋白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皮内针组Caspase-3、Bax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BCL-2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预处理可显著降低CI/R后大鼠病灶部位炎症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CI/R后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此外,皮内针预处理具有方便,医疗成本较低的优势,有利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皮内针 神经功能受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结合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月芹 陈青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8期70-70,73,共2页
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收治干眼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局部点0.1%玻璃酸钠滴眼液,5~6次/d,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选取眼周穴位攒竹、丝竹空、四白、鱼腰、太... 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收治干眼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局部点0.1%玻璃酸钠滴眼液,5~6次/d,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选取眼周穴位攒竹、丝竹空、四白、鱼腰、太阳,皮内针留置1~2d,3次/周,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结合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皮内针治疗 人工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