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复合制剂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学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
作者 彭清洁 胡长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5-71,共7页
为研究酵母复合制剂多成分协同对湖羊的生长性能、血液学及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效果,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方案,选择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公湖羊72只,随机分为6个组,即TL1、TL2、TL3、TL4组及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为研究酵母复合制剂多成分协同对湖羊的生长性能、血液学及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效果,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方案,选择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公湖羊72只,随机分为6个组,即TL1、TL2、TL3、TL4组及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湖羊。试验分为两期,其中第1期为1~30 d,第2期为31~60 d。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在第1期,各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2期,TL3组平均日增重与平均采食量显著提升(P<0.05),料肉比降低(P<0.05);在全期,TL3组湖羊全期平均日增重达(263.68±8.94)g/d,显著提高14.8%(P<0.05),料肉比降低至5.73,饲料转化效率提升显著(P<0.05)。在第60天,与空白组比,TL3血清IgA水平提升101.5%(P=0.19)。TL3组微生物α多样性显著提升[Shannon指数:(5.89±0.67)vs.空白组(5.19±0.95),P<0.05]。对照组富集变形菌门[(17.92±8.99)%,P=0.01]。TL3组特异性激活普雷沃氏菌属[(38.45±6.64)%,P=0.009]与厚壁菌门A型[(28.15±14.81)%,P=0.021],变形菌门丰度(3.14%)降低44.7%。LEfSe分析鉴定TL3组6个标志性ASV(如瘤胃普雷沃氏菌ASV_6758,LDA>4),对照组9个标志类群(如丁酸弧菌分支A_168226),空白组仅1个ASV,揭示处理特异性菌群响应(P<0.05)。综上所述,TL3配方通过酵母培养物、活性酵母与酵母细胞壁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升湖羊生长性能与瘤胃健康,为高精料育肥模式下的绿色养殖提供了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酵母复合制剂 免疫调节 瘤胃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和苦豆子生物碱对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
作者 周路松 赵媛媛 +7 位作者 杨宇为 赵青余 马青 汤超华 张会艳 张军民 秦洋 秦玉昌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0-2551,共12页
【目的】试验旨在探讨苦豆子和苦豆子生物碱对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育肥期健康、体况良好的滩羊(体重28.38 kg±1.49 kg),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 【目的】试验旨在探讨苦豆子和苦豆子生物碱对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育肥期健康、体况良好的滩羊(体重28.38 kg±1.49 kg),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3%和4%苦豆子,试验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苦豆子生物碱。预饲期7 d,试验期60 d。试验期间称重,记录滩羊采食量,统计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束时采集瘤胃液,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滩羊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滩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4个试验组滩羊的料重比均极显著下降(P<0.01)。(2)各组间滩羊瘤胃微生物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及Sobs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滩羊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和4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3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2组拟杆菌门和丝状杆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4)在滩羊瘤胃微生物属水平上,各组的主要优势菌群为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理岩菌科RC9_肠道群和norank_f_F08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和2组滩羊瘤胃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4组norank_f_F082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3组瘤胃Ruminococcus_gauvreauii_group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4个试验组瘤胃奥尔森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瘤胃未分类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3%苦豆子和0.2%苦豆子生物碱均能够有效改善滩羊的生长性能,并对滩羊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有调节作用,提高滩羊的营养利用率,该结果为探讨苦豆子及苦豆子生物碱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潜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苦豆子生物 滩羊 生长性能 瘤胃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协同发酵豆秸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3
作者 祁帅 张艳丽 +4 位作者 万永杰 牛伟强 张积鑫 高雪 茆达干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20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豆秸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48只4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7.00±2.00) kg]随机分为4组(n=1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栏)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2、3分别以33%、66%、100...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豆秸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48只4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7.00±2.00) kg]随机分为4组(n=1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栏)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2、3分别以33%、66%、100%的发酵豆秸替代饲料中原有的豆秸,预饲期7 d,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30 d和1~60 d试验2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和3组的球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的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的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和3组免疫球蛋白G和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的瘤胃异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戊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2组瘤胃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升(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2组普雷沃氏菌科UCG-001丰度显著提高(P<0.05)。菌酶协同发酵豆秸提高了湖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了湖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结构组成,为发酵豆秸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生长性能 发酵豆秸 菌酶协同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补饲方式对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吴建平 于星宇 +3 位作者 曾钰 涂瑞 彭忠利 黄艳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64,共11页
