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诵读的内涵、价值及其教学——基于《沁园春·长沙》的课例分析
1
作者 张心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1,共5页
诵读是读者通过声音表达对文本意义理解的方式。不同时期的学者和教师对诵读的理解和运用有所不同。从《沁园春·长沙》的课例可以看出,即便是2000年之后,教师在实际运用时,仍经常借助课文来训练诵读技能,或者视之为流于形式的教学... 诵读是读者通过声音表达对文本意义理解的方式。不同时期的学者和教师对诵读的理解和运用有所不同。从《沁园春·长沙》的课例可以看出,即便是2000年之后,教师在实际运用时,仍经常借助课文来训练诵读技能,或者视之为流于形式的教学环节。诵读与讲解结合,有单一使用、并用割裂和交叉融合三类看法以及多种做法。未来,诵读法的运用,不仅要注意整体布局与局部指导相结合、普通话诵读与方言诵读相结合,还要注意诵读的时机与主体、语体与文体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 沁园春·长沙》 课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本质与多元在场:歌曲《沁园春·雪》现象分析
2
作者 孟凡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I0002,共8页
以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为唱词谱写的歌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艺术水准极高的经典力作,形成一种现象级的文化景观。剖析原因,一方面在于词作本身所达到的艺术成就高度,铿锵声韵之中极强的音乐性和立意之中伟大的革... 以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为唱词谱写的歌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艺术水准极高的经典力作,形成一种现象级的文化景观。剖析原因,一方面在于词作本身所达到的艺术成就高度,铿锵声韵之中极强的音乐性和立意之中伟大的革命内涵融为一体,为后续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则在于取得成功的作曲家都通过高超的音乐技巧,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词曲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境界,成功创作出影响深远的艺术经典。分析这个经典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高度的艺术质量水准这一核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化 沁园春·雪》 歌曲创作 词谱格律 一词多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翻译与接受
3
作者 薛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诗学得益于“中国榜样”。他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改写译本《飞越长城有感》介于翻译、自由改写和再创作之间,呈现出布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特征。布氏在翻译时,结合自己的“陌生化”诗学理念进行再创作...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诗学得益于“中国榜样”。他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改写译本《飞越长城有感》介于翻译、自由改写和再创作之间,呈现出布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特征。布氏在翻译时,结合自己的“陌生化”诗学理念进行再创作,不仅保留了毛泽东诗歌的思想精髓,还通过艺术手段激发思考,让读者在保持审美距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毛泽东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运用让提倡用西方古老诗歌传统形式表现社会现实的布莱希特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从“远东的崛起”中看到了“艺术复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沁园春·雪》 “陌生化”诗学 再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长沙》的行文思路 被引量:4
4
作者 童洪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51,共1页
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问题是始终绕不开的,那就是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笔者认为,抓住“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便能纲举目张,豁然开朗。
关键词 行文思路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唱在秋天的劲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连中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0,共2页
《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阕。上阕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远、近、仰、俯)。着斑谰绚丽之色彩(红遍、碧透)。点面结合.尽态极妍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整幅画面凝重浓烈。充满强劲的搏击力度。雄丽的大自然猛烈地叩击... 《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阕。上阕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远、近、仰、俯)。着斑谰绚丽之色彩(红遍、碧透)。点面结合.尽态极妍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整幅画面凝重浓烈。充满强劲的搏击力度。雄丽的大自然猛烈地叩击着诗人的心胸.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眼前现出一幅幅难忘的战斗生活的画面。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 教学设计 长沙 秋天 点面结合 自然过渡 大自然 画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场斗争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新力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沁园春·雪》 柳亚子 诗人 反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雪》之“原驰蜡象”新解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合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沁园春 毛泽东诗词 语文教材 诗词欣赏 形象生动 周振甫 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亚子《沁园春·雪》纪念册背后
