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微生物的选择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文华 田沈 +2 位作者 李军 曹亚莉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9-461,共3页
选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保存的菌种 ,采用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对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进行生物降解 ,选择有较好降解生物质气化焦废水能力的微生物。当洗焦废水含量为 10 0mL/L时 ,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可使洗焦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 5 ... 选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保存的菌种 ,采用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对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进行生物降解 ,选择有较好降解生物质气化焦废水能力的微生物。当洗焦废水含量为 10 0mL/L时 ,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可使洗焦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 5 8.3%和 81.4 %。混合菌种对洗焦废水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一菌种。当洗焦废水含量分别为 15 0mL/L ,2 0 0mL/L和 30 0mL/L时 ,混合菌种S4对洗焦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是 6 3.6 % ,5 6 .7%和 5 1.2 % ,随着洗焦废水含量增加 ,微生物对其降解速度减慢 ,降解率降低。洗焦废水含量在 10 0mL/L以下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生物质 气化 洗焦废水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株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COD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沈 钱城 +4 位作者 刘莹 李宵 张文华 袁振宏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6-869,共4页
为了使生物质气化中产生的洗焦废水得到循环使用,首先用木屑、活性炭过滤预处理,滤液用菌种PseudomonasSP1和PseudomonasSP2进行进一步好氧降解。结果表明,COD浓度小于1800mg/L,采用两种菌降解颗粒活性炭过滤后的洗焦废水,均达到了理想... 为了使生物质气化中产生的洗焦废水得到循环使用,首先用木屑、活性炭过滤预处理,滤液用菌种PseudomonasSP1和PseudomonasSP2进行进一步好氧降解。结果表明,COD浓度小于1800mg/L,采用两种菌降解颗粒活性炭过滤后的洗焦废水,均达到了理想的降解效果。SP1和SP2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3 2%和82 9%,SP2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SP1。当SP1和SP2等量混合降解颗粒活性炭过滤后的洗焦废水时,COD去除率达到98 1%。然后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未经过滤预处理的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经挂膜和增菌后,反应器可得到稳定和高效的运转,进水浓度1800mg/L,水滞留期保持在36h,洗焦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9%,苯、萘、酚、蒽、喹啉和异喹啉的去除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 微生物降解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曹霞 张伟 +1 位作者 王英锋 杨秀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35,共5页
报道了用微生物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为7009/l。最适时间为1h。酶浓度为5%(V/V)。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55℃,最适pH值为5.0。低聚果糖占总糖的最高含量达60.31%。
关键词 日本曲霉 低聚果糖 微生物酶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军 曹亚莉 +1 位作者 骆海鹏 杨秀山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为了克服用PVA固定甲烷八叠球菌存在的缺点,而采用吸附包埋法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了固定,并用人工配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吸附包埋的甲烷八叠球菌特性进行了研究。55d的运行数据表明,吸附包埋的甲烷八叠球菌在处理人工废水时取得了明显... 为了克服用PVA固定甲烷八叠球菌存在的缺点,而采用吸附包埋法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了固定,并用人工配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吸附包埋的甲烷八叠球菌特性进行了研究。55d的运行数据表明,吸附包埋的甲烷八叠球菌在处理人工废水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COD最高容积负荷为14.7kg/(m3·d),最高去除率为94.29%,最低水滞留期为16.4h,甲烷含量为65%~73%。运行过程中的挥发酸(主要为乙酸)含量小于0.2%。运行期间固定化介质不上浮、不膨胀,具有很好的传质和脱气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包埋法固定化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包法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 废水处理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反应器 接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区人工植被的物种多度分布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逍宇 张金屯 +2 位作者 宫辉力 张桂莲 董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1,共4页
