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察尔汗盐湖老卤锂富集多级精控盐田工艺扩大实验
1
作者 吕学成 史忠录 +1 位作者 唐永全 李志伟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察尔汗盐湖老卤中锂离子的浓缩富集,采用蒸发结晶、分步分离的方法完成了老卤锂富集多级精控盐田工艺扩大实验,研究了锂、硼在蒸发过程中的富集规律,使锂离子浓度达到1 g/L以上,并获得了高品质的水氯...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察尔汗盐湖老卤中锂离子的浓缩富集,采用蒸发结晶、分步分离的方法完成了老卤锂富集多级精控盐田工艺扩大实验,研究了锂、硼在蒸发过程中的富集规律,使锂离子浓度达到1 g/L以上,并获得了高品质的水氯镁石。对盐田蒸发过程进行了物料衡算,得到了各析盐阶段的实际成卤量和锂收率,以及日晒盐田的生产能力和各级盐田面积分配比例等,能够为今后实现察尔汗盐湖提钾老卤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盐湖卤水 水氯镁石 赋存状态 盐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结晶法回收沉锂母液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世春 杨尚明 +5 位作者 郭敏 刘国旺 李志伟 周晓军 张永明 付振海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3期43-47,51,共6页
文章以沉锂母液为原料,采用连续结晶法制备得到镁盐晶须及氯化钠晶体,并回收沉锂母液中的锂。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结晶过程中,温度对镁盐晶须的形貌及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反应温度在40℃以下时制备得到MgCO_(3)·3H_(2)O晶须,反应... 文章以沉锂母液为原料,采用连续结晶法制备得到镁盐晶须及氯化钠晶体,并回收沉锂母液中的锂。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结晶过程中,温度对镁盐晶须的形貌及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反应温度在40℃以下时制备得到MgCO_(3)·3H_(2)O晶须,反应温度为50℃时MgCO_(3)·3H_(2)O晶体发生相变并逐渐生成4MgCO_(3)·Mg(OH)_(2)·4H_(2)O,在60℃时可以制备得到花状4MgCO_(3)·Mg(OH)_(2)·4H_(2)O晶体。沉镁母液继续采用连续结晶法可以制备氯化钠晶体,析钠母液经蒸发浓缩,进入生产系统进行镁锂分离后用于制备碳酸锂。文章采用的工艺可以实现沉锂母液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锂母液 连续结晶 4MgCO_(3)·Mg(OH)_(2)·4H_(2)O 盐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质量配比对盐湖磷酸钾镁水泥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董金美 肖学英 +4 位作者 李颖 文静 郑卫新 常成功 余红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41-10045,共5页
采用青海盐湖提锂副产品含硼氧化镁(B-MgO)为原料,将其适当处理后与磷酸二氢钾反应,不掺外加剂直接制备出一种盐湖磷酸钾镁水泥(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MKPC)。通过测试该MKPC浆体的凝结时间、水化放热温度和硬化体的抗... 采用青海盐湖提锂副产品含硼氧化镁(B-MgO)为原料,将其适当处理后与磷酸二氢钾反应,不掺外加剂直接制备出一种盐湖磷酸钾镁水泥(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MKPC)。通过测试该MKPC浆体的凝结时间、水化放热温度和硬化体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分析硬化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形貌,研究了不同MgO/KH 2PO 4(M/K)质量配比对MK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K质量配比对MKPC的水化放热曲线、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显著,存在最佳M/K质量配比为1∶1~2∶1,可使MKPC在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值均较高,3 h的最高强度值达到87.2 MPa,并使最高水化放热温度和孔隙率均保持在最佳范围;具有最佳M/K质量配比的MKPC硬化体的水化产物生成量高,晶体生长完好,缺陷少,硬化体有较完善的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锂副产品含硼氧化镁 磷酸钾镁水泥 抗压强度 物相和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溶液中钾离子的吸附去除研究
4
作者 李志录 王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0,共6页
锂盐产品的纯度影响其经济价值和实际应用,因此将制备的吸附剂应用于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钾离子的吸附去除对锂盐产品的提纯具有较大的意义。采用水热法和喷雾干燥法分别制得具有钾吸附能力的沸石粉体吸附剂和微颗粒吸附剂,然后探究其在... 锂盐产品的纯度影响其经济价值和实际应用,因此将制备的吸附剂应用于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钾离子的吸附去除对锂盐产品的提纯具有较大的意义。采用水热法和喷雾干燥法分别制得具有钾吸附能力的沸石粉体吸附剂和微颗粒吸附剂,然后探究其在含有钾杂质的锂溶液中的静态吸附性能和动态吸附性能。同时为更好地探究吸附过程机制,采用吸附方程描述和分析动力学过程,并考察吸附脱附循环过程中吸附剂的溶损。结果表明,制备的沸石分子筛粉体和颗粒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颗粒吸附剂静态吸附饱和容量可达到32 mg/g,而动态吸附过程的吸附饱和容量为21 mg/g,并且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对K+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进一步采用吸附方程拟合动力学模型时发现二级吸附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相关性,拟合相关系数R2>0.999,同时吸附剂具有较低的溶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产品提纯 吸附分离 K+去除 动态吸附 沸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冷结晶—正浮选”工艺生产过程考察及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世春 唐海英 +2 位作者 俞学山 李成宝 张志宏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冷结晶—正浮选工艺是生产氯化钾的成熟工艺之一,文章主要针对盐湖冷结晶—正浮选工艺,对分解结晶过程、浮选过程及洗涤过程进行实地考察,并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结果发现分解液中高浓度氯化钠会严重降低氯化钾品质;精选过程对氯... 