为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经济效益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为:A组(天然牧草);B组(40%天然牧草+30%青贮玉米秸秆+30%白酒... 为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经济效益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为:A组(天然牧草);B组(40%天然牧草+30%青贮玉米秸秆+30%白酒糟+矿物盐);C组(50%青贮玉米秸秆+50%白酒糟+矿物盐);D组(50%天然牧草+50%精料);E组(天然牧草+矿物盐);F组(40%天然牧草+60%青贮玉米秸秆+矿物盐)。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1)在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其他组相比,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P<0.05);C组的尿素氮(BU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组、E组和F组(P<0.05);A组和D组的葡萄糖(Glu)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组的甘油三酯(TG)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组、E组及F组(P<0.05);A组和D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C组(P<0.05)。(2)在经济效益方面,饲料成本最低的是C组,其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C组每日经济效益最高,其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3)在Alpha多样性上,E组的Ace指数和Chao指数均最低,均极显著低于A、B、C、D组(P<0.01);在Beta多样性上,在OTU水平下,D组和B组的微生物群落与其他组相比相似度水平较低,两组的相似度水平也较低(P<0.05);在群落组成及差异物种分析上,各组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相似,属水平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科至属水平上共鉴定到55种差异菌。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从饲料成本和维持牦牛健康体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冷季较适宜饲养方式是饲喂50%的青贮玉米秸秆和50%的白酒糟,这种方式可以用最少成本维持牦牛冷季健康且不掉膘,使牦牛健康的度过冷季,是值得向牧区大力推广的冷季牦牛养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 经济效益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琳 赵小伟 +1 位作者 齐英杰 张养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2092,共11页
奶牛瘤胃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与身体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本文阐述了SCFAs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奶牛瘤胃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与身体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本文阐述了SCFAs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关系,重点关注其对奶牛瘤胃健康及稳态的影响,综述了奶牛瘤胃内SCFA调控内环境的作用机制,为SCFAs营养调控奶牛机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瘤胃微生物 互作 内环境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饲对育成期安犏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6
作者 刘东花 罗兰 吴晓云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探讨补饲对育成期安犏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岁左右、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12头育成期安犏公牛,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放牧组(FM组)采用纯放牧方式饲养,补饲组(BS组)则采用放牧+补饲方式饲养,试验期1... 为探讨补饲对育成期安犏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岁左右、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12头育成期安犏公牛,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放牧组(FM组)采用纯放牧方式饲养,补饲组(BS组)则采用放牧+补饲方式饲养,试验期10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90 d。结果表明:BS组安犏牛的终末体重、总增重和日增重分别为174.36、37.37和0.42 kg,均极显著高于FM组(P<0.01)。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12个样本共有5987个扩增子序列变体(ASV)。α多样性分析表明,BS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FM组(P<0.05)。在门水平上,补饲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P<0.05)。在优势菌属中,BS组中的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和琥珀酸弧菌科_UCG-002(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FM组(P<0.01)。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和拟杆菌目RF16菌群(Bacteroidales_RF16_group)在BS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FM组(P<0.05),Muribaculaceae和产粪甾醇真杆菌属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在BS组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所述,与纯放牧方式相比,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可显著提高安犏牛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饲 安犏牛 生长性能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皂苷提取物对断奶湖羊免疫、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艳 马森 +5 位作者 栗守仁 皇甫卫康 腊邵凯 马季祥 王志昌 史莹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99-2809,共11页
