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郑直 李双阳 +2 位作者 张建磊 王凌雪 吴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化瘀醒脑颗粒治疗脑出血(IC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剩余大鼠构建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组(SXHY组),每组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 目的探讨麝香化瘀醒脑颗粒治疗脑出血(IC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剩余大鼠构建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组(SXHY组),每组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HE染色评价脑损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表达与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麝香化瘀醒脑颗粒能够显著改善ICH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减少脑组织病变,降低IFN-γ、TNF-α和IL-6表达水平,升高BDNF表达水平(P<0.01);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和升高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NF-κB p65蛋白表达(P<0.01)。结论麝香化瘀醒脑颗粒可有效减少ICH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转向M2型,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ICH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 小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TLR4/MyD88/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对自发性脑出血院内死亡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莹 王凌雪 +1 位作者 李双阳 白雪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首诊的15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74例,存活80例,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首诊的15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74例,存活80例,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sIC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vs存活组):白细胞计数(WBC)[11.35(8.69,15.45)vs 7.47(5.94,9.5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9.48(6.79,12.96)vs 5.10(3.98,7.13)]、单核细胞计数[0.60(0.48,1.05)vs 0.50(0.37,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NLR、单核细胞计数是影响sICH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NLR、单核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95%Cl:0.689-0.847,P<0.001)、0.74(95%Cl:0.663-0.823,P<0.001)、0.62(95%Cl:0.530-0.711,P<0.05)。结论:在sICH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入院时的感染指标,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感染,从而更好地改善sICH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院内死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取穴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德绸 白雪 +1 位作者 杨思进 王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8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取穴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 目的:探讨针灸取穴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PSQI)总分及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取穴能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缓解患者痛苦,可替代及减少口服药物,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针灸取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瘀通腑开窍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讨
4
作者 汪思嘉 李光霞 +1 位作者 张林 刘代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213-214,共2页
目的:观察用化瘀通腑开窍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奇偶数分组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35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 目的:观察用化瘀通腑开窍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奇偶数分组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35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化瘀通腑开窍方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其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7.14%),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O的水平高于参照组患者,其血清ET的水平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结论:用化瘀通腑开窍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血清NO的水平,降低其血清ET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腑开窍方 急性脑梗死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