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明胶支架材料交联改性的制备及细胞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邦耀 罗卓荆 +3 位作者 孟浩 胡学昱 张永光 李沫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对新型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胶原-明胶(CG)支架材料用不同的交联方法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用紫外线照射、戊二醛浸泡、京尼平交联三种交联法对CG支架材料进行交联改性,遵照GB/T16886/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 目的对新型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胶原-明胶(CG)支架材料用不同的交联方法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用紫外线照射、戊二醛浸泡、京尼平交联三种交联法对CG支架材料进行交联改性,遵照GB/T16886/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之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原则,采用国际标准的两种实验方法,选用建系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对改性后的支架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三种交联法改性后的CG支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不构成损害,对其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用三种交联法改性后的CG支架材料均无明显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生物材料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费正奇 胡蕴玉 +2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蒲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21-124,F0003,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学评价载体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载药微球粒径为(253±64)μm,载药率0.52%±0.14%,载药微球rhBMP-2体外释放24h时为15.2%±0.8%,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28d时总计达48.6%±5.3%。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载有rhBMP-2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 RHBMP-2 载药微球 异位成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移植重建术后骨道扩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虎 张春礼 李明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移植 关节镜下 术后 重建 膝关节稳定 膝关节不稳 退行性改变 稳定结构 不同程度 关节功能 自行愈合 正常功能 早期恢复 软骨损伤 运动功能 ACL 不稳定 半月板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载rhBMP-2微球的新型复合人工骨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费正奇 胡蕴玉 +3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白建萍 栗向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01-205,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材料特性包括形貌和体外rhBMP-2释放速度,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定复合材料的细胞黏附能力及其浸提液对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单纯rhBMP-2/CPC材料相比较,复合材料rhBMP-2体外释药明显提高。材料与MSCs可良好黏附并使其增殖。体外培养时材料不同时间的浸提液对MSCs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与单纯CPC无明显差别。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因子缓释功能,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 微球 磷酸钙骨水泥 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 骨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胜利 王全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动物模型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大鼠骨质疏松胫骨骨折模型 ,测量了骨痂局部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的变化。结果 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 ,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动物模型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大鼠骨质疏松胫骨骨折模型 ,测量了骨痂局部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的变化。结果 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 ,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而增加 ,在骨折后 3 5d编织骨完全形成后 ,极限强度与非骨折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而弹性模量尚有明显差别 ;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骨折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局部的弹性模量及极限强度的变化模式与正常骨折骨痂相比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弹性模量 极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结合模拟诊疗在八年制骨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哲 胡慧敏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2期387-389,共3页
探讨提高八年制医学生骨科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编写PBL教学病例,同时组建PBL学习团队,采用标准化病人和高端模拟人对学员进行了诊疗基础的培训。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教员临床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 探讨提高八年制医学生骨科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编写PBL教学病例,同时组建PBL学习团队,采用标准化病人和高端模拟人对学员进行了诊疗基础的培训。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教员临床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较快速、高效的掌握专科基础临床技能。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模拟诊疗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考核方法,是不断提高长学制医学生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 案例教学法 模拟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壁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分化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吕昌伟 胡蕴玉 +1 位作者 白建萍 廉凯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在转壁生物反应器动态环境中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制备立体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穿刺吸取成年兔骨髓 ,分离扩增bMSC ,复合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圆柱状三维组织 (细胞密度2 0× 10 7/ml) ,置于转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分... 