【目的】苜蓿皂苷作为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促生长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等多方面效用。试验旨在探究苜蓿皂苷提取物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45日龄、体重相... 【目的】苜蓿皂苷作为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促生长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等多方面效用。试验旨在探究苜蓿皂苷提取物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45日龄、体重相近(15.67 kg±1.18 kg)的断奶湖羊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CON)湖羊饲喂基础饲粮,皂苷组(AS)湖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g/kg(饲粮干物质基础)苜蓿皂苷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收集断奶湖羊瘤胃液测定微生物组成,采集颈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相关指标。【结果】(1)两组湖羊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皂苷组湖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CD4^(+)T细胞和CD4/CD8水平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皂苷组湖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两组间湖羊瘤胃液pH、氨态氮(NH3-N)、各挥发性脂肪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5)两组间湖羊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主坐标分析(PCoA)均无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皂苷组湖羊瘤胃液中硫酸盐还原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有益菌罗氏菌属(Roseburia)、凸腹真杆菌群(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等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提取物可以影响断奶湖羊瘤胃微生物的组成,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湖羊 苜蓿皂苷提取物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胍基乙酸和α-硫辛酸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姜露 梁本聪 +7 位作者 徐泽君 杨改青 杨斯涵 陈其新 王献伟 胡业勇 王林枫 高腾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5-2387,共13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uanidine acetic acid, GAA)和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 LA)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体重相近、体质良好的健康杜湖杂交公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TL,饲喂基础饲...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uanidine acetic acid, GAA)和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 LA)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体重相近、体质良好的健康杜湖杂交公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TL,饲喂基础饲粮)、GAA组(基础饲粮中添加1 500 mg/kg GAA)、LA组(基础饲粮中添加600 mg/kg LA)和MIX组(基础饲粮中添加1 500 mg/kg GAA和600 mg/kg LA),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瘤胃菌群及其代谢物。【结果】在绵羊瘤胃液菌群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GAA和MIX组帕特斯菌门(Patesci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上调(P<0.05);LA和MIX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的丰度显著下调(P<0.05)。在绵羊瘤胃液菌群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LA组奎因氏菌属(Quinella)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糖单胞菌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图氏杆菌属(Turicibacter)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GAA组隆氏菌科UCG-001属(Veillonellaceae_UCG-001)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MIX组瘤胃艾氏梭菌属(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绵羊瘤胃菌群代谢途径分析显示,GAA组的差异代谢物11-羟基过氧十八碳二烯酸、8-甲氧基犬尿氨酸等主要参与色氨酸代谢通路;LA组的差异代谢物1-磷酸鞘氨醇、二氢神经酰胺等主要参与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类代谢通路;MIX组的差异代谢物8-甲氧基犬尿氨酸、单磷酸鸟苷、3-甲基吲哚等主要参与色氨酸代谢通路。【结论】饲粮中单独添加GAA或LA以及组合添加均能够调节绵羊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该结果有助于揭示GAA和LA作为添加剂的深层次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胍基乙酸(GAA) α-硫辛酸(LA) 瘤胃微生物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苏原料对贵州黑山羊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洪莉平 李小冬 +8 位作者 于二汝 裴成江 尚以顺 骆金红 孙光 周云昊 李世歌 杨航 刘凤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226,共13页
试验旨在分析不同紫苏原料对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瘤胃发酵参数、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开发紫苏及其副产物作为饲料资源在黑山羊淘汰母羊育肥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选取32只年龄、体况相近的贵州黑山羊,随机分为1... 试验旨在分析不同紫苏原料对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瘤胃发酵参数、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开发紫苏及其副产物作为饲料资源在黑山羊淘汰母羊育肥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选取32只年龄、体况相近的贵州黑山羊,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饲喂不同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分别为对照组(CK组)、紫苏秸秆组(S_(1)组)、紫苏饼粕组(S_(2)组)及紫苏种子组(S_(3)组),预试期14 d,试验期60 d,每30 d测定一次体重,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瘤胃液,用于测定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果显示:添加不同紫苏组分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淘汰母羊育肥前期(0~30 d)日增重(P<0.05),其中S_(3)组增重最大,其次为S_(2)和S_(1)组;而育肥后期各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S_(1)和S_(3)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样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在各组间表现各不相同(P>0.05)。添加紫苏组分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乙酸含量(P<0.05),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S_(2)、S_(3)和CK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S_(1)组中相应有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氨态氮的含量在各组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发现,不同处理对瘤胃微生物种类没有显著影响,而反应相同微生物物种丰度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在S_(1)与S_(3)间表现不相同,其中Chao1指数差异显著(P=0.047),而ACE指数差异不显著(P=0.062)。OTU检出S_(1)组>S_(2)组>CK组>S_(3)组,从门水平分析各试验组优势菌群丰度,各试验组优势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微生物,其中S_(2)和S_(3)组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总和略高于CK组,S_(1)、S_(2)和S_(3)组中变形菌门的丰度均低于CK组;属水平分析各试验组优势菌群主要为普雷沃氏菌属、奎因氏菌属、琥珀酸弧菌属以及不可培养的瘤胃微生物菌属,其中S_(1)、S_(2)和S_(3)组中不可培养瘤胃微生物丰度高于CK组。其余微生物丰度在各试验组中各不相同。