冷结晶—正浮选工艺是生产氯化钾的成熟工艺之一,文章主要针对盐湖冷结晶—正浮选工艺,对分解结晶过程、浮选过程及洗涤过程进行实地考察,并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结果发现分解液中高浓度氯化钠会严重降低氯化钾品质;精选过程对氯化钾品位的提升效果有限,浮选过程加入淡水能提高氯化钾品位,但是会降低浮选过程收率;洗涤水量在理论水量的基础上过量5%即可满足要求,洗涤效果不随洗涤时间延长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冷结晶—正浮选 分解液 洗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镁渣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董金美 文静 +3 位作者 郑卫新 贾利蕊 常成功 肖学英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7-83,共7页
盐湖镁渣是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盐湖提锂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镁渣的产生和堆积,如何有效利用盐湖镁渣成为盐湖地区生态保障、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盐湖镁渣为原料对其进行热处理和物理性能分析,并将热处理... 盐湖镁渣是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盐湖提锂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镁渣的产生和堆积,如何有效利用盐湖镁渣成为盐湖地区生态保障、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盐湖镁渣为原料对其进行热处理和物理性能分析,并将热处理后的盐湖镁渣与KH_(2)PO_(4)反应制备盐湖磷酸镁水泥(SLMPC),研究盐湖镁渣的热处理工艺对SLMP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盐湖镁渣原料和SLPMC的物化性能影响显著,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盐湖镁渣的主要物相Mg(OH)_(2)逐渐转化为MgO,其晶粒尺寸和堆积密度增大,比表面积和水化反应活性降低;SLMPC浆体的凝结时间从几分钟延长到33 min,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_(4)·6H_(2)O;确定最佳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1 000~1 100℃,保温时间为3~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镁渣 热处理工艺 盐湖磷酸镁水泥 物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单宁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青海“双低”菜籽粕中单宁降解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栋 李锦丽 +2 位作者 李长忠 雷占静 杨丰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微生物固态发酵法是简易有效的饲料中单宁处理方法之一。筛选微生物资源是微生物固态发酵法的核心内容。自青海门源高寒草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单宁降解菌DT-3,对菌种DT-3进行了鉴定,并针对青海“双低”菜籽粕完成固态发酵处理效果研究。... 微生物固态发酵法是简易有效的饲料中单宁处理方法之一。筛选微生物资源是微生物固态发酵法的核心内容。自青海门源高寒草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单宁降解菌DT-3,对菌种DT-3进行了鉴定,并针对青海“双低”菜籽粕完成固态发酵处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菌种DT-3具有明显的单宁降解特性。通过形态学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菌种DT-3属于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命名为Pseudoxanthomonas sp.DT-3(MK 418539)。通过DT-3对青海“双低”菜籽粕中单宁降解效果的研究表明,在料液比、发酵温度及发酵天数等处理条件下,DT-3单宁降解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料液比100%、发酵温度25℃、发酵天数5 d时单宁降解率最大,分别达到58.8%、62.95%及61.74%。综上所述,菌种DT-3是有效的“双低”菜籽粕固态发酵处理备选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降解菌 假黄单胞菌属 青海 “双低”菜籽粕 固态发酵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水解离性能改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冬梅 赵有璟 王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5,共9页
双极膜因其独特的水解离性能、易与其他电化学技术集成等优势,在碳捕获、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现有双极膜存在水解离效率低、选择渗透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 双极膜因其独特的水解离性能、易与其他电化学技术集成等优势,在碳捕获、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现有双极膜存在水解离效率低、选择渗透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双极膜水解离性能。