8
作者 陈小梅 刘扬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78,共3页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沁园春·雪》词给柳亚子,成为轰动一时的一段佳话。1951年柳亚子在《文汇报》副刊发表文章《关于毛主席咏雪词的考证》,由此人们才确知当年毛泽东为柳亚子题写的《沁园春·雪》词有两幅,一幅...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沁园春·雪》词给柳亚子,成为轰动一时的一段佳话。1951年柳亚子在《文汇报》副刊发表文章《关于毛主席咏雪词的考证》,由此人们才确知当年毛泽东为柳亚子题写的《沁园春·雪》词有两幅,一幅题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另一幅则题写在柳亚子专门制作的纪念册上。多年来,《沁园春·雪》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而见证了那段佳话的特殊纪念册却鲜为人知。如今,当我们在中央档案馆特藏档案中看到这本纪念册时,发现原来在佳话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亚子 沁园春 纪念 重庆谈判 《文汇报》 1951年 中央档案馆 特藏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雪》三题
9
作者 丁毅 丁七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5-80,共6页
长期以来 ,不少人对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存在着误读 ,故从三方面重新解读 :一是诗中的“莽莽”并非“茫茫” ,实表现气势磅礴雄浑 ;二是该词并不是一首咏物词 ,而是以咏物言志的方法将山水、咏史两个传统统一起来的作品 ;... 长期以来 ,不少人对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存在着误读 ,故从三方面重新解读 :一是诗中的“莽莽”并非“茫茫” ,实表现气势磅礴雄浑 ;二是该词并不是一首咏物词 ,而是以咏物言志的方法将山水、咏史两个传统统一起来的作品 ;三是诗中“文采”“风骚”不应解作“文治” ,还是属于文章学术 ,这里应指思想理论建树 ,所以“风流人物”包含着毛泽东追求的更高的理想人格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沁园春·雪》 莽莽 咏志 风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雪》
10
作者 陈小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5,共2页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当代最具革命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所作的诗词纵贯古今、气势磅礴,深受人们喜爱。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翻开尘封的档案,拜读他的诗词,看到这些珍贵的墨宝,不由得倍感亲切,油然起敬,再次被其文化...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当代最具革命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所作的诗词纵贯古今、气势磅礴,深受人们喜爱。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翻开尘封的档案,拜读他的诗词,看到这些珍贵的墨宝,不由得倍感亲切,油然起敬,再次被其文化底蕴深厚、学识渊博的魅力所折服。中央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毛泽东诗词手迹,仅《沁园春·雪》就有12个版本之多,有的是他书写后送给友人的,有的是闲暇时随意练字的,有的是在诗词发表前写下校勘的稿,但其中有两幅则是专门为柳亚子题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 毛泽东诗词 中央档案馆 革命浪漫主义 文化底蕴 革命家 柳亚子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媒体教《沁园春长沙》
11
作者 袁卫星 毛伟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2,共2页
用多媒体教《沁园春长沙》江苏梁丰高中袁卫星毛伟敏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第四、五、六册各有一个诗歌单元。这些诗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沁园春·长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 用多媒体教《沁园春长沙》江苏梁丰高中袁卫星毛伟敏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第四、五、六册各有一个诗歌单元。这些诗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沁园春·长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诗歌,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 “境” 多媒体教学 审美判断 配乐朗诵 艺术魅力 “意” 实物投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文革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1,共6页
《沁园春·雪》以其丰富的意象、巧妙的情景结合方式,表达了毛泽东坦荡磊落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历来是各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由于作者毛泽东兼具政治家、革命家、诗人等多重身份,研究者对本词解读角度颇多,... 《沁园春·雪》以其丰富的意象、巧妙的情景结合方式,表达了毛泽东坦荡磊落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历来是各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由于作者毛泽东兼具政治家、革命家、诗人等多重身份,研究者对本词解读角度颇多,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上也各有侧重。笔者对此做一梳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以期给一线老师一点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 比较阅读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个性 综述 多重身份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长沙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泽东 徐沛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沁园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沁园春·雪》谈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邢孔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Z期48-49,共2页