上述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紫苏组分能够不同程度改善淘汰母羊前期育肥效果,以添加紫苏籽效果最佳,其原因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抗氧化能力、调节淘汰母羊对粗纤维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及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进而改善淘汰母羊的育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原料 黑山羊 淘汰母羊 瘤胃发酵 血清抗氧化活性 瘤胃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黑牛与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沛雨 闫陈雨湄 +2 位作者 杨占岗 张淑二 张西锋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该研究比较了渤海黑牛和荷斯坦奶牛的瘤胃微生物组成,发现两种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在科水平上存在差异。结果表明,Oscillospiraceae和Christensenellaceae在渤海黑牛中具有高丰富度,Succinivibrionaceae在荷斯坦奶牛中占据重要比例;Papil... 该研究比较了渤海黑牛和荷斯坦奶牛的瘤胃微生物组成,发现两种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在科水平上存在差异。结果表明,Oscillospiraceae和Christensenellaceae在渤海黑牛中具有高丰富度,Succinivibrionaceae在荷斯坦奶牛中占据重要比例;Papillibacter和Ruminococcus是渤海黑牛的标志性微生物属。通过对瘤胃菌群的功能预测分析,发现渤海黑牛的瘤胃微生物具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平,而荷斯坦奶牛的瘤胃微生物在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以及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黑牛 荷斯坦奶牛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马小雪 龙锐 +4 位作者 牛玉杰 郭红勇 罗瑞卿 吴妍妍 张文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头第3胎次、生产日期相近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头第3胎次、生产日期相近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A组)和60 mL/d异位酸(B组),预饲期10 d,正式试验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产后10和21 d采集所有奶牛的乳样测定乳成分;产后21 d晨饲前使用瘤胃导管采集所有奶牛的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①A和B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②B组奶牛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高于C组(P<0.05)。③3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主要优势菌群为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B组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而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和C组(P<0.05);瘤胃微生物属水平的主要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Butyrivibrio和F082未分类类群,A和B组中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组(P<0.05)。④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Bacteroidota和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R>0.5,P<0.05),与Firmicutes、Spirochaetota和Butyrivibrio呈显著负相关(R<-0.5,P<0.05)。【结论】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添加异位酸能够提高瘤胃中VFA含量,并增加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其中添加60 mL/d异位酸对于提高奶牛的瘤胃发育和生产性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酸 围产期奶牛 瘤胃微生物 瘤胃发酵参数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奶体细胞数与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性
12
作者 范斯琴 周宇桥 +5 位作者 李虹佳 龚新宇 雍丛燕 屈金涛 简耀威 杨玲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选择120只(2.5±0.2)胎次、体质量(54.84±4.21)kg、泌乳日龄(72.0±3.5)d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饲养42 d后收集奶样,测定羊奶中体细胞数(SCC),按照SCC将奶山羊分为3组,L–SCC组(SCC<5.0×10^(5)个/mL),M–SCC组(5.0... 选择120只(2.5±0.2)胎次、体质量(54.84±4.21)kg、泌乳日龄(72.0±3.5)d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饲养42 d后收集奶样,测定羊奶中体细胞数(SCC),按照SCC将奶山羊分为3组,L–SCC组(SCC<5.0×10^(5)个/mL),M–SCC组(5.0×10^(5)个/mL≤SCC<1.0×10^(6)个/mL),H–SCC组(SCC≥1.0×10^(6)个/mL),从每组随机选取15只奶山羊,收集瘤胃液,测定瘤胃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羊奶体细胞数与瘤胃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SCC水平奶山羊瘤胃微生物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不显著;L–SCC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SCC组和H–SCC组的,主要的差异菌属有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普氏菌UCG–003属(Prevotellaceae_UCG–003)、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Gastranaerophilales_unclassified、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251–o5_unclassified、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夏普氏菌属(Sharpe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羊奶SCC与瘤胃解琥珀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普氏菌UCG–003属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羊奶体细胞数 瘤胃微生物区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培大麦苗对湖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13
作者 段继超 席琳乔 +3 位作者 景春梅 周小玲 马秋芸 敖维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74,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水培大麦苗替代玉米秸秆和玉米青贮对湖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50只湖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A、B、C、D组)水培大麦苗添加比例为5%、10%、15%和... 为研究不同比例水培大麦苗替代玉米秸秆和玉米青贮对湖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50只湖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A、B、C、D组)水培大麦苗添加比例为5%、10%、15%和20%。结果表明:(1)C、D组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低于CK组(P<0.05),B、C、D组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CK组和A组(P<0.01)。(2)D组屠宰率显著高于CK组(P<0.05),试验组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CK组(P<0.05)。(3)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CK组(P<0.05),C、D组肌酐(CR)显著低于CK组(P<0.05);水培大麦苗极显著提升湖羊葡萄糖(GLU)含量(P<0.01);极显著提升湖羊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替代比列达到15%以上免疫球蛋白A极显著提升(P<0.05)。(4)C、D组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B、C、D组瘤胃球菌科UCG_002(UCG_002)和普雷沃氏菌属_UCG_003(Prevotellaceae_UCG_003)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水培大麦苗降低了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水培大麦苗可以提高湖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强免疫能力,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与功能,建议替代比例为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大麦苗 湖羊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血液指标 瘤胃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LuxS/AI-2群体感应研究进展