This paper examed the output of four niche models: niche preemption model, broken stick model, overlapping niche model, logarithmic series distribution, in application to three kind of communities of artificial vegeta... This paper examed the output of four niche models: niche preemption model, broken stick model, overlapping niche model, logarithmic series distribution, in application to three kind of communities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in Antaibao open m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lapping niche model could well fit to the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community, while broken stick model could well fit to the thicket and meadow communities. Forest community was more adaptable for the special inhabitation than the thicket community and the meadow community. The regress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logarithmic series distribution α and the classic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Shannon-Winner index was liner. While there were the sam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species-abundance diagram of models and the niche overlapping values of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生态位模型 群落多样性 群落普遍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卷柏科植物孢粉学新资料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家熙 张宪春 +1 位作者 孙晓红 姜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1-5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卷柏科植物 孢粉学 孢子形态 光学显微镜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酒精发酵菌种的筛选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素玉 陈新芳 +2 位作者 田沈 王菊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8-221,共4页
为对木质纤维素水解糖液进行酒精发酵 ,同时代谢葡萄糖和木糖成酒精的 9个菌种以木糖为唯一碳源进行驯化 ,从中选出 3个菌株。并对 3个菌株进行固定化 ,进行酒精发酵研究 ,以进一步阐明该菌株代谢葡萄糖和木糖成酒精的能力。以总糖利用... 为对木质纤维素水解糖液进行酒精发酵 ,同时代谢葡萄糖和木糖成酒精的 9个菌种以木糖为唯一碳源进行驯化 ,从中选出 3个菌株。并对 3个菌株进行固定化 ,进行酒精发酵研究 ,以进一步阐明该菌株代谢葡萄糖和木糖成酒精的能力。以总糖利用率、葡萄糖和木糖利用率、酒精产率为指标 ,3株菌具有较好的同时发酵葡萄糖和木糖成酒精的能力。PachysolentannophilisATCC 32 72 8的总糖 (5 %葡萄糖和 2 %木糖 )利用率达到了 85 .0 8% (36h) ,葡萄糖的利用率为99.2 1% (36h) ,木糖利用率 80 .38% (36h) ,菌株CadidashehataeATCC 34887的酒精产率达到理论值的 82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和木糖 酒精发酵 菌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田沈 王菊 +2 位作者 陈新芳 袁振宏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 ilis 10225)为菌种,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乙醇发酵。对不同底物浓度[5%,7.5%,10%(W/V)]、不同温度(25℃,30℃,35℃)条件下,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乙醇发酵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为5%,25...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 ilis 10225)为菌种,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乙醇发酵。对不同底物浓度[5%,7.5%,10%(W/V)]、不同温度(25℃,30℃,35℃)条件下,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乙醇发酵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为5%,25℃时可达到最大的乙醇产率0.50g乙醇/g葡萄糖。以海藻酸钙为包埋介质,对Zymomonas mob ilis进行固定化,在10%葡萄糖培养基中多批次半连续发酵,可在8h内使乙醇产率系数达到0.50。短的发酵周期和高的乙醇产率为后续的葡萄糖和木糖两步乙醇发酵提供理想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发酵单胞菌 乙醇发酵 固定化细胞 半连续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木糖和葡萄糖乙醇产率的菌种驯化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新芳 田沈 +4 位作者 王菊 李学凤 潘亚平 袁振宏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为提高酵母菌代谢木糖和葡萄糖产乙醇的效率,以木糖为底物对利用木糖和葡萄糖的3株酵母菌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对糖的利用率和乙醇产率的分析表明,经7个批次的驯化,3个菌株的木糖利用率和乙醇产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驯化后的3个菌株经固定... 为提高酵母菌代谢木糖和葡萄糖产乙醇的效率,以木糖为底物对利用木糖和葡萄糖的3株酵母菌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对糖的利用率和乙醇产率的分析表明,经7个批次的驯化,3个菌株的木糖利用率和乙醇产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驯化后的3个菌株经固定化细胞乙醇发酵,结果表明,ATCC 32728(P.tannoph ilis)的木糖利用率为87.90%(36h),葡萄糖利用率为99.99%(24h),混合糖(70g/L,木糖∶葡萄糖=2∶5,24h)利用率为93.95%,乙醇产率达到了99.99%。Pachysolen tannoph ilis ATCC 32728经驯化,并用固定化细胞进行乙醇发酵,使混合糖的利用率和乙醇产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和葡萄糖 菌种驯化 糖利用率 乙醇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烷菌固定化新方法及其甲烷化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沈 赵军 +4 位作者 曹亚莉 骆海鹏 吴创之 袁振宏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8-781,共4页
