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谷地区黄土地震滑坡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鼐 王兰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4-438,共5页
河谷地区历年来地震滑坡灾害严重。通过分析典型河谷城市100余个黄土滑坡影响因素的数据,结合前人工作,对滑坡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将河谷城市黄土地震滑坡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以及黄土—基岩滑坡。通过研究针对危险边... 河谷地区历年来地震滑坡灾害严重。通过分析典型河谷城市100余个黄土滑坡影响因素的数据,结合前人工作,对滑坡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将河谷城市黄土地震滑坡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以及黄土—基岩滑坡。通过研究针对危险边滑坡防治给出建议,在河谷地区地震黄土斜坡稳定性分析和灾害预测中需要考虑多项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区 黄土 地震滑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宝成铁路109隧道边坡失稳机理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永明 滕光亮 +1 位作者 石玉成 强正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32,共10页
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宝成铁路109隧道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输入实际记录地震波,对该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塑性区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并结合强度折减... 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宝成铁路109隧道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输入实际记录地震波,对该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塑性区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求出了在地震作用下该边坡的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初期,边坡表面出现拉破坏,并沿着坡面由边坡的下部向上部延伸,随着地震作用进行,拉破坏区逐渐向坡体内部发展,边坡下部的拉破坏区域逐渐扩大且向坡体上部发展,在地震作用后期,边坡表面存在着强烈的拉裂作用,当塑性拉破坏区发展到形成一个贯通的区域时,整个贯通区域上部的坡体便会发生滑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节理岩质边坡 失稳机理 强度折减法 离散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对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琨 卢育霞 李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8,共9页
基于甘肃文县获得的汶川地震强余震记录分析和FLAC3D软件模拟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地形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首先结合文县流动地震台强余震记录,分析了文县山包场地的地震动分布特征;其次对该山包进行了地形测量、地震勘探和土样采... 基于甘肃文县获得的汶川地震强余震记录分析和FLAC3D软件模拟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地形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首先结合文县流动地震台强余震记录,分析了文县山包场地的地震动分布特征;其次对该山包进行了地形测量、地震勘探和土样采取,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FLAC3D三维场地数值模型,采用实际基岩记录输入,研究了山包不同部位地震动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数值计算与观测的结果在一定频段范围内有较好一致性;其时域峰值加速度放大比接近,反应谱谱比结果放大趋势一致,1~10Hz的地震动放大最明显;FLAC3D软件能够有效地模拟三维场地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场地 地震动 数值计算 频谱分析 影响因素 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原状黄土动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峻 石玉成 +3 位作者 王谦 杨理臣 王强 马海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通过对不同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兰州原状黄土的室内动强度试验,得出了相应破坏振次为10和20次时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根据试验所得动强度参数,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随天然含水率和破坏振次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天然含水率、破坏振次... 通过对不同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兰州原状黄土的室内动强度试验,得出了相应破坏振次为10和20次时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根据试验所得动强度参数,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随天然含水率和破坏振次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天然含水率、破坏振次对该地区原状黄土动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对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与天然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其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动凝聚力与动内摩擦角随天然含水率变化规律,较好地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动凝聚力 动内摩擦角 天然含水率 破坏振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峻 钟秀梅 +3 位作者 柴少峰 杨理臣 王谦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动三轴试验系统,以素黄土和粉煤灰改良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其模型参数、初始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 基于动三轴试验系统,以素黄土和粉煤灰改良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其模型参数、初始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服从双曲线模型,但模型参数随粉煤灰掺入量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研究数据的拟合,初步建立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参数a、b与粉煤灰掺入量m之间的定量关系。(2)粉煤灰掺入量对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初始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影响明显,表现出初始动弹性模量随粉煤灰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加以及阻尼比明显减小的特性。