目的 :在转壁生物反应器动态环境中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制备立体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穿刺吸取成年兔骨髓 ,分离扩增bMSC ,复合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圆柱状三维组织 (细胞密度2 0× 10 7/ml) ,置于转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分化培养 ,同时设单纯静止培养组。 5周后观测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测量分化组织的细胞活力。结果 :动态培养可以有效保持材料大体形态 ,甲苯胺兰染色阳性 ,无明显Ⅰ型胶原表达 ,大量表达Ⅱ型胶原 ,人工组织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单纯静止培养方法。结论 :转壁生物反应器培养明显改善组织工程软骨的活力 ,有利于进行三维材料体外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壁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软骨 实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人骨形成蛋白纳米微粒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道澄 万明习 +2 位作者 张胜 吴红 胡蕴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用乳液聚合法制得注射用人骨形成蛋白 -2 (rh 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 ,考察其体内外生物活性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微粒的形态和大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h BMP-2含量与包裹率 ;四唑盐比色法... 用乳液聚合法制得注射用人骨形成蛋白 -2 (rh 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 ,考察其体内外生物活性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微粒的形态和大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h BMP-2含量与包裹率 ;四唑盐比色法 (MTT法 )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用碱性磷酸酶 (ALP)染色法测定rh BMP-2纳米微粒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rh BMP-2纳米微粒形态规整 ,平均粒径 (1 0 7± 1 2 ) nm,rh BMP-2的包裹率为 78% . 4℃存放 6个月生物活性无变化 .体外缓释试验表明纳米微粒中 80 %的 rh BMP-2在前1 0 d释放 ,向培养基中加入 rh BMP-2纳米微粒可以明显提高骨髓基质细胞 (MSC)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且与rh BMP-2及空白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说明注射用 rh 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生物活性好 ,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 ,可作为注射性骨诱导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聚氰苯丙烯酸正丁酯 包封 纳米微粒 骨生长诱导剂 注射性制剂 治疗 骨骼疾病 界面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混合酶消化法成骨样细胞培养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靖 黄鲁豫 +3 位作者 王全平 吕荣 白建萍 倪国华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1期661-663,共4页
目的 应用组织块与混合酶消化联合使用进行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取新生2~3d的SD大鼠颅骨剪碎依次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分2次对颅骨进行消化。纯化、接种后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原代... 目的 应用组织块与混合酶消化联合使用进行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取新生2~3d的SD大鼠颅骨剪碎依次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分2次对颅骨进行消化。纯化、接种后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ALP染色阳性区域可以达90%以上,传代培养后细胞阳性率为100%。18d左右有钙结节形成。电镜观察示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粗面内质网丰富。原代培养细胞BMP兔疫组化呈弱阳性表达,传代培养后细胞BMP表达逐渐增强,以第5代左右细胞表达强度最高。结论 改良组织块混合酶消化法成骨细胞培养具有细胞成分单一、表型稳定的特点。可为成骨细胞的代谢和生理的体外研究提供高纯度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培养的 成骨细胞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廉凯 杜靖远 张银刚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大鼠颅盖骨来源成骨细胞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CGRP促进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二次酶消化法培养的成骨细胞 ,加入含不同浓度CGRP的条件培养液 ,2 4小时后通过MTT比色 ,3 H TdR掺入以及细...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大鼠颅盖骨来源成骨细胞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CGRP促进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二次酶消化法培养的成骨细胞 ,加入含不同浓度CGRP的条件培养液 ,2 4小时后通过MTT比色 ,3 H TdR掺入以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 (ALP)含量的测定来观察CGR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CGRP可以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而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CGRP对细胞内ALP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CGRP能够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并通过促进其增殖而有利于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成骨细胞 骨再生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对兔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祺 刘建 +2 位作者 胡蕴玉 孟国林 魏福岭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8期471-473,共3页