本文从离子交换层性能优化、中间层催化剂及几何结构调控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双极膜水解离性能改进及优化策略,重点评述了水解离催化剂、膜结构调控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高水解离性能双极膜的开发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其在能源转化和资源再利用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离子交换层 中间层 水解离 催化剂 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钱志强 吴志坚 +4 位作者 王世栋 张慧芳 刘海宁 叶秀深 李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通过制备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减少镁合金表面与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防腐涂层稳定性,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镁合金在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在简要概述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 通过制备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减少镁合金表面与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防腐涂层稳定性,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镁合金在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在简要概述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与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归纳了粗糙表面的构建方法,探讨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总结了镁合金超疏水表面防腐蚀的机理,并提出了镁合金超疏水表面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镁合金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吸附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志强 张慧芳 +4 位作者 王世栋 吴志坚 郭敏 李权 李明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274,共3页
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吸附材料的合成和吸/脱附过程的强化。采用微波合成吸附材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产物均匀且吸附性能更优异。在吸附过程中,微波场通过促使极性分子转动加速体系传质过程,加快吸... 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吸附材料的合成和吸/脱附过程的强化。采用微波合成吸附材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产物均匀且吸附性能更优异。在吸附过程中,微波场通过促使极性分子转动加速体系传质过程,加快吸附;在脱附再生过程中,被吸附物质在微波场中被加热而发生挥发或者分解。微波强化的作用机理以及微波场中体系温度的准确测量和控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强化 吸附材料合成 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吸/脱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类二元储能材料的相变特性与配比调节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金美 刘启元 +5 位作者 吴芳 贾利蕊 文静 常成功 郑卫新 肖学英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6,共8页
针对单一脂肪酸相变温度固定,与实际需求匹配性差的问题,提出以癸酸(CA)、月桂酸(LA)、十四酸(MA)、软脂酸(PA)和硬脂酸(SA)五种常见的脂肪酸作为相变材料,将其两两复合,利用低共融理论计算10种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低共融点和理论质量配比... 针对单一脂肪酸相变温度固定,与实际需求匹配性差的问题,提出以癸酸(CA)、月桂酸(LA)、十四酸(MA)、软脂酸(PA)和硬脂酸(SA)五种常见的脂肪酸作为相变材料,将其两两复合,利用低共融理论计算10种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低共融点和理论质量配比,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二元低共融复合体系并在其低共熔点上下3%~6%调节质量配比,借助DSC测试二元低共融复合体系的相变特性。结果表明,二元低共融体系的理论相变温度范围为21.58~53.90℃,理论相变潜热范围为157.64~191.85 J/g,与五种单一脂肪酸的热性能相比,相变温度降低了约10~15℃,相变潜热值无明显变化;制备的10种二元低共融体系的相变温度范围为19.94~56.49℃,与理论相变温度偏差为1.93%~14.72%;相变潜热为125.78~181.45 J/g,与理论相变潜热偏差为0.18%~19.86%;其中CA二元体系的理论相变温度范围为21.58~30.11℃,适用于建筑节能领域;LA二元体系的理论相变温度范围为35.87~41.15℃,适用于电子器件热管理或调温纺织品领域;MA和PA二元体系的理论相变温度范围为46.05~53.9℃,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领域;在低共熔点附近调节配比发现最佳配比与理论计算的低共熔配比偏差在4%以内,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脂肪酸类二元复合相变材料的具体使用范围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变材料 脂肪酸 二元低共熔 相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金波 孙世平 +4 位作者 任秀峰 海春喜 孙艳霞 申月 李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锂离子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研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关重要。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溶胶-凝胶法改性正极材料的制备,并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制备方法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和无机盐对DMP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权朝明 刘海宁 +3 位作者 王世栋 张慧芳 叶秀深 吴志坚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20±0.5)℃下,采用表面张力法考察了不同无机盐(NaCl、KCl、MgCl_2、CaCl_2)和pH值对十二烷基吗啉(DMP)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DMP的CMC减小。