14
作者 龙唐晖 周江汇 +5 位作者 詹彦波 张健 赵向辉 李艳娇 欧阳克蕙 邱清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3-1903,共11页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利用信号分子进行种内或种间交流的一种通讯机制,借助该通讯机制微生物群体可以实现微生物个体无法完成的生理功能或行为调节,如生物膜形成、毒素分泌和生物发光等,以增强对外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利用信号分子进行种内或种间交流的一种通讯机制,借助该通讯机制微生物群体可以实现微生物个体无法完成的生理功能或行为调节,如生物膜形成、毒素分泌和生物发光等,以增强对外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近期多组学研究发现,以自体诱导物-2(autoinducer-2, AI-2)为信号分子、LuxS为调节蛋白介导的LuxS/AI-2 QS是瘤胃微生物之间交流的主要通讯机制,影响着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本文从AI-2的化学结构和转导途径对微生物LuxS/AI-2 QS进行总结,对LuxS/AI--2 QS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殖和饲料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LuxS/AI-2 QS在饲料消化、应激调控中的潜在作用进行展望,以期为通过LuxS/AI-2 QS调控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和稳态的生产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AI-2群体感应 生物 瘤胃微生物 群落稳定性 饲料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生长及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洪荣 徐爱秋 +3 位作者 王梦芝 李世霞 王欢莉 张红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9-1116,共8页
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对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以及发酵的影响。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羯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人工模拟山羊瘤胃发酵装置。通过特定氨基酸缺省底物的方法,设定5个处理组:全量氨基酸(AA)组(A组)、蛋氨酸... 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对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以及发酵的影响。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羯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人工模拟山羊瘤胃发酵装置。通过特定氨基酸缺省底物的方法,设定5个处理组:全量氨基酸(AA)组(A组)、蛋氨酸缺省组(B组)、赖氨酸缺省组(C组)、支链氨基酸缺省组(D组)以及芳香族氨基酸缺省组(E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pH均在6.01~6.45之间变化,均值以C组(-Lys)最高为6.23;氨氮浓度变化范围为7.98~29.05mg·100mL-1,均值以A组(全量AA)最高为18.16mg·100mL-1;4组特定AA的缺省对瘤胃微生物(细菌和原虫)的限制性作用(相对于全量AA组)排序为(由大到小):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AA(ARAA)>蛋氨酸>赖氨酸;P/B比值以B组最高为101.37%,D组最低为88.22%,微生物AA-N、细菌AA-N和原虫AA-N分别以E组、D组和E组最高,均以C组最低;微生物的遗传指纹图谱表明细菌和原虫内部菌群结构因特定AA缺省底物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对瘤胃微生物群系的生长以及发酵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混合瘤胃微生物 发酵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斌星 陈光吉 +4 位作者 郭春华 彭忠利 王永 唐善虎 蹇尚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9-475,共7页
试验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3周龄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6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 试验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3周龄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6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高能量组,HE)MJ/kg的3种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90d。结果显示,ME和HE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为1 099.89和1 019.02g/d,相对于LE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7.26%和17.90%(P<0.01),且两组的料重比(F/G)值有显著低于LE组的趋势(P=0.073),而屠宰率有显著提高的趋势(P=0.092),但各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净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牦牛瘤胃pH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64),且以ME组最低;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瘤胃异丁酸浓度(P=0.063)和乙酸/丙酸(P=0.074)的趋势;ME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戊酸浓度则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升高(P<0.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有降低瘤胃黄色瘤胃球菌的相对含量的趋势(P=0.068),但对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育肥牦牛 能量水平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邓露芳 王加启 +3 位作者 姜艳美 刘亮 卜登攀 周凌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2-1068,共7页