目的 :观察经不同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 tein 2 ,rhBMP 2 )刺激后的兔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MSC) ,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表达及成骨... 目的 :观察经不同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 tein 2 ,rhBMP 2 )刺激后的兔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MSC) ,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表达及成骨潜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 ,分别以不同剂量rhBMP 2刺激细胞 ,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 5d后 ,进行细胞形态 (HE染色 )、增殖情况 (细胞记数法与MTT法 )、碱性磷酸酶 (组化染色与活性测定 )、钙化结节 (图像分析 )、VEGF阳性细胞率 (免疫组化染色 )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不同剂量组间在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三项观测指标上差异显著 ,rhBMP 2剂量为 10 0ng/ml左右时效果最佳 ;在细胞记数与MTT检测上各组差别不显著。结论 :应用rhBMP 2在促进基质细胞成骨潜能的同时 ,还可促进VEGF的表达 ,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应用剂量为 10 0ng/ml左右时 ,其促进VEGF表达及成骨潜能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 ,超过此应用剂量 ,两者则有下降趋势。应用rh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成骨 骨髓基质细胞 VEGF表达 不同剂量 细胞记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潜能 促进 下降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夹板外固定不当致肢体缺血性挛缩的原因和预防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志 黄耀添 +1 位作者 雷伟 李劲良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小夹板固定不当致肢体缺血挛缩的原因.方法 1978~1998年收治因小夹板外固定不当致缺血挛缩的患儿23例,男18例,女5例;上肢20例,下肢3例.根据其功能障碍情况对其中21例采用了不同手术处理.结果随访手术患儿15例,随访时间1~1... 目的分析儿童小夹板固定不当致肢体缺血挛缩的原因.方法 1978~1998年收治因小夹板外固定不当致缺血挛缩的患儿23例,男18例,女5例;上肢20例,下肢3例.根据其功能障碍情况对其中21例采用了不同手术处理.结果随访手术患儿15例,随访时间1~18年,其中仅7例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余8例效果差,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小夹板外固定不当,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缺血挛缩,其后果更为严重,手术治疗效果差,因此预防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 挛缩 四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华东 朱庆生 +3 位作者 侯树勋 李文峰 张伟佳 吴克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高危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1996年6月~2004年6月,采用成角度进针单臂骨外固定器治疗至少合并一种严重系统性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7例,平均年龄71.3岁.骨折类型:顺粗隆间骨折70例(按Evan分型)...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高危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1996年6月~2004年6月,采用成角度进针单臂骨外固定器治疗至少合并一种严重系统性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7例,平均年龄71.3岁.骨折类型:顺粗隆间骨折70例(按Evan分型),包括Ⅰ型5例,Ⅱ型11例,ⅢA型34例,ⅢB型9例,Ⅳ型11例;逆粗隆间线骨折7例.77例中多发伤8例. 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24.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周.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等畸形愈合.按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优49例,良21例,差7例(均为因内科疾病死亡病例),优良率91%. 结论骨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高危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切开手术内固定的替代方法,对多发创伤患者亦可达到迅速、有效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危患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规则微形态对兔腱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超凡 郭征 张涌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观察Ti-Nb-Zr-Sn系钛合金两种表面形态对兔腱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生物相容性。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兔跟腱腱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后,接种至光滑表面和规则微纹理表面两组钛合金薄片上,通过MTT比色法、扫描电镜等技术,观... 观察Ti-Nb-Zr-Sn系钛合金两种表面形态对兔腱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生物相容性。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兔跟腱腱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后,接种至光滑表面和规则微纹理表面两组钛合金薄片上,通过MTT比色法、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细胞在不同微形态钛合金表面的增殖和贴附状况。兔腱膜成纤维细胞在两种形态钛材料表面上的细胞增殖速率不同,其增殖速率的吸光度峰值在光滑组为0.228,微纹理组为0.316,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扫描电镜下观察,光滑组成纤维细胞扁平,伪足少,贴附无定向性;规则微纹理组的细胞胞体饱满、伪足数量较多且相互连接,沿材料表面纹理贴附,其长轴与纹理方向一致。Ti-Nb-Zr-Sn系钛合金的规则微纹理表面处理有利于动物成纤维细胞的附着,其生物相容性优于光滑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 微纹理 腱膜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注射型载体材料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玮敏 胡蕴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型纤维蛋白胶(FG)、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利用新西兰白兔(n=50)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骨隧道与移植肌腱之间的间隙注入复合... 目的探讨注射型纤维蛋白胶(FG)、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利用新西兰白兔(n=50)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骨隧道与移植肌腱之间的间隙注入复合性材料作为实验组,包括FG-bBMP组(n=25)及CPC-bBMP组(n=25),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腱-骨之间的愈合状况。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6周,FG-bBMP组骨密度BMD值高于CPC-bBMP组,但术后12周时,CPC-bBMP组腱-骨间BMD值最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FG-bBMP组腱-骨间较CPC-bBMP组可见更多的软骨细胞及新生骨;术后6周,FG-bBMP组腱-骨间软骨细胞已逐渐钙化成骨,而CPC-bBMP组腱-骨界面则呈现新生骨组织向肌腱方向长入;术后12周,CPC-bBMP组腱-骨间隙被更多的新生骨和新生软骨填充,而FG-bBMP组新生骨已明显成熟。对照组术后腱-骨间一直被纤维样结缔组织连接。生物力学结果同样证实,FG-bBMP组和CPC-bBMP组的最大牵拉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G-bBMP和CPC-bBMP复合物均能促进腱-骨间的愈合,但FG-bBMP组腱-骨间新生骨生成具有爆发效应,而CPC-bBMP组腱-骨间新生骨生成则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型纤维蛋白胶 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 骨形态发生蛋白 前交叉韧带重建 腱-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骨盆骨折教学中快速成型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国林 刘建 +3 位作者 胡蕴玉 袁志 熊卓 颜永年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3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复杂骨盆骨折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300型快速成型机制备1:1等大复杂骨盆骨折模型,应用于骨盆教学过程中,观察学员对复杂骨盆骨折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结朵学员对骨盆结构的复杂性、...