无机盐浓度增大,DMP的CMC减小;对同主族元素,无... 在(20±0.5)℃下,采用表面张力法考察了不同无机盐(NaCl、KCl、MgCl_2、CaCl_2)和pH值对十二烷基吗啉(DMP)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DMP的CMC减小。无机盐浓度增大,DMP的CMC减小;对同主族元素,无机盐阳离子浓度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大,CMC减小的趋势越明显;对于不同价态无机盐阳离子,离子价态越高,CMC减小的趋势越明显。机理分析表明,无机盐阳离子对CMC值的影响不仅和无机盐水合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的屏蔽作用有关,而且受阳离子的"盐析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吗啉(DMP)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法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Mg^(2+)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振海 王敏 +3 位作者 李志伟 秦敬灿 苏彤 张志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0-1525,共6页
该文以8-羟基喹啉-5-醛与苯甲酰肼反应后的酰腙作为荧光探针,利用1H NMR、13C NMR、MS以及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二甲基亚砜-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DMSOHEPES)缓冲溶液(20 mmol/L,pH 7.0,95∶5,体积比)中,探... 该文以8-羟基喹啉-5-醛与苯甲酰肼反应后的酰腙作为荧光探针,利用1H NMR、13C NMR、MS以及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二甲基亚砜-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DMSOHEPES)缓冲溶液(20 mmol/L,pH 7.0,95∶5,体积比)中,探针能够通过577 nm处的荧光增强选择性识别Mg^(2+),检出限达8.2×10^(-8 )mol/L。此外,该探针还可以利用604、611 nm处的荧光增强来选择性识别Cd2+和Zn^(2+)。理论优化计算表明,探针与Mg^(2+)之间以2∶1形成配位后,HOMO与LUMO间的能级差缩小,电子云密度增大,从而在荧光光谱中表现出荧光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8-羟基喹啉 镁离子 希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及增强相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秀峰 孙世平 +4 位作者 曾金波 申月 李翔 海春喜 孙艳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0-45,共6页
镁基复合材料比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抗冲击性强、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导电性良好等优点,在汽车轮毂、航空航天、人造骨骼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镁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在降低能源消耗与促进绿色发展方面意义重大。主要介绍... 镁基复合材料比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抗冲击性强、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导电性良好等优点,在汽车轮毂、航空航天、人造骨骼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镁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在降低能源消耗与促进绿色发展方面意义重大。主要介绍了基体镁合金、镁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滴定卤水中硼分析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戈海文 姚燕 邓天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避免CO_2对甘露醇碱量法测定溶液中硼的影响,本文在质量滴定法基础上,对质量滴定装置进行改进,增加滴定瓶与锥形瓶间封闭连接管,构成相对CO_2为封闭体系的质量滴定装置,并采用改进装置测定卤水中硼含量。结果表明,使用改进装置进行硼... 为避免CO_2对甘露醇碱量法测定溶液中硼的影响,本文在质量滴定法基础上,对质量滴定装置进行改进,增加滴定瓶与锥形瓶间封闭连接管,构成相对CO_2为封闭体系的质量滴定装置,并采用改进装置测定卤水中硼含量。结果表明,使用改进装置进行硼分析时,相对最大偏差<0.2%,标准偏差<2×10-5,加标回收率为100.06%~100.20%。对卤水中硼含量测定,符合溶液热力学对浓度准确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滴定法 CO2干扰 甘露醇碱量法 硼测定 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孟令然 郭立江 +4 位作者 李晓禹 王会 陈胜利 周园 李建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23-632,共10页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储热密度大、导热系数大、相变温度适中、低价易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态势;详述了国内外对水合盐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及应用探索方面的研究工作...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储热密度大、导热系数大、相变温度适中、低价易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态势;详述了国内外对水合盐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及应用探索方面的研究工作及进展;针对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过冷、相分离及对容器腐蚀性问题的特点,详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进展;对水合盐相变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对水合盐相变材料过冷、相分离及循环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法还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盐 储能 相变材料 稳定性 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水氯化钙基无机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新星 周园 +8 位作者 李翔 申月 海春喜 董欧阳 任秀峰 曾金波 孙艳霞 王石军 杨小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0-47,共8页