为了克服以PVA为包埋介质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存在的缺点 ,采用吸附和包埋结合法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 ,并用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处理人工废水和豆制品废水 ,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用人工废水运行的结果表明 ,最高容积负荷为 14 7k... 为了克服以PVA为包埋介质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存在的缺点 ,采用吸附和包埋结合法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 ,并用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处理人工废水和豆制品废水 ,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用人工废水运行的结果表明 ,最高容积负荷为 14 7kgCOD/m3·d ,最高COD去除率为 94 3 % ,最低水滞留期为 16 4h ,甲烷含量为 65 %~73 %。用豆制品废水运行的结果表明 ,最高COD负荷 17 6kgCOD/m3·d ,平均容积负荷 8 2kgCOD/m3·d,最短水滞留期 13 7h。最高产气率 7L/d·L平均产气率固定化为非固定化的 15 .2倍 ,最高COD去除率达到了 87.0 % ,运行期间固定化介质不上浮、不膨胀 ,具有很好的传质和脱气性能 ,较好的解决了包埋法固定化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法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 甲烷化作用 吸附法 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对玉米根和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洪剑明 汪洪杰 邱泽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90-595,共6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TEM )首次对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证明叶细胞较根细胞对缺铁更为敏感,缺铁影响叶绿体片层的垛叠,40 天时叶细胞内结构解体,甚至整个细胞空泡化。根细胞中线粒体损伤最为严重,...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TEM )首次对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证明叶细胞较根细胞对缺铁更为敏感,缺铁影响叶绿体片层的垛叠,40 天时叶细胞内结构解体,甚至整个细胞空泡化。根细胞中线粒体损伤最为严重,其次是高尔基体,以及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胁迫 玉米 超微结构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藓类孢子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桂森 汪洪杰 汪楣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苔藓 孢子 形态学 SEM TEM 苔藓分类 系统演化 单孢型 萌发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和巴基斯坦产卷柏科植物孢粉学新资料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家熙 孙晓红 +3 位作者 董阔 张静梅 李倩 张宪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401,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 5种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卷柏属 (Selaginella)植物 :SelaginellasemicordataSpring ,S .pallidaSpring ,S .fulcrataSpring,S .kashminianaDixit,S .jacquemontiiSpring的大小孢子进行了详...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 5种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卷柏属 (Selaginella)植物 :SelaginellasemicordataSpring ,S .pallidaSpring ,S .fulcrataSpring,S .kashminianaDixit,S .jacquemontiiSpring的大小孢子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描述了每个种的大、小孢子的形态特征 ,讨论了种间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巴基斯坦 孢粉学 卷柏科 孢子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植物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卷柏科植物的研究(Ⅳ):两种卷柏孢子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晓红 张静梅 +3 位作者 李倩 于志红 刘家熙 张宪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卷柏科植物 卷柏 孢子 形态 孢粉学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八叠球菌的富集培养和固定化介质的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小红 田沈 +3 位作者 赵军 曹亚莉 骆海朋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用亨盖特 (Hungate)厌氧技术 ,以甲醇为唯一碳源 ,获得了甲烷八叠球菌的富集培养物。采用直接计数法和MPN(mostprobablenumber)法对甲烷八叠球菌的数量进行测定。选择不同包埋剂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 ,并对其成球效果及产甲烷特性... 用亨盖特 (Hungate)厌氧技术 ,以甲醇为唯一碳源 ,获得了甲烷八叠球菌的富集培养物。采用直接计数法和MPN(mostprobablenumber)法对甲烷八叠球菌的数量进行测定。选择不同包埋剂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 ,并对其成球效果及产甲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AM 4为包埋剂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固定化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八叠球菌富集培养物 固定化介质 产甲烷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双相法分离泡桐幼苗根细胞质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剑明 贾慧君 郑槐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对草本植物水双相法分离细胞质膜技术的改进 ,建立起木本植物泡桐根细胞质膜的分离纯化方法。