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复杂骨盆骨折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300型快速成型机制备1:1等大复杂骨盆骨折模型,应用于骨盆教学过程中,观察学员对复杂骨盆骨折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结朵学员对骨盆结构的复杂性、骨盆与周围重要脏器之间的解剖关系理解深刻,对复杂骨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结论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骨盆骨折模型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可直观将骨盆骨折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学员面前,可使学员真正理解骨盆骨折的情况,提高他们对骨盆骨折致伤原因和并发症的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快速成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造影和MRI诊断肩袖损伤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庆生 信原克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评定肩关节造影、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 33例临床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的术前关节造影和MRI检查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比较。另有13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无肩袖损伤症状和体征的年轻患者术前的关节造影和... 目的:评定肩关节造影、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 33例临床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的术前关节造影和MRI检查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比较。另有13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无肩袖损伤症状和体征的年轻患者术前的关节造影和MRI结果以及术中观察结果作为正常肩袖对照。结果:在诊断肩袖完全断裂中,肩关节造影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100%;MRI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8%。结论:关节造影诊断肩袖完全撕裂方法简单、迅速且费用低,易于广泛开展。但不能直接显示病变部位。MRI不但能够准确显示断裂的部位,反映肩袖病变的病理过程,而且能同时显示相邻组织的病理改变,更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断裂 MRI 关节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军事训练所致下腰痛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剑 黄昌林 常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88-191,共4页
目的对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军事训练所致下腰痛的预防效果的评价。方法抽取某部2014年度新兵一营308名新兵为实验组,新兵二营286名新兵为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0期诊断技术,分别在新兵训练开始后的2、4、6、8、10、12周末进行0期训练性下... 目的对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军事训练所致下腰痛的预防效果的评价。方法抽取某部2014年度新兵一营308名新兵为实验组,新兵二营286名新兵为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0期诊断技术,分别在新兵训练开始后的2、4、6、8、10、12周末进行0期训练性下腰痛的筛查,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训练性下腰痛的常规诊治及录入统计。结果实验组训练性下腰痛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新训开始后的第4、6、8、10、12周末,实验组训练性下腰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下腰痛发生率存在双高峰现象;肌源性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期诊断技术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同时结合其他干预技术和方法,对新兵训练性下腰痛的预防作用效果明显,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部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期诊断技术 新兵 军事训练 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颉强 杨柳 +2 位作者 雷伟 王军 马真胜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6期1057-1059,共3页
阐述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和原则,探讨了军队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特殊性和内容,以及军队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指出军队高校中的网络教学必须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结合,并且加强网络课程中基本的教学设计,才... 阐述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和原则,探讨了军队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特殊性和内容,以及军队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指出军队高校中的网络教学必须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结合,并且加强网络课程中基本的教学设计,才能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股骨松质骨超微结构的变化
20
作者 李靖 王全平 +3 位作者 李新奎 马真胜 王哲 范宏斌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CI)对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40只 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 0 处完全横断脊髓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 1、3周时处死动物后用透射电镜对股骨...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CI)对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40只 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 0 处完全横断脊髓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 1、3周时处死动物后用透射电镜对股骨髁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检测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 (ALP)、尿钙、尿钙 /肌酐 (Ca/Cr)的变化。结果 SCI组大鼠 1周时可见显著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发生 ;3周时可见凋亡的骨细胞 ,而成骨细胞多处于正常状态。截瘫鼠血钙、尿钙、尿钙 /肌酐酶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 ;血ALP在伤后 1周时显著下降 ,3周时恢复正常。结论 SCI后早期成骨代谢受抑制可能与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骨细胞凋亡可能在破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鼠 股骨 松质骨 超微结构 骨细胞 病理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