六水氯化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29℃)、较高的相变焓值(191 J/g左右)、原料廉价易得和安全无毒等诸多优点,在未来中低温物理储能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它同时具有过冷、相分离和易泄露等典型缺陷,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一般地,成核... 六水氯化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29℃)、较高的相变焓值(191 J/g左右)、原料廉价易得和安全无毒等诸多优点,在未来中低温物理储能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它同时具有过冷、相分离和易泄露等典型缺陷,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一般地,成核剂和相分离剂被用来解决过冷和相分离问题,微胶囊和多孔基吸附用来解决泄露问题,这些研究在抑制缺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进一步的性能改善仍然有待探索。本文综述了六水氯化钙相变储能材料的过冷,相分离和泄漏问题的原理及其研究现状。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做了如下展望:采用高传热纳米粒子,多孔吸附基改善过冷;采用高导热的增稠剂或控制结晶过程改善相分离;采用高导热和高强度的包覆层物质制备微胶囊来改善泄露;改善多孔吸附的工艺制备表面清洁的复合材料来改善泄漏;注重单一添加剂的多种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无机水合盐 六水氯化妈 过冷 相分离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改善硝酸熔盐传蓄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武延泽 王敏 +3 位作者 李锦丽 赵有璟 王怀有 魏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8,共9页
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是解决能源和环境矛盾的理想途径,传热蓄热技术是光热发电的重要环节,在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传热蓄热介质。熔盐作为储蓄热介质具有明显优势。国内外运行的光热电站中大多使用二元硝酸熔盐(Solar salt)与三元硝酸... 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是解决能源和环境矛盾的理想途径,传热蓄热技术是光热发电的重要环节,在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传热蓄热介质。熔盐作为储蓄热介质具有明显优势。国内外运行的光热电站中大多使用二元硝酸熔盐(Solar salt)与三元硝酸熔盐(Hitec),但二者传蓄热性能均欠佳,影响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纳米材料的独特空间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良好的稳定性等,将其作为添加剂引入到硝酸熔盐体系中,有望改善材料的传热蓄热等热物性能,进而提高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属粒子、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碳材料和其他无机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掺杂到硝酸熔盐体系中的相关研究,论述了改性后熔盐热物性的变化并探讨了作用机理,以期为制备优异热性能的储能熔盐提供参考。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热物性测试、传热机理、构效关系和工业化中试,将具有优异的传蓄热性能的硝酸熔盐应用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蓄热 纳米材料 熔盐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煅烧法提锂副产物制备氯氧镁水泥材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盼 肖学英 +8 位作者 常成功 阿旦春 李颖 董金美 郑卫新 黄青 董飞 刘秀泉 文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08-314,共7页
为了拓展氯氧镁水泥材料(MOC)用活性氧化镁的来源途径,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煅烧法提锂副产物制备氯氧镁水泥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副产物煅烧温度、MgO与MgCl 2的物质... 为了拓展氯氧镁水泥材料(MOC)用活性氧化镁的来源途径,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煅烧法提锂副产物制备氯氧镁水泥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副产物煅烧温度、MgO与MgCl 2的物质的量比以及MgCl 2溶液的波美度对不同龄期氯氧镁水泥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MgCl 2溶液波美度是影响氯氧镁水泥材料不同龄期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而MgO与MgCl 2的物质的量比对氯氧镁水泥材料不同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以28 d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制备氯氧镁水泥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800℃、MgO与MgCl 2的物质的量比8.7、MgCl 2溶液的波美度28。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验证试验佐证了正交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响应面预测模型对优化材料制备工艺以及预测材料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法提锂 氯氧镁水泥 抗压强度 正交试验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