其改进主要有 :在匀浆介质中添加了抗坏血酸 ,加大了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用量 ,由草本植物一般用量 0 0 5%~ 0 1 %增至 0 6% ;对第 1... 通过对草本植物水双相法分离细胞质膜技术的改进 ,建立起木本植物泡桐根细胞质膜的分离纯化方法。其改进主要有 :在匀浆介质中添加了抗坏血酸 ,加大了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用量 ,由草本植物一般用量 0 0 5%~ 0 1 %增至 0 6% ;对第 1次双相分离后下相液中剩余的质膜进行了再回收。通过对质膜和细胞器各项标记酶指标的测定 ,确定了 6 3%的葡聚糖 (Dextran)T 50 0和 6 3%的聚乙二醇 (PEG) 4 0 0 0为主组成的两相系统分离的根细胞质膜具有较高的收率和纯度。该方法的建立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林木根系对离子吸收机理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水双相分离法 细胞质膜 标记酶 氧化还原活性 幼苗 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谷蛋白亚基的凝胶电泳分离及其品种鉴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3 位作者 S.Prodanovic G.Surlan-Mominovic D.Zoric D.Perovic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共5页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在去除醇溶蛋白后,再提取高分子量(HMW)和低分子量(LMW)谷蛋白亚基,然后采用酸性(pH3.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600V电压下(缓冲液温度不超过28℃)...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在去除醇溶蛋白后,再提取高分子量(HMW)和低分子量(LMW)谷蛋白亚基,然后采用酸性(pH3.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600V电压下(缓冲液温度不超过28℃),一般可在2~3h内完成电泳,并可获得分辨度较高的分离图谱,在电泳谱上可发现两个明显的HMW和LMW谷蛋白亚基区域。通过与标准品种和常规SDS-PAGE方法比较,可对不同品种HMW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快速鉴定。一些重要小麦品种的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LMW谷蛋白亚基组成具有特异性,而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度,根据HMW和LMW谷蛋白亚基A-PAGE图谱很容易区分不同品种或基因型。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蛋白亚基 A-PAGE 品种鉴定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豆制品废水启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秀山 周孟津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15,共4页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豆制品废水,以阐明这种消化器启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气率、COD去除率和甲烷含量分别为3.0L/(L·d),93%,58.4%。从第26天至46天的运转期间,UASB的平均C...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豆制品废水,以阐明这种消化器启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气率、COD去除率和甲烷含量分别为3.0L/(L·d),93%,58.4%。从第26天至46天的运转期间,UASB的平均COD负荷率、产气率、COD去除率、甲烷含量分别为5.2gCOD/(L·d),3.5L/(L·d),90%,59.4%。出水乙酸、丙酸浓度分别为111mg/L,98mg/L,丁酸浓度不可测出。UASB内的污泥浓度为30gTSS/L,20.6gVSS/L。UASB可获得较好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启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 厌氧污泥床 启动 豆制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软纤维填料对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孟津 杨秀山 +2 位作者 初一宁 张维来 汪洪杰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报告了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和在其上部增设半软性纤维填料的USR+AF反应器,用于高SS的鸡粪废水中温(35℃)厌氧消化的比较研究结果。USR靠污泥的沉降作用可以在消化器内积累平均浓度为TSS=74.0g/L... 本文报告了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和在其上部增设半软性纤维填料的USR+AF反应器,用于高SS的鸡粪废水中温(35℃)厌氧消化的比较研究结果。USR靠污泥的沉降作用可以在消化器内积累平均浓度为TSS=74.0g/L,VSS=37.9g/L的污泥,负荷率达10.54gCOD/(L.d),产气率达4.84L/(L.d)。USR+AF启运初期30天内有一定降低出水中SS的作用,但后期由于填料上粘附的污泥结团,影响上升污泥的下沉,出水SS反而升高,消化器内平均污泥积累浓度为TSS=46.0g/L,VSS=21.3g/L,在同样负荷条件下产气率为4.40L/(L.d)。由于填料上污泥结团及上升污泥的堆积,容易引起消化器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流式 固体反应器 鸡粪废水 厌氧消化 软性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竹花粉中造粉质体形成及增殖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玉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本文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玉竹花粉中造粉质体形成及增殖的超微结构特点,发现造粉质体在体积增加的过程中与内质网有密切关系。造粉质体除以分裂的形式进行增殖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形式,分裂过程中在颈部出现分裂环结构。对分裂环在... 本文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玉竹花粉中造粉质体形成及增殖的超微结构特点,发现造粉质体在体积增加的过程中与内质网有密切关系。造粉质体除以分裂的形式进行增殖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形式,分裂过程中在颈部出现分裂环结构。对分裂环在造粉质体分裂中的作用及其他可能的分裂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花粉 造粉质体 分裂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