1936年2月初,毛泽东创作了《沁园春·雪》一词,时隔九年后在重庆发表。该词面世之后众说纷纭,有人说其意象别具一格,有人说其写景更胜写意,有人说其诗句有心怀天下的帝王之气……而笔者认为该词是一部革命的史诗,一首沧桑的英雄之... 1936年2月初,毛泽东创作了《沁园春·雪》一词,时隔九年后在重庆发表。该词面世之后众说纷纭,有人说其意象别具一格,有人说其写景更胜写意,有人说其诗句有心怀天下的帝王之气……而笔者认为该词是一部革命的史诗,一首沧桑的英雄之歌。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在创作该词时,面对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困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诗词 上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 祝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十周年
15
作者 任钟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共1页
关键词 沁园春 教育科学版 王舜 百论 琢玉 教育先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以《沁园春·雪》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志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Z期22-24,共3页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属于精读篇目。其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词坛的优秀词作之一。整首词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宏伟,气势磅礴,情感奔放。本文通过《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属于精读篇目。其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词坛的优秀词作之一。整首词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宏伟,气势磅礴,情感奔放。本文通过《沁园春·雪》一词的教学,对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沁园春 文化 传承 语文教材 九年级 人教版 代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作品《沁园春·雪》的艺术处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7-129,共3页
在我国近现代艺术创作作品的宝库中,有着成千上万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沁园春·雪》就是让广大听众所熟悉的广为流传的优秀声乐作品之一。诗词《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2月挥笔写下的,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生... 在我国近现代艺术创作作品的宝库中,有着成千上万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沁园春·雪》就是让广大听众所熟悉的广为流传的优秀声乐作品之一。诗词《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2月挥笔写下的,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生茂、唐诃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共同创作而成的。通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首唱,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并使得这首作品尤其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被频繁使用,是一首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作品 沁园春·雪》 艺术处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发表与唐圭璋遭“中央大学”解聘
18
作者 曹济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沁园春·雪》 唐圭璋 “中央大学” 解聘 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默会认识论的文本解读——以《沁园春·雪》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默会认识论对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焦点觉知,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写作思维、写作思路的意识是一种附带觉知”。所谓“附带觉知具有行为技能的决定性力量”,是指“对文本意义的获得,这种焦点觉知,必须通过对... 默会认识论对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焦点觉知,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写作思维、写作思路的意识是一种附带觉知”。所谓“附带觉知具有行为技能的决定性力量”,是指“对文本意义的获得,这种焦点觉知,必须通过对文本的写作思维的附带觉知才可能生成”。换句话讲,要想解读好文本,就不能一味地在文本意义——焦点觉知上滑行,而应该在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写作思维——附带觉知的纬度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默会认识论 沁园春 文本意义 写作思维 表达结构 文本语言 写作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解读《沁园春·雪》的新视角
20
作者 费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5,共2页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魏晋之前,几乎所有的诗都是为了唱的,至少是按演唱的模式创作的,都是歌词.鲁迅也认为歌早于语言:“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魏晋之前,几乎所有的诗都是为了唱的,至少是按演唱的模式创作的,都是歌词.鲁迅也认为歌早于语言:“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门外文谈》)中国诗史上,诗词与曲脱离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严重书面化.书面文本在时间与空间的传递过程中,不容易变异;而曲,由于当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记录方法,只能靠口口相传,当然最容易失传.中国诗几度回到歌词重新出发,唐末五代开始的词,金元出现的曲,这两次中国诗歌史上重大的转折,都是诗回归歌词的显例.唐诗虽然有些作品并非为歌唱而作,却经常被歌姬采用,五七言绝句很容易配上各种曲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 中国诗史 解读 时间与空间 中国诗歌史 传递过程 中国文化 记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