(3)从土动力学角度出发,定量地给出了最佳灰-土掺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黄土 初始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动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液化试验中反压饱和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谦 王平 +2 位作者 王兰民 钟秀梅 杨理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动三轴试验是评价场地地震液化势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饱和是确保动三轴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首要步骤。常规的反压饱和法是利用外界的大反压力将水强行压入土中,压缩土中的空气,从而使试样饱和的方法;利用该法饱和可有效的提高土样的饱和度和... 动三轴试验是评价场地地震液化势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饱和是确保动三轴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首要步骤。常规的反压饱和法是利用外界的大反压力将水强行压入土中,压缩土中的空气,从而使试样饱和的方法;利用该法饱和可有效的提高土样的饱和度和饱和效率。黄土属于特殊土类,现行的动三轴试验方法都是沿用砂土或粉土的试验方法,然而由于黄土具有特殊的结构性,利用施加大反压的方法饱和黄土时会对其结构产生破坏,因此通过常规的反压饱和方法饱和黄土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结合黄土的特性,探讨了常规反压饱和方法在黄土饱和时存在的主要局限性,考虑黄土的性质,结合既有的黄土脱气水位循环差饱和技术对常规反压饱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WF-12440型动三轴扭剪仪上通过液化试验检验了改进后的反压饱和技术在黄土液化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压饱和技术综合了常规反压饱和法和脱气水位循环差饱和技术的优点,使黄土在饱和过程中结构不产生破坏的条件下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饱和度,有效地提高了试验效率;该方法适合在黄土液化试验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动三轴液化试验 反压饱和 饱和度 饱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原状Q_3黄土液化应变发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平 王兰民 +1 位作者 王谦 王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28-333,共6页
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以宁夏固原石碑塬原状Q3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其液化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饱和Q3黄土在轻微、中等、完全液化等三个阶段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随等效振动次数(烈度)的变化规律及轴向应变与黄土的应力路径、... 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以宁夏固原石碑塬原状Q3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其液化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饱和Q3黄土在轻微、中等、完全液化等三个阶段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随等效振动次数(烈度)的变化规律及轴向应变与黄土的应力路径、孔隙水压力变化等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饱和Q3黄土进入特殊的应力状态,其结构发生变化,滞回曲线在不同液化等级时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应变发展与应力路径紧密相关,当进入状态转换面后,应变、孔隙水压力出现大的发展;黄土的残余孔隙水压力与残余应变发展不同,残余孔隙水压力最终有限值,而残余应变不断发展;孔压幅值与轴向应变幅值有着单调的函数关系,即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液化 轴向应变 应力路径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研究和震陷灾害区划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志坚 张泽忠 +1 位作者 王平 曾立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震陷属于典型黄土地震灾害。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所取的黄土原状样进行动三轴试验,并对比分析其他典型黄土地区试验结果,获得了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结合当地钻孔勘查和高密度的地脉动测试,得到了该区黄土覆盖层厚度。基于... 震陷属于典型黄土地震灾害。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所取的黄土原状样进行动三轴试验,并对比分析其他典型黄土地区试验结果,获得了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结合当地钻孔勘查和高密度的地脉动测试,得到了该区黄土覆盖层厚度。基于震陷试验和覆盖层分布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插值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合作市进行了两种超越概率下的四级震陷灾害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变 震陷 小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机车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志坚 陈拓 马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13,共5页
青藏铁路穿越大片的多年冻土区,其中为防止复杂冻土条件下产生冻土病害而采取了大量"以桥代路"的工程结构形式。为了把握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机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铁路路基及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征,分别选取了典型路基结构和桥... 青藏铁路穿越大片的多年冻土区,其中为防止复杂冻土条件下产生冻土病害而采取了大量"以桥代路"的工程结构形式。为了把握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机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铁路路基及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征,分别选取了典型路基结构和桥梁桩基结构进行了现场强震动测试。通过现场强震动测试得到了机车通过的实时加速度波形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加速度响应及傅里叶谱响应分析,得出铁路不同结构形式的振动响应衰减规律及振动能量的分布规律,同时得到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固有频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和桥梁结构在机车振动的传递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衰减效应,其测试结果对于青藏铁路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填土路基 桥梁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