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文化”与“沙漠文化”的融合——论沈苇的文学创作 |
陈静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2
|
普高成人教育中外国文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
丁世忠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3
|
“新国学”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
韦济木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4
|
《吴宓日记续编》中的“鲁迅” |
肖太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5
|
论中国人物传记电影中的三个表现误区——以电影《孔子》为例 |
包莉秋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6
|
“时光老人”:难以驾驭的现代灵魂——“小说家哈代为何不写小说”刍议 |
胡俊飞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4
|
|
7
|
视像化叙事:实验戏剧与电子游戏 |
杨欣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8
|
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的电影化倾向 |
袁联波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9
|
物欲对心灵的全面扫荡——从三部成都当代城市长篇小说看其欲望叙事 |
付清泉
郭霁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战争文化心理导致的人生悲剧——论董立勃的西部垦荒小说 |
陈静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2
|
|
11
|
文化相对主义视野与人道主义情怀——论马丽华“走过西藏”系列散文 |
韦济木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2
|
近20年国内尤金·奥尼尔研究述评 |
康建兵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7
|
|
13
|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修辞艺术 |
白瑞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从《赵氏孤儿》看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解析 |
白瑞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浅析《西游·降魔篇》的修辞艺术 |
邵晶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6
|
“月令”语义文化溯源——《礼记·月令》解读 |
杨雅丽
|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
2010 |
1
|
|
17
|
试论民族声乐发声技巧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 |
许芫颜
|
《北方音乐》
|
2012 |
3
|
|
18
|
《山楂树之恋》:纯爱故事的后现代讲述 |
郭芳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9
|
《立春》:理想的力量与人性的悲悯 |
秦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浅析传播学视野下主持人的口语表达 |
许芫颜
|
《电影评介》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