本试验通过人工瘤胃持续发酵体系,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研究设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1%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1组(TR1)和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5%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2组(TR2... 本试验通过人工瘤胃持续发酵体系,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研究设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1%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1组(TR1)和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5%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2组(TR2)。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有提高瘤胃pH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TR2组NH3-N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CK)(P<0.05),但TR1与CK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中TR1和TR2组微生物蛋白(MCP)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较,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挥发性脂肪酸(VFA)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R2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分别提高6.52%、1.96%、11.02%和5.77%(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但TR1和TR2组之间,TR2组除了丁酸含量显著高于TR1组(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氮的转化利用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瘤胃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人工瘤胃发酵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微生物发酵棉粕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媛媛 朱泉 +4 位作者 陈生琴 王婷 高燕 陈丽娟 程茂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28,共5页
为探明瘤胃微生物(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混菌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混菌发酵的棉粕分别按照0%(对照组)、6%(B组)、9%(C组)、12%(D组)的日粮比例替代豆粕饲喂... 为探明瘤胃微生物(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混菌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混菌发酵的棉粕分别按照0%(对照组)、6%(B组)、9%(C组)、12%(D组)的日粮比例替代豆粕饲喂奥白星肉鸭,同时设定用6%普通棉粕替代豆粕组(A组),探索肉鸭对发酵棉粕的营养物质利用率以及发酵棉粕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发酵棉粕可以显著提高肉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P<0.05);9%发酵棉粕替代豆粕组料肉比降低最多;饲喂发酵棉粕对肉鸭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9%发酵棉粕替代豆粕饲喂肉鸭能显著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发酵棉粕 肉鸭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09年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Ⅰ.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开朗 王加启 卜登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4,共10页
作者综述了2008-2009年间在ADSA-ASAS年会和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与瘤胃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和元基因组学相关的42篇文献。在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研究方法不断优化及研究者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小品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不仅大大丰富了瘤... 作者综述了2008-2009年间在ADSA-ASAS年会和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与瘤胃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和元基因组学相关的42篇文献。在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研究方法不断优化及研究者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小品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不仅大大丰富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而且表明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受到宿主遗传背景、生长发育阶段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并且随日粮、季节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在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方面,主要围绕瘤胃中复杂碳水化合物降解、甲烷代谢及不饱和脂肪酸氢化3个主题,从微生物生理学、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角度阐述了2009年度的主要进展。尽管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相关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但瘤胃微生物群落中影响宿主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功能菌的鉴定、分离、作用模式及其利用等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综合利用分子生态学、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瘤胃微生物群落与反刍动物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揭示瘤胃微生物群落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关系、充分利用瘤胃微生物群落资源的新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多样性 纤维降解 甲烷 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对水牛瘤胃甲烷含量、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艳霞 李孟伟 +5 位作者 唐振华 彭丽娟 彭开屏 梁辛 谢芳 杨承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99-260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条件下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对水牛瘤胃甲烷产量、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试验共设4个...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条件下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对水牛瘤胃甲烷产量、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试验共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的添加比例分别为2∶1、1∶1、1∶2,对照组不添加任何两者混合物。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α-亚麻酸,试验组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浓度为1 mg·mL^-1。结果表明:1)添加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甲烷含量(P<0.05),平均降幅为90.63%;2)高剂量硝酸钠与低剂量延胡索酸二钠(2∶1)混合添加时会导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大部分瘤胃微生物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含量、乙酸/丙酸、花生戊烯酸(EPA)含量、共轭亚油酸(CLA)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升高(P<0.05);3)低剂量硝酸钠与高剂量延胡索酸二钠(1∶2)混合时对TVFA含量、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4)添加硝酸钠延胡索酸二钠同剂量(1∶1)能显著升高EPA、CLA含量和UFA/SFA(P<0.05),但显著降低了水牛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和非典型丁酸弧菌数量。由此可见,添加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均可降低甲烷产量,随着延胡索酸二钠添加比例的增加可以缓解硝酸钠对瘤胃发酵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延胡索酸二钠 甲烷 体外发酵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